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富人交稅越多貧富差距越大?

2020-12-11 如風如帆

富人多交稅、窮人享福利,這是已成為共識的治國金律,按道理在這一模式下社會將變得越來越平等,全體公民共享社會發展的紅利。

不過統計數字表明理想社會在現實中並不存在,近三十年美國的總財富迎來爆炸式增長,但佔總人口一半的低收入群體,卻實現了收入零增長的另類奇蹟。

富人更富了,窮人還很窮,難道是富人納稅數量偏少?當然不是,美國富人在繳納累進位所得稅的同時,還要繳納資本利得稅和房產稅。

在牛氣沖天的美國資本市場賺錢不難,但賺了錢要交資本利得稅。房產在升值不斷的美國增值也不難,但房子越值錢每年交的房產稅就越多。

近幾十年來美國富人的財富暴增不假,但增長的財富中有小一半要交稅也是真,社會財富增加了、財政收入增長了,窮人應該福利更多、小日子過得更滋潤才對。

但是統計數字不會說謊,比財政收入增長更快的是財政赤字,比經濟增長更加乏力的是窮人收入。這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富人回饋社會的結果是窮人更窮了。

所有人都承認這有問題,但問題是什麼怎麼解決卻沒人說得清。無良政客看到了機會,問題看得準不準不重要,解決方案靠不靠譜也不重要,普羅大眾相信才重要。

原因和方案張嘴就來,都是全球化惹的禍,美國工廠給我搬回來,海外利潤給我匯回來,問題迎刃而解、美國再次偉大。

四年下來,海外工廠沒回來、財政赤字創新高、平權呼聲震天響、重鑄輝煌成泡泡。這說明無良政客開的藥方是選舉的春藥,而不是治國的良藥。

美國的社會問題不是缺錢造成的,而是錢沒花對地方造成的。資金流向走偏之後,甚至會出現錢越多問題越大的情況,醫療、教育、法律和金融都是如此。

美國一年醫療服務總支出達到驚人的3萬億美元,佔美國GDP總額18%,與法國GDP相當,但美國人均壽命78歲,不僅在發達國家中排名墊底,而且還未實現全民醫保。

從平均水平而言,花錢無數的美國醫療是一個不及格的存在,但從頂尖水準而論,不差錢的美國醫療又是一座卓爾不凡的高峰。

全世界需要治療疑難雜症的富人,首選地無一例外是美國。擁有最充足資金和最先進技術的美國醫療產業,卻無法提高美國人的平均健康水平。

與醫療類似的有教育,美國教育產業由公立校和私立校共同組成。公立校是政府出資提供義務教育的機構,私立校是私人興辦提供個性教育的機構。

這樣一種分工讓優質教育資源自然而然流向私立校,私立校的高收費又將窮人屏蔽在精英教育圈之外,美國教育實際上分成了精英層和平民圈兩個層級。

這種結構使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培養出大量頂級人才並且吸引世界各地優秀學生赴美留學,但培養出的工程師數量卻嚴重不足,需要開放技術移民才能滿足市場需要。

與教育類似的有律政,律師在美國的地位相當高,美國總統有六成以上出身律師就可見一斑。然而律師行業的繁榮並沒有讓美國建立起安定祥和的和諧社會。

美國人口佔全世界的5%,律師數量是全世界1/3,與此同時在押囚犯數量佔全世界的1/4。可見美國超級發達的律政業,並沒有改善美國社會總體的治安和法制環境。

從宏觀上看美國的律政業已經是高投入負產出的行業了,但依然因為高收入使人趨之若鶩。1970年美國工程師與律師之比為4.5:1,今天這個比例已經低於2:1了。

與律政類似的有金融,金融的存在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但在華爾街這種關係已經被逆轉,實體經濟服務金融產業才是美國社會的真實寫照。

美國的社保基金以及個人財富,都與資本市場深度綁定,如果發生大的金融動蕩,將成為美國社會完全無法承受之重。因此實體經濟可以垮,金融指數不能倒。

然而如此重要的金融產業,卻與美國50%較貧困人口完全無關,於是在遭受疫情重創之後,實體經濟千瘡百孔之下,由擁有大量金融資產的美國富人更富了。

在美國,醫療、教育、律政和金融四大產業是科技之外最發達的行業,是完全不差錢的存在,然而產生的社會效益卻差強人意。

醫療、教育、律政與金融是國家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建設起相對完善的體系,然後為全社會提供公開、公平、公正的服務。

投入的資金來自於稅收,納稅的大頭當然是富人,窮人少納稅甚至不納稅。公共服務的特點是要服務於全體公民,相當於沒出錢的窮人在享受免費的公共服務。

富人當然會對此不滿,但是窮人人多,有選票的優勢,選出來的政客必須照顧窮人吃大戶的需求。不過政客雖然是窮人選出來的,但是他們真正的衣食父母卻是富人。

因此政客要做的是取悅窮人、服務富人,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既然是富人出錢建的,那就以市場化的方式優先服務於富人唄。

市場化之下的醫療,富人享受最好服務的同時,抬高了醫療服務的費用,於是醫療機構越有錢,窮人越得不到應有的醫療保障。

市場化之下的教育,富人用錢構建了精英教育的壁壘,只有天賦異稟的極少數窮人才能被富人選中,恩賜其進入精英圈學習,然後美其名曰這是對所有人開放的美國夢。

市場化之下的律政,為富人提供保釋金制度、米蘭達條款和律師夢之隊三重保護,只要足夠有錢,犯了事想進監獄律師都不會答應。

市場化之下的金融,一切的市場規則都服務於富人的投資和融資行為,身為富人獲得融資發展自己的事業輕而易舉,作為窮人只能對眼花繚亂的金融服務望而興嘆。

現在就很清楚了,富人出資建設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出於利己的目的會有意向貴族化發展,在公共領域得不到公平服務的平民,想要實現階層跨越十分艱難。

話句話說就是,富人在精英和平民之間建立起一道難以逾越的無形壁壘,富人納稅越多,建設資金就越充足,壁壘就越堅固,貧富分化就越嚴重。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貧富懸殊和貧富對立
    ……中國富人富得是如此離奇,以至於2004年河北省還發了一個赦免富人原罪的「一號文件」。這可真是世界少有的奇觀。說到這裡,我們可以明白中國人為什麼「仇富」了。其實中國人仇恨並非富人,而是掠奪。中華民族是一個寬厚的民族。中國人並不仇富,只是要求富人富得理直氣壯,窮人窮得心服口服。
  • 為啥說,越是現代化,貧富差距就越大
    而從1980年以後,全球又重新回到了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的軌道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未來有沒有可能解決貧富差距持續拉大的問題呢?先來看看從1914年到1980年全球經濟發展為什麼不尋常?因為在全球歷史上,這樣長時間貧富差距的緩解是絕無僅有的。
  • 各國貧富差距比較
    收入的基尼係數小於0.30的國家,是貧富差距較低的國家,數值標為深綠色;介於0.30至0.40的,是貧富差距中等的國家,數值標為黑色;大於0.40的是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數值標為紅色。部分國家的數據沒有公布。
  • 貧富差距擴大!警惕量化寬鬆的副作用
    日本實施量化寬鬆並未達到期望目標,而這副藥方也留下副作用,最為明顯的莫過於貧富分化加劇。據Kitao&;Yamada(2019)測算,1994—2013年間,僅財富水平前40%的居民實現了財富增值,且財富水平越高增長幅度越大。前10%的居民財富累計增長26.1%,後20%的居民財富反而縮水47.2%。
  • 26個人擁有世界一半財富,貧富差距為何無法縮小?
    所以任何統治者都會致力於消除貧富差距。可這又是一個悖論,人與人之間怎麼可能沒有差異性?如果真的消除了貧富差距,只有一種可能,大家皆貧,赤貧,而絕無可能大家皆富。因為既然沒有差別,有能力的人又何必給他人去提供超額價值?
  • 貧富差距大嗎?當如何看待
    當如何看待(非特別標註,文章皆為譚浩俊原創)中國新財富500富人榜近日揭曉,馬化騰、馬雲分別以人民幣2,260.4億元與2,206.1億元的財富,雄霸冠、亞軍。今年前十榜單中唯一新增的富豪,是網際網路服務公司字節跳動的創始人張一鳴,以770億元的財富位居第十。
  • 我國貧富差距有多大?在全球是什麼水平?國家統計局給出「答案」
    而富人出門就有豪車接送,吃的也是山珍海味,住的是豪華別墅。但是對於窮人來說,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在社會中生存。事實是殘酷的,即使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貧富差距也是正常的。根據相關數據顯示,5%的美國人擁有60%的財富,其餘的95%僅擁有約40%的財富。所以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存在貧富差距。那貧富差距是什麼?貧富差距是指社會財富分配不平等造成的財富差距。
  • 全球貧富差距繼續拉大:去年82%財富流向1%富人
    全球貧富差距繼續拉大:去年82%財富流向1%富人 「全球貧富差距繼續拉大!」報告稱,2017年全球億萬富豪的財富增長額高達7620億美元,財產超過10億美元的富人增加到2043名,增幅為史上最高。報告還稱,全球最富有的42個人所掌握的財富,相當於全球最貧困的37億人所擁有的財富總和。「每10個億萬富翁當中有9個是男性。」報告還認為女性員工「收入長期比男性少」,而且從事的工作沒有保障。
  • 中國貧富差距可能被世襲
    有調查表明,父母的社會地位越高,擁有的權力越大,社會關係越多,子女也更容易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工作收入。結果是,在窮人的孩子往往也是窮人的同時,富人的孩子更多地成為了富人。   任何社會都難免出現貧富差距,但是一個公平的社會能夠給底層民眾提供向上流動的渠道,窮人可以通過努力改變命運。
  • 巴基斯坦的貧富差距,貧民窟和富人區只有一街之隔
    眾所周知,每個國家的貧富差距都很大。不過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城鄉差距逐步縮小。今天,要向大介紹一下巴基斯坦的貧富差距有多大。這是巴基斯坦的貧困地區和富裕地區。在這一幕面前,差距一般不大!正如你所見,這裡的窮人區和富人區之間僅僅隔了一條道路。走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很多衣衫襤褸、頭上頂著麻袋的女人。這顯然是巴基斯坦的窮人。生活貧困,他們每天只能摘一堆爛菜吃。看看街對面的富人區,真是另一個極端。如果你環顧四周,就會發現這一排都是兩三層的西式小樓。裝修很豪華。住在這裡的人衣著考究,有車接送。
  • 富人越來越富,窮人如何才能「拉低」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新中國成立之初,各行各業都亟待發展,在政府的規劃下,鼓勵一部分人和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從而達到共同富裕。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經濟實現穩定增長,但是仍然存在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從而導致人們收入水平也存在較大差距,富人越來越富,窮人保持了原來的樣子,甚至越來越窮。如何縮短富與窮兩者之間的差距,也就成了社會發展追求的共同目標。
  • 走進朝鮮:朝鮮貧富差距為什麼不大?
    在朝鮮旅行時,最直觀的感覺是同一地區的人,貧富差距不大。曾去過印度旅行,印度貧富差距非常明顯。在印度孟買,一邊是富人區,一邊是貧民窟,貧富差距一目了然。在朝鮮旅行的時候,很難看出朝鮮的貧富差距。不過在不同地區,朝鮮依舊存在貧富差距。
  • 為什麼窮人越忙越窮,揭露貧富差距如何影響你的人生
    圖片來源自NHK紀錄片《巨大貧富差距的結局》只有普通民眾們對中途廢棄的新提案憤懣不已,他們無法理解的是,為什麼生活在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國家中,自己的生活依舊如此艱難?圖片來源自NHK紀錄片《巨大貧富差距的結局》事實上,貧富差距拉大對底層人所造成的困境,不僅僅發生在美國,更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形式輪番上演。變化的滴漏理論想要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社會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首先要理解社會的財富分配模式。
  • 6月17日:強求「貧富混居」不如縮小貧富差距
    揚子晚報:「官民混居」比「窮富混居」更迫切     富人們為什麼要自覺地聚居在一起呢?在我看來,倒不是因為富人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鄙視窮人的心理;而且,一個人財富的增長與他對待窮人的態度之間也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上推三代,大家也還都是窮人;何況,富人的生活中,也處處離不開窮人。
  • 澳媒:澳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社會保障或減輕負擔
    中新網8月1日電 澳洲網刊文稱,澳大利亞社會服務委員會(Australian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和新州大學(University of NSW)近日共同發布的《澳大利亞2018年收入不平等報告》(Inequality in Australia 2018 report)顯示,澳大利亞20%的富人擁有全國近三分之二的財富
  • 拉開貧富差距後社會真的能快速進步嗎?
    但是,我們認為,社會貧富差距可以拉大,但不宜拉得過開,整個社會如果是橄欖型社會,富裕和貧窮這二個階層都是極少數,這樣才更有利於社會和經濟的健康發展。為什麼說社會貧富差距既不能拉得過大,也不能一點沒有差距,就是要讓每個社會群體都有奮鬥向上的機會。而如果少數富裕階層掌握了大量社會財富,多數人手中只有很少財富或者沒有財富,反而不利於社會的進步。
  • 美國貧富差距日趨嚴重?為啥防控越不得力貧富差距會越大?
    來源:江瀚視野根據光明網7月31日的報導,面對疫情衝擊,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日趨嚴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鮑威爾當地時間29日表示,在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中,窮人比富人遭受了更多的打擊。在此基礎上,經濟學家提出了「K型復甦」的理論,即美國富人將相對較快地從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中恢復過來,資產價值進一步上漲;然而,藍領工人等收入較低的群體卻會承受裁員的衝擊,並可能面臨持續多年的財務困境。我們看到美國當前好像已經面臨著比較大的社會貧富差距,而這種貧富差距還在不斷擴大的過程中,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待美國的問題?
  • 縮小貧富差距的難與易
    在印度,在非洲和拉美的很多發展中國家裡,貧富差距往往和這些問題摻雜在一起。印度最窮的是賤民,印度的上層是婆羅門,他們對賤民非常冷漠,不與賤民握手,不與賤民喝同一口井的水,有的甚至把看到賤民的身影當做是一天的晦氣。這也是為什麼印度扶貧工作遠遠落後於中國的一個重要原因。前南斯拉夫解體的原因之一也是民族差異和經濟差距。富裕的斯洛維尼亞人質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錢交給中央財政,再轉給貧窮的科索沃人。
  • 富人更富窮人更窮!貧富差距有多大?央行數據給出「答案」
    不過,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另外一種社會現象—窮人越窮、富人越富。事實上,這種的社會現象,不僅僅是只有你我普通人感受到了,就連某些專家也感受到了。有專家表示,不平等已經成這個時代的特徵。而據一份題為《Public Good or Private Wealth》的報告顯示,全球最富有的26個億萬富豪所持有的財富,相當於全球38億底層人口一樣多。
  • 王榮軍:「不平等的民主」——美國貧富差距擴大與政治極化並行
    從形成原因和政策應對情況來看,美國的貧富差距擴大和政治極化趨勢相互交織影響,兩種趨勢可能長期並存。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的貧富差距無論是從收入水平指標還是財富水平指標來看,都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與此同時,美國政治極化現象也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