釵頭鳳
陸遊
紅酥手,黃縢酒,
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
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託。
莫、莫、莫!
注釋
①黃縢(téng):此處指美酒。宋代官酒以黃紙為封,故以黃封代指美酒。
②宮牆:南宋以紹興為陪都,紹興的某一段圍牆,故有宮牆之說。
③東風:喻指陸遊的母親。
④離索:離群索居的簡括。
⑤浥(yì):溼潤。
⑥鮫綃(jiāo xiāo):神話傳說鮫人所織的綃,極薄,後用以泛指薄紗,這裡指手帕。綃,生絲,生絲織物。
⑦池閣:池上的樓閣。
⑧山盟:舊時常用山盟海誓,指對山立盟,指海起誓。
⑨錦書:寫在錦上的書信。
⑩莫、莫、莫:相當於今「罷了」意。
譯文
紅潤酥膩的手裡,捧著盛上黃縢酒的杯子。滿城蕩漾著春天的景色,你卻早已像宮牆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春風多麼可惡,歡情被吹得那樣稀薄。滿杯酒像是一杯憂愁的情緒,離別幾年來的生活十分蕭索。錯,錯,錯!
美麗的春景依然如舊,只是人卻白白相思地消瘦。淚水洗盡臉上的胭脂紅,又把薄綢的手帕全都溼透。滿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靜空曠的池塘樓閣上。永遠相愛的誓言還在,可是錦文書信再也難以交付。莫,莫,莫!
南宋紹興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144年的一個秋天的午後,應該是在60多歲的李清照,獨自在「庭院深深」中思念她的愛人趙明誠,寫下悲情的《聲聲慢》的時候,20歲的陸遊在那個下午迎娶了唐琬為妻,他們的結合到底是開啟了另一段幸福呢,還是開啟了另一段痛苦呢?事實上,所有的痛苦之所以特別痛苦,都是因為當初的幸福都特別幸福。陸遊和唐琬真的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啊,真的是才子佳人、人間絕配啊。
比較傳統的說法是認為唐琬是陸遊的表妹,兩個人兩小無猜,自幼一起長大,大概小時候就經常玩過家家。唐琬不知道在遊戲裡做過多少回表哥的新娘,如今好夢成真,那真是叫如願以償啊,陸遊又何嘗不是呢?所以從過家家過到了成了家,這種水到渠成的愛,簡直就是人世間最美的詩,所以這種感覺也讓小夫妻倆沉浸其中,難以自拔。於是物極必反,就像《倚天屠龍記》裡那個專門拆散人家美好愛情的滅絕師太一樣,唐琬的婆婆、陸遊的母親,好吧,我們簡稱為陸母的那個老女人,以雷霆萬鈞之勢出現在陸遊和唐琬美滿的夫妻生活中,並最終生生地拆散了這對人間的鴛鴦。
當然對於這個結局我們不禁要問,事實上我自己也經常會問這個問題,陸母幹嘛非要拆散他們呢?要知道她可是唐琬的親姑姑啊,她原本對唐琬這個兒媳是看得上眼的,所以她才會為兒子定下這門婚事,可婚後為什麼對自己親自選定的兒媳如此看不順眼呢?要知道唐琬的性格,史書裡記載是溫婉、柔順,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她並不像《孔雀東南飛》裡面記載的劉蘭芝一樣,是個典型的女強人。按理她不會與陸母有什麼生活中的矛盾,怎麼就得罪了這位本來還蠻喜歡她的姑姑兼婆婆呢?
這就要宕開一筆說說中國古代婚俗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現象,那就是姑表親、姨表親這一種近親結婚。《左傳》裡說「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蕃fán」是茂盛的意思,「不蕃」就是不茂盛了。也就是說,男女宗族同姓間結婚,後代繁衍是不會茂盛的。這多少意識到了近親結婚的危害,於是儒家繼承了這個說法,嚴禁同姓之間的近親婚姻。但限於當時的科技條件,這種認識還是有局限的,以為只要同姓間近親不婚就完事大吉了,於是姑表之間、姨表之間,只要不同姓的近親之間的婚姻就不違反禮教,反而覺得親上加親,可是事實真的很悲慘。很多人不知道像蘇小妹的原型也就是蘇洵的女兒蘇八娘,她其實是蘇軾的姐姐,她就是嫁給了自己的表哥程之才(程之才,字正輔,北宋眉州眉山(四川眉山市)人。他的曾祖父程仁霸,斷案公允,待人寬恕。程之邵之兄。程之才的母親是成國太夫人,他是程氏(蘇軾母親)之侄。因此程之才是蘇軾的表兄,也是蘇軾的姐夫。蘇軾的姐姐八娘比蘇軾大一歲,而程之才又比八娘大一歲,因此程之才大約生於1035年,他的卒年不詳。),後來在夫家被虐待,結果抑鬱而終,蘇洵為此懊惱終生。《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著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只有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裡的芸娘嫁給自己的表哥沈復,後來在家庭生活中也是被公公婆婆虐待,非常不幸;像《紅樓夢》裡的薛寶釵或者林黛玉不論是誰嫁給寶玉,其實都是近親結婚,連《霍元甲》裡的趙倩男原本是要嫁給表哥龍海生的,也是姑表親。
事實上,這種近親結婚不僅會造成生育的惡果,也會導致家庭成員間的關係複雜化。親上加親的一個後果是人與人的關係亂上加亂,其實人與人之間是要有一定距離的,親戚和親戚之間也是這樣。你看,所謂「四世同堂」,同住在一個大宅門裡的很少沒矛盾的。最複雜的關係就是婆媳關係了,按道理婆媳之間若有姑姑姨媽這層關係應該好溝通一些,但在封建家長制的環境下,在多年媳婦熬成婆的變態心理下,反而會使得以前的了解變成一種變本加厲的控制手段。所以 在這種環境下媳婦更難熬啊,你看蘇小妹、唐琬、芸娘,歷史上嫁給表哥的這幾位有名的女子,其婚姻悲劇大多相同,都是自己的親姑姑變成惡婆婆,所以我以為這其中多少還是有一些規律的。
當然說到唐琬和陸母的關係,我以為最關鍵的原因在於陸母的變態心理。歷史上關於陸遊休妻的原因通常有幾種說法,最有名的一種是南宋劉克莊的《後村詩話》裡記載說,「陸母恐其惰於學也,數遣婦。」也就是說陸母望子成龍,怕陸遊沉浸在兒女情長的溫柔鄉裡不能自拔、耽誤學業,所以要讓他把老婆休了。這實在有點莫名其妙,我們說小夫妻倆是熱和一點,讓他們保持距離,但沒有必要把距離拉大到離婚啊。唐琬又不是河東悍婦,她可是一個賢惠的妻子,怎麼可能因為自己影響丈夫的前程呢?另一種說法說陸母覺得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唐琬偏偏才貌雙全,讓她看不下去。這種說法也站不住腳,因為陸母本人也是書香門第,按這個邏輯推理,她自己早就應該被陸遊他爹給休了。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兒媳過於優秀,而陸遊又對唐琬言聽計從,所以使陸母有了這種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的隱憂。其實,我們知道陸遊是個少有的非常聽話的大孝子,父母之命就是他頭頂上的天,否則他也不會謹遵母命,把唐琬給休了,所以這種說法也不能成立。當然,陸遊晚年曾經說過一個原因,就是唐琬不孕,一直沒有為陸家生個兒子,但其實這個說法也不能成立,因為唐琬嫁給陸遊之後一年多就被陸母休了,根本沒給人家生兒子的時間啊,況且在那個時代要想傳宗接代,男人可以娶偏房可以納妾啊,沒有必要一定要休掉原配夫人啊。李清照也沒有生孩子啊,也沒見趙明誠休了李清照嘛。
所以,我個人以為問題的癥結不過就是陸遊他媽的心理有問題,肯定是戀子情結很重,導致心理變態。這種事兒放在今天這社會不稀奇,有的做母親的看見兒子媳婦過於親密心中就不高興,就好像是喝了山西老陳醋,直冒酸味,心的話兒子本來屬於我的,當年吃盡辛苦,好不容易拉扯大,一轉眼就被別的女人給騙走了。歌兒裡不是唱,沒媽的兒子像根草嗎?這沒有兒子的媽自然也難免懷著野草一樣的心理啊,就像星火燎了荒原,野火一樣的毀滅心理就變得難以壓抑。所以看小兩口恩愛甜蜜,我估計陸母心中不是滋味,出於嫉妒非得拆散他們不可。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個人覺得,極有可能真正的原因就是陸母的私心作祟,寧願讓兒子不快樂,也絕不給兒媳幸福。可惜呀,那時候沒有心理醫生,否則陸遊帶他媽去醫院掛個號,可能就能解救他和唐琬的美滿婚姻啊。
就這樣陸遊和唐琬這對人間的絕配,在陸母的壓力下,就只能跟愛情說再見了。陸遊是一個出了名的孝子,雖然苦苦哀求,但母命難違,最終無法挽回。他還曾經瞞著母親,悄悄地另築別院安置唐琬,一有機會就跟地下黨一樣去跟唐琬秘密約會。但是沒多久,心理變態的陸母就察覺了兩人私會之事,嚴令二人斷絕來往,並立刻為陸遊另娶了一位王氏女為妻,徹底切斷了陸遊和唐琬之間的幽幽情思。最可憐的是唐琬啊,她可能死也想不通,相愛會是一種罪。唐琬被迫離開陸遊之後,倒迎來了生命的轉機,她另嫁趙士程。趙士程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男人,而且是皇族後裔、門庭顯赫。他這個人非常寬厚重情,對於曾經遭受過情感挫折的唐琬表現出同情與諒解,使唐琬飽受創傷的心靈漸漸得到平復。
而這一段時間陸遊被母親逼著準備應舉,到27歲的時候,也就是唐琬離開陸遊三年之後,陸遊隻身入京參加科舉考試,以他紮實的學識和才氣橫溢的文思博得了主考官的賞識,被薦為魁首,可第二名的呢,恰好是權相、奸相秦檜的孫子。秦檜呢,深感臉上無光,就在禮部會試的時候,硬是藉故將陸遊的試卷剔除了,使得陸遊在感情之外,在仕途上一開始就遭受了大風雨。
陸遊禮部會試失利之後回到家鄉,那一年春天,春雨綿綿中心中倍感悽涼。為了排遣愁緒,在一個春日的午後,他漫步到禹跡寺的沈園。沈園是江南名園,今天你去紹興的話,如果沒去過沈園,你就不算去過紹興。我年輕的時候去沈園,站在那小小的園中,想像近千年前陸遊和唐琬在這小園中忽然相遇,那一霎那,時光和目光都會凝固了吧?本來他們各自都開始了新的生活,一切都波瀾不驚,就像徐志摩的詩裡說的那樣,他們好像是偶然「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卻最終「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可此時不論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他們的命運終將緊緊地纏繞在一起。
當時唐琬是和趙士程正在沈園遊春,而陸遊則是孤身一人,這是陸遊和唐琬離婚之後的第一次見面,所以雖有趙士程在旁,一時真情流露估計也是難免的。據說還是唐琬反應比較快,大大方方地把陸遊介紹給趙士程,趙士程和陸遊寒暄幾句之後就帶著唐琬離開了。陸遊此時的心裡一下非常難受,人家都說「恨不相逢未嫁時」,可他們明明相逢了,卻又錯過了。如今心愛的表妹嫁作他人婦,陸遊只能深恨相逢已嫁時,所以陸遊呆立原地,看著唐琬和趙士程的身影消失在沈園的樹叢間,竟然無法挪動自己的目光和腳步。過了一會兒,有個丫鬟捧著酒餚過來贈與陸遊。原來唐琬徵得丈夫的同意,把他們夫妻遊春的食物送些來給陸遊。陸遊端起送來的紹興黃酒,淚一下子止不住地流下來,想起當初唐琬纖纖玉手為他把盞黃藤酒的情景,心中陣陣隱痛。於是他捧著唐琬送來的那杯酒,在沈園的牆壁上留下了這樣一首《釵頭鳳》。「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留詞之後,陸遊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踉蹌而去。
據說,在陸遊留詞之後的某一天,唐琬一個人來到沈園,找到了陸遊留在牆壁上的那首《釵頭鳳》,流著淚把它讀完,又流著淚在那首詞後同樣和了一首《釵頭鳳》。詞曰:「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倚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唐琬在寫完這首《釵頭鳳》之後,淚流滿面,回到家一病不起,不到一年就香消玉殞,病逝了。
這樣兩首《釵頭鳳》成為這個詞牌千古以來最有名的名作。當然從考證的角度來看,「釵頭鳳」的詞調是根據五代無名氏的《擷芳詞》改易而成的。因為《擷芳詞》裡面原有「都如夢, 何曾共,可憐孤似釵頭鳳」的句子,所以取名《釵頭鳳》。但陸遊用《釵頭鳳》卻是另有深意,一方面陸遊和唐琬離異之後,「可憐孤似釵頭鳳」;另一方面他在和唐琬相愛的日子裡,曾親手為她在髮髻鬢邊插上過鳳釵一枚,可如今前塵往事都如夢啊!所以是在陸遊和唐琬之後,《釵頭鳳》詞牌才被文人廣泛採用,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沒有陸遊和唐琬的深情,也就沒有這樣的美麗詞牌。
這樣兩首《釵頭鳳》,讓美麗的唐琬香消玉殞,也讓深情的陸遊從此背上了四十多年的情債。千言萬語啊,都在錯、錯、錯,難、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