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軾七夕詞賞七夕節

2020-12-14 槽語

蘇軾可謂文壇巨匠,名副其實的詞人、詩人、散文家、書法家、畫家,而其在文學上的造詣最為突出,元好問曾說「自東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萬古凡馬空』氣象」。在文學方面,蘇軾將詞的功能拓展,境界擴大。根據《蘇軾詞編年校注》所錄,蘇軾可確定的詞共有272首,這些詞記錄了蘇軾從治平元年(1064年)十二月罷鳳翔府籤判到其離世的生活經歷、心路歷程。蘇軾將自己的一生用極強的語言表現力展現在讀者面前,其思想也隱含於靈動的文字之中。而今天,要講的是其中的三首七夕詞,讓我們得以了解蘇軾的內心世界。

借七夕寄託身世。蘇軾七夕詞共三首,《菩薩蠻·七夕,朝天門上作》是其中之一。

畫簷初掛彎彎月,孤光未滿先憂缺。遙認玉簾鉤,天孫梳洗樓。佳人言語好,不願求新巧,此恨固應知,願人無別離。

元豐二年(1079年)7月,蘇軾入獄,次年貶居黃州。同年5月29日,夫人王弗由子由陪伴到達黃州,這是蘇軾與夫人在黃州度過的第一個七夕。

牛郎織女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神話,《詩經·大東》就有了織女與牽牛兩星分居銀河兩旁的敘述。到《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形成了故事的大概。之後,在《歲華紀麗》、《爾雅翼》及六朝梁殷芸《小說》(《月令廣義》引)等書中,這個神話的記載逐漸豐滿起來。至近代,流傳於民間的,更是豐富充實,積極健康,成為膾炙人口的一則古代神話。由於這個神話在諸書中一般是以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夕靠鵲橋相會,終究被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因此歷代文人經常借這個神話故事來抒發離愁,蘇軾的這首《菩薩蠻·七夕,朝天門上作》也並不例外。

詞的上闋寫七夕之月,把彎月喻為織女床邊的玉鉤,接著「孤光未滿先憂缺」道出了詞人當時的感受。我國古代文人一向對月亮的圓缺變化很感興趣,杜光庭《初月》云:「始看東上又西浮,圓缺何曾得自由。」柳永《平調望漢月》也云:「明月明月明月,爭奈乍圓還缺。」這種對月的無奈傷感,表現出對世事變化以及未來命運的擔憂和慨嘆。而蘇軾此句含義不一般。首先,描繪七夕夜新月如鉤的景色。接著聯繫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愛情故事,兩人長久的分離只為一夕相聚,但也會再次別離,暗示牛郎織女的愛情是一個悲劇。最後抒發情懷,寄託身世,欣喜於家人相聚,憂愁於未來離別之苦,道出詞人複雜的心情。

下闕由七夕婦女拜月乞巧的習俗寫起,借佳人不乞求智巧卻乞求團圓,抒發詞人自己的願望。「願人無別離」句,由牛郎織女的離別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寫出了凡間夫妻被拆散後再次團聚心中的一陣陣痛,以及美好的願景。

借七夕抒寫親情。《漁家傲·七夕》脫離牛郎織女故事本身,由虛入實,因今思昔,表達了作者對親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皎皎牽牛河漢女,盈盈臨水無由語。望斷碧雲空日暮,無尋處,夢回芳草生春浦。

鳥散餘花紛似雨,汀洲蘋老香風度。明月多情來照戶,但攬取,清光長送人歸去。

此詞寫於元豐二年(1079年)烏臺詩案前後。這一年,蘇軾被罷徐州知州,轉任湖州,7月因烏臺詩案入獄,因此詞中染上一種悲涼氣氛。全詞寫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開篇化用《古詩十九首》其十:「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詩,寫出牛郎織女不能相會的悲劇,引出下文別情的抒發。「望斷碧雲空日暮」,寫遙望碧空,神思。「望斷」刻畫出作者對遠方親友的深切思念之情態。「無尋處」兩句,言昔日親友相聚,宴飲唱合,如今各散四方,難以尋覓,只能在夢中相會了。

在這七夕之夜,詞人感到只有「明月多情」伴隨他,因此他要攬取明月清光,讓它送自己回去。其實,月本無知無情,但此時此境,詞人只感到明月才有情,才與自己相依相伴,關愛自己。接著,一句「明月多情來照戶」更反襯出詞人內心的孤寂和悲涼。

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蘇軾詞新釋輯評》評析:七夕是個富有文化內涵的民間傳統節日,它早就引起了詞人的興趣,五年前在杭州就寫過一首別出心裁的七夕詞——《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與前詞的高情逸韻相比,本詞更向民間風情靠攏,因而也寓含著更多的民俗文化底蘊。

借七夕抒寫友情。歷代引用牛郎織女傳說的詩詞,不是同情牛郎織女的遭遇,就是影射人間男女離別之情,或者是閨中乞巧等。而蘇軾的《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則擺脫了兒女豔情的俗套,藉以抒寫送別的友情,格調飄逸超曠。

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蘇軾任杭州知州時,流連於杭州秀美的風光,與朋友飲酒賦詩,怡情山水之間,得以暫時擺脫生活煩惱。此正是作於杭州的一首送別詞。

此詞上闋,緊扣七夕下筆,借用王子喬飄然仙去的故事,對超塵拔俗、不為柔情羈縻的飄逸曠放襟懷十分讚賞,以開解友人的離別之苦。以緱山仙子乘鶴離去的傳說隱射友人陳令舉的離去。緱山,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王子喬,因為他緱山仙去,故云。「鳳簫」兩句,承「不學」句而來,牛女渡河,兩情繾綣,勢難割捨;仙子吹簫月下,舉手告別家人,飄然而去。前者由仙入凡,後者超凡歸仙,趨向相反,故贊以「不學痴牛騃女」。

下闕以張華《博物志》中客星犯銀河的故事寫陳令舉的飄然離去。 「相逢一醉是前緣」,寫六客之會:「風雨散、飄然何處」,「風雨」承上「天風海雨」,寫朋友分袂,各自西東。「一醉是前緣」,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感慨無限。

陸遊稱讚說:「昔人作七夕詩,率不免有珠櫳綺梳惜別之意,惟東坡此篇,居然是星漢上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反映了詞人超脫曠達的心境。

相關焦點

  • 蘇軾這首七夕詩詞,寫的卻不是七夕,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又快到一年七夕時,人們在乞巧,在祝福,在表達愛情的美好,可是蘇軾在七夕之時望著七夕的明月,月下和友人相聚對飲,對飲時互訴衷腸。萬家燈火之時,蘇軾寫下一首唯美的詞,沒有寫愛情,沒有寫七夕的乞巧,卻道盡了人生悲歡離合,讀來令人感慨萬千,這是怎樣的一首詞呢?
  • 【網絡中國節】讀詩詞 話七夕
    【網絡中國節】讀詩詞 話七夕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七夕。「天上鵲橋見,人間今宵圓。」在古代詩詞中,七夕是一個經典題材,它不僅僅是中國的「情人節」,還是女子們祈求心靈手巧的「乞巧節」。
  • 七夕節與中國人的愛情觀
    七夕節現在是中國人的情人節,我也是知道了幾年。因為還不是我國官方指定的節假日,所以相對來說過這個節日的人一般是正在談情說愛的年輕人居多。老一輩的人很多人這個節日也很正常。不過現在網絡發達了,手機每個人也普遍擁有了,現在又是年輕人的世界,七夕節做為國人的情人節,這個節日肯定會越來越受追捧和重視的。一提到七夕,首先就會想到秦觀的《鵲橋仙》。感覺這首詞就是為七夕節量身訂做打造的。《鵲橋仙》這首詞對七夕節來說太重要了,正因為有了它的存在,七夕節才變得有意義,有故事,有內涵,有濃厚的文化底薀在裡面。
  • 七夕•詩節丨最美的情詩送給你!
    七夕•詩節丨最美的情詩送給你! 今日七夕,願所有的愛情都能被歲月溫柔相待。賞析:《秋夕》是晚唐詩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於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賞析:這首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了詩人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
  • 七夕節為何被大家認為是情人節?上元節與七夕節有何聯繫
    一提到七夕,大家很自然就會想到「中國的情人節」鵲橋會、定情、收禮物……但實際上,在古代,七夕的傳統習俗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根本無關!七夕在中國明明是乞巧節,而傳統的情人節是上元節,那麼七夕是在什麼時候被大家普遍認為是情人節的?為什麼我們不能把上元節普及為情人節?
  • 七夕節:七夕節的由來和傳說
    七夕節的由來和傳說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 七夕節的由來,七夕節的演化、風俗,七夕節的詩文,你都知道嗎?
    ——秦觀《鵲橋仙》又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七夕一直被稱作中國「情人節」。今天小蝸就來聊聊七夕~~七夕節的由來七夕,原名為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
  • 何為「七夕節」,七夕節是怎麼由來的?七夕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牛公牛婆日、七夕祭、雙七、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 七夕也是乞巧節 七夕節為什麼叫乞巧節 七夕傳統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 七夕節有哪些風俗?七夕節的經典食物盤點
    七夕節是我國本土的情人節,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大家都知道我國很多傳統節日都有一定的風俗習慣、和傳統美食,七夕節也不例外,那麼七夕節有哪些風俗呢,七夕節的傳統食物又有哪些呢,小編來為大家介紹吧。七夕節的傳統風俗有什麼1、拜織女:在古時候,七夕節會有拜織女的習俗,少女少婦們,會圍坐在桌前,朝著織女星默念自己的心事和願望。2、穿針乞巧:七夕節又叫乞巧節,在古時候七夕節女性常常會用用五色線對著月亮穿過九孔針,如果傳過來就說明手巧,可以嫁個好郎君。
  • 中國的情人節不是七夕節?那是哪一天?
    但與此同時,很多人也開始注重我們自己國家的傳統節日,而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國的情人節是農曆的七月初七,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七夕節,但其實,這是千百年來人們的一種誤解,七夕節並不是真正的情人節。七夕節,在古代被稱作「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是指女子拜祭紡織高手、女紅大師織女以乞求心靈手巧的意思。
  • 今日是七夕節,看看古代文人是怎麼描寫七夕節的?太漲知識了
    今天是七夕節,也就是俗稱的「中國情人節」。人們對七夕節的了解,一定離不開「牛郎織女」這個美麗傳說,相傳只有在這一天,牛郎織女才能鵲橋相會。曾經幼稚而充滿幻想的我們,也經常在這一天仰望星河,試圖找尋牛郎織女是否真的在鵲橋相會。
  • 李清照很「悽涼」的一首詞,到七夕節卻無人陪伴,滿滿全是孤獨
    文/顧無【引觴漫談】李清照寫起關於七夕的詞,有兩個優勢,是之前和同時代的文人作者們無法比擬的。第一個,李清照是女性,這一點在現在看似無關緊要,可是在古代,一位女性寫詞,卻著實對比男性佔了很大的優勢,詞本來就是一種抒情的文體,女人家心思細膩,寫起詞來更加好看,也更加真實。最重要的是,李清照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在封建倫理的壓迫下,在男性詩人的碾壓下,給我們展現了女人眼中的封建社會,女人眼中的婚姻、愛情和七夕。
  • 王者榮耀七夕節活動是什麼 七夕節活動介紹
    王者榮耀七夕節活動是什麼?王者榮耀七夕節活動介紹。七夕節活動有哪些?很快就要到七夕節了,怎麼能少得了七夕節活動呢?那麼這次七夕節禮物又有哪些呢?感興趣的小夥伴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 描寫七夕最美的詞,當屬柳永《二郎神》
    寫七夕的詩詞很多,但筆者始終認為柳永的這首詞是眾多詩詞中的翹楚。柳永在開頭就寫七夕的天氣。「炎光謝。過暮雨,芳塵輕灑」,夏天的炎熱已經過去,暮雨陣陣,芳塵輕灑。這預示著晚上天氣會很涼爽。果不其然。「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到了晚上,一下子便露冷風清了,庭戶爽朗,天色涼如水,一彎明月,遙遙掛在天空。
  • 【七夕特輯】七夕節的來歷及習俗!
    【七夕特輯】七夕節的來歷及習俗!原標題:《【七夕特輯】七夕節的來歷及習俗!》
  • 七夕:中國人的情人節,古代人是如何過七夕節的?
    由七夕節和牛郎織女的故事,創作出了許多詩詞。唐朝開始,七月七成了一個重要的節日,許多人都認為這一天祈求愛情,會夢想成真的,只因有牛郎織女的祝福。隨著時間的發展,七夕節的活動越來豐富,節目也越來越多,不同地方,風俗都不同。古人是如何過七夕的?每個朝代的人,所過的七夕都會有所不同。
  • 七夕愛情詩詞:海南方言版蘇軾《蝶戀花》
    編者按:在七夕即將到來之際,為展現中華詩詞之璀璨,中國方言之美,人民網文化頻道將推出《方言版經典愛情詩會》特別策劃。「七夕·方言版經典愛情詩會」報名徵集以來,網友積極響應並參與。 網友黃一平用海南方言朗讀了蘇軾的詞《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她說:「選擇朗讀蘇軾的這首詞,首先是他的詩充滿浪漫情懷。其次,蘇軾被貶至海南之後,對海南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算是我的半個『老鄉』吧,哈哈。」
  • 七夕節是什麼?七夕節有什麼寓意?七夕情侶活動攻略一覽
    在我國大多數人印象中,七夕情人節就是情侶團聚的日子。那麼現在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大家還是沒有真正理解其真正含義是什麼?作為我國傳統節日,這些知識我們必須要了解清楚,所以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盤點一下。
  • 七夕2019年是幾月幾日 七夕節具體時間七夕的起源簡介
    2019年七夕即將來到,很多人都已經開始準備七夕禮物了,但是也有些人不知道七夕的具體時間,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019年七夕是哪天?七夕具體時間  七夕時間:2019年08月07日,農曆七月初七,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