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外交家班超,出身書香門第,為何成了軍事家?只因一句玩笑話
班超是東漢名將、外交家,出身文學世家,他是史學家班彪之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稱「三班」。但是,他卻「投筆從戎」,並且曾使西域幾十個小國,都歸附中原,尤其是他在東漢與西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繫,都做出重要的貢獻。
相傳,班超從小就很有志氣,立志要為國家幹一番事業。青年時他的哥哥班固奉命到洛陽擔任校書郎,班超與母親一起也隨哥哥前往。
到了那裡,由於生活艱苦,班超不得不替官府謄抄文件。雖然他每天從早忙到晚,做得非常的辛苦,但所得的報酬也只能勉強維持生活,而且工作時還總得看上司的臉色行事。
一天,他又去抄文件,一邊工作一邊想起自己的抱負,想到激動時忍不住猛然把毛筆扔到地上,說:「男子漢大丈夫縱然沒有別的大志向,也應該學習張騫,在與別國的交往中建立功勳,以取得封侯。怎麼能老是埋頭於筆墨紙硯之間呢?」
看到班超此舉,同僚們們紛紛嘲笑他,笑話他:「哈哈,一個小小的老百姓,還想學習張騫大將軍封侯拜相呢?真是異想天開,哈哈……「面對這些嘰諷,班超非常氣憤,從此更加執於自己的志向,便決心「投筆從戎」!
不久之後,他就參加了軍隊。由於作戰英勇,身先士卒,很快班超就得到了升遷,做了大將軍。
後來,朝廷又多次派遣班超做使者,讓他到西域等各國去做聯誼工作。於是,班超靠著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克服了一次次的困難,取得了很多輝煌的成就。
可以說,班超為加強大漢王朝與西域各國以及古羅馬帝國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繫,做出重要的貢獻,最後被朝廷封為「定遠侯」。從而給哪些說他是「小小百姓不可能封侯拜相」之人,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投筆從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