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尋花賞花,一高興寫出七首詩

2020-11-22 騰訊網

杜甫的人生經歷非常坎坷,他處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的詩記錄了這一過程,沉鬱頓挫,充滿了家國情懷和人生苦難。但是他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調子就比較輕鬆自在。因為在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他結束了長期流寓西南的日子,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起了草堂,生活暫時穩定了下來。

第二年春天,東風浩蕩,鶯歌燕舞,百花盛開,奼紫嫣紅。杜甫心情舒暢,想邀請鄰居一起去賞花,但是苦於沒有同伴,於是杜甫獨自一人去賞花。他用詩歌把這段活動記錄了下來,一共有七首絕句。

其一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

杜甫草堂不遠處的浣花溪畔,那茂盛的花事撩得杜甫心裡痒痒的,在家裡待著怪難受,心裡簡直要發狂了。

於是詩人去鄰居家約伴看花,前頭還跟他們一起喝過酒的,現在他們早就出去了。這首詩是杜甫交代尋花的原因,是組詩的緣起。

其二

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嚴密的樹木花草環抱依偎著浣花溪,幾乎快要遮蔽了道路,人們躲躲讓讓,很難通行,這樣濃厚的春色,確實有點尷尬。

但是也沒有什麼害怕的,喝酒寫詩暫時還難不倒我,走這樣坎坷不平的阡陌也不需要人幫扶。這裡也是從側面寫花的魅力。說是白頭人,其實詩人也還不到五十歲。

其三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浣花溪的深處有兩三戶人家,周圍有很多翠綠的竹子,還有吸引人們眼球的紅白相間的各種花木,給人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靜。

這樣的春光美景無論如何也不能辜負,如果沒有美酒沒有詩歌,那就太可惜了。這個時候詩人被美麗的春色所陶醉,產生了一種虛幻的感覺。

其四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

那個時候成都有大小城的區分,少城即小城。從這裡望去,小城的花事應該更加茂盛,一定是花如海、柳如煙,那些高樓大廈裡更有說不盡的繁華。

杜甫年少時家境充裕,後來又長期漫遊和滯留長安,也見過不少富麗場面。但是現在只能在這裡安貧樂道,又有誰能夠相邀攜酒痛飲,並享受歌舞蹁躚的快樂呢?

其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接著杜甫又來到了黃師塔一帶,這裡浩蕩的江水向東流去。陽光普照,溫度升高,人覺得有點睏乏,於是在暖洋洋的春風中稍作休息。

面前都是桃花,除了蜂蝶和黃鶯,沒有誰來打擾它們。它們自由自在地開著各種色彩的花,有深紅,也有粉紅,都很可愛,目不暇接,實在是愛不過來了。

其六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杜甫又來到鄰居黃四娘家的地頭,這裡的花多種多樣,花朵沉甸甸的,把枝條都壓到了地面,道路都遮蓋住了,人都只能很小心地走過。

更為有趣的是,這裡還有很多蝴蝶蜜蜂圍繞著花叢飛來飛去,像是翩翩起舞一樣。那黃鸝鳥也是一聲一聲地鳴叫著,給這裡春天增添了無窮的生機。

其七

不是愛花即肯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這是最後一首了,杜甫聲明一下,自己是愛花之人,但也不是說就愛得那麼瘋狂,那麼要命。只能說是不負春光,人的一生能看到多少次花事呢,是很容易老去的。

即使是眼前這些絢麗的花朵,它們也是很容易凋謝的,一陣風雨就會落紅滿地。它們會聽從人們的安排,互相協調著慢慢開放嗎?它們和我們人一樣,也是有一定的自然規律的。

讀了這組《江畔獨步尋花》,我們看到了一個全面的杜甫。原來杜甫也有一顆童心,也有他的天真快樂。他獨自尋花賞花,表現了愛花惜花、珍惜大好春光、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江畔獨步尋花的意思 江畔獨步尋花其一到七
    這首詩記敘在黃四娘家賞花時的場面和感觸,描寫草堂周圍爛漫的春光,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和適意之懷。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詩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寫獨步尋花的原因從惱花寫起;第二首寫行至江濱見繁花之多;第三首寫某些人家的花,紅白耀眼,應接不暇;第四首則寫遙望少城之花,想像其花之盛與人之樂;第五首寫黃師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寫黃四娘家儘是花;第七首總結賞花、愛花、惜花。組詩前四首分別描寫惱花、怕春、報春、憐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懷;後三首顯示出賞花時的喜悅之情,蘊含春光難留之意。
  • 杜甫清江邊上尋花,卻走到了酒友家裡,是怎麼回事?有詩為證
    題目是說尋花,實為賞花後,找人喝酒這樣一段經歷。暗中卻藏著詩人難以言表的內心世界。江上被花惱不徹。不能從字面理解,他本是為賞花而去,為何會被花所惱呢。除非他對花粉過敏,如果真是那樣,他也不會去尋花了。只是春天的清江兩岸,繁花盛開,目不暇接,詩人走走停停,忽前忽後,忽左忽右,時間一長,就開始有些疲勞困頓,有些煩悶了。
  • 杜甫的這首詩只有4句,卻驚豔了整個春天,美得令人心醉!
    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杜甫之手,是杜甫寓居成都郊外草堂時創作的組詩作品《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中的第六首。從它的題目來看,我們可以得知杜甫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獨自在江邊散步賞花時有感而發。所抒發的情感,自然也就離不開對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但我們又都知道,古代詩人寫詩多有所寄託。那麼杜甫這首詩究竟有著什麼寄託呢?這就需要我們先去了解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時的心境。
  • 杜甫在江畔獨步尋花時為何唯獨偏愛黃四娘家的花?
    從小學語文課本開始,我們就有讀過杜甫的一首七言絕句《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可以說這是一首老少皆知,不需要特別背誦就能夠熟記心裡的一首詩了。這是杜甫歷經安史之亂,結束流亡生活攜家帶親入蜀,在成都的浣花溪畔造了幾間草堂安頓下來之後寫的詩。詩中正值春末夏初,通過詩人跳動的筆墨把浣花溪畔的江水曲折,水木青翠鷗飛燕舞的情景描繪出來,展現出一幅恬靜優雅的田園景象。從整首詩中可以看得出來,杜甫晚年的生活相當的安逸,同時還有「故人供祿米」,也難怪杜甫心中相當的滿足了。
  • 江畔獨步尋花其一古詩 江畔獨步尋花其一古詩全詩
    《江畔獨步尋花·其一》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原文如下: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作為《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的第一首,全詩講述了詩人獨步尋花的原因。
  • 不愧是詩聖,一「花」為題寫七首,句句精妙(明德書院)
    而把百花寫得「濃墨重彩」又十分優雅的莫過於詩聖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與我們日常所見的憂國憂民風格的杜甫不同,這套《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的一套組詩作品可謂精妙之極。江畔獨步尋花,其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 你從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詩中體會到了什麼?
    我們在讀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詩時,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從詩中描寫的百花齊放,鳥語花香春天的季節看,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內心體驗?《江畔獨步尋花》是我國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寫作者獨步尋花的原因;第二首寫在江濱看見花海;第三首寫看見人家的各種花,映入眼帘;第四首則寫遙望少城之花;第五首寫黃師塔前的桃花;第六首寫黃四娘家的花;第七首寫賞花、愛花、惜花。下面讓我們欣賞一下《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作者描寫春天黃四娘家的花。
  • 唐代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第二年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杜甫筆下的黃四娘是誰?
    杜甫在這首詩中記敘了在黃四娘家賞花時的場面和感觸,描寫的是草堂周圍爛漫的春光,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和適意之懷。春花之美、人與自然的親切和諧,都躍然紙上。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
  •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描繪一幅百花爭豔的春景圖,28個字就夠了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他的詩歌創作風格,一如他的為人,關注社會現實,胸懷國家大事,心系芸芸眾生,被後人稱為「詩聖」。但杜甫有一首詩,字句平平淡淡,卻讓人眼前一亮,一副生機盎然的春景圖,透過28個字,躍然眼前。這是什麼樣的一幅畫面呢?春日的清晨,太陽早已升起,詩人沿著黃四娘家旁邊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奼紫嫣紅,到底有多少?數不勝數,反之是把枝條都壓彎下了,應該是有成千上萬朵吧。
  • 杜甫的兩首小詩,一幅春天的圖畫
    他的詩多描寫多社會動蕩、反映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從而形成了他「沉鬱頓挫」的風格,因而被譽為「詩史」絕句二首(其一)唐 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清人陶虞開說杜甫的詩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這首詩就是最好的例證。小詩不僅「以詩為畫」,詩人還透過淺顯的語言,毫不雕琢,描摹尋常景物,表達出他感受到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春意。全詩充滿溫情、和諧,給人以春光旖旎的美感。
  • 詩詞|這首詩李白用幽默詼諧的幾句話,寫出他對杜甫的至簡至真
    李白的杜甫的關係大多數人認為只是好友關係,那是後來才成為的好友。一開始杜甫只是個「追星族」,杜甫要比李白小十一歲,兩人初見時,李白已經是名揚天下的大詩人,而杜甫則是無人知曉的小輩,說起他們兩人的故事,不只有友誼情深佳話,更是一個成功「追星」典範,他倆的友誼可以說是杜甫追出來的。
  • 六種體裁六首詩,讓你明白詩聖杜甫的恐怖實力!
    說了這麼多,下面開始正式讀杜甫的詩詞。杜甫一生大約寫了幾千首詩,現在流傳下來的有1400多首。雖然不能說每一首都很經典,但是隨意舉幾十首經典之作是毫無問題的。而且杜甫不像其他詩人那樣偏科。杜甫的七律代表作非常多,有古今七律第一之稱的《登高》;有唐詩交響樂之稱的《秋興八首》;有七言律命脈根蒂之稱的《詠懷古蹟五首》;再還有《閣夜》、《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蜀相》、《 客至》、《野望》等等。
  • 千古留名,只因跟詩聖杜甫心意相通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躲避「安史之亂」,攜家流亡成都,「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卜居營建茅屋,此後居住4年,創作詩歌240餘首,其中7首詩《江畔獨步尋花》組詩,作於定居後的第二年春,雖然新建成的茅屋沒有為冬風所迫,但是從冷冬進入暖春,還因為飽經喪亂後有了安定的居所,48歲的杜甫心情很好
  • 47歲的杜甫一貧如洗,寫了首詩,無一「窮」字卻寫出窮的最高境界
    杜甫是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雖然與李白齊名,但我們似乎很難再杜甫詩中看到如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杜甫的詩中,多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潦倒悲愁,還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憂國憂民。而且,杜甫生活唐朝風雨飄搖的時期,一生顛沛流離,「窮」幾乎伴隨了他一生。
  •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風格熱烈穠麗,其中兩個字暗藏玄機
    成都761年的春天,杜甫走在成都錦江的江邊,陽光燦爛,東風吹拂,百花盛開,被美景觸動詩情的杜詩聖一口氣寫下《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今天我們共同賞析的,是第六首。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詩的前兩句寫繁花如夢,但僅僅只有這些還是不夠的,為什麼?因為如果空有花開滿路,無蜂蝶環繞,稍嫌寂寞。所以後兩句詩裡蝴蝶起舞,黃鶯嬌啼,給靜態的畫面注入了靈魂,讓這一切生動起來,更富有春天的生機。
  • 杜甫這首詩非常唯美,尤其是最後兩組疊字句,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那麼說起杜甫的詩作,除了有著深沉的愛之外,還有就是非常的唯美,往往只有寥寥的數語,便是把一首詩描寫的極為深刻,也非常的唯美,所以這樣的詩作,也是值得一讀。小編要為大家推薦杜甫最經典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這是一組詩,一共是有七首,這是其中的第六首,這首詩描寫的非常優美,也非常的深刻,特別是高超的表現手法,更是令人拍案叫絕,最後兩組兩組疊字句,更加使得這首詩,立馬生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