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傑出的女王,在她統治期間(1558~1603年),英國國力達到了最鼎盛的階段。縱觀她的一生,人們有很多疑問,身為女王,伊莉莎白竟然終身未嫁,這是為什麼呢?伊莉莎白一世,執掌英國大權44年,終生未嫁,背後原因令人唏噓。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伊莉莎白三歲時,她的母親安妮·博林被以叛逆罪處死,伊莉莎白自此被宣布為私生女,自童年時代起伊莉莎白就看透了宮廷生活中所隱藏的陰險狡詐,並不得不竭盡全力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一世逝世,伊莉莎白才在次年一月加冕為女王,稱伊莉莎白一世(1558年-1603年在位)。
伊莉莎白登基時正值25歲,其美貌、才學,加上她頭頂上的王冠,使歐洲大陸無數王公貴胄爭相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渴望與她喜結良緣。然而她卻終身未嫁,被稱為「童貞女王」 .很多年來,關於伊莉莎白一世終身未婚的原因,一直說法不一。
因為關係到以後英國王位的繼承和國家的穩定,伊莉莎白女王的婚事曾被提上英國的政治日程,議會裡的大臣們紛紛強烈要求女王早日結婚。可是,伊莉莎白就像一盞蠟燭,任憑群蛾飛撲而不為所動。
但是我們也都知道,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這位女王再厲害也終歸是一個凡人,他真的能夠控制得了自己的七情六慾嗎?我們自然不相信伊莉莎白一世所謂「自己嫁給了英格蘭」這樣冠冕堂皇的話,她一輩子沒有結婚其實有著深層的原因,那就是他小時候婚姻給他留下了嚴重的陰影。
伊莉莎白一世在兩歲的時候母親被其父王處死,年幼的伊莉莎白在失去母親後,漸漸變得猶豫,孤僻。直到去世那一刻,她也無法原諒自己的父親,這段記憶給伊莉莎白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創傷,以至於她覺的這個世間的愛情都是騙人的,同時對婚姻也逐漸產生了一種恐懼與排斥。即使後期的伊莉莎白擁有無限的權力,但她還是不能走出心裡的陰影。
女王並為此而感到後悔、遺憾,從此成為了英國人民的「公共情人」,有人說她嫁給了英國,女王似乎很樂意接受這個說法。英國首相邱吉爾曾幾說過:「她和臣民的關係是長期調情的關係。」女王經常用一種溫情脈脈的姿態處理王國內部各種複雜的關係,或許這種以柔克剛的方式化解了王國臣民的恩恩怨怨,受到了臣民更加深切的愛戴。女王嫁給了英帝國,她本身並不孤獨。
本文轉自一點號:曾國藩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