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區非遺項目雲直播 探尋非遺獨特魅力

2020-12-14 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丁學燕 青島報導

  6月12日,由市北區文旅局、市北建投集團文旅公司主辦,市北第一、第二文化館、青島新聞網承辦的2020年市北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第二批區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授牌儀式暨優秀非遺項目直播雲展示活動在青島裡院歷史文化街區—四方路街區舉行。

  全場活動通過線上平臺雲直播,直播現場舉行了非遺展示和市北區第二批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授牌儀式,授予陳大雷、高文舉、司德瀟、孫德龍、孫志芳、王濤、王勇、武善忠8人為市北區第二批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並對代表性傳承人就非遺項目簡介、主要特徵、傳承譜系、存續狀況等進行了現場直播採訪和非遺項目交流展示活動。

  「通過雲直播的形式向現在的年輕人介紹中國傳統技藝的特色,讓他們更好地去認識、了解、發展傳統技藝,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青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陳氏鋦藝傳承人陳大雷說。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掌握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知識和精湛技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代表性人物。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評定,使市北區非遺傳承人隊伍建設進一步擴容。

  經過多年以來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的挖掘和開展,市北區現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1人。其中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人,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6人。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26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1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4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11項。非遺傳習點4家:少林太祖長拳、太極梅花螳螂拳、閆家山地秧歌和李文玲剪紙。

  市北區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代表性項目名錄如下:

  據市北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於鏡龍介紹,為進一步擴大非遺項目及傳承人的文化和內涵,引起人民群眾的關注,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非遺項目的傳承和保護中,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市北區文旅局將以市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專輯,以視頻影像和文字形式,通過微信公眾號、APP、微博等網絡媒體對26個非遺項目進行線上呈現,雲展示活動也將持續至7月中旬,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青島市北區延安路街道開展「非遺進社區」扎染藝術體驗活動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8日訊 為豐富居民業餘生活,弘揚傳統文化,近日,青島市北區延安路街道開展了「非遺進社區」扎染藝術體驗活動。扎染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也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此次活動,市北區延安路街道請到了青島原一藝術扎染工作室創始人孫珺琦老師。孫珺琦老師曾在中國扎染之鄉大理周城村系統學習古法扎染,並先後向多位扎染專家學習,孫珺琦老師從扎染的歷史、原理、在現代服裝中的運用,以及草木染的原理、中外運用對比等方面,為現場居民進行了詳細講解,並指導居民製作扎染手帕。
  • 非遺讓世界看到 杭州人類非遺項目有了專屬LOGO
    11月18日,「一眼千年·非遺讓你看見」——杭州人類非遺項目LOGO徵集大賽在杭州蕭山劇院舉行頒獎典禮,15件獲獎作品正式揭曉。這是杭州首次面向全球徵集非遺項目LOGO設計作品,在積極探索非遺傳承和傳播「雙輪驅動」中,鼓勵創作者打開「腦洞」,用充滿創意和正能量的視覺表達,讓傳統文化與現代視覺和合共生,彰顯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 入選省非遺景區 這3個地方有何獨特魅力
    其中,湖州的南潯區南潯鎮和安吉縣梅溪鎮馬村入選非遺主題小鎮,德清縣下渚湖街道二都村則被認定為民俗文化村。這3個景區有啥獨特魅力?在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上,又有哪些創新做法?待小編一一介紹。南潯區南潯鎮南潯鎮南潯自古人文薈萃,是歷史悠久的文化重鎮,先民早在4700年前就開始種桑養蠶。
  • 區級非遺項目增至44個 黃浦區發布6條非遺旅遊路線
    東方網記者王永娟6月5日報導:黃浦區又增添7個區級非遺項目。今天上午,黃浦區「非遺保護社區實踐」——「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實踐區主廣場舉辦。在活動啟動儀式上,黃浦區2019年新認定的7個區級非遺項目和14位傳承人分別獲頒證書。
  • 川渝聯動共促文化融合 「探尋巴渝文化」網絡主題活動啟動
    「探尋巴渝文化」網絡主題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馮亞宏 攝  川渝聯動 30餘項巴渝文化項目將集中展示  木洞山歌、巴渝川劇、銅梁龍舞、川江號子等將藉助網際網路煥發新活力,讓溫江花木編藝、楊氏太極拳等特色文化和體育項目吸引越來越多「粉絲」打call。  「我們聯合成渝地區10個市、區、縣,舉辦『探尋巴渝文化』網絡主題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體驗式探訪,生動呈現非遺傳承與現代元素融合的巴渝特色文化,彰顯成渝地區文化的互補與交融。」
  • 「零距離」感受中國非遺魅力
    「零距離」感受中國非遺魅力 2020-12-16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新時代非遺文化的新突圍——崇信縣省級非遺項目電視MV側記
    這裡,崇信縣非遺項目電視MV正在拍攝進行中,旨在著力打造「芮鞠遺韻」非遺品牌形象。將傳統的非遺文化以電視MV的形式演繹,不只是打破了這些民間表演藝術走村串巷、趕場子的社火形式和小舞臺表演定式,更是在新時代藉助媒體之翼的又一次「新突圍」。
  • 「雲」賞非遺,帶您感知青島非遺的千年魅力!
    ●非遺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綿延5000年而歷久彌新,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對於青島這座城市來說,植根在這裡的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就是這座城市人文記憶的載體,也如同一條條血管,串起了青島的精神脈絡。
  • 練十番學剪紙感受非遺魅力-珠江時報
    佛山市博物館舉辦佛博坊·成長體驗營活動 練十番學剪紙感受非遺魅力 珠江時報訊(佛山日報記者/束維攝影報導)9日上午,由佛山市博物館、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主辦的2020年佛博坊·成長體驗營之「佛山剪紙」手工藝製作課堂在佛山市非遺保護展廳舉行。
  • 河北唐山13個非遺項目精彩亮相
    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唐山13個非遺項目精彩亮相為加強京津冀文化合作與交流,集中展示和宣傳唐山市非遺保護工作成果,9月24日至26日,唐山市群藝館組織唐山市13個省、市級非遺項目赴滄州參加
  • 蚌埠:非遺進校園 留住城市獨特記憶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烙畫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項民間傳統工藝,前段時間柳聰接受了蚌埠市工藝美術學校的邀請,入駐了校區的非遺工作室。在這個工作室裡,與柳聰一同工作的還有鳳畫、留青竹刻、蛋雕等三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人。  最近柳聰正在為該校工藝雕塑專業的學生們準備一場綜合性講座,主要內容涉及烙畫工藝的創新與融合。
  • 遊覽上海「非遺」 感受文化魅力
    遊覽上海「非遺」 感受文化魅力沈琦華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非遺與旅遊的深度融合產生「化合反應」,遊走上海「非遺」線路,可以近距離感受申城的文化魅力。寶山非遺遊線火爆上海非遺文化中心精心提煉上海非遺文化元素,與旅遊線路有機融合,發布了一系列的「非遺之旅」,其中包含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顧村公園和寶山寺的寶山遊線受到滬上遊客青睞。
  • 川渝共繪「一幅圖」 「探尋巴渝文化」網絡主題活動啟動
    11月24日,由重慶市委網信辦指導,巴南區委網信辦等主辦的「探尋巴渝文化」網絡主題活動在巴南區啟動,活動持續至12月30日。期間,巴南、渝中、九龍坡、達州等川渝11個市區(縣)將通過開設H5專頁、現場雲直播、巴渝文化圖繪長卷傳播、發布巴渝文化主題說唱MV四項線上線下文化活動,30餘項巴渝文化項目將進行集中展示,讓廣大網民享受一場山水之都的文化盛宴。
  • 非遺鮮聞丨山丹非遺助力焉支山「六月六」民俗文化旅遊節(兩條)
    山丹非遺助力焉支山「六月六」民俗文化旅遊節七月的焉支山,松柏林立,草木蔥蘢,蜂蝶舞動,風景怡人。7月26日(農曆六月初六),是一年一度的山丹縣鐘山寺廟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山丹縣舉辦了以「暢遊祁連秘境·探尋世博聖地」為主題的2020年焉支山「六月六」民俗文化旅遊節。活動中,山丹縣文化館組織山丹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展了非遺文創產品及旅遊產品展示展銷、山丹縣非遺項目及非遺產品宣傳推介活動,備受觀眾矚目。
  • 中秋非遺魅力體驗周開啟,全城七大商圈派送非遺伴手禮
    市民遊客不僅可以參與「濟南人最喜愛的非遺文創評選」,參觀老商埠「非遺魅力市集」,還可以走出家門,在泉城七大商圈就近打卡領取不同品類的非遺伴手禮,領悟濟南非遺文化底蘊, 近距離感受非遺項目創新前行的不竭動力……成為「我們的節日」裡,一道最亮眼的文化風景線。
  • 「多彩非遺 魅力盧龍」盧龍縣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巡展
    「多彩非遺 魅力盧龍」盧龍縣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巡展 2020-07-03 15: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時代非遺文化的新突圍——崇信縣省級非遺項目電視MV側記
    這裡,崇信縣非遺項目電視MV正在拍攝進行中,旨在著力打造「芮鞠遺韻」非遺品牌形象。將傳統的非遺文化以電視MV的形式演繹,不只是打破了這些民間表演藝術走村串巷、趕場子的社火形式和小舞臺表演定式,更是在新時代藉助媒體之翼的又一次「新突圍」。
  • 一大波美食、表演、武術、醫藥項目將齊聚光嶽樓 健康遇見非遺...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陳金路 通訊員 高夢)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題是「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聊城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共分非遺展演、非遺展陳、非遺圖片展和網上非遺活動四個板塊。
  • 普洱「非遺」助脫貧 去年「非遺」產品銷售額達6230萬元
    近年來,隨著普洱市各級黨委、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進一步加大,普洱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呈現出了獨特魅力和時代風採。同時,一批以非遺資源為依託的非遺企業(工坊)正悄然興起,發展成型,助力脫貧攻堅貢獻不小。
  • 羊皮筏子、洛陽宮燈……沿黃九省63個非遺項目將亮相非遺博覽會
    其中,今年特別設立的黃河流域振興傳統工藝展是本屆非遺博覽會的特色板塊之一。本版塊名為「大河上下,生生不息」,圍繞全面建設小康、推進黃河流域文化生態保護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選取黃河流經九省(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類代表性項目,體現出「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百折不撓之黃河精神,推進黃河流域文化生態保護,推動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體現小康社會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