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1月和12月,日軍對冀中區進行兩次圍攻。根據中央軍委命令,賀龍、關向應率領八路軍一二師主力,於12月下旬開赴冀中,並於次年4月在河間縣齊會村戰鬥中殲滅日軍700餘人,取得平原地區殲滅戰的重大勝利。
1940年,晉察冀軍區各部參加了百團大戰,重創日偽軍,鞏固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到1940年底,晉察冀根據地發展壯大為晉察冀、冀中、冀熱察三個戰略區,成為擁有1500餘萬人口的華北最大的抗日根據地。
1941年起,日軍,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無人區」,晉察冀根據地進入艱苦困難的時期。晉察冀分局和晉察冀軍區執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堅持敵後抗戰、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實行精兵簡政、減租減息,發展生產。廣泛運用地雷戰、麻雀戰、地道戰、武工隊等遊擊戰方式,深入敵後開展反「掃蕩」、反「蠶食」鬥爭。1943年,北嶽區粉碎了日軍4萬餘人的大「掃蕩」。
1944年,晉察冀根據地軍民實行攻勢作戰,共作戰4400餘次,斃傷敵2.29萬餘人,拔除敵據點、碉堡1600多個,解放人口758萬,擴大了北嶽區,鞏固了平北與平西區,堅持了冀東區,恢復了冀中區。
1945年5月,晉察冀根據地軍民對日、偽軍發起大規模夏季攻勢,先後發動察南、熱遼幾大戰役,消滅日、偽軍2萬餘人。8月,攻佔天津、石家莊70餘座城市,解放了西迄同蒲鐵路,東到渤海、錦州,南臨正太路、石德路,北至多倫、赤峰的廣大地區,使晉察冀根據地與晉綏、晉冀魯豫、山東根據地和東北解放區連成一片。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