俗語說的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意思是說很難確定文人所作的文章,誰是第一名,而武將卻可以通過比武,以明確地分出高低作為評價武將的排名。
中國傳統的文化,歷來是教人學會謙虛,但對於武將來說,卻正好是個相反,古往今來的人們,總是喜歡將同時代或不同時代的武將,湊在一起比個高低,如果是不同時代的武將作比較,那無疑是關公戰秦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如果是相同時代的武將作比較,同樣也因為標準不同,或者各種文化、影視、文學作品的影響,導致不同的人就會作出不同的武將的排名,而且是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排法。
那麼,我們就來聊一聊誰才是三國第一武將?
三國這段歷史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獨一無二的時期,我們了解三國這段歷史,絕大部分是因為一本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小說之一的《三國演義》,三國加個演義,就純粹是一種小說,包括之前的封演演義和後來的隋唐演義,那都是小說,在中學語文課本中,就非常明確地學過,小說是一種虛構的文學作品,那不是歷史,既然不是歷史,小說中的事,當然也就不可能全是真的。
看三國,一定要分三國歷史和三國演義,如果不弄清楚區別,是沒法說得清的,也無法比較三國時期的武將。
三國演義就是這樣一本以歷史為背景的小說,融合了各種時期的評書、演義、小說、戲劇、史書等摻合在一起,形成一本極具觀賞價值的文學作品,如果你讀過三國演義,哪怕是看過電視,也會知道三國演義中的第一武將就是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呂布。
如果繼續追問呂布為什麼是三國演義第一武將,你一定會耳熟能詳地說出」三英戰呂布「的典故,也許還有曹營六將戰呂布故事,一個呂布,就需要三個或六個一流的武將一起上,才能勉強擊敗他,照這個邏輯,呂布不是天下第一武將,天理難容啊!
但如果問三國演義中的呂布除了三英戰呂布和曹營六將鬥呂布之外,還有哪些具體的戰績,也許你並不能說出來。
呂布在三國演義中首次出場,是在虎牢關之戰,因為華雄的被殺,呂布才親自出馬挑戰所謂的十八路諸侯,這就是呂布的自信,在敵人看來就是狂妄,戰爭中需要的是勝利,而不是面子,呂布開始了名震天下的表演,五個回合殺河內名將方悅,一個回合斬上黨將軍穆順,十個回合砍斷北海名將武安國的手腕,數個回合打處公孫瓚丟盔棄甲,狼狽而逃,要不是張飛出手相救,恐怕公孫瓚的小命就喪在呂布手中。
接下來就是著名的三英戰呂布,張飛、關羽、劉備三人戰呂布,才擊敗呂布,以一人敵人,雖敗猶榮。當然還有在濮陽之戰中,呂布一人獨鬥曹營六將,分別是典韋、許褚、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個人圍攻呂布一人,才勉強擊敗了呂布,這就叫天下第一。
呂布除了武藝了得,而且弓箭馬術都非常出色,呂布坐下可是赤兔馬,日行千裡的千裡馬,而呂布的轅門射戟救劉備之事,也是三國盡知,呂布射中了一百五十步之外的方天畫戟上的小枝,以射術化解了紀靈對劉備的討伐,這叫弓馬嫻熟。
以上描述就基本上勾畫出三國演義中的呂布,除去道德、仁義不談,呂布英勇善戰、神通無敵、以一敵多的武將形象躍然紙上,儼然成為三國演義第一武將,然而呂布的第一,終究是活在文學作品、影視戲劇、評書遊戲中的,這些東西終究是虛幻的,只是作為娛樂的工具而已。
所以三國演義第一武將呂布,是活在虛幻之中的,但正是這些虛幻的東西,才是最讓大眾熟悉,了解、耳熟能詳的,以至於在潛意識中,這就是歷史,是歷史上存在的,所以常常會有人爭辯,會有引用史書《三國志》的人,與拿著《三國演義》的人,來進行一場沒有結果的辯論,卻不知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維度與標準。
既然談到三國,就一定得說正史,描述三國正史的史書其實也有不少,最為經典的就是《三國志》,另外比較有名的還有《後漢書》、《資治通鑑》、《漢晉春秋》、《華陽國志》、《魏略》、《九州春秋》等等。
但無論是哪本史書,都沒有說過三國第一武將是誰,但是從史書中的記載來看,三國正史中的第一武將,無疑就是關羽關雲長,也就是後來與孔子並列為文武二聖的」武聖「,關羽在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度,絕對處於前三的位置,沒有人不知道關羽的。
為什麼三國正史中第一武將是關羽而不是呂布呢?
比較兩個武將的強弱,看一看同時期的人對他們的評價,你在心中基本就能分出個大概了,比如說郭嘉對關羽的評價是:
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
再看郭嘉對呂布的評價:
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
郭嘉說關羽和張飛都是萬人敵,卻說呂布的威力不如項羽,現在被圍困失敗,如果乘勝攻擊,就會成功擒獲。從評價中就能明顯看出差距,關羽是萬人敵,而呂布不如萬人敵,還被圍困,如若乘勝攻擊,就能擒獲呂布,一個能被擒獲的武將,能算第一嗎?
還有程昱評價關羽是:
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
而程昱評價呂布是:
夫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
在程昱眼中,關羽同樣是萬人敵,而呂布卻是粗魯而六親不認,剛愎而橫蠻無理,是個匹夫英雄罷了,匹夫英雄可以理解能力不足成事的梟雄的,這麼一比較,誰厲害不是高低立下。
另外從《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評價中,也許也能看到兩人不同的評價,陳壽評價關羽是: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陳壽評價呂布是:
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陳壽同樣評價關羽為萬人敵,為世虎臣,至於關羽剛愎自用,那只是性格問題。陳壽評價呂布是:咆哮的老虎一樣的勇猛,也就是形容將領作戰勇猛的,但與萬人敵比起來,虓虎之勇怎麼也比不過萬人之敵吧,誰強誰弱很容易分得清。
當然了,評價都是建立在個人的功績與表現上的,而不是平白無故的,如果關羽沒有生意人功績與事跡,郭嘉、程昱這樣大謀士是不會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大肆誇獎關羽的,同樣的道理,他們對呂布的評價,也是基於呂布一生的行為所做出的。
正史中的關羽,沒有溫酒斬華雄,沒有過五關斬六將,沒有誅文丑,但有千軍萬馬之中斬顏良,有南郡之戰絕北道,有襄樊之戰擒于禁,斬龐德,圍曹仁,還有整個三國時期武將最高榮譽的」威震華夏「,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這四個字的評價,也不是可以如此容易威震華夏,別說三國,就拿整個中國歷史來說,能夠威震華夏並被史書記載的,好像只有關羽。
威震華夏的意思是因為關羽一支軍隊的軍事行動,造成了曹魏政權的中原地區動蕩不安,關羽不僅僅在軍事上取得巨大的勝利,進而可以威脅曹魏在中原的最後一道門戶宛城,突破宛城就能長驅直入中原重鎮許都與洛陽。
在政治上,關羽因為北伐襄樊的軍事行動,讓曹魏統治下的中原地區暗流湧動,所有暗地裡對曹魏不滿意的勢力都在暗暗勾結關羽,進行顛覆曹魏政權的行動,因為關羽一個人,一支軍隊引發了整個地區的動蕩不安,這就是威震華夏的精髓所在。
關羽為什麼能夠成為中國五千年歷史上官方認定的唯一武聖?
不是關羽長得帥,也不是關羽足夠忠心,而是因為關羽的軍事能力特強,有威震華夏的評價,再加上關羽死的確實太過可惜,中國歷史向來就是同情悲劇人物,一直流傳下來,一直在演變,所以關羽成為了武聖,與」文聖「孔子並列的」武聖「。
再回過頭來看呂布,正史上的呂布成績平平,軍事能力一般,呂布唯一被記載下來,有英勇表現的戰役就是大破黑山軍,呂布率領左右親近將領,大破數萬兵力的黑山軍,除此之外,就只有與郭汜在洛陽北門的單挑和轅門射戟了。
呂布與郭汜的單挑不是演義,只是正史明確記載的,當時呂布刺傷了郭汜,算是單挑贏了,當然了,這也是三國正史上,為數不多的單挑之一,再就是轅門射戟了,在正史上是真實存在的,說明呂布的射術確實是厲害,然而射箭厲害,並不代表軍事能力強,也不代表武藝高強,只能說射術高強。
再把呂布與關羽的戰績放在一起比較,呂布根本無法與關羽相比,關羽斬殺了敵方大將顏良,呂布在戰場上一個敵將也沒殺過,關羽有威震華夏的軍事行動,而呂布拿得出手的,只有轅門射戟這樣的武藝了,與關羽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所以虓虎之勇永遠也比不上萬人之亂,呂布在正史上,永遠也比不上關羽,關羽才是三國第一武將,而呂布是三國演義第一武將,兩字之差,意義完全不同。身為三國第一武將的關羽成了後來華夏大地的武聖,身為演義第一武將的呂布,卻終究活在了虛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