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俠夫(1901~1927) 原名許聲鵬,字秀南,東閣鎮玉山村人。幼年聰明,8歲被送進私塾讀書,學習成績很好,二次跳級,13歲在東閣墟讀小學畢業。
1921年,被長兄許聲鴻帶到馬來亞謀生,白天為資本家做工,夜間到夜校讀書,1923年他離開馬來亞回國。在朋友的幫助下,進入南京暨南學校,他經常利用課餘時間,閱讀各種進步書刊,如《共產黨宣言》、《列寧傳》、《新青年》等,開始接觸馬列主義。1925年,暨南學校搬到上海,參加了由瓊崖留滬進步青年組織的「瓊崖留滬新青年社」,積極參加社會活動。1925年秋,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5月30日,參加上海學生在英租界內進行的反帝鬥爭。1926年,受黨組織的派遣回瓊崖參加黨的領導工作。同年6月,中共瓊崖地委成立,他當選為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指導海南青年學生運動。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4月22日,瓊崖以黃鎮球、葉肇為首的「瓊崖清黨委員會」,在海口、府城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進行瘋狂的血腥屠殺。在群眾掩護下,同羅文淹一起潛回文昌農村,以特派員的身份領導文昌的工作。
在家鄉文昌,首先在東閣、文教一帶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健全黨的領導。東閣、文教、寶芳、頭苑、昌灑、水北、抱羅、抱錦、公坡等鄉的黨組織很快得到恢復與發展。在這個基礎上,為了統一領導全縣人民開展革命鬥爭,1927年6月當選為瓊崖特委委員。同月根據瓊崖特委的指示,在溪西村(現文教鎮)召開文昌縣第一次黨代會,成立了中共文昌縣委,許俠夫擔任縣委書記。緊接著在全縣範圍內,逐漸恢復和建立起農民協會、婦女協會、青年團和勞動童子團等群眾團體。
根據瓊崖特委的指示,縣委決定建立革命武裝組織,以反對反革命武裝,在農民自衛軍的基礎上,成立了文昌討逆革命軍(7月改為瓊崖討逆革命軍第五路軍)。由譚明新任指揮,許俠夫為黨代表。
1927年8月24日,在譚明新、許俠夫的指揮下,討逆革命軍在文昌湖山溪尾地區與文昌縣長邢森洲的反動武裝開展激戰。擊斃敵軍官兵多人,繳獲不少槍枝彈藥。這是討逆革命軍首次打了大勝仗。9月再次率領討逆革命軍圍攻文教墟反動民團,打死打傷民團多名,緊接著又組織攻打寶芳、新橋、水北等敵據點。
12月4日,和一連長陳功泰、二連長郭書椿等帶領工農革命軍兩個連在文昌水北鄉赤土村集訓,伺機攻打文昌縣城之敵。機密洩漏,被國民黨縣長邢森洲所察覺,當天,革命軍司令部便遭到聯防隊邢谷美部、邢東雄部和縣兵連黃直悟部的突然襲擊。由於戰士們沉著,勇敢應戰,敵人的號兵和短槍班均被消滅。後來國民黨駐防軍三十三團黃世英部援兵趕到,敵我力量懸殊,工農革命軍陷入包圍圈。在此緊急關頭,部隊突圍,許俠夫在廷仁坑不幸中彈犧牲,時年僅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