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老周侃房
7月7日,宜出行,適高考!
特殊的2020年,希望岔路口的學子們:筆所到之處,難題都被徵服!
其實對於初入樓市的懵懂小白來說,買房也不亞於一場考試,而且難度不小!今天,老周來聊一聊,關於房子樓層的那些事兒~
關於樓層的說法,老周聽過不少,比如:
槽鋼層不能選,易滲水,設備層不能要,有噪音和輻射;買到腰線層就倒黴了,採光不好;避難層,房子高度矮;4層、14層、18層,不能買,不吉利……
樓層到底該怎麼選?
本文從新房角度,仔細嘮嘮。
//////////
1、槽鋼層,會滲水?
答:概率上會,但,微乎其微!
科普一個概念:
槽鋼層是高層房屋主體結構施工時,用於搭設懸挑式腳手架,使用底部支撐梁擱放的樓層。
拍攝 | 老周侃房
建築高度不一樣,槽鋼層所處的樓層也不一樣,沒啥規律可言,一般情況下每隔6-8層會設置一個槽鋼層,從外立面看,根本看不出來槽鋼層在哪兒。
另外,住宅底層規劃有商鋪的,也會根據不同的使用功能和銷售要求等,槽鋼層會避開商業的層數。
部分人之所以擔心槽鋼層滲水,主要是因為這個樓層的牆體在建設時會被打洞/打穿。
如果這個小小的洞都要擔心,旁邊更大更方的窗戶估計在翻白眼
從建設工藝上來講,這個洞,先被磚補齊,混凝土再灌入,表層用砂漿層封口,接著就是保溫層+防水層+外牆。而外牆,高檔一點的是幹掛石材,一般的是用真石漆。
水想要滲入到房間,要把它們全部幹掉才行!!另外,牆體是90°垂直的,根本不會積水。
滲水與否,與開發商的防水質量有關,與是否槽鋼層,關係不大。
2、腰線層,採光差,會積水?
答:大腰線確實會,小腰線機率小。
腰線,是開發商為了外立面好看/獨特而做的造型,有大腰線和小腰線之分。
目前的新房市場,大腰線很少了,幾乎都是小腰線。
高層的小腰線寬度窄,不會擋光,而且還會有下弧處理,積水問題也是不存在的。
不過還是有一點需要注意,一般這類的腰線層,可能室內的陽臺會有不一樣。
整體而言,對房屋價值、居住舒適度影響小。
有的樓盤低樓層的腰線可能會比較寬,採光稍有影響。另外,對樓上的鄰居,安全性方面,可能會有小偷光顧的風險。
雖然現在大腰線很少了,但還是說一下,除了前文提及的採光與積水問題,也很容易堆積樓上掉下來的垃圾。
現在都實行一房一價,樓盤的定價也不會考慮腰線層這個因素,而且樓層的真實採光、通風等,不到施工現場,連售樓員都說不清楚。
如果實在在意,注意看項目的沙盤圖,以及售樓處公示的樓盤外立面圖,仔細詢問售樓員;如果樓體封頂了,建議去工地看一看。
3、設備層,噪音和輻射?
答:謹慎考慮。
設備層就是高層樓盤中專門用於通風、採暖、電器和排氣等設備與管道,而且人員可以進入設備層進行操作。
一般高層設備層都設在地下/頂樓,超過100米(即33層以上)的樓盤,會在中間設置設備層,具體位置,要結合建築的結構、布置、給水方式等綜合因素考慮。
新房的話,開發商都會做隔音處理,後期還要通過住建部的驗收,對居住的影響很小。
說是這麼說,指望開發商對質量負責,猶如男人的嘴,不靠譜。
設備運行的噪音、機器震動,加上看不見的電磁輻射,想想心裡總是膈應,有這種心態的,謹慎考慮。
4、避難層,安全隱患?
答:不太適合有孩子的家庭。
建築高度超過100米的住宅、醫院等才會設置避難層。有避難層的,一般設備層也會在同一樓層。
PS:避難層之間的間距不得大於50米,建築首層的地面到建築的第一個避難層的距離也不得大於50米,這是規範強制規定的必須執行。
避難層示意圖 圖源 | 網絡 侵刪
避難層一般為非封閉空間,對有幼童的家庭有一定的安全隱患;有的避難層層高較普通樓層低2公分左右。
不過,優點也還是蠻突出的:
1、質量要更好。
避難層的樓板耐火極限國家都是有標準的,比如避難層四周的牆體及避難層內的隔牆,其耐火極限不應低於3.00h,隔牆上的門應採用甲級防火門等。
2、在危急情況下可以更快地逃離危險。
3、實用面積會增加。
部分房屋外面的公共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可作私人使用,一般不計入產權面積。
5、臨路的房子,有噪音層?
答:有,謹慎購買。
我可以忍受採光差,但噪音,就真的不能忍!
噪音問題主要存在於,臨主幹道/小路/高架橋/輕軌/學校/鐵路/機場的樓盤。
一般情況下,臨街的高層,根據聲波弧形反射原理,噪音的重災區在10-20層左右,30層靠上,才會弱一丟丟;10層以下,噪音反而越小。
PS:實際情況更複雜,噪音會根據建築周邊環境、距離路邊的距離,分貝大小會有很大的區別!
如果臨近通行大貨車的道路,更慘,還會有共振的問題。
如果看中的樓盤只是臨小路/學校,可以買,換個窗戶的事情,130系列斷橋鋁+夾膠中空玻璃=超強隔音組合,基本可以解決噪音問題。再加個新風系統,W美!
前提是,和周圍樓盤/同小區其他樓棟相比,價格方面有優惠!
劃個重點:建議到現場實際感受噪音大小的程度!畢竟每個人的感受、忍受度都不同!
6、1樓和頂樓,能買不?
答:全都不要。
這裡的一樓還包括南方一些下面有架空層或大廳的二樓。
一個事實是,一個樓盤若清盤,一般不是頂樓就是一樓,或者兼有。
別管別人怎麼吹,咱都要堅持住。
先說一樓的問題。
潮溼是最直觀的,就連乾燥的北方也不能倖免,更遑論多雨的大長沙?
採光差不容辯駁,就算樓間距寬闊,低樓層大白天開燈也很正常。
私密性也是真的差,不要說有樹木遮擋,在家幹啥外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除非拉窗簾。
另外,1樓由於和綠化比較近,蚊蟲問題也相當得突出。
最關鍵的是,時間久了,高層的住戶多,一樓很容易出現下水道堵塞導致溢水、馬桶往外噴水等情況,然後和鄰居、物業扯皮。
還有一個是,一樓經常「住改商」,麻將館、快遞店,畫畫班,美容院、瑜伽所……
再說頂層。
優勢明顯:採光通風好,視野開闊,私密性也強,還不會受到上層鄰居的幹擾等。
缺點凸顯:漏水!並且儘量別去賭運氣!
都說現在的建築技術和施工工藝進步了,防水不用擔心!關鍵是有些隱患是若干年之後才會爆發出來,房子是要住幾十年的,開發商給的防水質保是:五年!
細品!
特別是回遷房、經濟適用房、共有產權房的頂樓,儘量不要碰。
還有就是注意梯戶比,現在高層一般都是2T4戶,住頂樓還可以接受,梯戶比高的話,用電梯高峰期就會比較難受。
但是吧,1樓和頂層,有以下情況的,可以考慮:
1、有折價,看自己喜好。
特別是頂樓,在二手房市場,價格不一定就是低的。
2、檔次越高的樓盤,頂樓,放心買!
豪宅的質量是我等普通人體會不到的。
3、一樓贈送入戶花園或地下室,頂樓帶閣樓或贈送屋頂露臺的,價格合適的話,值得考慮。
說了這麼多,買房,到底選哪一層?有沒有Z佳樓層?
老周的答案是:純靠個人喜歡!
絕不是敷衍!
上文說1樓問題多多,但就是有人喜歡1樓的接地氣,中老年人/憂患意識強的人就喜歡低樓層;頂樓易漏水,偏偏有人喜歡「站得高看得遠」的感覺!
市場上行期,哪個樓層都能賣出去!
市場下行期,即使對樓層沒有偏見的買家,也會拿樓層說事兒!
其實,出手時機對溢價的影響,肯定要大於樓層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