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9月25日訊(記者 於建軍 通訊員 華成新 韓毛毛)藍馬甲是青島市即墨區潮海街道和順社區居民對社區網格員的親切暱稱。「有事就找社區『藍馬甲』,既省時又方便,保準能幫咱解決」。居民毛女士喜滋滋對記者說。今年以來,和順社區身穿藍馬甲的網格員勤耕「責任田」,用真誠的服務換來居民的肯定和支持,奏響基層社區「和諧曲」。
潮海街道和順社區下轄和順花園、頤和家園北區、化肥廠宿舍、頤和家園、頤和家園東區6個小區,3083戶居民,商業網點房277家,區域總面積約53.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5萬平方米。屬典型的城市社區。社區基層治理工作繁重程度可見一斑。為全面掌握了解居民的需求,及時解決出現的矛盾問題,有效避免管理服務的「盲區」和「真空」,拓寬居民表達利益需求的渠道和途徑。該社區依次劃分了9個管理網格,選派了9名責任心比較強的工作人員擔任網格員,統一穿著藍馬甲深入社區,把工作的觸角延伸到了網格,與此同時,9名「藍馬甲」又針對性建立了12個居民網格群。
一張「網」,包羅轄區萬象,覆蓋百姓民生;事在「網」中辦,服務無縫隙。眾多「格」,實現責任到人,每個網格員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責任田」,消除管理盲區。使他們化身群眾利益的「代言人」,以便民利民為目標,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社區也通過「網格」這個載體,實現了無縫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充分發揮網格方便、快捷的作用,及時發布社區政策公告,負責溝通解決一般簡單問題,實現服務零距離,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今年夏天雨水偏多,城市花園17號樓一位王大叔找到社區反映:他家住在5樓頂樓,因樓房建設年代已久失修,樓頂多出滲漏,而樓頂防水處理是單元居民共同的事,加之所需費用不少,所以專門過來找社區領導幫忙解決。得知這一情況後,社區書記兼主任韓琳,當即答覆:這件事社區一定全力解決好。韓琳帶領2名「藍馬甲」,利用下午下班時間和周六周日休息時間,主動到居民家中就樓頂滲漏防水處理一事同大家反覆協調商議。10戶居民大多數都表示理解支持,主動分攤防水處理費用,但還有的不理解,甚至乾脆不見面。看似一件小事,實則反映單元居民間的鄰裡關係和睦程度,為了取得這個單元居民的理解,同時更是為了藉此疏通建立良好的互幫互助的和睦鄰裡關係,韓琳為此又專門建立了一個單元群。對不理解支持的居民藉助微信和電話反覆說服動員。在她和2名工作人員不厭其煩的努力協調下,最終王大叔家中樓頂漏雨的問題解決了。這個單元10戶居民的鄰裡關係也更融洽了。王大叔專門買來四種不同的水果送到社區表示感謝。
據統計,今年以來即墨潮海街道和順社區累計為居民解決房頂漏水及各種糾紛66次人次,入戶入心工作走在即墨區前列。目前該社區「藍馬甲」勤耕「責任田」,用「小網格」編織出的居民安居樂業,社區和諧穩定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