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蔡小馬
當看到「千年一遇的美少女」將要出演即將上映的《新解釋·三國志》裡的黃月英時,巨大的違和感讓我沒辦法相信橋本環奈版的黃月英,就是那個據說容貌醜陋的諸葛亮的髮妻黃月英。
雖然片場的照片來看,橋本環奈的顏值依舊在線,但一看編劇和導演的名字——福田雄一,喜歡日劇和日漫的朋友應該已經知道了,這個人,在「辣手摧花」上,早已經是個慣犯了。
在2017年的《銀魂》中,橋本環奈本色出演飯量無窮的「夜兔」族後裔神樂,就多次在片中做出各種猥瑣的表情動作。
同年也是同個導演的又一部漫畫改編作品《齊木楠雄的災難》裡,橋本環奈又出演了女主角照橋心美,在同樣無下限搞笑的漫改作品裡,繼續著自己的美少女形象崩壞大作戰。
這一次的《新解釋·三國志》加上劇版《我是大哥大》和尚未上映的《我是大哥大劇場版》,這已經是橋本環奈第五次跟他合作了。
比起橋本環奈2011年的影壇出道作是枝裕和的《奇蹟》,如此頻繁地參演同一個導演的多部作品,實在不難讓人看出她本人的偏好。
橋本環奈多次在綜藝中袒露自己成年後就很喜歡喝啤酒,絲毫不掩飾自己圓滾滾的啤酒肚,多次被人在機場抓拍到完全素顏的樣子,甚至在社交帳號上放出完全沒化妝沒修圖的照片。
完全不在意自己形象的表現,實在讓人倍感親切,也不禁會想,這要是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上,完全就是「自殺」行為吧。
大家眼中壓抑拘謹的日本社會,對於一個有些「另類」的女明星,卻有著巨大的寬容度。
在去年7月的FIRST電影節上,當海清在頒完獎後並沒有立刻下臺,而是邀請了臺下的姚晨、宋佳、梁靜上了臺,各自袒露心聲,表達了以她們為代表的一系列中年女演員的困境,甚至呼籲臺下的青年導演們多給她們一點機會。
中年女演員的確普遍都面臨著自己中年危機:接不到戲,關注度降低,身體也在逐漸衰落。
偶爾找上門來的工作,都是扮演準媽媽級的角色,甚至桂綸鎂都說「自己已經到了演高中生媽媽的年紀了」。
在最近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中,一群極具閱歷的女明星們聚集到了一起,體驗「女團」式的唱跳訓練,卻號稱自己是「反女團」的女團。
但是除了第一集有那麼點「拒絕物化女性,我是大女人」的感覺外,第二集開始,節目組就迫不及待的運用惡意剪輯,營造出一種女人們勾心鬥角的感覺,心思可見一斑。
這著實讓人迷惑,到底是節目組以為觀眾喜歡看這樣的綜藝才如此策劃、剪輯。還是觀眾的確就喜歡這種低級審美的口味?
票房、收視率等反饋給製作人員和資本,才導致這樣單一的模式出現得越來越多,以至於就算節目組想做點新時代獨立女性的內容,都不得不向這種低級方向傾斜?
羅素說過,參差多態才是幸福的本質。
這段話在王小波那裡得到了多次的引用,足可以見得他對此有多麼深刻的理解。如果他還生活在當代,我想肯定也不會喜歡當今的明星們。
因為她們都太雷同了,人們不但不拒絕雷同,甚至反感異類。
前幾天火箭少女101解散,曾經的團長孟美岐,雖然唱跳全能,卻被許多人追著吐槽長得難看。
人氣也很高的吳宣儀,在擺脫了團體的桎梏後想順從自己的本心走成熟性感的路線,粉絲卻在微博評論裡大肆道德綁架,不允許她「墮落」。
而從頭到尾一直啥也不會的楊超越,卻成了這11個人裡發展的最好,最受資本追捧的一個。
更早一段時間的青春有你2裡,總有些漂亮卻毫無靈魂的臉龐拼命地在這短短幾十天的選秀中製造著話題,一遍有一遍地挾持著大眾的視線,卻沒有人在自身的實力上下一點點的功夫。
甚至一些跟娛樂圈完全無關的女性,比如格力的董事長董明珠,都有人用長得像男人、沒有女人味、家庭不幸福等話語來詆毀她。
為什麼直到今天,還有人會狹隘到忽略掉女性自身的貢獻和實力,只用外貌家庭這些因素來評價女性?
那些對中年女演員的忽略,對以明星為代表的女性長相的抨擊,都實在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對人的物化行為。
但我並不相信這種物化的始作俑者是來自於粉絲或是明星自身。
極少人會願意把自己當做一件商品去出售,因為這是對於人的尊嚴的極大踐踏。
而粉絲也並非完全不能接受偶像的另一面。
就像橋本環奈,在2009年就加入了偶像團體「DVL」,直到2017年才正式從該組合中畢業,此後人氣比起女團時期有過之而物無不減。
在一次次「顏值毀滅」「自毀形象」中,作為一個演員所得到的成長和不斷的片約所帶來的人氣和收入,都是之前所不可比擬的。
她本身的素顏,啤酒肚和長胖的身材更是成為了路人也津津樂道的話題。
觀眾們真的會要求自己關注的偶像、明星,時時刻刻都保持一個完美的不變的狀態嗎?
我看未必,自發的狂熱粉絲原本只是少數,但是在資本和媒體雙重聯手的營銷之下,許多人不知不覺自我代入了那種畸形的刻奇狀態。在對明星某一特質的狂熱的偽迷戀和消費中,滿足了自己被虛擬媒介構建出來的符號戀物癖情節。
而為了滿足越來越擴張的消費群體,明星自身的商品屬性就會在資本的驅動下不斷強化。
與之相對的,「人」本身這一多元複雜的存在就會逐漸消弭在公眾的視野中。
這種單一的商品屬性,也就是所謂的「人設」,會更容易記憶,更容易傳播,製造的成本也更低。
而這個商品所製造出來,只能滿足人的生理性也就是動物性慾望,對於人的社會性慾望毫無影響。
其本質跟一個罐頭毫無分別,因為人的社會性慾望是無止境的。
在德國哲學家柯耶夫看來,人需要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徵服對方來獲得社會性的滿足感,但明星與粉絲間天然的壁壘使得這種徵服不可能被實現。而且明星的「人設」也使得其在粉絲眼中不再是作為人的存在,而僅僅是一個精美的罐頭。
但人是不可能徵服一個罐頭的,因為罐頭不可能給人以被徵服後給予的相互承認的正反饋,這種人類天然的社會性慾望就被極度的扭曲了。
粉絲為了緩解這扭曲感,會進一步加大追星的經濟和心理投入,巨大的沉沒成本又導致了這不斷的投入形成了一個惡劣的增長。
就像是一個只吃不吐的饕餮,在不斷的自我循環中變得愈發龐大臃腫,侵犯了許多本不屬於它的領域。
無論是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在媒體的稿件裡,在綜藝節目、在電視劇、在電影裡,人設的力量都腐蝕著它們原本的專業性,藝術性。
我敢打賭,中國沒有哪個21歲的女團成員會去演「相貌醜陋」的黃月英,如果她們知道黃月英是誰的話。
就算是吳宇森來導演,楊超越鞠婧禕孟美歧這些人也不會去演。在化個髒妝化個受傷,拍個流淚就被稱作「演技炸裂」的輿論環境裡,在註定會到來的崩潰前儘可能長時間地維持自己最受歡迎的人設,比之從零修煉演技所獲得的利益要大得多。
那麼回到源頭,飾演「醜女」黃月英的橋本環奈,真的是在自毀前途嗎?相反,我覺得她如果就這麼順著自己的性子來,過幾年,也許能在喜劇方向取得更大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