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
關於「反欺凌」這部分,我談一下我的看法吧。首先,《聲之形》這部作品我非常喜歡,當初看到各方評價時也很疑惑,作品的主題明明是「傳遞心聲,相互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要把關注的點放在「反欺凌」上。
我覺得,《聲之形》之所以招致種種非議與誤解,除了作品本身的一些瑕疵外,還在於我們這個社會並沒有正視「校園暴力」或者「欺凌」這種現象。說起11區哪些動畫影視作品,描寫了欺凌現象或者對相關現象的反思,我想到的有《李狗嗨》《死後文》《夢見之藥》,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作品。雖然日本校園暴力事件頻發,但是能有如此多相關作品,可見我們的近鄰選擇的是直面這種社會現象。
只有在承認、正視甚至反思「校園暴力」的環境之下,人們才能更加清晰地看到《聲之形》裡,相互交流傳遞心聲的主題。視頻中提到,受到校園暴力者,要學會「用劍與盾保護自己」,對於強者,這沒什麼問題。然而對於弱者,如果不尋求幫助,真的就會深陷泥淖中難以自拔。可是問題就在這裡,尋求幫助真的有用嗎?那些滿口都是「我們這裡很好啊根本不會有暴力事件啊」「為什麼別人不打別人就打你,一定都是你有問題」「你們老家不是在XXX嗎?那個地方的人被打活該」的人,真的會給予弱者幫助嗎?
長期對「校園暴力」的模式,不僅讓施暴者肆無忌憚,更讓受害者陷入悲觀絕望的境地。或許正如視頻中所說的,「承認並批判施暴者的惡,真的能解決問題嗎」,是不能,但是要首先承認並正視這種問題,我們再來談別的。我們這裡,需要像《素○》《熔○》這樣引人深思,打破人們對「受傷害者」的歧視與偏見的作品(雖然根本不可能有)。
當那些曾經深陷泥淖,或者走出泥淖滿身汙泥,心懷對欺凌者憤懣,對大眾冷漠感到心寒的人,看到《聲之形》裡施暴者與被害者達成和解,最終大團圓的劇情時,他們還會在意到作品真正的主題嗎?所以,在我們這裡招致如此大的非議,《聲之形》背了本不該它背的鍋。
這是一個自我救贖的故事,(自我救贖)重點。自我救贖的西宮和將也,他們是弱者,在現實他們屬於少部分人,也就是被欺凌的他們,將也後來的被欺負和自己的自我救贖,這是他的堅強,他的勇氣,西宮很不幸,不幸的讓人憤怒。
到最後大家也沒有看到所有人來道歉,遺憾,憤怒,但是改變不了,社會就是這樣,社會沒有改變就只能我們自己去改變,他們很堅強,或許不幸,但是她們卻堅強的選擇了改變,去理解,很多人在為西宮感到不平,感到憤怒,或許大家覺得很有正義感,但是這份正義感用在現實世界中就好了,這樣也能讓人心溫暖些 ,讓這種情況變成大多數人,我們無論多少憤怒到最後都只會轉變為無奈。電影裡出現自殺情節,真的不要因為這種無奈就逃避現實,更不要尋死,活著總會有好事情會發生。
最後他們都和好了,或許只是想說明西宮將也選擇了融入他們放下一些芥蒂,但是並沒有真正的互相理解,也是一種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