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多交稅、窮人享福利,這是已成為共識的治國金律,按道理在這一模式下社會將變得越來越平等,全體公民共享社會發展的紅利。
不過統計數字表明理想社會在現實中並不存在,近三十年美國的總財富迎來爆炸式增長,但佔總人口一半的低收入群體,卻實現了收入零增長的另類奇蹟。
富人更富了,窮人還很窮,難道是富人納稅數量偏少?當然不是,美國富人在繳納累進位所得稅的同時,還要繳納資本利得稅和房產稅。
在牛氣沖天的美國資本市場賺錢不難,但賺了錢要交資本利得稅。房產在升值不斷的美國增值也不難,但房子越值錢每年交的房產稅就越多。
近幾十年來美國富人的財富暴增不假,但增長的財富中有小一半要交稅也是真,社會財富增加了、財政收入增長了,窮人應該福利更多、小日子過得更滋潤才對。
但是統計數字不會說謊,比財政收入增長更快的是財政赤字,比經濟增長更加乏力的是窮人收入。這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富人回饋社會的結果是窮人更窮了。
所有人都承認這有問題,但問題是什麼怎麼解決卻沒人說得清。無良政客看到了機會,問題看得準不準不重要,解決方案靠不靠譜也不重要,普羅大眾相信才重要。
原因和方案張嘴就來,都是全球化惹的禍,美國工廠給我搬回來,海外利潤給我匯回來,問題迎刃而解、美國再次偉大。
四年下來,海外工廠沒回來、財政赤字創新高、平權呼聲震天響、重鑄輝煌成泡泡。這說明無良政客開的藥方是選舉的春藥,而不是治國的良藥。
美國的社會問題不是缺錢造成的,而是錢沒花對地方造成的。資金流向走偏之後,甚至會出現錢越多問題越大的情況,醫療、教育、法律和金融都是如此。
美國一年醫療服務總支出達到驚人的3萬億美元,佔美國GDP總額18%,與法國GDP相當,但美國人均壽命78歲,不僅在發達國家中排名墊底,而且還未實現全民醫保。
從平均水平而言,花錢無數的美國醫療是一個不及格的存在,但從頂尖水準而論,不差錢的美國醫療又是一座卓爾不凡的高峰。
全世界需要治療疑難雜症的富人,首選地無一例外是美國。擁有最充足資金和最先進技術的美國醫療產業,卻無法提高美國人的平均健康水平。
與醫療類似的有教育,美國教育產業由公立校和私立校共同組成。公立校是政府出資提供義務教育的機構,私立校是私人興辦提供個性教育的機構。
這樣一種分工讓優質教育資源自然而然流向私立校,私立校的高收費又將窮人屏蔽在精英教育圈之外,美國教育實際上分成了精英層和平民圈兩個層級。
這種結構使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培養出大量頂級人才並且吸引世界各地優秀學生赴美留學,但培養出的工程師數量卻嚴重不足,需要開放技術移民才能滿足市場需要。
與教育類似的有律政,律師在美國的地位相當高,美國總統有六成以上出身律師就可見一斑。然而律師行業的繁榮並沒有讓美國建立起安定祥和的和諧社會。
美國人口佔全世界的5%,律師數量是全世界1/3,與此同時在押囚犯數量佔全世界的1/4。可見美國超級發達的律政業,並沒有改善美國社會總體的治安和法制環境。
從宏觀上看美國的律政業已經是高投入負產出的行業了,但依然因為高收入使人趨之若鶩。1970年美國工程師與律師之比為4.5:1,今天這個比例已經低於2:1了。
與律政類似的有金融,金融的存在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但在華爾街這種關係已經被逆轉,實體經濟服務金融產業才是美國社會的真實寫照。
美國的社保基金以及個人財富,都與資本市場深度綁定,如果發生大的金融動蕩,將成為美國社會完全無法承受之重。因此實體經濟可以垮,金融指數不能倒。
然而如此重要的金融產業,卻與美國50%較貧困人口完全無關,於是在遭受疫情重創之後,實體經濟千瘡百孔之下,由擁有大量金融資產的美國富人更富了。
在美國,醫療、教育、律政和金融四大產業是科技之外最發達的行業,是完全不差錢的存在,然而產生的社會效益卻差強人意。
醫療、教育、律政與金融是國家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建設起相對完善的體系,然後為全社會提供公開、公平、公正的服務。
投入的資金來自於稅收,納稅的大頭當然是富人,窮人少納稅甚至不納稅。公共服務的特點是要服務於全體公民,相當於沒出錢的窮人在享受免費的公共服務。
富人當然會對此不滿,但是窮人人多,有選票的優勢,選出來的政客必須照顧窮人吃大戶的需求。不過政客雖然是窮人選出來的,但是他們真正的衣食父母卻是富人。
因此政客要做的是取悅窮人、服務富人,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既然是富人出錢建的,那就以市場化的方式優先服務於富人唄。
市場化之下的醫療,富人享受最好服務的同時,抬高了醫療服務的費用,於是醫療機構越有錢,窮人越得不到應有的醫療保障。
市場化之下的教育,富人用錢構建了精英教育的壁壘,只有天賦異稟的極少數窮人才能被富人選中,恩賜其進入精英圈學習,然後美其名曰這是對所有人開放的美國夢。
市場化之下的律政,為富人提供保釋金制度、米蘭達條款和律師夢之隊三重保護,只要足夠有錢,犯了事想進監獄律師都不會答應。
市場化之下的金融,一切的市場規則都服務於富人的投資和融資行為,身為富人獲得融資發展自己的事業輕而易舉,作為窮人只能對眼花繚亂的金融服務望而興嘆。
現在就很清楚了,富人出資建設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出於利己的目的會有意向貴族化發展,在公共領域得不到公平服務的平民,想要實現階層跨越十分艱難。
話句話說就是,富人在精英和平民之間建立起一道難以逾越的無形壁壘,富人納稅越多,建設資金就越充足,壁壘就越堅固,貧富分化就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