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2020-12-08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原標題: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數年前,蘇軾被貶惠州、觸景生情,便寫下端午感慨:「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薄綢,明日端午節一定要浴蘭湯……」在這首詩中,包含了「沐浴、午葉符、纏五彩線、懸掛菖蒲、」等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極深的節日講究。

  除此之外,古人用他們的勤勞智慧結合端午節當日的天氣、環境、人文等做出一句「端午到、五毒醒」的俗語,這句俗語流傳至今,婦孺皆知。關於它的真實含義卻鮮有人知,「五毒」指的哪五毒?人們口中的「五毒之首」又指什麼?

 

  一、端午安康

 

  不同於其他節日,端午是「悲喜交加」的節日,這一天既有祈福迎新的滿心歡喜、也有祭祀古人的一腔傷悲。很多人在這天不會說「端午快樂」,而會說「端午安康」,一個「安康」承載了眾多不言中的祝福,因端午的特殊性,眾人只希望這天可以安然度過、健康無憂。那麼,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來普及一下端午節的來歷,愛國詩人屈原憂國憂民、報國無門,在一腔憂悶中投江身亡、以死明志,這種愛國情懷感動了很多不願淪為亡國奴的愛國人士,歷朝統治者認為屈原是愛國模範的不二人選,為了紀念屈原、鼓勵眾人學習屈原的愛國情懷,便將其作為「節日標杆」不斷宣傳,後期的發展中,端午節不斷的被完善,全國各地有了不同的「祭祀」方式,這天在古人心中不僅是「節日」,更多的是「毒日」。

 

  二、五毒月,九毒日,端午為何成為「毒王」?

 

  《黃帝內經》對五月曾這樣描述:「農曆五月十四」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這十天內,務必端容肅己,嚴禁殺生、行淫,否則嚴重傷身損氣耗精元。

 

  通過參考相關史料我們可以得知:五月份是天地交換之日,天地氣場不正,從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到二五、二六、二七,這九日是「最毒」日。那麼,五月初五作為五月毒日的第一天,被稱為「五毒之首」並不為過。

  既然五月是「毒月」,端午是「毒日」,那「規避毒氣」的習俗有依據嗎?

 

  古人何等聰明智慧,既然通過觀察得知了節氣講究,必定會有解決方式,所以端午這天,形式多樣的節日活動開始「閃亮登場」。像眾人熟知的「划龍舟、吃粽子、採艾草、射五毒」等,都在彰顯著古人的智慧。

 

  《論衡》曾記載:「夫正月歲始,五月盛陽,子以生,精熾熱烈,厭勝父母,父母不堪,將受其患。」

 

  這天出生的嬰兒陽氣過正、克父克母,視為不祥,很多人在這天會把嬰兒放到外公外婆家,以此躲避災難。

 

  《灤州志》曾記載:「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這天是天地交泰之日,邪氣過正,不適合夫妻久待,為防止引入邪氣、帶來禍患,女子會被娘家人接回家中,視為「歸寧」。

 

  說到五毒,必然和動物有關,你會想到哪些帶毒的爬行動物?

 

  三、五毒

 

  當然了,端午作為「九毒日之首」之首,必定會衍生一些「毒物」,這些毒物令人望而生畏、頭皮發麻。很多人喜歡在端午這天「射五毒」以此來驅邪,這五毒並非凡間之物,它們五個個個都是「 毒」,接著就來普及一下五毒。

 

  在物質匱乏、科技落後的封建時期,古人所總結的五毒自然是常見之物,那些稀奇古怪的「毒物」不會經常出現,他們也沒機會去見識。即使有人會見識,估計也沒機會將其記錄其中,畢竟,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故此,古人的五毒都是常見的毒物!

 

  第一:毒蛇。

 

  提到毒蛇,想必很多人會想到「吐著蛇芯、冒著綠光」的眼鏡蛇。蛇的種類多種多樣,一旦被毒蛇咬傷、不能及時救治,就會有生命之憂。

  當然了,這不是危言聳聽,古人上山採藥、趕路經商,甚至種菜耕耘,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隨時出沒」的蛇,沒有「急救車、急救藥箱」的情況下,人被毒蛇咬傷,想要死裡逃生無異於天方夜譚。

 

  五月天氣炎熱、雨水落多,田間地頭常有蛇出沒,這些原生態的蛇在沒我快防護網沒有驅蛇儀器的情況下,「肆意橫行、任意而為」,手無寸鐵的百姓完全不是蛇的對手。因此,蛇成為了人人畏懼的動物之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由此可見,蛇對人的影響過於刻骨銘心!無論哪種蛇,對人的傷害都是「終身陰影」。

 

  第二:蟾蜍。

 

  蟾蜍在古文記載中曾是神獸,它帶有靈氣、具有守護作用,但真實的蟾蜍卻是繁殖能力最強的毒物之一。蟾蜍渾身是毒、它的俗名叫做「癩蛤蟆」,癩蛤蟆的毒性有目共睹:一旦被咬中,在古代將會無藥可醫,就是這個「奇醜無比」的蛤蟆讓很多人避而遠之。把它列為「五毒」之一也不難理解。

 

  第三:壁虎。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好奇:可愛的小壁虎咋就成為了毒物?小壁虎不是能吃蚊子的動物嗎?這種思想是現如今的看法,在沒有分類分科的封建社會中,小壁虎的「斷尾再長」乃是「怪象」。

 

  古人認為:壁虎作為爬行動物,會爬到人的耳朵、嘴巴裡,它那條尾巴會斷在人體體內導致人耳聾耳鳴,這種說法在現在看來是無稽之談,在當時卻被人奉為不容置疑的權威說法,他們眼中的小壁虎乃是鑽人耳朵的「惡蟲」。

  第四:蜈蚣。

 

  蜈蚣「晝伏夜出」,雖然體型小,卻毒性極大,這種百腳蟲,是一種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陸生節肢動物。這種動物能幹掉一頭大象,可見其毒性之大。

 

  第五:蠍子。

 

  它被封為「五毒之首」,蠍子的毒性從古至今都有增無減,形容一個人惡毒大多會用「蛇蠍心腸」,蠍子的攻擊讓人防不勝防。蠍子的起源由來已久,它自存在起就有四億三千萬年的歷史,在漫長的自然進化中都未能淘汰,可見其生命力的頑強程度。

 

  延續至今,蠍子種類多種多樣,瘦長的身體幾乎遍布毒性,每種蠍子都帶有毒性,毒性不分大小,毒性不分體積,其他「四毒」見到蠍子都會繞道而行,可見蠍子的毒烈程度。

 

  五毒毒身,古人以毒攻毒,如何在端午攻下「五毒」?

 

  四、攻 「五毒」

 

  關於「五毒」由來已久,它們的傳說也層出不窮,無論哪種毒物,都有一定的毒身效果,古人為了求取安寧,也發明四種攻毒方式。

  第一:吃。

 

  難道是吃掉五毒?自然不會殺害它們將其吃掉。古人注重心安,所以,將五毒畫作符號放在餅上,稱為「五毒餅」,吃掉它寓意為排毒。五毒餅香糯可口,深得男女老少的喜歡。

 

  第二:畫。

 

  在端午節當天,大人會用雄黃酒畫在兒童額頭,稱為「畫額」,這個畫額很有講究,並非亂畫,要在孩子額頭中間畫個「王」,除了額頭中間,手心、腳心都要塗上雄黃酒,一是為了借雄黃闢邪,二是為了用「老虎」鎮邪。

 

  第三:掛艾草。

 

  因為艾草不僅可以提神醒腦,也可以驅邪鎮邪,它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古人的掛艾草並非迷信,而是有一定的依據。艾草氣味清新,可以驅蟲,這些蟲子在艾草的薰香下,大多會繞道而行。

 

  第四:跳鍾馗。

 

  鍾馗面目嚴肅、氣場強大,在古人心中是難以超越的神,民間會通過跳鍾馗的舞臺劇來驅趕鬼神、規避邪氣,這雖然帶有迷信色彩,卻極能安撫人心。

 

  總的來說,這四種攻毒方式是古人智慧使然,他們在物質及其匱乏的年代想法設法祈求安寧,這是古代條件下的限制。

  而「五毒」並非古人杜撰而來,雖然它們誕生於封建背景下,但這五毒大多出現在繁殖旺盛的五月,五月是它們出沒頻繁的月份,所以,五月是毒月、五蟲是毒中皆能對其解釋。

 

  除了「九毒日、五毒蟲」外,端午還有其他說辭嗎?

 

  五、端午的其他說辭

 

  自然是有,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後世的不斷傳承中,「毒」不再是簡單的蟲子,還有更深層次的精神「毒」。

 

  任何時代,華夏兒女都追求精神高雅,所以「吃、喝、嫖、賭、騙」也被稱為五毒,這五毒乃是精神境界的「毒」,不被認可、被人恥笑。一旦有人有五毒之一的惡習,那將會貽笑大方、備受排斥,誰都不願和自甘墮落之人朝夕相處。

 

  小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從古至今,端午節都是人們寄託哀思的重要節日,它是一個家族對先人的緬懷,是一個家族對安康的祈求。那些傳承下來的傳說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更是一個朝代的思想映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屈原作為已逝詩人,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自己的愛國熱情,是歷朝歷代愛國人士的 典範,以此為榮、以此為鏡,屈原留在世間的不朽之作「離騷」激勵著一代代人「吾將上下而求索」。

 

  綜上所述,端午由來已久,後世應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一些封建時期的迷信思想應當被剔除,像所謂的「五毒」不應被沿用,它們會影響孩子們的判斷力和識別力,自由平等的現代社會中,應當以科學為主。

 

  當然了,端午節不僅僅是個節氣,更是一種文化沉澱,在端午節,舉家團聚吃粽子祈福,是精神的寄託,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節日習俗被迅速普及,「九毒日、五毒蟲」等說法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並非糟粕,應當繼承完善。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除此之外,古人用他們的勤勞智慧結合端午節當日的天氣、環境、人文等做出一句「端午到、五毒醒」的俗語,這句俗語流傳至今,婦孺皆知。關於它的真實含義卻鮮有人知,「五毒」指的哪五毒?人們口中的「五毒之首」又指什麼?
  • 俗語「端午到,五毒醒,不安寧」,五毒都有啥,哪個的毒性最強?
    五黃中就包括一種食物——雄黃酒,民間認為雄黃酒有闢邪解毒的效果,而在五月份也被稱之為「毒月」、「惡月」,所以在五月開頭的端午期間有滅「五毒」的習俗。民間還流傳著的「端午到,五毒醒,不安寧」的說法。那你可知道「五毒」都是什麼嗎?哪個的毒性最強?
  • 「端午至,五毒出」,這句俗語啥意思,五毒是指哪些?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端午節在中國是屬於傳統節日到,而且端午節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主要是有歷史的典故在,讓我們去悼念的一種方式,每個地區都是有自己的說法所以在習俗上也會有所不同,但是基本都會有賽龍舟,包粽子,掛艾草和喝雄酒,在端午節的之後的時間
  • 端午時節防五毒
    端午節這天,您家裡除了吃粽子,會給小孩子穿上虎鎮五毒肚兜嗎?  一定有人會問,什麼是五毒?所謂五毒,有很多種說法,一般是指蠍子、蜈蚣、蛇、蜥蜴、蟾蜍這五種動物。對人來說,都怕被他們咬傷中毒。  端午節時候已經進入夏季,天氣熱了。
  • 世間「五毒」,指的是哪五毒?
    說到「五毒」,人界的一般指「吃、喝、嫖、賭、抽」或「坑、蒙、拐、騙、偷」;動物界指「蛇、蜴、蜈蚣、蜘蛛、蟾蜍」;礦物界指「石膽、丹砂、雄黃、礬石、慈石」。人界的是人自己搞出來的,動物界的是常見的幾種動物,礦物界是自然界經過億萬年形成的。古代至今把動物和礦物界的有毒動物和礦產藥材合稱「五毒」,其實都是可以入藥利用的。
  • 民間傳說的「五毒」都有哪些動物?為什麼壁虎也是五毒之一?
    文/農夫也瘋狂 老話常說「端午到,五毒醒」,每年到了端午節的時候,五種有毒的動物就分別開始出來活動了。那你知道民間常說中的「五毒」都是指哪些動物嗎?其實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具體五毒是指哪五種動物,往往都只能說對四種,即蜈蚣、毒蛇、蠍子和蟾蜍,剩下的一種有人說是蜘蛛,也有人說是壁虎。
  • 端午節吃五黃是什麼 五毒是哪五毒養生與內涵習俗介紹
    五毒是哪五毒 五毒是什麼?端午節養生與內涵習俗介紹  在古代,五月被認為是「毒月」、「惡月」。因為這時候天氣越來越熱,雨水漸漸增多,人們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許多昆蟲也都出來活動。人們把五月初五定為驅趕瘟疫毒蟲的日子。
  • 端午故宮裡張天師斬的五毒,和《笑傲江湖》裡五毒教有什麼不同?
    文化小測試端午節斬五毒,請問五毒是哪五毒?五毒我們說的五毒是哪五毒呢?民間所說中的「五毒」是指蛇、蠍、蟾蜍、蜈蚣、壁虎。雖然壁虎無毒,但古人可不是這麼認為的。這五種毒物的花紋常繪製懸掛或者佩戴身上,以此避邪驅毒。(為什麼掛了毒物就可以避邪驅毒了呢?
  • 中華文化:端午為何稱「天中」?五瑞克五毒,究竟是哪五毒五瑞?
    什麼是「五毒」、「五瑞」?「五毒」一般指的是蜈蚣、蛇、蠍、蟾蜍、蜘蛛,這些帶有毒性的毒蟲。現代人常用化學藥品去殺五毒,中華古人則有睿智,比現代人更先進,使用純天然「五瑞」植物以克制「五毒」,不會帶給人和環境遺毒的副作用或後遺症。
  • 端午時節防五毒:小孩穿肚兜大人來喝酒,日本風俗別有不同
    端午節這天,您家裡除了吃粽子,會給小孩子穿上虎鎮五毒肚兜嗎?作者:吳玲玲一定有人會問,什麼是五毒?所謂五毒,有很多種說法,一般是指蠍子、蜈蚣、蛇、蜥蜴、蟾蜍這五種動物。對人來說,都怕被他們咬傷中毒。端午節時候已經進入夏季,天氣熱了。
  • 在農村,俗語「善正月,毒五月」,具體指什麼,如何驅「五毒」?
    文/豬友巴巴在農村,俗語「善正月,毒五月」,具體指什麼,如何驅「五毒」?眾所周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是為了紀念楚人屈原,以表達人們對他的深切緬懷,每當端午來臨時,人們少不要要講述屈原的故事,用以勉勵後輩,而除此以外,端午節的到來,還有很多特殊的意義!俗話說「吃罷端午飯,棉衣不相見」,意思是說,端午過後,也進入到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節,溫度高,溼度大,一些「毒」蟲開始活躍!
  • 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2015-06-17 15:18:14  ●馬 端午又叫重午,指農曆五月五日,古人也稱其為午月午日。午乃十二地支第七位,跟它匹配的動物就是馬。  ●龍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是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而且,端午起源中有古越民族圖騰說,這種圖騰就是龍。也許有人說了,龍是傳說中的動物,不應忝列其中。那如果硬聯繫的話,端午龍很可能指的是魚或鱷魚。
  • 端午節戴玉指南:念屈原,避五毒,「五毒」在玉雕中的寓意
    端午節在傳統文化中是個重要的日子,驅兇闢邪是個這個節日的重頭戲,這不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由來最為主流的傳聞是為了紀念屈原的,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被人們認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間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端午節驅"五毒"~
  • 翻翻清宮裡的端午節目單 五毒戲是哪五部
    翻翻清宮裡的端午節目單 五毒戲是哪五部 原標題:   梅蘭芳、姜妙香、姚玉芙之《千金一笑》  中國人喜歡在節慶日看應景的戲,端午節看什麼戲?其實種類很多,如果是崑曲,最著名的當然是「五毒戲」。
  • 品嘗「五毒菜」,學習「五毒」知識
    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先試著回答下面的問題:1、在您大腦的知識圖譜中,首先想到的「五毒」是什麼?2、「五毒菜」您品嘗過嗎?3、民間流產的動物中的「五毒」裡有蜘蛛嗎?4、「五毒水果」是針對哪一類人來說的?5、佛教「五毒」您了解嗎?6、礦物界「五毒」都是什麼?7、對於男女來說,「人生五毒」各指什麼?8、中醫理論中,「人體五毒」知道是什麼嗎?9、裝修領域的「新老五毒」有什麼說道呢?
  • 端午節習俗:飲雄黃酒避五毒 南方民間送瘟神(圖)
    民俗學者王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民間端午節有沐蘭湯、飲雄黃酒避五毒等豐富多彩的習俗,但南北方略有差異,「南方一些地區會舉行送瘟神儀式以求祛除疾病,競技類活動也比較多;北方過端午則以家庭範圍為主」。  端午節別名眾多南北方習俗不盡相同  有關端午節的起源說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較大,亦有「紀念介子推」、「紀念伍子胥」等說法。
  • 雲南「五毒」端午出沒 最毒一口要你命
    其實——真有「五毒」!!而且,每年端午前後,五毒會進入活躍期!尤其是在雲南,更是常有五毒出沒~那麼,五毒究竟是指哪些「老毒物」?五毒,是指蛇、蠍子、蜈蚣、蟾蜍和壁虎,也有說法把壁虎替換成蜘蛛。●2017年4月20日深夜24歲小葉正在熟睡中,突然感覺頭頂一陣疼痛,伸手一摸,竟摸到一隻蜈蚣。十幾分鐘後,被蜈蚣咬傷的部位腫痛並出現痙攣,到醫院治療後才緩解。
  • 市民穿漢服系五色繩射五毒 體驗傳統端午節
    漳州琉璃漢服社古禮祭屈原系五色繩射五毒 體驗傳統端午節  閩南網(微博)6月21日訊 華美兮漢服,長歌兮端陽,昨天是傳統端午節,漳州琉璃漢服社的成員再現端午過節禮儀。系五彩繩射五毒投壺,一系列古老的活動一一為市民展現,感受先人過端午的氛圍。
  • 五毒是哪五種毒物?蜘蛛為什麼不是五毒之一?
    五毒是中國民間盛傳的五種毒物,我們在一些電視劇當中也都有看到過,不過電視劇上面的五毒一般指的是蠍子、蜈蚣、蛇、蟾蜍、蜘蛛,但實際上蜘蛛並不能作為五毒之一,真正的五毒之一應該是壁虎,五毒的選定是有說法的,你知道五毒之首是哪種毒物嗎?五毒是哪五種毒物?
  • 端午民俗吃「五紅」驅「五毒」
    端午節吃「五紅」,除了傳說因素外,主要是這五種食品都是初夏季節的時令佳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五六月份正是莧菜大量上市、口感最佳的時候。說起莧菜,張愛玲曾有一段傳神的描寫「在上海我跟母親住的一個時期,每天到對街舅舅家去吃飯,帶一碗菜去,莧菜上市的季節,我總是捧一碗烏油油紫紅夾墨綠絲的莧菜,裡面一顆顆肥白的蒜瓣染成淺粉紅」。如此形象描述,是不是看完立刻齒頰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