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勞模精神是基層職工工作的基石,對我們公交行業來說,就是用心開好每趟車,用情服務好每位乘客,為城市的發展、市民的出行盡一份力。」全國勞模、淮安公交六分公司副經理楊朝艾說。
1998年4月,楊朝艾退伍回到淮安,成為了一名公交車駕駛員,「以前的公交車哪有現在這麼好的條件,當駕駛員很辛苦的,可那時候找工作不容易,必須珍惜啊!」本著軍人「保證完成任務」的作風,楊朝艾在公交駕駛員的崗位上一幹就是十四年。
老人上車他經常去攙扶,上車後還要幫助安排座位;雨天他會準備一條毛巾,擦擦座位上的雨水;上車給乘客一個微笑,下車道一聲走好;他為沒有零幣的乘客投過錢,也為走失的孩子找過家……微笑服務,文明出行,多少年來,楊朝艾始終如一。
作為一名公交駕駛員的楊朝艾,無論是同事,還是乘客,大家都叫他「老楊」。對此,老楊樂此不疲,他說:這個叫法親切,沒把自己當外人,聽了心裡也舒坦。其實,老楊的舒坦來源於乘客的滿意。他曾經駕駛公交2路線時,乘客需要什麼?心裡想著什麼?老楊都會一一記在心裡,儘可能的去滿足乘客的需求。時間長了,大家都樂意去坐他的車,坐他的車更是覺得心情愉悅。楊朝艾還根據不同的乘客群體,靈活運用服務方式,遇老年人上車扶一把,並安排好座位;雨天準備一條毛巾,讓乘客擦擦座位上的雨水等等。
楊朝艾安全行車100多萬公裡,節約燃料費用十幾萬元,安全運送乘客160萬人次,服務質量零投訴,收到表揚信、電話100多個(封),在公交系統內部被傳為佳話。2005年,楊朝艾獲得淮安市勞動模範,2006年又獲得江蘇省勞動模範,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在楊朝艾看來,勞動模範不是炫耀的資本,而是一種鞭策,他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提高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以模範的行為影響和帶動身邊的同事,用情服務,紮實工作,為淮安公交事業和社會發展多做貢獻。為此,「老司機」楊朝艾利用業餘時間,總結出了貼近公交駕駛員的行為規範準則的「楊朝艾一日工作法」。後來,這套工作法在全公司甚至全省進行了推廣運用。
2011年,楊朝艾被調入公交六分公司負責營運工作。雖然離開了駕駛一線,但勞模本色不褪,他隔三差五「蹲」到一線,手把手教駕駛員如何做好公交服務。「他從來沒有領導的架子,有什麼不懂的直接問就行,而且每天來公司他總是最早到的,你看我們這院子這麼幹淨離不開他的功勞。」和楊朝艾同事多年的駕駛員告訴我們,現在公司裡沒人叫他楊經理,都喊他「勞模」。
如今,同事們下班後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淮安市總工會專門設在公交公司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和勞模談談心,啥煩惱都沒了!」大家都說,這勞模工作室其實就像職工之家一樣,楊朝艾就是大家的生活委員和大家長。楊朝艾用他榜樣的力量感染帶動、影響激勵了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創新工作中來,凝聚更多創新的力量,為淮安公交事業的發展,為打造「人民滿意的幸福公交」貢獻力量!
主編:談平
文字:孔雪談平
編輯:魏勰語
消息來源:朱傑
打造「人民滿意的幸福公交」
——淮安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