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一位父親退出家長群的視頻的爆火,把老師與家長的關係又一次推向了大眾的視線中,同時,大家也普遍發現了家長對於孩子家庭作業的頭疼程度已經不亞於工作壓力了。但即使迫於社會壓力很多老師已經不敢明目張胆地給家長布置各種類似於給孩子「批改作業」的任務了,可家長又真的覺得輕鬆了嗎?
畢竟,孩子還是你自己的,他在家裡拖拖拉拉的時候,氣的還是你。他寫不完作業,嘴上說著讓老師去學校批評他,但心裡著急上火的還是你。不是嗎?
那麼,我們作為普通家長,該怎麼陪孩子寫作業呢?又該怎麼讓這個過程不再雞飛狗跳呢?
一、首先我們要明確陪孩子寫作業主要是要幹什麼?
很多家長也在不辭辛苦的每天陪伴孩子寫作業,甚至整個過程要長達4、5個小時。不僅幫孩子看作業是什麼還幫孩子檢查改錯,甚至陪孩子重新學一遍。是,這個樣子孩子的作業看起來是完美無缺了,知識點也好像都又重新複習了一遍了。可孩子真的學會怎麼學習了嗎?學會怎麼獨立去學習了嗎?沒有!
所以我們要明確陪孩子寫作業我們主要是要幹什麼,其實更多的主要是監督,而不是參與。去監督孩子的坐姿是否正確,監督作業是否是獨立完成了,監督是否養成了正確的學習習慣。
二、陪伴的過程是共同進步的過程
很多孩子會說,其實一點也不喜歡家長陪我一起完成作業。這就對了!你工作的時候領導一動不動的盯著你去完成,你的心態是什麼樣的?是不是更容易犯錯誤?孩子也是這樣,你一直盯著他,他反而會不自信,會感覺自己是不是又會犯錯誤。所以,在監督孩子的同時,不妨把這個過程變成你們一同進步的過程,你也可以拿出手頭的零碎工作,或者翻開一本已經太久太久沒有翻開過的課本,或者看一看現在小朋友的課本都在講什麼,參與其中,也給孩子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三、避免挑刺,不催促,不嘮叨
有的家長看孩子寫作業的速度慢就會不停地催促,這樣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不妨先看看孩子的學習任務,然後根據孩子的作業任務量跟孩子商量好時間,然後建立好獎懲制度,讓孩子能更好的明確時間觀念,也能更好的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這樣不是更好嗎?
各位家長,轉換方式,讓陪讀變成一種快樂,變成一種成長,多給孩子一些成長的時間,也再給自己一次長大的機會,這樣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