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霸王行動」到「滾雷行動」:軍事行動代號背後的邏輯

2020-10-17 戰爭藝術
二戰德軍「巴巴羅薩」計劃
最近玩《將軍的榮耀》時,偶然注意到了一些有趣的戰役的名字,如太平洋戰場中的「紅色風暴」、「沒落行動」、「攤牌作戰」等等,毫無疑問,這些都是軍事行動代號。
注意到這一點之後,腦海中立即產生了幾個疑問:諾曼第登陸為什麼叫「霸王行動」?北非登陸戰為什麼叫「火炬行動」?為軍事行動起代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軍事行動代號除了保密性之還有什麼特別的意義?軍隊行動代號與對應戰爭之間有著怎樣的內在邏輯······
查了若干資料之後,終於有了一些收穫。在此基礎上,本文梳理一下軍事行動代號的故事。
「霸王計劃」(影視劇照)

01

戰爭本來是沒有名字的,後來叫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名字。
早期,戰爭一般根據戰爭的地點、人物甚至時間等要素來命名,比如赤壁之戰(地點)、拿破崙戰爭(人物)、三十年戰爭(時間)。這種命名都是事後命名,事前誰也不知道這場戰爭叫什麼。
到了一戰時期,走在時代前沿的德軍參謀本部發現,給軍事行動起一個代號,不僅有利於保密,還有利於指揮官更好地調整計劃、指揮作戰,同時鼓舞士氣。
1918年春,德軍率先在西線使用了軍事行動代號,此時的靈感多來源於宗教和神話,如「羅蘭行動」(羅蘭是查理曼大帝麾下12聖騎士的首席騎士)、「瑪爾斯行動」(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國土與戰爭之神),以英雄名字來指代軍事行動,既能寄託勝利的願望,又能給士兵以心靈上的慰藉,激發軍隊的戰鬥力。

聖騎士羅蘭
軍事行動代號雖然沒能挽救德國戰敗的命運,但戰爭過後,為軍事行動起代號的做法卻保留了下來。二戰之前,各地局部戰爭規模不大,且多發生在落後地區,戰爭沒有出現有名的軍事行動代號。
二戰前夕,德軍又率先啟用了沉寂已久的軍事行動代號,比如1935年的「紅色方案」——德軍進攻法國的作戰計劃,1937年的「紅綠方案」——德軍入侵東南歐的作戰計劃。
戰爭爆發後,德軍又制定和實施了入侵波蘭的「白色方案」、入侵挪威和丹麥的「威瑟堡行動」、入侵法國的「黃色方案」等等。
眼尖的人會發現,這些軍事行動號多以顏色命名。的確,顏色簡單好記、隱蔽性強,很適合做行動代號,不僅德軍愛用,美軍也很愛用。
「黃色方案」德軍佔領巴黎
二戰爆發前,美軍對假想敵制定的作戰方案,也多以顏色命名,如對日本的「桔色行動」、對德國的「黑色行動」、對墨西哥的「綠色行動」等等,參戰之前,美軍的幾次軍事行動也都是用顏色命名的,如增援冰島的「靛青行動」、佔領亞速爾群島的「灰色行動」、佔領達喀爾的「黑色行動」。
顏色雖然很適合命名,但也存在問題:軍事行動越來越多,而顏色的種類有限,遠遠不夠用。此時,用什麼詞彙給軍事行動命名,就看各自的腦洞了,在這種情況下,同盟國和軸心國雙方各種「野」代號層出不窮。

02

突破宗教、神話、顏色等詞彙的限制之後,德國的命名開始放飛自我,人物、動物、植物、自然現象,無不採擷,如「乞討棍」(1942年德國第18集團軍進攻蘇軍)、「水牛行走」(1942年東線中段德軍撤離)、「魔彈射手」(1943年德軍在東線反遊擊戰)、「球形閃電」(1943年德軍清剿南斯拉夫遊擊隊)、「牙醫」(1945年初德軍對阿爾薩斯地區發動進攻)、「尼祿命令」(1945年3月希特勒下令摧毀德國一切設施)。
德軍「海獅計劃」
除了以上奇葩代號之外,德軍也有正常且響亮的代號,如「海獅」(1940年德軍從英國登陸的作戰計劃)、「颱風」(1941年德軍進攻莫斯科的作戰計劃)、「北極光」(1942年德軍進攻列寧格勒的作戰計劃)等等。
當然,德軍中最有名的軍事行動代號當屬「巴巴羅薩」。1940年德軍制定了入侵蘇聯的作戰計劃,計劃的主要制定者羅斯堡,以自己兒子的名字「腓裡茲」,來命名此次作戰計劃。希特勒對此十分不滿,認為這個平凡的名字配不上宏偉的計劃,於是親自操刀,將其定名為「巴巴羅薩」。
巴巴羅薩是是神聖羅馬帝國霍亨斯陶芬王朝首位皇帝,在位期間窮兵黷武,將神聖羅馬帝國的國力推向了頂峰,成為歐洲最強的國家,他也被認為是中世紀德國最成功的統治者。希特勒將侵蘇計劃命名為「巴巴羅薩」,意義不言而喻。
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
盟軍方面,軍事行動命名的詞彙也比較廣泛,神聖莊嚴、幽默詼諧、血腥殘酷、浪漫溫情,都有所涉獵。如「火炬」(1942年盟軍在北非登陸)、「鞋帶」(1943年美軍在瓜島登陸)、「絞殺」(1944年盟軍在義大利轟炸德軍交通線)、「天鵝絨」(1942年盟軍空中援助蘇聯)等等。
在為軍事行動起代號的過程中,英軍最先走向規範化,它們從詞典中篩選了名詞和形容詞,排除專用名詞、地理術語、船名及可能暴露行動內容的詞語,剩下的詞彙就成了命名的備選項。美軍借鑑了英軍的做法。1942年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通過了第一部「軍種行動代號目錄」,規定由作戰部負責每個戰區的軍事行動命名。
在盟軍中,英國的邱吉爾對軍事行動命名尤其感興趣,也頗有心得。
邱吉爾認為:「對於那些可能會有大批戰士獻出生命的行動,要注意避免使用含有吹噓或過分自信色彩的詞語作代號,同時也要防止使用讓人洩氣的沮喪的詞,這些代號不僅不能是輕薄之徒的名字,也不應該是普通平淡的詞,大臣或指揮官的名字更不能用。
「龍騎兵」行動中的盟軍傘兵
對於重要的戰役,邱吉爾都會親自命名,即使是美軍主打的戰役,邱吉爾也要插手。比如美軍空襲羅馬尼亞油田的作戰行動,美軍將其命名為「肥皂泡」,邱吉爾認為太垃圾,將其改為「海嘯」,諾曼第登陸計劃最初叫「滾雷」,邱吉爾也不喜歡,提議改為「霸王」。
此外,「火炬」、「龍騎兵」(1944年美軍在法國南部登陸)等,也是邱吉爾命名的。
除了上面說的這幾個國家外,其他國家也有為軍事行動命名的,如蘇聯的「星火」(1942年蘇軍突破德軍封鎖)、「魯緬採夫元帥」(1943年蘇軍在別爾格羅德地區對德軍作戰),「音樂會」(蘇軍遊擊隊破襲德軍鐵路系統)、「八月風暴」(1945年蘇軍進攻關東軍),日本的「一號作戰」(1944年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天號作戰」(1945年日軍對美軍實施自殺式攻擊)、「菊水一號」(1945年日軍死守衝繩島)等等。
「菊水一號」作戰中,大和號沉沒

03

好的作戰行動代號,念起來響亮順口,便於記憶,而且特別符合戰爭意境,能激勵士氣,表達必勝的願景正義的使命,給士兵以心靈上的撫慰。
從目的上反推,我們不難發現為作戰行動命名的邏輯。一般而言,好的作戰行動代號,符合以下幾個標準。

佔據道義制高點
像「光輝」、「和平」、「火神」、「莊嚴」、「拯救」等詞彙,肯定比「掠奪者」、「惡魔」、「吸血鬼」、「騙子」等詞彙看起來更舒服,畢竟,誰也不會自己承認自己軍隊是邪惡的。當然,盟軍也使用不少血腥、暴虐的詞彙來命名,這類命名當時可以讓士兵發一下洩心中的憤怒,但長遠來看算不得優秀。

表達祈勝心理
人或多或少都有迷信心理,都喜歡幸運、吉祥的東西,戰場上尤其如此。因此行動代號必須能提升士氣、堅定必勝信念。可以勇猛一點,比如「報仇」、「風暴」、「霹靂」、「戰斧」,也可以幽默一點,如「雜技家」、「丘比特」、「伐木工」、「肉餡」等,這些可以緩解士兵緊張壓抑的心理,從戰略上藐視敵人。
「火炬」計劃,盟軍登陸北非
符合戰爭意境
符合戰爭意境這項比較難,既要讓人產生聯想,又不能讓敵人猜到目的,事後還要讓人恍然大悟。比較優秀的例子有:「天鵝絨」——1942年盟軍向蘇軍運送物資,一看到這個詞,就能聯想到溫暖,溫暖冰天雪地裡的蘇軍士兵。「雪崩」——1943年盟軍在義大利的一場登陸,一看到這個詞,就能聯想到義大利的投降,預示著軸心國要像雪崩一樣完了。「沒落」——1945年盟軍在日本本土登陸作戰計劃,喻義日本這輪「旭日」的西沉。
在二戰期間,軍事行動代號的影響,僅限於軍隊內部,所有的軍事行動代號都是不對外公開的,我們所熟知的二戰軍事行動代號,都是戰後才公開的。
到了韓戰期間,麥克阿瑟認為公布軍事行動代號不怎麼影響保密,於是下令作戰行動一展開,行動代號就可以向外界公開。於是仁川登陸作戰的代號「烙鐵」,成了首個戰時公開的軍事行動代號。
麥克阿瑟
公開之後的軍事行動代號,往往會成為新聞關注的焦點,影響民眾對戰爭的態度和情緒。因此,軍事行動代號的命名,越來越受到公眾輿論的影響。如果軍事行動的代號起的不好,可能導致民眾反戰。
以韓戰為例,李奇微接手時,美軍士氣低落,戰鬥意志薄弱。為了振奮士氣,李奇微為作戰行動起了一系列比較生猛彪悍的代號,如「雷電」、「屠夫」、「勇猛」、「無畏」、「攤牌」等,結果引發美國人的反感,美國政府也認為這些代號不利於和談,讓李奇微很受傷。
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再次犯了類似錯誤,搞出了「滾雷」、「絞肉機」等充滿血腥味的詞彙,引起了時任總統詹森的不滿和批評。
之後,美國國防部正式頒布了《行動命名要則》,強調取名要謹慎,必須考慮「不能違背美國的價值觀和現行外交政策,不能故意冒犯盟國和友邦,不能使用古怪的詞,也不能使用某個著名的商標。」並規定命名工作由參謀長聯席會議負責。
美軍「滾雷」行動

04

冷戰期間,美軍的軍事行動最多,代號也更豐富,更具有知名度,其他國家的軍事行動代號要麼鎖在保險柜裡,要麼乾脆沒有,因此這一時期軍事行動代號,只能以美軍為參考對象。
1975年,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了一套系統(NICKA),專門對美軍行動代號和演習名稱進行自動化管理。自動化管理不等於自動化命名,事實上,它只就命名規則作出相應判斷,同時能用於提交、批准以及存儲美軍作戰行動代號,最後命名還是得靠人工。
事實證明,這套系統不太行,它雖然能保證命名不出大錯,但也不能給出特別好的建議。1986年美軍空襲利比亞的代號「黃金峽谷」,同年,美軍進攻格瑞那達的代號「暴怒」,都是詞不達意,卡扎菲和黃金峽谷有半毛錢關係?還不如叫沙漠駱駝呢。格瑞那達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島嶼,美軍因一個彈丸之地而暴怒,噁心誰呢?
美軍「暴怒」行動
系統不行,重大軍事行動還是得人工開動腦筋。
機會很快來了。1989年美軍進攻巴拿馬,為了取一個好的代號,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官員們絞盡腦汁,「祈禱書」、「郵件收發時間」、「盲人邏輯」、「藍鑰」、「酸性策略」、「獵人舞蹈家」······一個一個都被pass了,最後美國認為巴拿馬獨裁者諾列加,選舉舞弊、販賣毒品,是一個十足的爛仔,所以將作戰行動命名為「正義事業」。
事實證明,「正義事業」一炮而紅,廣受歡迎——不可多得的好代號。
嘗到甜頭的美軍,後來在為作戰行動命名時,都會反覆討論斟酌,其主要目的是塑造美軍的形象,強化戰爭的正義性質,贏得民眾的支持。
大多數民眾不會關心戰爭背後的勾心鬥角,或者國家的戰略方針,他們對戰爭的了解,往往僅限於戰爭的名字,因此名字的好壞,直接影響民心民意。
舉個例子,美國「星球大戰」計劃,本來的名字叫「戰略防禦倡議」,美國民眾認為這個名字很繞口、很費解,聽名字就沒有了解的興趣,後來政治人物和新聞界用「星球大戰」計劃,來指代「戰略防禦倡議」,民眾才恍然大悟——切,原來是太空大戰啊。
「星球大戰」計劃海報
到了海灣戰爭時期,美國又搞出了經典的代號——「沙漠盾牌」。雖然只有幾個字,但多國部隊總司令施瓦茨科普夫準備的備用代號足足有3頁紙,時任總統老布希為此和軍政要員反覆討論,最終才敲定為「沙漠盾牌」。
「沙漠」指代戰爭的地理位置和特徵,「盾牌」意味著戰爭的目的是防禦,即阻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盾牌」這個代號獲得了國際、國內的普遍認可,讓美國在海灣戰爭中佔盡了道義優勢。
現在,軍事行動代號的命名仍在不斷發展,其最初的保密和便捷功能已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形象和公關,因此,各國都將軍事行動代號作為公共策略,來構建和提升軍隊形象和國家形象。



【參考資料】

徐苗苗:《二戰盟國軍事行動代號命名研究》

世界軍事:《軍事行動代號的故事》

曾和平:《美軍軍事行動代號命名大揭秘》

祝良文:《新媒體時代西方軍事行動的輿論導向——以美軍軍事行動代號的命名為例》

相關焦點

  • 從「巴巴羅薩」到「沙漠盾牌」:軍事行動代號簡史
    注意到這一點之後,腦海中立即產生了幾個疑問:諾曼第登陸為什麼叫「霸王行動」?北非登陸戰為什麼叫「火炬行動」?為軍事行動起代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軍事行動代號除了保密性之還有什麼特別的意義?軍隊行動代號與對應戰爭之間有著怎樣的內在邏輯······查了若干資料之後,終於有了一些收穫。
  • 維基精選:【滾雷行動】
    沒有國家之前發動過如此長久的空中戰役,而且它確實阻礙了北越對南越的行動,但是許多美國軍事專家都總結「滾雷行動」無疑為一次失敗,因為這個行動沒有達成任何一個任務目標。美國軍方吸取滾雷行動的教訓,對訓練和裝備都作了重大改變,影響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美國利用空中武力的效果,也大幅改變美國的空中戰術。
  • 美國軍事行動代號:伊拉克自由行動
    美國軍事行動代號
  • 美軍在「滾雷行動」中扔下了多少噸炸彈?超過了整場韓戰
    月1日,由美國總統詹森總統親自批准的——「滾雷行動」。「滾雷行動」(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即美國空軍,於1965年3月2日至1968年11月1日,對北越政權進行的大轟炸。
  • 命名有自動化系統 美國怎麼給軍事行動取名?
    新聞背景  編輯同志:為什麼美國對阿富汗採取的軍事行動代號一改再改,由「雄鷹行動」、「無限正義」改成「持久自由」?還有海灣戰爭中「沙漠風暴」等名字都是怎麼來的呢?  上海讀者  命名有自動化系統  出於保密原因,美軍早在二戰中就已經開始使用軍事行動代號了。
  • 代號行動
    代號行動是一款非常熱血的吃雞遊戲,遊戲中有多種挑戰等著你來參與,各種各樣的任務關卡等著你來開啟,拿出你的兇猛武器來跟敵人進行一次激情四射的射擊對決,遊戲中有超級炫酷的伺服器升級模式,讓玩家在戰鬥中完成大量的任務,多多擊殺敵人,成就自我,獲取更多的武器和物資,成為戰場上最為強大的武林霸主。
  • 《裝甲使命》經典軍事行動盤點-颱風行動
    《裝甲使命》經典軍事行動盤點-颱風行動 作者:GM 來源:CP 發布時間:2017-11-16 16:54:00手機訂閱
  • 軍事專題:「霸王行動」中的欺騙-搜狐新聞
    這個作戰方案,就是著名的「霸王」行動。為此,從1942年起,盟軍就在緊張地進行著各種準備,除了籌備成立歐洲盟軍遠徵軍最高統帥部統一組織指揮這次行動外,英美兩國還動員了幾乎本國內所有的工業和軍事力量。一時間,倫敦城內將才雲集,英倫三島戰雲密布,盟軍在傾其全力準備最後的生死一搏。      1943年12月一個陰雲霏霏的傍晚,倫敦威斯敏斯特。
  • 前蘇聯戰略空降理論助盟軍實施「霸王行動」
    近來有一些西方軍事歷史學家們認為,正是因為運用了一項由前蘇聯創製的戰略性軍事理論,才使得同盟國軍隊在1944年6月順利地實施了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第登陸戰役,成功開闢了第二戰場。這些歷史學家們解釋說,前蘇聯紅軍在1930年代中期創立的有關在敵後方實施大規模空降以奪取戰略性陣地的軍事理論在「霸王行動」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早在1936年,前蘇聯政府曾邀請一批西方軍事專家觀看了蘇紅軍在明斯克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聯合兵種演習。歷史學家們直到今天也沒弄明白,史達林當年為何會親自下令允許這些來自德國、美國和英國的軍事專家實地了解演習情況。
  • 美軍作戰行動命名有講究:鼓舞人心 能要到榮譽
    參考消息網11月25日報導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11月23日發表題為《五角大樓對打擊「伊斯蘭國」的作戰行動的命名遭到批評》的報導稱,二戰中,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敦促軍方領導人給各次戰鬥取一些聽起來更英勇的名稱,這樣如果一名軍人倒下了,他的媽媽不必說,自己的兒子是在一次「名為『邦尼-哈格舞』或者『喧鬧』的作戰行動中
  • 諾曼第登陸70周年——重現「霸王行動」
    諾曼第登陸70周年——重現「霸王行動這次作戰行動的代號「霸王行動」(Operation Overlord)。這場戰役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牽涉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第。
  • 狙擊行動代號獵鷹
    身為狙擊手的你要參與一項代號為獵鷹的行動,在狙擊行動代號獵鷹這款遊戲中玩家將以狙擊手的身份參與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遊戲的畫面十分的精美,可以給玩家帶來非常強烈的代入感,第一視角來操作狙擊槍進行瞄準十分的刺激。
  • 英軍伊拉克戰場行動代號:007、金手指
    中新網4月1日電 美聯社發自倫敦的報導說,對於在伊拉克作戰的英國軍人而言,他們執行任務的代號是難以忘記的,只要他們曾看過「詹姆斯·邦德」系列電影。  英軍的通信設備中傳出「詹姆斯行動」的呼叫,而他們的軍事攻擊目標,代號為「金手指」、「BLOFELD(007中的反派角色)」以及「康納利」等。
  • 美軍式的傲嬌玩法:萬科十大行動代號
    強大的美軍很喜歡取行動代號,霸王行動、十字路口行動之類的,一開始是出於保密原因,後來差不多是為了耍酷。萬科也喜歡玩這個,選了萬科十個行動代號,我們或許可從中窺視出,它到底在玩什麼。   強大的美軍很喜歡取行動代號,「霸王行動」「十字路口行動」「沙漠風暴」之類的,一開始是出於保密原因,後來差不多是為了耍酷。
  • 《坦克世界》蟋蟀15改變局勢 霸王行動享軍餉
    此外,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經典戰役諾曼第登錄72周年,《坦克世界》開啟「霸王」行動,完成作戰任務可領取紀念勳章等任務獎勵,活動結束後根據獎章還能分享1000億銀幣。被替換下的E-100 WT更新後到現在,《坦克世界》蟋蟀15熱度沒有消失,玩家反饋也沒有抱怨。反而有眾多玩家在各種渠道討論蟋蟀15的強勢,這說明蟋蟀15作為D系新一代無冕之王無可爭議!
  • 「霸王行動」:約三百萬士兵前往法國諾曼第的登陸作戰計劃
    幾經周折,直到在1943年11月,羅斯福、邱吉爾和史達林三巨頭在德黑蘭會議上才就此問題最終達成協議,決定於1944年5月1日在法國北部實施登陸作戰,代號為「霸王行動」。「霸王行動」的具體作戰計劃是由英國的摩根中將領導的英美聯合計劃參謀部擬定的,代號為「考沙克」計劃。艾森豪上任後,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訂。
  • ▶行動代號14!
    ▶行動代號14!冰天雪地肆意飛翔左突右進騰挪轉體每個動作都是高光時刻一次行動就是速度與激情…….心動行動群雄逐鹿誰主沉浮還看今朝來源:內蒙古日報原標題:《▶行動代號14!》
  • 只可意會:大牌房企的十大行動代號
    二十年前,廣州有家房企弄到了中國奧委會的授權,開發了好幾個奧林匹克花園,並且得以擴張迅速,以運動就在家門口叫響全國。像這樣大牌房企的動代號,背後是一段段秘聞。   這些代號背後是一段段秘聞,我不一定說得清楚。
  • 狙擊行動代號獵鷹九遊版下載 九遊狙擊行動代號獵鷹下載安裝教程
    狙擊行動代號獵鷹九遊版下載 九遊狙擊行動代號獵鷹下載安裝教程 作者:九遊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8-08-12 05:17:28手機訂閱
  • ...當日土安全部隊發起代號為「鷹爪」的新一輪軍事打擊行動,空襲...
    【土耳其發起「鷹爪」行動 摧毀伊拉克北部81個目標】當地時間6月15日,土耳其國防部發表聲明稱,當日土安全部隊發起代號為「鷹爪」的新一輪軍事打擊行動,空襲摧毀了伊拉克北部至少81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