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酷刑歷史最悠久的國度之一,並且也是酷刑消失最晚的國家。歷朝歷代都「發明了」很多獨特的酷刑。比如炮烙,車裂,凌遲,等等,而所謂彈琵琶則是明朝東廠和錦衣衛所使用的一種酷刑。
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道出了無數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憂傷,也將「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形象刻在了人們心間。而我們要說的彈琵琶不但不優美,反而有些駭人聽聞。
彈琵琶是明朝發明的酷刑,主要是錦衣衛和東廠在刑訊逼供時候使用。明朝是酷刑的生產高峰期,有記載的逼供刑罰多達十八種,每種都會令受刑者痛不欲生,而彈琵琶屬於這些逼供刑罰裡的壓軸者,無往而不利,一直延續到清朝,後被編入滿清十大酷刑。
我們先羅列一下十大酷刑都有哪些。剝皮,腰斬,車裂,俱五刑,凌遲,縊首,烹煮,宮刑,刖刑,插針,活埋,鴆毒,棍刑,劇割,斷錐,灌鉛,彈琵琶,抽腸,騎木驢。
事實上十大酷刑只是一個稱呼,並非剛好十個。又稱滿清十大酷刑,並非所有都是清朝發明,但是清朝使用最多,也最廣泛。除了在滿清,這些酷刑也是一般人都享受不到的,所以流傳也並不廣。事實如果你要是與十大酷刑中其它的對比,未必是最殘酷的。倒是因為它的名字最雅致才流傳最廣。
彈琵琶,意如其名,將犯人的手腳控制住後,撩開上衣,露出肋骨,用刀尖在犯人肋骨上來回彈撥,據《明史》《刑法志》記載,「其最酷者曰琵琶,每上,白骨盡脫,汗如雨下,死而復生,如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獄不成。每次用刑下來,囚犯哀聲震壁,血肉潰爛,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慘毒難言」。
區區數十字便以令人發瘮,更何況受刑之人。這種刑罰操作過程很簡單,但卻行之有效。只需將犯人仰面按到與地,褪去衣衫,牢固其手足,而後取利刃或銳器在其胸前肋條部位來回上下波動即可,以肋條做琴弦,以刀尖做彈波,不需幾下,便皮開肉綻,令人求生不得求死不得,任你是鋼筋鐵骨,錚錚硬漢也會叫苦連天、殘嚎不止,贈其美名「彈琵琶「!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關於彈奏琵琶的描寫,簡直就是「彈琵琶」這一酷刑的詩詞藝術版,請大家發揮想像力,自行腦補: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隨著最後一聲悽厲的慘叫,彈琵琶結束了。十大酷刑真的是太殘忍了,編輯文章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看的我都是心驚肉跳的,渾身不舒服。別說是腦補下自己受這種酷刑的畫面感了,只能連連感嘆,太殘忍!太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