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到網上有不少人還是對創業、打工、副業比較糾結,說個實實在在的例子,身邊就有因為在外面做副業,被公司辭退的。很多人可能會不理解,我做個副業,白天上班工作,晚上做自己的事情為什麼不可以?
當然可以,但是最好不要讓你身邊的人知道,尤其是同事。同事關係很好,但是一旦嘴巴不牢傳到領導耳朵裡,只要你工作出現問題,就會將工作的問題轉移到你的副業上。所以想要做副業的人,基本都是悶聲不響地去掙錢的人,但凡那種嗷嗷叫的,基本掙不到啥錢,要麼他就是要掙你的錢的。
所以悶不吭聲去搞副業,的確可以掙點兒小錢,但可能會冒著被單位裁掉的風險。所以在開始之前,需要考慮下,這件事兒到底值不值得做,如果說,你覺得哪怕被辭退,我也要做這件事兒,那完全可以放開手去做的。
1、副業掙小錢
我說這話,可能會有一幫人來懟我,然後給我舉出各種例子,身邊的那個朋友做副業一個月幾萬,甚至十幾萬的。我當然相信有這樣的人也有這樣的項目。但為什麼說他只能掙小錢呢?因為大多數的副業基本不可持續,也就是它很難形成自動化管理,或者說流程化。
麥當勞、肯德基為什麼能夠賣到全世界?而且還備受歡迎。是因為品牌?不,是因為流程化。進入他們公司,經過標準化的培訓,你也可以炸出非常好吃的雞排,雞翅。所以不論你在哪兒購買的雞排,味道都是一樣的。
但是來看看我們做的副業可以嗎?自己付出一小時可能就有一小時的回報,不幹就沒有回報。那這個跟外出做兼職有多大的區別嗎?無非就是外出做兼職可能是風吹日曬,很多網際網路上做兼職,不需要東奔西跑,其實底層邏輯沒有變就是單純地靠時間換錢。說直白點就是純粹地重複性勞動嘛。
而且對於一點兒抗風險能力都沒有,說沒就沒了。項目沒了,然後繼續尋找下一個。這種我將其稱之為「網絡兼職工」,也有人稱之為「網賺項目」。如果你有團隊,你只需要負責掌舵就行,下面有人幫你去做,那這種模式是OK的,畢竟你不必綁在這個項目。把自己從項目中解脫出來,下面額人只要有人踏踏實實地幹,你也有收益,這就是個不錯的項目。
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幹,那只能是頂著巨大的風險,掙一些零花錢,因為不可複製。你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做到極限也不過是一天24小時不吃不喝持續幹。這種又能持續多久呢?
2、創業者虧大錢
聽起來,創業者好像還不如前面搞副業的呢?至少人家不虧錢啊。這裡談到的創業者虧大錢,有兩層含義:
1、創業者這類群體是在利用自己對未來的認知和現實的行動,「賭」未來會更好。所以他們在前期會填補非常多的坑。搞副業的人即便是副業沒了,主業依然可以有收入,而創業者一旦項目失敗,雞飛蛋打,毛都不剩,還可能欠一屁股債。
2、搞副業的人可以隨時換項目,而搞創業的不可以。搞副業本身就沒有什麼投資,隨時停手不幹了,沒啥損失,而創業者一旦更換項目,前期所做的努力就很可能變得一文不值。
這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創業者屬於死心眼兒,不要頻繁更換方向;搞副業的,哪個熱門搞哪個,看到哪個掙錢玩哪個。
所以一旦失敗,創業者是虧大錢的,而玩副業的頂多就是尋找下一個副業。
3、創業者越活越皮實
走出來一年的時間,見了不少的創業者,當然更多的是玩副業的。玩副業的也有人掙到了錢,但更多的就是湊個熱鬧,沒有任何主見,渾渾噩噩過一年(當然了,不了解的人肯定會認為他們非常勵志,非常雞血,走近一看才知道原來創業竟是這般模樣。)
在我接觸的一些創業者中,一些「偽創業者」(三個月沒收入,就灰溜溜回去了。頂著創業者的標籤,混吃等死過了三個月),這類還真的不少。因為看了別人的演講,看了聽了他人的課程,然後腦袋一熱搖身一變成了「創業者」。
任何行業都不值得貶低,任何人都不值得吹捧,捧得越高摔得越疼。但真的想要靠自己努力去做成事兒人一定會因為自己的努力、失眠、焦慮、選擇、踩坑、躍遷等經歷,讓自己越來越皮實。越來越適應那種「苦行僧式」的生活。
前幾天看了一個比較喜歡的老師的直播,李善友教授的直播,那麼大名氣的人,直播講課,僅有160多個人聽,而且他主要講的就是創業、創新等話題。但卻沒有人願意去聽,所以不要說什麼創業有多難,有多苦。
這是一條看似滿街都是人的道路,但一聽見槍響,又嚇尿90%的圍觀群眾。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去運營,你將會成為產品經理、銷售人員、創作者、搬運工、管理者、老闆,而且你會對未來的路會越看越清楚,人活得也越來越皮實。
我是@楊子翔 每日更新,專注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