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梧州行政區劃史,東西並立的宋元,姍姍來遲的蒙山

2020-09-05 地圖講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朝發五十萬大軍開始南徵百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歷經七年的戰爭最終以秦朝的勝利而結束。

同年,秦朝在原百越地區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廣闊的嶺南地區開始納入中原王朝的管轄之下。今梧州市地區此時屬桂林郡管轄,境內尚無縣級行政治所。

下列圖中虛線內為當代梧州市的行政區劃範圍,轄三區三縣一市。

公元7年西漢時期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後在這一帶置蒼梧郡,治所廣信縣。今梧州市地區均屬蒼梧郡管轄。

廣信縣即今梧州市城區行政建制的起源,延續至今已兩千一百多年。此時還存在一個猛陵縣,治所在今蒼梧縣人和鎮孟陵村,北宋開寶四年 (公元971年) 併入蒼梧縣。猛陵由縣治變成村,這降級跨度太大。

公元262年東吳時期

東吳時今梧州市地區境內新置一個新寧縣,治所在今龍圩區大坡鎮大城村,隋初被廢。

公元612年隋朝時期

東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南方得到迅速的發展。

到了隋朝統一之時,今梧州市地區境內存在以下八個縣

蒼梧縣由上文的廣信縣更名而來;

隋化縣位於今蒙山縣東南,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廢;

隋建縣位於今岑溪市西北,唐貞觀末期被廢;

賀川縣位於今岑溪市東北,唐貞觀末期被廢;

安基縣位於今岑溪市西北,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 廢;

淳民縣位於今藤縣西北,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 廢;

永平縣即今藤縣行政建制的前身,此時位於今藤縣東,為永平郡治,管轄著藤縣、平南、龍圩、岑溪、容縣一帶,北宋開寶六年 (公元973年) 移於今治;

戎成縣即今龍圩區行政建制的前身,戎成縣在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廢入蒼梧縣,後長期為戎圩鎮,1950年改今名,2013年置龍圩區。

公元741年唐朝時期

唐朝此時,今梧州市地區境內存在以下四個州:

以鐔津縣(今藤縣前身)為治所的藤州;

以蒼梧縣(今梧州市區前身)為治所的梧州;

以立山縣(上文隋化縣更名,明廢)為治所的蒙州;

以龍城縣(今岑溪前身)為治所的義州。

這四個州的轄區合併起來,恰好十分接近現在梧州市的行政區劃。

公元1111年北宋時期

北宋此時,唐朝時的義州和蒙州已相繼被廢。

今梧州市地區分屬藤州、梧州、昭州管轄:

今蒙山一帶屬昭州(今桂林平樂縣前身)管轄;

今藤縣、岑溪一帶屬藤州管轄;

今三區和蒼梧一帶屬梧州管轄。

公元1330年元朝時期

元朝的這一帶行政區劃變化不大,只有梧州改為梧州路,昭州改為平樂府。依舊延續著藤州與梧州,一個東一個西並立的狀態。

公元1582年明朝時期

明洪武元年 (公元1368年),梧州路改為梧州府。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 ,藤州降為藤縣,原轄區屬梧州府管轄。

梧州府行政版圖最大之時,管轄著今梧州市(少蒙山縣地區)、玉林市、廣東省懷集縣。

此外,蒙山縣的前身永安州也是在明朝時置。

公元1820年清朝時期

此時的梧州府轄蒼梧、藤縣、岑溪、容縣、懷集5縣,本土還是欠缺今蒙山縣一帶。

此時的蒙山縣叫永安州,太平天國著名的歷史事件「永安建制」便是在這個時期發生。

民國北洋政府時期

此時的今梧州市地區除蒙山縣外均屬蒼梧道管轄,治所在蒼梧縣。蒼梧道轄區除梧州外,還包括玉林和貴港兩市。

公元1951年底

圖中時間為1951年底,此時的梧州市為省轄市,但只轄城區附近。其餘大部分地區屬容縣專區管轄,蒙山縣屬平樂專區管轄。

1958年容縣專區撤銷,重新恢復梧州專區,轄梧州市及蒼梧、藤縣、岑溪、蒙山、昭平、賀縣、富鍾等地。

特別註明一點,梧州專區並不是梧州市的前身。兩者時而並存,時而一體,最後梧州專區成了賀州市。

當代

隨著梧州專區1971年改稱梧州地區,1997年藤縣、蒙山、岑溪等地劃歸梧州市,逐漸成今日的行政區劃。

縱觀梧州市地區的行政區劃史,梧州城區歷史悠久,建城能追溯到漢高后稱制時期的蒼梧王城。

藤縣長期為地市級行政單位,時間從公元361年東晉時期置永平郡到公元1377年明初藤州降級,延續了上千年。

蒙山縣誕生之初不屬梧州一帶管轄,歷史上和北方的桂林一帶關係更為緊密,一直到二十多年前方歸屬梧州。

關注一下可查看更多系列圖集(已完結四川、廣東),您的支持是作者更新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廣西貴港行政區劃史,東西並立的宋元,桂平主導的明清
    下列圖中虛線內為當代貴港市的行政區劃範圍,轄三區一縣一市。秦朝南徵平定百越後,在今廣西一帶置有桂林郡和象郡,今貴港市地區均屬桂林郡管轄。與北宋相比,元朝的行政區劃並沒有大的變化,只是潯州改為潯州路。此時的今貴港市地區還是東西分屬兩地,西部屬賓陽專區,東部屬容縣專區。1958年改屬玉林專區,1988年從玉林地區劃出組建貴港市(縣級)。
  • 廣西桂林行政區劃史,三州並立的唐宋,南北兩強的明清
    下列圖中虛線內為當代桂林市的行政區劃範圍,轄六區十縣一市。平樂府的轄區進一步擴大,大概轄今桂林平樂、桂林恭城、來賓金秀、梧州蒙山、賀州昭平五縣。有點拉風,就管五個縣,分屬今桂林、來賓、梧州、賀州四個地市。
  • 廣西桂林行政區劃史,三州並立的唐宋,南北兩強的明清
    平樂府的轄區進一步擴大,大概轄今桂林平樂、桂林恭城、來賓金秀、梧州蒙山、賀州昭平五縣。有點拉風,就管五個縣,分屬今桂林、來賓、梧州、賀州四個地市。公元1820年清朝時期清朝略過,與明朝時相比,桂林府和平樂府都沒什麼變化。
  • 廣西籍抗日陣亡官兵之梧州篇:梧州城區及岑溪、蒼梧、蒙山與藤縣
    今廣西梧州市轄岑溪、蒼梧、蒙山與藤縣。梧州市所轄的四個縣市都做得不錯,都有抗日陣官兵名錄,其中以蒙山縣做得最好,該縣不僅有國民黨正規軍抗日陣亡的官兵名錄,也有地方抗日武裝為國捐軀者的名錄。 《梧州市志綜合卷》 收錄梧州抗日陣亡將士名錄282人,但《梧州市志綜合卷》在名錄表後標註:表中陣亡將士前4名為梧州籍,其餘均為蒼梧籍。
  • 廣西南寧行政區劃史,賓橫邕三州並立,賓陽在南寧之前
    公元7年西漢時期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後,今南寧市地區主要屬鬱林郡管轄。公元1582年明朝時期明朝與元朝相比,這一帶的變化很大。南寧府由南寧路更名而來,明郭子章 《郡縣釋名》 廣西卷記載: 南寧「粵南永寧之義」。管轄著今武鳴、馬上、都安一帶的思恩府比較特殊,其由唐置羈州思恩州升級而來,此時已改土歸流。因為思恩府長期是土府(土司),其治所、轄境變化較快,治所先後在今平果縣舊城鎮、馬山縣喬利鄉、武鳴區府城鎮。
  • 廣西賀州行政區劃史,主導明清的平樂,游離在外的昭平
    下列圖中虛線內為當代賀州市的行政區劃範圍,轄二區三縣。公元612年隋朝時期隋朝統一南北朝後,對行政區划進行了大改,此時今賀州市境內存在六個縣。不過1958年被撤銷,轄縣分別劃歸梧州、桂林和柳州三專區。今賀州地區屬梧州專區。
  • 廣西玉林行政區劃史,自成一體的容縣,七州分治的唐朝
    圖中虛線範圍為當代玉林市的行政區劃範圍,轄二區四縣一市。元朝與北宋時的行政區劃對比,並沒有大的變化,今玉林市地區境內還在容州與鬱林州並存,一個東,一個西。1951年,由鬱林專區及梧州專區一部改設容縣專區,大約管轄著今梧州、鬱林兩地。1958年撤銷容縣專區,轄縣分別劃歸玉林、蒼梧二專區。
  • 廣西玉林行政區劃史,自成一體的容縣,七州分治的唐朝
    圖中虛線範圍為當代玉林市的行政區劃範圍,轄二區四縣一市。 公元1582年明朝時期 元朝與北宋時的行政區劃對比,並沒有大的變化
  • 廣西來賓行政區劃史,象州主導的宋元,四分五裂的明清
    下列圖中虛線內為當代來賓市的行政區劃範圍,轄一區四縣一市。這個桂林郡轄境約相當於今廣西洛清江、融江、柳江、黔江等流域一帶,隋平陳後廢。當代一直到2002年,撤銷柳州地區和來賓縣,置地級來賓市,逐漸成今日的行政區劃。
  • 福建泉州行政區劃史,南安為泉州首治,泉州永春曾並立
    下列圖中虛線內為今泉州市行政區劃範圍。其實從宋朝起,今泉州市地區的行政區劃已經很接近當代,除了廈門一帶。如不是因為後來廈門開埠的原因,這種區劃應該會延續至今。後陸續進行行政區劃調整,1971年改置晉江地區。
  • 廣西已經消失的地級行政區劃——容縣專區
    容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玉林市下轄的一個縣,只是「縣級」行政區劃,既普普通通也平平凡凡。然而容縣在古代卻是大有身份和地位,用現代社會的說法,就是「副省級」行政區劃。那麼容縣是如何從「副省級」行政區劃,一步步跌落到「縣級」行政區劃的呢?
  • 廣西梧州十大旅遊景點,好玩人又少,需要的趕緊收藏!
    龍母廟位於廣西梧州市萬秀區。國家4A旅遊景區「梧州騎樓城—龍母廟景區」的核心景點。據中國當代著名國學家、文化學者肖健介紹,龍母廟是珠江流域人民為紀念戰國時期南方百越民族女首領「龍母」而興建的廟宇,珠江流域沿江各地均建有龍母廟,尤以廣西梧州龍母廟和廣東德慶龍母廟為祖庭,享譽海內外。
  • 湖南永州行政區劃史,江永為永州首縣,永州道縣曾並立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郴州市行政區劃範圍。此時零陵郡的治所已從零陵縣(廣西全州縣境內)遷至泉陵縣(今零陵區境內),其餘無大變化。零陵郡從此起,可以算是今永州市行政建制的起源。由唐到元,永州和道州南北並立的情況一去不復返。除今藍山縣一帶,均屬永州府管轄。清朝沿襲明朝的行政區劃,故不累述。
  • 廣西賀州和梧州 誰的發展機會更多一些
    梧州所管轄的縣裡,岑溪早就是縣級市了,藤縣人口也超百萬,除了蒙山距離遠實力弱點外,其他的地區都還可以。另外梧州的歷史文化方面都遠超賀州,梧州是古蒼梧郡、古廣信縣所在地,是粵語的發源地之一,廣府民系發源地,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有「綠城水都」 、「百年商埠」 、「世界人工寶石之都」之美稱。梧州擁有機場、高鐵、港口多條高速公路連接區內外,是廣西東部的重要交通樞紐。
  • 貴州銅仁行政區劃史,思州一馬當先,明清三府並立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銅仁市行政區劃範圍。在秦朝時期,今銅仁市地區屬黔中郡,兩漢時期屬武陵郡。但這幾百年的時間裡,今銅仁市境內一直沒有縣級機構治所,一直到三國時期。因為唐末時期之前的思州已廢,到上圖這段兩百年時間屬於一個空白期,這一帶並沒有正式的行政區劃名稱,而田氏實際控制著當地。直到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方在田氏的土地上復置思州。
  • 一部廣西歷史,就是一部桂平、梧州、南寧、桂林歷史
    因為廣西最早的行政區劃,就是設置在今桂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徵百越,隨後於嶺南地區設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大郡。其中桂林郡郡治布山縣,即今貴港桂平。象郡郡治臨塵縣,即今崇左市江州區。桂林郡、象郡,這便是廣西最早設置的行政區劃。
  • 廣西一座秀麗的小城——梧州,2200多年建城史,嶺南粵語的發源地
    說起梧州,不知大家有什麼印象,也許很多人會說,就是廣西的一個普通地級市嘛。這樣說雖然也沒錯,但是梧州其實是一座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有很多鮮為人知的一面。梧州位於廣西東部,緊挨著廣東,距離廣州大概270公裡。很多人說梧州是最像廣東的廣西城市,在梧州街頭聽到最多的就是粵語。
  • 廣西南寧行政區劃史,賓橫邕三州並立,賓陽在南寧之前
    下列圖中虛線內為當代南寧市的行政區劃範圍,轄七區五縣。南寧府由南寧路更名而來,明郭子章 《郡縣釋名》 廣西卷記載: 南寧取 「粵南永寧之義」。管轄著今武鳴、馬上、都安一帶的思恩府比較特殊,其由唐置羈縻州思恩州升級而來,此時已改土歸流。
  • 廣西歷史:清代廣西十一府之一,桂林府行政區劃範圍
    也正是如此,年代久遠的,有些地方的行政區劃歷史也變得模糊或是成迷了。清代遠離現時代剛過一百餘年,還留有很多的文獻記錄,主要改革,也就是在1912年民國建立時,實行的「廢府留縣,撤府改縣」一系列的行政區劃改革,很多地方的名稱,由此還沿襲下來了,所以,相對來說,這些歷史還是清晰很多。
  • 江西九江行政區劃史,廬山九江曾並立,武寧修水屬南昌
    下列圖中虛線內為今九江市行政區劃範圍。清朝這種行政區劃也沒大的改變,所以不累述。總的來看,從北宋到清朝,今九江市地區均是這種三分的行政區劃。東北部屬以今九江市區為中心的行政機構,東南部屬以今廬山市為中心的行政機構,西部屬今南昌一帶的行政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