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股比限制取消在即本土券商忙「囤糧」「補血」

2020-12-19 東方財富網

證券行業國際化進程正在加速。4月1日,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將正式取消。在此之前,本土券商正在積極做好「出海」準備,同時努力「囤糧」增強實力,準備迎接更為激烈的競爭。

多家券商正在忙著「補血」。其中,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嘗鮮」再融資新規,紛紛修改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預案。目前,中信建投也收到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批覆。招商證券、國元證券、山西證券配股申請均得到反饋。

近日,東吳證券「雙喜臨門」,一是配股發行成功,成功募資近60億元。二是海外布局再下一城,旗下全資子公司東吳證券(香港)完成整體收購中投證券(香港),正式翻牌營業。

東吳證券配股募資60億元

3月22日晚間,東吳證券發布公告稱,截至3月19日,東吳證券配股有效認購數量為8.81億股,認購金額為59.88億元。3月23日起,股票復牌。

此前發布的配股說明書顯示,東吳證券本次配股募資金額預計不超過6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擴大公司的業務規模、優化業務結構,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具體而言,擬利用不超過10億元募資資金用於向境內外子公司增資,大力發展股權投資業務、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業務、發揮東吳香港平臺優勢拓展國際業務。

在國際化業務布局方面,3月23日,東吳證券宣布全資子公司東吳證券(香港)已經完成整體收購中投證券(香港),正式翻牌營業。東吳證券(香港)藉此獲得了香港證監會規管下的全牌照業務資格。

此外,此次配股發行擬利用不超過20億元募集資金用於資本中介業務,著力提升公司多渠道多產品綜合化經營水平,優化公司收入結構,具體包括融資融券業務等;擬利用不超過30億元募集資金用於投資交易業務;擬利用不超過2億元募集資金用於加大信息技術及風控合規的投入;擬利用不超過3億元募集資金用於補充營運資金。

東吳證券2019年年度業績表現不錯,業績預增公告顯示,預計2019年公司營收為50億元到56億元,同比增長20.14%-34.5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億元到11億元,同比增長179.01%-206.91%。

多家券商在「補血」路上

證券行業國際化加速,證券公司面臨境內外券商帶來的競爭壓力,本土券商紛紛發揮自身優勢「做強做大」,比如通過收購兼併、增資擴股、IPO等方式迅速擴大經營規模和資本規模,以提升核心競爭力。

2020年2月26日,中銀證券正式登陸上交所,成為A股第37家上市券商。招股說明書顯示,此次IPO計劃募資15.2億元,將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及補充公司營運資金,擴展相關業務。

此外,證監會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3月19日,中泰證券上市申請已經通過發審會,國聯證券上市申請處於預先披露更新狀態,萬聯證券上市申請已經獲得反饋。

再融資政策鬆綁後,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已經變更了定增方案,按照新規對發行方式、發行時間、發行價格、發行對象、認購方式、限售期等做出調整,這兩家券商擬募資金額合計350億元。關於募資用途,均提及將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分析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券商擬通過再融資擴大資本規模、夯實資本實力,是相對比較有效、便捷的融資工具。預計券商再融資的資本競賽會加快,行業分層分化整合的趨勢也將加劇。

中信建投3月14日發布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於核准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覆》。根據此前發布的公告,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集總額不超過130億元,將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運營資金,有利於優化公司資本結構,完善業務結構,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具體而言,將用於發展資本中介業務和投資交易業務,建設信息系統、增資子公司等。

記者查詢中國證監會最新公告,截至2020年3月19日,還有多家券商通過非公開發行等再融資方式進行「融資補血」。海通證券非公開發行申請已獲發審委通過,中原證券、西南證券、第一創業證券、南京證券非公開發行申請已反饋,招商證券、國元證券、山西證券配股申請均得到反饋,財通證券可轉債申請也已反饋。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相關焦點

  •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真的來了 7萬億高盛"駕到"
    高盛集團已完成100%持股高盛高華證券的協議籤署早在今年3月份,證監會表態自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之時,多家外資控股券商的外方股東就公開表態要謀求控股券商的100%持股。半年多來,外資布局中國證券業的舉動應接不暇,隨著高盛集團完成100%持股的協議籤署,首家外商獨資券商歸屬已漸明朗。
  • 外資大舉「招兵買馬」 券商競爭加劇
    來源:國際金融報作者:王媛媛內外資券商同臺競技,外資控股券商「招兵買馬」,加速推進本土化進程;而本土券商進一步分化,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呼聲漸漲。伴隨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升,外資爭先開拓中國市場。
  • ...規定的2021年取消證券、期貨、壽險外資股比限制提前至2020年
    李克強指出:「我們將深化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開放舉措,將原來規定的2021年取消證券、期貨、壽險外資股比限制提前至2020年。」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方面我們確實有進一步擴大並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必要。同時,提前到2020年也進一步彰顯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 首家外資獨資期貨公司要來了!摩根大通在華猛推進 已控股券商...
    從合資到控股,摩根大通加大在華影響力2019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對外發布《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有關舉措》,將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
  • 外商獨資券商近了 中資券商有點緊張
    來源:國際金融報作者:朱燈花與高盛這類國際大投行相比,中資券商的規模實力差距較大。在正面迎戰的過程中,本土券商應學習外資券商的先進經驗,積累更多的經驗,促進自身的轉型升級。自今年4月1日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後,不少外資控股券商的外方股東曾公開表態,希望謀求100%控股。那麼,誰將拔得頭籌?近日,高盛集團向媒體確認,已啟動收購合資券商高盛高華全部股權的程序。中國市場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呼之欲出。
  • 外資控股券商大舉「招兵買馬」,「同臺競技」更加激烈
    來源:國際金融報伴隨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升,外資爭先開拓中國市場。近年來,外資控股券商在華展業持續開疆拓土,加速「招兵買馬」,加快推進本土化進程。與此同時,證券行業雙向開放還在持續深化,內資券商亦加速國際化布局。
  • 暴漲背後,外資券商跑步入場!「狼來了」or水土不服?27年資深投行人...
    2020年4月1日起,中國全面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這是自2018年4月允許外資持股51%後,國內證券行業進一步開放之舉。多家外資行正聞風而動,爭當中國第一家外商獨資券商。境內外投行將正面拼殺,一時之間,「鯰魚效應」之說在國內證券業流傳。
  • 英國保誠董事長:期待上海試點三年內取消壽險外資股比限制
    英國保誠董事長:期待上海試點三年內取消壽險外資股比限制 澎湃新聞記者 胡志挺 2018-10-28 14:32 來源:
  • 外資控股券商又落地一家 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獲準開業
    原標題:外資控股券商又落地一家 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獲準開業   繼續11月22日,野村控股
  • 券商迎「補血」潮!6月已有海通、南京、中原增資獲批897億再融資在...
    再融資新規實施近四個月,上市券商修改後的定增方案正密集得到批覆,在淨資本為核心風控指標的當下,多家券商「補血」在即,構成利好。6月9日晚間,海通證券和南京證券均發布公告稱,公司關於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申請於近日獲得證監會核准,分別募資200億元和60億元;前幾天,中原證券52.5億元定增方案同樣獲得證監會核准批覆。
  • 外資控股券商暗流湧動,野村證券等大舉招聘,資管、財富管理、投研...
    外資券商大舉招聘,是否會引發「鯰魚效應」?對於本土券商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境內外金融機構的進入,一方面是對於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的看好,另一方面雙向開放是近年的一個大趨勢,監管也持歡迎態度。一流外資券商進入國內,將給國內券業的產品設計和業務創新能力提供借鑑模板和經營管理的思路。
  • 2家外資控股券商正式入場,高盛、摩根史坦利增資持股51...
    在行業分析師看來,引進優質外資券商是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外資券商能夠在股權融資等投行業務領域引入國外成熟專業的服務和工具,豐富市場生態;另一方面,引入優質外資券商能夠倒逼國內券商積極變革,提高競爭力,以促進資本市場成熟度的提升。
  • 摩根大通等外資在華金融市場籌劃一盤棋
    這一消息結束了外界幾個月的猜測,摩根資產管理也將成為首家絕對控股中國公募的外資資管公司。本土資管公司面臨競爭壓力從4月1日起,中國就取消了對證券公司外資股比的限制,不少外資投行就在積極實現其在中國機構100%的持股,如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史坦利等都已成為了外資控股券商。4月1日,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也被取消。
  • 外資獨資券商躍躍欲試 高盛已啟動全資控股高盛高華收購程序
    外資機構開始為謀求在華獨資券商摩拳擦掌。12月8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高盛處獲悉,高盛已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這也是外資機構首次為謀求在華獨資機構而採取的實質性行動。2018年,監管層作出將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寬至51%。此後,自2020年12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也被取消。早在2019年8月19日,高盛集團就向中國證監會提交申請,擬將合資證券公司高盛高華持股比例提高至51%。
  • 四大投研人士點金券商股未來機遇
    楊德龍:這是在我國金融市場不斷對外開放,外資金融機構將在2020年陸續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背景之下,採取各種措施提升頭部券商的競爭力,為證券公司未來的發展助力,這無疑會對券商板塊形成利好。而證券公司作為專業的資本市場金融中介服務商,其業務規模及系統重要性將得到提升;2、中國資本市場的加速開放以及金融行業外資準入的放開,將引導行業競爭加劇、業務模式的發展與成熟,實現行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3、行業競爭加劇、監管思路回歸市場化的導向下,行業格局有望得到改善、頭部券商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在這個過程中,證券行業有望孕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領先投行。
  • 花旗要在華設全資券商,最初或不設投行部門
    花旗集團並不是首家表態要在中國新設全資券商的外資。就在本月13日,法國興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環球市場部總監何昕就公開表示,法國興業銀行接下來計劃在中國成立一家獨資券商。直接促成兩個全球金融大鱷表態的原因,是中國證監會於本月11日公布了證券公司外商股比限制取消的時間點,將於2020年12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 花旗集團要在華設全資券商 4個月前正式撤出東方花旗
    花旗集團並不是首家表態要在中國新設全資券商的外資。就在本月13日,法國興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環球市場部總監何昕就公開表示,法國興業銀行接下來計劃在中國成立一家獨資券商。直接促成兩個全球金融大鱷表態的原因,是中國證監會於本月11日公布了證券公司外商股比限制取消的時間點,將於2020年12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 證券公司4月1日起取消外資股比限制;3月底武漢分批恢復定點醫院...
    ■ 13日,李克強考察全國市場運行與流通發展服務平臺和外貿外資協調機制。■ 央行決定於3月16日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 海通證券董事長周杰:將發揮本土券商優勢 加快改革創新步伐
    原標題:海通證券董事長周杰:將發揮本土券商優勢 加快改革創新步伐來源:中證網6月18日,海通證券(600837)董事長周杰在2019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針對金融業不斷開放,海通證券要發揮自身本土和「接地氣」的優勢,加快自身改革和創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