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始於1851年1月11日,在桂平金田營盤樹旗,止於1864年7月,天京城破時,共計14年。但正史,野史中,對於太平天國的記載與研究,則不框定於這個時間。
因為任何事情都不是突然開始,也不是突然結束的,就像一本書,總有前言,總有編後語,所以,不同地方對太平天國起義的時間研究還是有眾多說法的。就正史而言,天京城破只是一個段落,太平天國大結局篇的開始,此時太平軍各地餘部勢力還在,總的來說,直到1868年1月遵王賴文光兵敗被俘,此後,太平軍再也沒有什麼出彩的軍事記載,也就算基本平息,太平天國也就成為歷史了。
野史就更多講法了,多年過去,坊間還時不時有一些太平天國的秘史故事,民間故事見於討論,成為話題。
對於太平天國開始的時間,講法多樣,1851年1月11日,只能說是太平天國起義這個事件的新篇章,是那些人物輝煌的開始。再往前,只能算是前言了,這都開始於什麼時候呢?就一般就看兩個人的經歷了,一洪秀全,二馮雲山。
洪秀全就不用多說了,很多學者都研究他,就說博物館裡陳列的關於洪秀全的專著老書籍,就不下二三十本,沒辦法,不論他對太平天國的影響如何,因為他是天王,是最大的頭目,學界習慣凡事提第一,講首席,於是,就引出很多事了。
他那些落第書生往事,深居王府不上朝的就不用說了,就連他祖上幾代的經歷都有人挖掘出不少故事來,可以說早期很多太平天國史學家,學者,不拿他說點事,那就等於沒研究過太平天國史;野史學者中流傳的洪秀全秩事,更不用提了,不管有的沒的,泡壺茶都可講出幾本書來。
這些都歸為這個事件的前傳範圍了,太平天國史以洪秀全為主線的,一般以落第書生巧遇那本《勸世良言》的奇書那年開始。
再一個源頭,就是以馮雲山為主線了。
現在金田博物館中,陳列有很多相關書籍,在眾多的以太平天國人物為主要研究的專著中,有洪秀全的,石達開的,李秀成的,陳玉成的,這幾位就不用說了,可以說是整個太平天國史中值得大書特書的,他們都經歷了太平天國事業的開創,中興與衰落,研究他們,也可以說就是研究太平天國興衰史了。
至於其他幾位首義王的專著就少了,多是在各版全史中順帶講講。因為這幾位要麼早亡,如南王,西王,一個沒出廣西,一個剛出廣西,歷史就停了;要麼過早出局,如東王,北王,都在1856年的內訌中喪命了,此時太平天國正式的歷史才過三分之一,所以後世在研究中,一定程度上有所忌諱,有所片面,有所缺乏,於是關於他們幾位的故事,記載就少了,失傳了,於是也漸漸被偏離歷史事實,有點模糊了。
就說作為首義主要人之一的馮雲山,他應該是使太平天國最終成事重要的人物,沒有他,估計洪氏最多也就是一個小教主。只可惜,馮雲山的命不好,短,事業才開始,就在全州蓑衣渡就去了真正的天國,後面太平天國的輝煌與他就沒有多大關係了,所以,在後世對太平天國的研究中,講到他都還是比較惋惜與遺憾的。
不過,他的歷史雖短,卻也是一位研究太平天國領域中繞不開的人物,其他方面就不多了,就記事來說,很多地方對他記載不多,只有作為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地的桂平,對他的記載就多一點了。
因為桂平是爆發地,是他的重要活動範圍,用書目來比喻,桂平整個處於事件的前傳和首卷的地位,主要是從1844年秋到1851年9月止,後面太平天國起的各種刀光劍影,榮辱千秋,實際上和他,和桂平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事件最先出場的是馮雲山,由他引出了後來的一干人等,之後再引出周邊各縣地的人馬,才有「金田團營」,才組織起最初的太平軍基礎,才有後來的定都天京!從馮雲山出場到1852年6月命喪蓑衣渡,當中七年(1844年秋-1851年9月)基本都在桂平,所以說,桂平才是馮雲山最出彩的地方,也是記載他最多的地方。
同樣的,桂平對太平天國記憶最深刻的,其實就是以馮雲山為主線的七年,同樣是太平天國慢慢發展成型的過程,可以說,太平天國的輝煌可以不說他,但啟動太平天國的歷史過程,卻不可以不說他。。
這七年,桂平是如何記載的呢?
就說常見的地方志書,地方志是一地官方編修的書籍,既然是官方,編寫者立場角度就不一樣,對這個太平天國事件的記載,難免有點偏向性,有些事記下來了,有些事沒記下來,有些事應該這麼記,但又不得不那樣記,多種因素下,對事實記載也就多多少少都有所偏離。
到民國時期,桂平地方志關於太平天國的記載才相對客觀一點,加上當時全國有一股為太平天國正名的思想學說,所以記載多少又比前朝開放一些,能說的,不能說的都可以說一些,加上離事件結束也才幾十年,民間訪談,流傳的故事都還清晰,這使得太平天國的記載又豐富一些,也相對接近事實,現在傳世的,經典的研究太平天國的文獻,很多都出自於這個時期。
到了現代,對太平天國事件的記載則更詳細,角度更開闊,如以前基本講太平天國,都講正義性,正確性,可是現在卻一下子出了很多反對的,批判的說法了。不管哪種,唯一不足的,就是考證,畢竟事件都過去一百多年了,歷史受到了之前文獻記載的誤導,曾經的經歷者都過去幾代人了,那些流傳的故事,很多已被加工過,被遺忘掉,少為人知了。
不過,再怎麼記載,有些主線事件還是比較完整的,接近歷史事實的,如起事前的社會環境,這些主要人物的活動經歷,起事後的那些戰鬥,如何北上,如何定都,如何結束等等,主線之外,才是那些引出的各種各樣傳言與戲說,正式的,坊間的,正面的,批判的都成為研究太平天國文化的方向了。
歷史過去百餘年,後人如何認識,了解這些,角度也是不一樣的。專家學者們看重的是事實過程,社會歷史學家們看重的是歷史的影響,地方管理者看重的是旅遊文化價值,坊間個人看重的就只是演義談資了。
無論哪個角度,現代人再挖掘這些歷史,也都是建立在前人的認識之上了,是不是事實,是不是歷史,那就各人判斷了。
正如這個金田起義博物館的造型一樣,太平天國的歷史就像一本已經打開並被倒扣的書,等著來人拿起來翻閱,翻完後,每個人從中又是如何看待這段歷史的呢?認識這段歷史呢?
到此一遊看看而已?重新理解對這場運動的認知?還是無所謂了,反正和生活沒多大關係了。
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不是專門的歷史研究學者,自娛自樂給自己封個「桂平歷史文化大使」的名頭,其實只是一個本地坊間的會寫幾個字的普通人而已,到此一遊,寫個《太平天國在桂平的系列文章》,這是第二篇,不知後面能講出些什麼來呢?還能寫出幾篇太平天國在桂平的故事呢?
歡迎指正!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
新年尋桂平老城記憶
桂平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之一——金田起義的宣傳
桂平:太平天國故裡的新展示
桂平歷史:大成國記憶一
桂平歷史:大成國記憶(二)——大成國王城遺址話今昔
桂平歷史:大成國記憶(三)——立國之戰,官府的抵抗
桂平:城鄉行政區域劃分歷史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一——桂平城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二——永和裡(西山鎮不含城區)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三——軍陵裡(尋旺鄉)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四——上秀裡(下灣鄉)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五——中秀裡(社步鎮)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六——下秀裡(油麻鎮)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七——上都裡(大洋大灣),樂洋橋對聯謠傳
桂平:中山公園話往昔,不一樣角度看的中山公園
桂平:中山公園之馬家花園往事
桂平:中山公園——賞荷說古
桂平:中山公園問古
桂平:中山公園之天下為公
桂平:民國故事——大佬
桂平:民國故事——「另類軍閥」陸榮廷在桂平
桂平:民國故事——李宗仁夫人,桂平郭德潔
桂平:遠去的大藤峽故景
桂平:大藤峽水利工程之——大藤峽往事
桂平:大藤峽水利工程之——截流
桂平大藤峽:明朝權宦西廠提督——汪直
桂平:明朝那些事兒之一——南明帝與桂平
桂平:明朝那些事兒之二——明末薊遼督師袁崇煥是哪裡人?
桂平:明朝那些事兒之三——明朝權宦西廠提督,汪直
桂平:城南故事(一)——巨變
桂平:城南故事(二)——防洪牆
桂平:城南故事(三)——人頭橋
桂平:城南故事(四)——南津渡
桂平:城南故事(五)——「人頭橋」的真實歷史
桂平:城南故事(六)一一「人頭橋」釋疑
桂平:城南故事(七)——下股街,再見!再也不見
桂平:城南故事(八)——碼頭遺蹟保留猜想
桂平:城南故事(九)——歷史之遠去的潯陽樓與太平天國「反聯」
桂平:尋訪桂平以前的古仔(二)——桂平清代古城之一,城牆
桂平:尋訪桂平以前的古仔(三)——桂平清代古城之二,城門
桂平:尋訪桂平以前的古仔(四)——桂平清代古城之三,衙門
桂平:尋訪桂平以前的古仔(五)——桂平清代古城之四,四穿樓
桂平:尋訪桂平以前的古仔(六)——桂平清代古城之五,清風樓
桂平:尋訪桂平以前的古仔——桂平清代古城之六,南城角的銳變
桂平:尋訪桂平以前的古仔(八)——桂平清代古城之七,舊街
桂平:尋訪桂平以前的古仔——桂平清代古城之八,城門樓
桂平:尋訪桂平以前的古仔(九)——北江古渡
桂平人文之尋訪清代義渡文化歷史:一方義渡碑,一段仁義事
桂平:尋訪桂平以前的古仔(十)——千年潯州府
桂平:尋訪桂平以前的古仔(十六)——乾隆御賞過的百歲壽星
桂平:歷史遺蹟之官橋與秋柳亭
桂平西山:人文遺蹟之西山石刻——碧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