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行業國際化進程正在加速。4月1日,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將正式取消。在此之前,本土券商正在積極做好「出海」準備,同時努力「囤糧」增強實力,準備迎接更為激烈的競爭。
多家券商正在忙著「補血」。其中,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嘗鮮」再融資新規,紛紛修改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預案。目前,中信建投也收到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批覆。招商證券、國元證券、山西證券配股申請均得到反饋。
近日,東吳證券「雙喜臨門」,一是配股發行成功,成功募資近60億元。二是海外布局再下一城,旗下全資子公司東吳證券(香港)完成整體收購中投證券(香港),正式翻牌營業。
東吳證券配股募資60億元
3月22日晚間,東吳證券發布公告稱,截至3月19日,東吳證券配股有效認購數量為8.81億股,認購金額為59.88億元。3月23日起,股票復牌。
此前發布的配股說明書顯示,東吳證券本次配股募資金額預計不超過6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擴大公司的業務規模、優化業務結構,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具體而言,擬利用不超過10億元募資資金用於向境內外子公司增資,大力發展股權投資業務、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業務、發揮東吳香港平臺優勢拓展國際業務。
在國際化業務布局方面,3月23日,東吳證券宣布全資子公司東吳證券(香港)已經完成整體收購中投證券(香港),正式翻牌營業。東吳證券(香港)藉此獲得了香港證監會規管下的全牌照業務資格。
此外,此次配股發行擬利用不超過20億元募集資金用於資本中介業務,著力提升公司多渠道多產品綜合化經營水平,優化公司收入結構,具體包括融資融券業務等;擬利用不超過30億元募集資金用於投資交易業務;擬利用不超過2億元募集資金用於加大信息技術及風控合規的投入;擬利用不超過3億元募集資金用於補充營運資金。
東吳證券2019年年度業績表現不錯,業績預增公告顯示,預計2019年公司營收為50億元到56億元,同比增長20.14%-34.5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億元到11億元,同比增長179.01%-206.91%。
多家券商在「補血」路上
證券行業國際化加速,證券公司面臨境內外券商帶來的競爭壓力,本土券商紛紛發揮自身優勢「做強做大」,比如通過收購兼併、增資擴股、IPO等方式迅速擴大經營規模和資本規模,以提升核心競爭力。
2020年2月26日,中銀證券正式登陸上交所,成為A股第37家上市券商。招股說明書顯示,此次IPO計劃募資15.2億元,將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及補充公司營運資金,擴展相關業務。
此外,證監會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3月19日,中泰證券上市申請已經通過發審會,國聯證券上市申請處於預先披露更新狀態,萬聯證券上市申請已經獲得反饋。
再融資政策鬆綁後,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已經變更了定增方案,按照新規對發行方式、發行時間、發行價格、發行對象、認購方式、限售期等做出調整,這兩家券商擬募資金額合計350億元。關於募資用途,均提及將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分析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券商擬通過再融資擴大資本規模、夯實資本實力,是相對比較有效、便捷的融資工具。預計券商再融資的資本競賽會加快,行業分層分化整合的趨勢也將加劇。
中信建投3月14日發布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於核准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覆》。根據此前發布的公告,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集總額不超過130億元,將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運營資金,有利於優化公司資本結構,完善業務結構,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具體而言,將用於發展資本中介業務和投資交易業務,建設信息系統、增資子公司等。
記者查詢中國證監會最新公告,截至2020年3月19日,還有多家券商通過非公開發行等再融資方式進行「融資補血」。海通證券非公開發行申請已獲發審委通過,中原證券、西南證券、第一創業證券、南京證券非公開發行申請已反饋,招商證券、國元證券、山西證券配股申請均得到反饋,財通證券可轉債申請也已反饋。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