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 劉灝)近日,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廣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多個單位共同承辦的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賽區暨第六屆「珠江天使杯」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大賽」)順利收官。憑藉賽制合理、評審嚴謹、服務齊全等優勢,本屆大賽吸引了來自省內的5465家企業報名參賽,參賽企業數量與2017年基本持平,佔全國參賽企業數量的六分之一,全省創新創業熱情持續高漲。
廣東賽區啟動會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成就大業」為主題的大賽,長期關注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鼓勵更多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優質企業緊跟廣東創新驅動發展的步伐。
同時,大賽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核心戰略和總抓手,深入推進創新強省建設,通過為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提高我省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廣東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事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同時也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提供「雙創」引擎。
資金政策鼓勵 參賽企業「質」與「量」並舉
自2012年以來,已成功舉辦六屆的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賽區)已形成全面、獨有、專業的雙創生態系統,是促進廣東乃至全國雙創文化不斷提高、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優質平臺。
為了更好地服務參賽企業,省、市各級科技部門都出臺了相應的支持政策和措施,並設立了專項獎勵資金加大對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多個市依託大賽市場化評選機制,「以賽代評」創新了財政資金使用方式,通過探索創新模式,採取「賽馬場上選駿馬」的市場化評選機制,充分激發了市場活力,促使一大批優質科技中小企業脫穎而出,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注入「源頭活水」。據統計,2018年,廣東各地方財政支持大賽獲獎企業累計約1.55億元(不含深圳)。
參賽選手在賽場上進行自我陳述
本屆大賽在經歷過初賽、複賽和決賽等多輪比拼後,最終評定六大行業的成長組、初創組一等獎企業共12家。廣州創天微電子有限公司獲得電子信息行業賽成長組一等獎;真微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獲得電子信息行業賽初創組一等獎;廣州靈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獲得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行業賽成長組一等獎;廣州鈦動科技有限公司獲得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行業賽初創組一等獎;廣東天承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新材料行業賽成長組一等獎;珠海鼎泰芯源晶體有限公司獲得新材料業行賽初創組一等獎;廣州市華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新能源與節能環保行業賽成長組一等獎;汕尾市中兆發環保有限公司獲得新能源與節能環保行業賽初創組一等獎;中山邁雷特數控技術有限公司獲得先進位造行業賽成長組一等獎;廣東康雲多維視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先進位造行業賽初創組一等獎;廣州新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得生物醫藥行業賽成長組一等獎;優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得生物醫藥行業賽初創組一等獎。
經過幾年的沉澱與發展,一大批優秀項目和高水平、高層次創業團隊在大賽中不斷湧現。大賽催生了石頭造、佰伶數據、可信電力、普華靈動等一批具有核心創新能力的科技企業。與此同時,廣東參賽企業在歷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中成績不斷提升,共獲得一等獎1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12個,優秀獎191個,2017年的獲獎率更是達到54.4%,在國家雙創舞臺上充分展示了廣東的雙創成效。
賽制優化升級 評審客觀嚴謹
本屆大賽特別設置了廣州、中山、珠海、江門、佛山、惠州、汕頭、潮州、韶關、汕尾、肇慶、陽江、綜合分賽區等13個分賽區。大賽延續了往屆先地方賽再行業決賽的賽制,地方賽評選出的優秀企業可按照電子信息、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生物醫藥、先進位造、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材料六個行業參加全省決賽,獲勝企業將被推薦參加國賽行業賽,與其他省份的優秀企業進行比拼。
初賽評審現場
在初賽階段,本屆大賽改變了以往由評審專家自行安排時間登陸評審系統參評的方式,採用集中時間、地點、現場分配項目的「集中現場網絡評審」的方式,組織88家參評機構、150位參評專家對項目進行評審,參評人次達11499人次,此舉加強了專家評審進度跟蹤和監督,確保了項目評審的公平公正,提高了項目評審質量。在複賽到決賽的賽事實施階段,評審專家通過現場抽籤確定評審室,參賽企業通過現場抽籤確定出場順序,實施「雙盲評審」。
專家評委在認真評審參賽項目
從複賽到決賽階段所採用的現場答辯模式,不僅讓參賽企業更全面立體地展示創新創業成果,更是充分調動起現場的互動氛圍,反響熱烈。根據大賽規則,參賽者先用8分鐘進行自我陳述,集中介紹公司的研發團隊、技術產品、市場定位等情況,再用7分鐘回答評審的問題,進行現場答辯,即8+7模式。而在決賽中,競賽模式精簡為8+2模式,在自我陳述的8分鐘後,參賽企業隨機抽取題目,並在2分鐘時間內回答。企業抽取的題目圍繞企業與市場展開,目的是進一步核查企業的運營機制、技術管理,確保了技術與行業對接、與市場接軌。
本屆大賽根據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組委會制定的評審規則和標準,從團隊、技術和產品、商業模式及實施方案、行業及市場、財務分析等5個指標來評審參賽項目。同時,大賽特設專家賽前培訓,加強大賽組委會與評審專家們之間的溝通,確保評審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廣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議強調了評審工作對大賽質量的重要意義,要求在評審工作難度加大的情況下,更要加嚴謹嚴格,保質保量。
多方齊發力 推動辦賽社會化
金融是促進科技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本屆大賽通過與政策扶持的聯動,吸引到了粵科、達晨、國民創投等90家創投機構和金融機構參與其中,推動銀行、投資、保險、證券等各類機構的社會資本向創新創業聚集,逐步構成創新鏈與金融鏈深度融合的生態圈。
據了解,本屆參賽企業獲得投融資超過50億元(含融資意向),其中中國銀行授信達30.99億元。同時,省賽組委會還積極統籌產業園區資源,為參賽企業開展創業孵化、融資、項目路演、產學研需求等對接活動。大賽還探索通過創新創業大賽向社會徵集優質項目的路徑,實現市場和政府在配置資源方面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強大動力。
對於參賽企業來說,增加曝光度有利於促進今後的發展。大賽期間,各分賽區集中力量打造線上路演平臺,實現多渠道展示與融資對接。其中,深交所、華南技術轉移中心等為參賽企業提供線上直播路演,9場直播吸引近萬人次線上觀看。
參賽選手接受媒體採訪
同時,廣東電視臺、南方網、網易新聞、科技日報等媒體,通過現場採訪、新聞報導等方式,全程記錄參賽企業精彩瞬間,報導參賽企業的創新創業故事,營造「東西南北中,創新創業到廣東」良好氛圍。
完善科技金融服務 為企業提供強有力支持
除大賽賽事本身之外,大賽組委會還進行了以企業回訪與投融資路演為主的科技金融服務,幫助參賽企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用的資源、信息,以最充足的準備面對大賽。大賽組委會聯合銀行、投資、上市輔導等機構,在多個地市開展了優秀企業回訪活動。在回訪活動中,優勝企業積極分享比賽經驗歷程,強調項目適應性,肯定了大賽為企業提供了互動平臺,與行業互動、與市場接軌的重要作用。
省賽組委會為參賽企業組織「國賽」培訓會
全省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緊密合作,共同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利用全省30多加科技金融服務綜合中心網絡優勢,搭建起常態化投融資對接平臺,開展行業論壇、投融資對接、技術轉移、項目成果展等活動,為參賽企業提供政策諮詢、項目路演、風險投資、科技信貸等全方位、一站式的科技金融服務,並與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機構和銀行進行對接,面向參賽企業開展投融資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大賽還與各類創新創業主體對接,促進廣東產業創新發展,充分發揮國家級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創業主體的優勢,結合全省各園區產業特點,藉助舉辦大賽行業賽決賽,積極出臺關於對優秀參賽企業的創業擔保貸款、場租補貼等創業扶持政策,讓參賽企業親臨其境感受各園區良好的工作場所、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加快大賽與承辦園區資源的對接,促進我省產業創新發展。
在省市的共同努力下,大賽有力地促進了全省科技創新,為構建具有國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創新環境提供平臺支撐,通過賽事深化跨區域合作體制機制創新,不斷開創廣東創新驅動發展新局面,以實際行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紮實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付諸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