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周末10大重磅!中國加入全球最大自貿區,90%商品或零關稅!如何影響A股?券商最新解讀來了
摘要
【周末10大重磅!中國加入全球最大自貿區 90%商品或零關稅!如何影響A股?券商最新解讀來了】這個周末大事超多,影響市場的重要資訊包括: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達成;李克強表示中國經濟今年可以實現正增長;肖鋼建議今後可以考慮從藍籌股開始率先試點T+0制度;20萬億險資迎鬆綁,獲準財務性股權投資;證監會核發4家企業IPO批文等。(中國基金報)
這個周末,特別多超重磅信息!
先回顧一下上周,截至周五收盤,滬指、深成指、創業板指的周跌幅分別為0.06%、0.61%和0.96%,分別報收於3310.1點、13754.55點和2706.81點。
而這個周末大事超多,影響市場的重要資訊包括: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達成;李克強表示中國經濟今年可以實現正增長;肖鋼建議今後可以考慮從藍籌股開始率先試點T+0制度;20萬億險資迎鬆綁,獲準財務性股權投資;證監會核發4家企業IPO批文等。
影響A股10大重磅信息
1、習近平: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習近平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強調,要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要勇於創新,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揮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全麵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要建立促進產學研有效銜接、跨區域通力合作的體制機制,加緊布局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保障能力。要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實驗室建設,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水平。
習近平指出,要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特別是要抓好長江「十年禁漁」,推進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要加強區域協調聯動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科技創新能力整體提升,統籌優化產業布局,嚴禁汙染型產業、企業向上中遊地區轉移。要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系統提升幹線航道通航能力,強化鐵路、公路、航空運輸網絡。要加強全方位對外開放,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2、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達成!15國正式籤署RCEP
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領導人會議11月15日舉行,東協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15個國家,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標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籤署RCEP,是地區國家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步,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誌性意義。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第四次RCEP領導人會議時表示,今天我們15國領導人共同見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作為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這不僅僅是東亞區域合作極具標誌性意義的成果,更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必將為促進地區的發展繁榮增添新動能,為世界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貢獻新力量。
經過8年談判,RCEP正式籤署,標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RCEP是什麼?為何如此重要?一圖帶你讀懂!
RCEP是為21世紀國際貿易而設計的高質量、前瞻性的貿易協定。與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相比,RCEP的規則更加均衡,並專門針對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與貿易爭端的解決,同時為國際經濟合作、技術合作規定了共同的發展規則。
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朱殷:「RCEP談判意味著在降低關稅壁壘上邁出更大步伐,未來不排除95%甚至更多稅目產品被納入零關稅範圍,市場空間也會更大,成員國從13個拓展至15個,對於外貿企業而言是一次重大政策利好。」
此外,RCEP也是一個互惠互利的自貿協定,給與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家過渡期安排,為成員提供有力條件,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
RCEP有助於構建本區域內的供應鏈與價值鏈,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擴大各國的比較優勢,參與原產地的價值累積,促進區域內相互貿易投資。
以服裝行業為例,中國從澳大利亞、紐西蘭進口羊毛,因為籤訂了自貿協定,所以未來可能會免稅進口羊毛,進口之後在中國織成布料,這個布料可能又出口到越南,越南用這個布料織成服裝之後再出口到韓國、日本、中國等其他國家,這些都可能免稅,因而會促進當地紡織服裝業的發展,解決就業,對出口也非常有好處。
對區域整體來說,RCEP包括了經濟的所有層面:貨物貿易、投資、技術合作、智慧財產權保護、原產地規則、爭端解決機制。
RCEP各成員之間關稅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十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中國和日本首次達成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實現歷史性突破。
3、肖鋼:今後可以考慮從藍籌股開始率先試點T+0制度
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在接受訪談時表示,長遠來看,在A股市場實施「T+0」是交易制度未來改革的一個方向。但「T+0」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容易誘發投機炒作行為,在特定的情況下可能會引發暴漲暴跌。今後在研究T+0交易制度時,基於藍籌股開始試點藍籌股盤子大,估值穩定,波動較小,抗操縱性強的情況,可以考慮從藍籌股開始率先試點T+0制度,交易風險相對可控。
4、中國金融史首次!包商銀行65億二級資本債全額減記,央行認定發生「無法生存觸發事件」
11月13日,包商銀行在中國貨幣網發布一則關於對「2015年包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二級資本債」本金予以全額減記及累計應付利息不再支付的公告。包商銀行表示,根據該行2015年發行二級資本債券募集說明的減記條款約定,擬於11月13日對已發行的65億元「2015包行二級債」本金實施全額減記,並對任何未支付的累計應付利息共計約5.86億元不再支付。
另一份文件顯示,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表示,2019年5月24日對該行實施接管,接管期間經清產核算,確認包商銀行已嚴重資不抵債,無法生存。
5、尚福林:螞蟻金服這樣的金融業態應遵循金融業基本規律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11月14日在「第11屆財新峰會:重建全球信任」上表示,不管是傳統的金融業態,還是像螞蟻金服這樣的金融業態,都應該遵循金融業的一些基本規律。要提高市場效率,同時還要防範風險。
6、20萬億險資迎鬆綁獲準財務性股權投資!
11月13日,銀保監會發文《關於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取消對險資在財務性股權投資的限制,近20萬億資本蓄勢待發,利好創投募資。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保險資金通過股權直接投資、股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基金等方式,投資企業股權規模為兩萬億元,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10%。
照此推算,保險資金的可用餘額已接近20萬億,成為金融業可提供股權性資本的主要機構投資者。
7、央行周誠君:最近或逐步出臺新政策鼓勵商業銀行更多參與資本市場建設
11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表示,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鼓勵更多儲蓄通過直接融資方式支持創新,支持國家數位化轉型;另一方面,要客觀正視我國商業銀行長期以來佔據金融體系「大頭」的現狀,讓商業銀行更多參與從儲蓄轉化為投資以及資本形成的過程當中。比如商業銀行普遍在開設理財子公司。最近還有一些可能會逐步出臺的新政策,鼓勵商業銀行更多參與資本市場建設。
8、部分銀行拖延、拒絕為小微企業開戶央行下發風險提示
央行辦公廳日前下發《積極穩妥解決企業留言問題切實提升企業銀行帳戶服務質效》的風險提示稱,近期群眾通過中國政府網和國務院「網際網路+督查」平臺等,陸續留言反映部分商業銀行在辦理企業開戶業務時,存在片面以風險防控為由拖延、拒絕開戶等現象,暴露出部分央行分支機構和商業銀行不重視優化小微企業帳戶服務、未有效落實帳戶管理「兩個不減、兩個加強」要求的問題。提示要求,下一步要堅持「支付為民」,嚴格落實「兩個不減、兩個加強」管理要求;綜合施策,切實優化小微企業銀行帳戶服務;注重實效,切實解決網民留言問題。
9、證監會核發兆威機電等4家企業IPO批文未披露籌資金額
近日,證監會按法定程序核准了以下企業的首發申請:江蘇博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確成矽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兆威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並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10、首批四隻科創50ETF上市
11月11日,華夏、易方達、工銀瑞信、華泰柏瑞四家基金公司發布公告,上述公司旗下首批四隻科創50ETF將於11月16日(下周一)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買賣,並於同日開放申購、贖回交易。
對於追逐科創板投資機會但苦於高門檻的投資者來說,科創50ETF的吸引力巨大。數據顯示,截至11月13日,今年以來科創50指數上漲43.69%,在各類主流寬基指數中,僅次於創業板指同期表現,遠超同期上證50指數,是滬深300、中證500指數漲幅的兩倍以上,市場賺錢效應位居主流寬基指數前列。
A股下周怎麼走?
1、安信策略:等候時機逢低布局
本周和投資者交流,相當多投資者對信用債系列違約事件及影響表示擔憂。我們認為,當前宏觀基本面和監管環境都不支持大規模違約潮的出現,只是「剛兌信仰」被打破後市場短期預期紊亂,另外該事件也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於流動性收緊的擔憂。
總的來說,我們認為市場短期風險偏好和流動性預期會受到一些壓制,但市場對信用事件影響及貨幣政策收緊也正呈現出擔憂過度的跡象,在恐慌消散之後,隨著疫苗普及的臨近、中國經濟的持續修復和展望年初流動性預期的提振下,市場依然有望震蕩上行。配置方向以順周期景氣、製造業回流、上遊價格上漲為主線,同時重點關注清潔能源、「十四五」、弱美元、中美貿易修復等方向,行業上重點關注:化工、煤炭、有色、白電、鋼鐵、電子、機械、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等。
2、天風策略:疫苗預期、信用違約,是否改變A股的中期矛盾?
本周,兩件大事接連發生:11月9日晚輝瑞疫苗宣布旗下新冠疫苗有效性超90%,年底前生產5000萬支供2500萬人注射,2021年擴大到13億支;11月10日永煤違約引發信用債市場巨震。而據萬得資訊稱11月13日永煤公告利息已兌付,正在籌措本金。
那麼,疫苗預期、信用違約,是否改變A股的中期矛盾?
在不考慮疫苗和信用違約的情況下,我們前期的判斷是20年11月到21年2月,信用周期進入築頂階段,但是在企業、居民中長期貸款的支持下,信用收縮的幅度不會太明顯。考慮到疫苗和信用違約的問題後,信用回落的方向不變,信用加快收縮的風險,主要在於國企信用債違約的預期傳染,後續要進一步觀察監管層的態度。
疫苗預期和信用違約至多影響信用的斜率。但不改變未來一個階段A股的核心矛盾——未來半年大概率貨幣維持緊平衡,信用周期回落(是否更大力度回落取決於信用風險處理的情況)。盈利增速高點出現在一季度(前期低基數),盈利的內生增速高點在二季度。A股進入信用收縮前期。
「信用收縮前期」把握業績的確定性,繼續看好兩大方向
信用周期回落的前期,整體性的估值提升難度較大。但業績好的方向,會成為市場主線甚至還能有結構性估值提升的機會,比如13年信用收縮時期的創業板(移動互聯的周期)、17年信用收縮時期的滬深300(棚改+供給側+外資元年)。向前看,未來一個階段,我們仍然從兩個維度尋找中期業績佔優的方向:
(1)產業周期帶動下,業績高增長能夠延續到明年的方向:高端製造(生產線設備、軍工上遊、新能源(車)、消費電子)。
(2)受損於疫情、但Q3業績邊際改善疊加三季報超預期的方向:可選消費(家電、汽車、家具、保險)。
3、國信證券:A股市場仍具備較高的投資性價比,外資整體淨流入的趨勢仍未改變
國信證券表示,10月份陸股通小幅淨流入,流動性在邊際上小幅改善。在行業配置上,10月份外資加倉家電、銀行、汽車和電氣設備等消費、周期板塊。展望後市,當前海內外疫情復甦節奏存在錯配,國外疫情仍在爆發,經濟復甦依然存壓,而相比之下,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隨著經濟復甦的不斷推進,上市公司盈利同樣有望持續改善,A股市場仍具備較高的投資性價比。
4、海通策略:信用債違約對股市只是擾動
①近期信用債違約多發衝擊市場情緒,歷史數據顯示,信用違約對股市影響不大,經濟復甦期信用利差難大幅走闊。
②牛熊輪迴是客觀規律,19年初開始的牛市仍在途中,目前處於資金面和基本面雙輪驅動階段。
③中短期而言,後周期的金融更優,中長期主線仍是代表轉型升級的科技。
5、銀河證券:市場構築底部結構,均衡配置把握低吸機會
近期A股市場衝高回落,市場成交金額縮量。信用債違約事件對金融周期股短期形成一定壓力,但經濟復甦趨勢向好,流動性合理充裕,A股仍處於相對積極的市場環境,下跌調整不改市場中樞震蕩上移的長期趨勢,市場正構築底部結構。建議均衡配置把握低吸機會,順周期仍是市場主線,疫苗加快推進,疫情受損嚴重的行業提振較大。
信用擴張節奏預計趨緩。央行公布10月金融數據,社融存量增速較上月提高0.2個百分點至13.7%,M1同比增長9.1%,增速比上月提升1個百分點;M2增速回落0.4個百分點,同比增長10.5%。政府債券為社融主要貢獻項,貸款餘額增速7月以來首次回落,中長期資金增長出現放緩跡象,信用修復最快階段已過去,信用擴張節奏預計趨緩。
信用債違約,等待市場情緒修復的金融股低吸機會。近期信用債頻繁暴雷,主要公司有永煤控股、華晨集團、紫光集團、冀中能源、平煤股份、包鋼股份等,以國企和傳統行業為主。作為應對,周五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淨投放1,600億元,周四淨投放900億元,緩解資金面緊張態勢。信用債違約影響風險溢價,降低風險偏好,從債轉移到股票,對金融股有壓力。整體看當前信用債違約規模不大,經濟基本面復甦趨勢仍向好,流動性合理充裕,下跌調整不改長期趨勢。
疫苗超預期推動外圍市場上漲,但疫情擴散不容樂觀風險仍存。本周疫苗進展超預期推動外圍股市與商品期貨市場普漲,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已經連續3日單日新增確診超15萬,周五外圍股市與原油期貨均下跌調整,海外疫情蔓延再次成為市場關注點,預計疫苗的推出需一定時間,海外市場仍存在一定風險。
行業配置方面,順周期仍是市場主線,一方面,周期中上遊行業受經濟復甦提振,關注油價上漲對石油石化行業的影響;另一方面,金融行業受信用債暴雷事件影響出現下跌調整,可把握低吸機會。疫苗加快推進,疫情受損嚴重的行業可能提振較大,比如機場、影院、線下消費、冷鏈疫苗等具有配置機會。增長確定性高估值較低的科技成長和消費公司也有機會,需注意三四線白酒股尾段風險
6、粵開策略:RCEP籤署提振市場情緒滬指突破箱體可期
11月15日,15國籤署RCEP,標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中國主導下打造超級經濟圈,相關主題迎來投資機會,有助於提振市場人氣。若題材類板塊能夠延續活躍,將有助於市場人氣的整體修復,對滬指也能夠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如果量能同時配合有效放大,短期震蕩整理之後滬指有望再度衝擊3400點阻力區域。
相較於滬指,創業板指在周二、周三連續兩日大跌之後,近兩個交易日有所企穩,短期繼續向下動能有限。即使創業板指繼續下探,下方2500-2600點區域也具備較強支撐,下行空間收窄,可提前布局修復性反彈。
配置方向,關注四條主線:1、受益於經濟復甦的板塊,可重點關注出口鏈修復機會,航運、化工、機械、建材、家電、輕工家居、紡織服裝等;2、受益於漲價預期的周期類品種,重點關注煤炭、水泥板塊;3、中期景氣上行的新能源汽車板塊;4、RCEP主題投資機會,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產業鏈、金融科技、物流、先進位造等。
7、方正策略:信用危機如何影響股市?
信用危機可以分為持續性危機及偶發性危機兩大類。持續的信用危機出現在經濟下行,貨幣信用條件明顯收緊的宏觀背景之下。而在經濟修復,貨幣信用環境中性向好的背景下,孤立信用事件居多。
信用危機短期推升無風險利率及信用利差,對股市風險偏好形成壓制。中長期視角下,持續性信用危機與股市、債市大跌方向一致,即信用收縮,經濟下行,股債雙殺。而偶發的信用危機不會影響股市、債市自身運行邏輯。
從本次危機的影響來看,信用危機初期往往引發流動性緊張,進而壓制股市風險偏好,後續央行大概率將繼續出手補充流動性,緩解市場緊張情緒。危機解除後,市場風險偏好有望快速回歸。
中長期來看,本次信用事件是否會引起大規模信用收縮?是否是地方債務風險暴露的預演?是否會影響經濟復甦進程?三大問題是影響股市走向的核心關鍵,當前經濟狀態仍在恢復、信貸供需兩端向好、中央政府債務仍有騰挪空間,整體風險可控。
綜合來看,永煤事件停留在孤立層面的概率偏大,持續時間可能較短,流動性危機緩解後,股市將回到自身邏輯中,繼續為經濟復甦定價。同時,在各方密切關注介入下,單一信用事件向全面的信用風險演變進而引發信用收縮的概率較低,經濟復甦進程受擾動但方向不改。
8、國君策略:雖有擾動仍是震蕩
風險偏好的短期擾動不改震蕩趨勢,擁抱業績確定性溢價,推薦中國可選消費+中國製造兩條主線。當前因信用風險帶來的風險偏好下行,利好低風險特徵的股票。在當前全球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之下,低風險特徵不意味著低估值的股票,而更需要關注盈利景氣度持續向上。
隨著全球復甦推進,我們需以更高的視角、更遠的盈利景氣看待投資機會,推薦「可選消費+中國製造」兩條主線:(1)後疫情時期內需改善疊加居民邊際消費傾向上升,盈利邊際改善對衝風險偏好下行,可選消費優於必選消費。推薦:酒店/白酒/汽車/家電/航空。(2)堅韌的供應鏈體系、較大的成本優勢及加速的產品迭代令中國製造維持全球競爭力,盈利修復程度將超預期。推薦:新能車/光伏/機械。
9、招商策略:信用債市場變化會衝擊股票市場嗎
在目前貨幣政策和信用環境尚好的情況下,此次信用債違約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預計以風險偏好壓制和相關個股的影響為主,短期難以演化為大範圍的衝擊,經濟復甦向上的方向不變。
此外,近期中國汽車製造商股價的突飛猛進背後體現的是中國中高端製造業的崛起以及國家新能源汽車戰略的正確方向,但短期而言,新能源汽車板塊過於擁擠的交易和市場預期的高度一致需要特別關注,由於當前市場正演繹「從流動性驅動到經濟基本面驅動」的邏輯,展望至明年一季度,估值性價比將會是市場考量的重要因素,在這樣的環境下,行業配置既要看景氣但更需要看估值可能是接下來的主要思路之一。
中期來看,經濟的回升使得更多的順周期行業出現較為明顯的投資機會,【出口鏈】和【地產後周期】的疊加領域,如家電、輕工、汽車零部件;【大宗商品類】如有色、化工、煤炭;以及經濟修復後極低估值修復的金融地產均有較大機會。
10、廣發策略:疫苗和信用對A股的雙面影響
疫苗確定性進展增強全球復甦前景,出口鏈仍是重要線索。金融條件進一步向中性回歸,A股對資產質地和安全邊際要求提升。配置:1、出口鏈及國內交互放開帶來景氣修復提速的可選消費/服務(汽車、休閒服務、家電);2、漲價或需求改善配合產能/庫存周期啟動製造業(通用機械、工業金屬、玻璃);3、景氣拐點確認的低估低配大金融(保險、銀行),主題投資關注國企改革(上海深圳國資區域實驗)。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DF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