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2020-12-05 央視網

背景資料: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4日 14:53 來源:

專題:溫家寶訪菲並出席東協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等系列會議

  新華網北京1月14日電(記者閻月凡)1997年12月,中國和東協領導人在首次東協-中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確定了建立睦鄰互信夥伴關係的方針。

  為擴大雙方的經貿交往,中國國務院總理朱?基1999年在馬尼拉召開的第三次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上提出,中國願加強與東協自由貿易區的聯繫,這一提議得到東協國家的積極回應。2000年11月,朱?基總理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四次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構想,並建議在中國-東協經濟貿易合作聯合委員會框架下成立中國-東協經濟合作專家組,就中國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關係的可行性進行研究。

  2001年3月,中國-東協經濟合作專家組在中國-東協經濟貿易合作聯合委員會框架下正式成立。專家組圍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及中國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關係兩個議題進行了充分研究,認為中國-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對東協和中國是雙贏的決定,建議中國和東協用10年時間建立自由貿易區。這一建議經過中國-東協高官會和經濟部長會議的認可後,於2001年11月在汶萊舉行的第五次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上正式宣布。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朱?基總理和東協10國領導人籤署了《中國與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這標誌著中國-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進程正式啟動。

  《中國與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提出了中國與東協加強和增進各締約方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投資合作;促進貨物和服務貿易,逐步實現貨物和服務貿易自由化,並創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資機制;為各締約方之間更緊密的經濟合作開闢新領域等全面經濟合作的目標。

  2004年11月,中國-東協籤署了《貨物貿易協議》,規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實施降稅的早期收穫產品和少量敏感產品外,雙方將對其他約7000個稅目的產品實施降稅。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涵蓋18億人口,GDP超過2萬億美元,貿易額達1.23萬億美元,是世界上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責編:張蘭

相關焦點

  •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論壇將圍繞三議題展開討論
    新華社南寧1月6日電(閆祥嶺、劉曉莉)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論壇組委會6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論壇以「互利共贏,再創輝煌」為主題,圍繞貿易提振產業活力、投資共創經濟繁榮、打造區域經濟合作新亮點三個議題展開討論。
  • 中國和東協經濟高官在京討論建立自由貿易區問題
    中國和東協10國的經濟官員今天在北京舉行第三次中國-東協經濟高官會,就未來10年內建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目標、原則、內容、時間框架等問題進行討論。        這次會議是朱鎔基總理和東協領導人去年11月在汶萊宣布將在10年內建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後,雙方舉行的第一次高官會。
  •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應建立區域統一貨幣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中國與東協貿易額為1058.8億美元,到2008年達到2310.7億美元,增長了1.18倍,年均增長率高達21.6%。今年前9個月,儘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衝擊,雙邊貿易額仍接近1500億美元。目前,中國與東協已互為第四大貿易夥伴。
  •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成立 中方企業切忌自相殘殺
    東協副秘書長普斯巴那丹在雅加達接受本報專訪:  中國—東協自貿區廣東是個關鍵省份  今天,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正式宣告成立。  這個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的規模令人驚嘆:覆蓋1400萬平方公裡面積,19億消費人口,6萬億美元經濟總量,以及4.5萬億美元貿易總量。  令人期待的是,我國與東協之間將基本實現自由貿易,經濟一體化程度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雙方企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10周年專題論壇舉行
    >廣西新聞網南寧11月28日訊 (記者 董文鋒 龔文穎)11月28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10周年專題論壇在南寧舉行。東協10國經貿部部長和東協秘書長線上參加論壇並視頻致辭。11月28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10周年專題論壇在南寧舉行。自治區代主席藍天立在開幕式上致辭。梁凱昌 攝藍天立表示,在日益緊密的中國-東協經貿合作中,廣西既是積極的參與者,也是切實的受益者。
  •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10周年專題論壇舉行
    11月28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10周年專題論壇在南寧舉行。自治區代主席藍天立、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在開幕式上致辭。東協10國經貿部部長和東協秘書長線上參加論壇並視頻致辭。
  • 自由貿易區:更多的利益和機會
    在《中國與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籤署之後,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中國—東協經濟合作專家組的兩位成員:外經貿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偉和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周小兵。  《經濟觀察報》:此次中國與東協籤訂自由貿易區框架協議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何在?  李偉:建設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在政治上可顯示雙方的團結與合作。
  • 譚家才律師評RCEP 系列2:RCEP與中國-東協貿易區關係
    和以前不同的是,在疫情的背景下,此次博覽會依靠數位技術,第一次採用「實體展+線上展」的方式,讓更多企業線上參展。這次東博會成果顯著,有超10萬平方米實體展、5000多個展位、「雲上」參展企業1500多家、總投資額同比增長43.6%。本次東博會恰逢中國-東協自貿區成立十周年以及RCEP籤署,為促進我國與東協的經濟貿易往來、推動全球經濟復甦、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發揮了巨大作用。
  • 全球知名的六大自由貿易區
    廣義的自由貿易區,通常指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通過籤訂自由貿易協定,相互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取消絕大多數服務部門的市場準入限制,開放投資,從而促進商品、服務和資本、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如北美自由貿易區、美洲自由貿易區,歐盟、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等。
  •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黃金十年」為世界匯聚更多開放能量
    ■何夏凡  2002年,中國與東協籤署《中國-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啟動自貿區建設。2010年1月,中國-東協自貿區全面建成,成為一個涵蓋11個國家、19億人口的巨大經濟體。  2009年7月,東協被列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首批境外試點區域後,中國已與東協多國籤署了雙邊貨幣交換協議。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多部委印發《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目的之一是促進人民幣區域內自由兌換、結算。截至2019年底,廣西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量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雙邊合作不斷走向縱深。
  •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全面建成十周年回顧與展望
    【關鍵詞】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經貿合作 產業鏈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2020年是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10周年,從倡議提出到全面建成,再到進階升級,中國—東協自貿區一路縱深發展,經貿合作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自「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永久落戶南寧以來,為推動我國與東協拓展區域合作和深化經貿發展發揮了顯著的平臺作用。
  • 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年內正式啟動
    2010年5月,中韓結束兩國自由貿易協定的官產學聯合研究,認為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將促進兩國經濟貿易顯著增長。2012年1月,兩國領導人發表聯合公報,同意在韓方完成其國內程序後立即啟動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縮寫CAFTA,是中國與東協十國組建的自由貿易區。2010年1月1日貿易區正式全面啟動。
  • 中日韓宣布啟動三國自由貿易區談判 歷時十年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日韓是亞洲最重要的經濟體,佔亞洲G D P的70%,如果不成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亞洲實際上不存在重要的自由貿易區從短期來看,金融危機後經濟逐步復甦並期望走向健康發展的願望使得中日韓自貿區建設的提速變得尤為現實。據了解,中日韓三國在經濟結構上存在著非常好的分工體系。
  • 背景資料:《東協憲章》主要內容
    《東協憲章》是東協成立40多年來第一份具有普遍法律意義的文件。它確立了東協的目標、原則、地位和架構,同時賦予了東協法人地位,對各成員國都具有約束力。2004年11月,東協領導人籤署《萬象行動計劃》,正式將制訂《東協憲章》列為東協的一個目標,以加強東協機制建設。
  • 阮次山:臺灣擔心被東北亞自由貿易區邊緣化
    鳳凰衛視5月14日《新聞今日談》,以下為文字實錄:阮次山:現在其實最著急的就是臺灣,臺灣這麼多以來,其實他要跟東北亞、跟東南亞,要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需求,非常的急迫,為什麼呢?如果這些地方都跟中國建立自由貿易區,臺灣不是邊緣化了嗎,好了,這些地方的產品相互之間營銷都免稅,你臺灣的產品進得去嗎,這是一個大的市場,中國的市場不說。
  • 習近平:加快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
    加快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要平等參與、充分協商,最大程度增強自由貿易安排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提高亞太開放型經濟水平、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習近平還表示,堅持推進互聯互通。要通過互聯互通,實現各地區、各國生產要素互通有無、產業產能優勢互補、發展經驗互學互鑑,要優化亞太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形成亞太規模經濟效應和聯動效應,實現亞太經濟整體振興。
  • 中國—東協自貿區「黃金十年」成就區域合作典範
    2002年中國—東協自貿區建設啟動時,中國—東協貿易總額548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這一數字已飆升至4818.1億美元,中國與東協實現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的歷史性突破。從事乳膠製品生產貿易的泰國客商艾鍾坦言,得益於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在2010年中國—東協自貿區全面建成至今的「黃金十年」,他們公司的乳膠產品在中國及周邊多個國家熱銷。
  • 共建深度開放與融合的中國-東協大市場
    11月28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10周年專題論壇在南寧舉行。國家領導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發表視頻致辭,為未來中國-東協自貿區提質升級、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希望通過本次論壇,進一步凝聚共識,更加堅定中國-東協合作的信心和決心,助力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走向新的「黃金十年」。
  • 雙綠專家視角|楊枝煌:中國自由貿易區科學發展的思徑選擇
    中國連續16年成為世界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中國PMI連續大起大落、美國QE3突然而至、各國醞釀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等等煙霧彈,意味著中國經濟前景轉淡和世界經濟發展更加撲朔迷離。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我國同其他國家的區域經濟合作起步較晚,2004 年才正式開始開自由貿易區計劃實施和布局,亟待做好去WTO化背景下的應急應對,加快自貿區談判、拓展和提升,強化新形勢下的貿易規劃和貿易新秩序新體系構建。
  • 日本態度消極 中韓談判率先破題東北亞自由貿易區
    昨天(3月21日),記者從韓國駐華使館獲悉,中韓兩國的經濟智囊組織——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剛剛在北京籤署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研究備忘錄。    與純粹的自發性研究明顯不同的是,這一項目由雙方政府協商啟動,國家財政撥款,因而更像是政府談判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