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立足新野實際,走出了一條平原農業縣脫貧攻堅新路子。
提升政治站位扛穩政治責任
新野縣委把脫貧責任穩穩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牢牢抓在手上,夯實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政治基礎,形成了三級書記抓扶貧、全縣動員促攻堅的生動局面。按照省市掛牌督戰工作要求,對掛牌督戰的鄉鎮和村,由縣處級領導分包,協調解決突出問題,成立8個專班負責脫貧攻堅專項工作的研究、謀劃、推進以及確定資金的使用。
以「兩業」促「雙富」提高群眾脫貧成色
新野縣發展扶貧產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實施三種產業扶貧模式:
農業產業扶貧「四個三」模式。2018年開始,依託農業特色產業優勢,通過直接幫扶、託管幫扶、合作幫扶等形式,幫助貧困人口發展產業、穩定增收。目前依託58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了107個產業扶貧基地和3個縣級產業園。2019年共向貧困群眾撥付農業產業扶持資金1589萬元。
科爾沁肉牛寄養託管模式。以科爾沁牛業公司為依託,推行「龍頭企業+養殖合作社+金融+黨支部+貧困戶」的幫扶模式,目前通過戶貸戶用共協調貼息貸款3000多萬元,帶貧636戶。實現了肉牛養殖的規模化、標準化,推動肉牛產業發展壯大。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模式。為有效應對疫情,確保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實施主體帶動扶貧模式,加大產業扶貧項目投入,全縣產業扶貧資金投入佔扶貧總投入的50.5%。僅產業扶貧一項,可使每個貧困戶年增收4000元以上。
新野縣堅持把就業作為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主渠道。
一是扶貧車間就地帶貧。2018年以來,通過「千企幫千村」結對幫扶,因地制宜、因陋就簡,探索出了一條「投資小、風險小、帶動快、見效快」的「兩小兩快」扶貧車間建設路子。
二是多渠道開發公益崗位。全縣共開發公益崗位6283個,為有效應對疫情對貧困群眾收入的影響,今年全縣所有公益崗位年工資全部提高到3000元以上。
三是鼓勵外出務工就業。出臺《關於對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實施「以獎代補」的意見》,有效調動貧困群眾外出務工的積極性。疫情期間,實行「點對點」輸送,做到「出家門、進廠門」無縫銜接,最大限度幫助貧困勞動力就業。
堅持政策落實構建多重保障
漫漫脫貧路,殷殷民生情。針對因病因殘致貧佔比較高的實際,新野縣超前謀劃,及早著手,在2018年探索實施了鄉鎮敬老院五保集中供養模式,投入7000多萬元,高標準建設了17所規範化鄉鎮敬老院,今年新增投入460萬元,配備管理服務人員,確保管理服務質量。省扶貧辦、省民政廳對新野縣經驗做法進行專題調研。同時,又探索創新了三種集中兜底模式:一是村級幸福大院(日間照料中心)集中託管模式。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中有自理能力、半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和分散特困供養人員,通過幸福大院(日間照料中心)實行就近託管。二是社會福利機構集中託養模式。對建檔立卡重度殘疾、重度智力障礙等無自理能力人員和孤兒進行集中託養。社會福利機構每託養一人,縣財政每人每月補貼2000元護理費和300元生活費。三是醫養結合集中康復模式。對建檔立卡重度精神病、病情穩定的重病患者等無自理能力人員,依託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精神病醫院等醫療機構進行集中康復。
堅持貧困戶、低保戶的醫療、住房、教育等政策落實。繼續抓好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醫保第六次報銷、籤約醫生服務等健康扶貧政策落實,建成投用34個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切實解決貧困群眾就醫難題。同時,大力實施危房改造,持續落實好各項教育資助政策,確保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貧困而輟學。強化安全飲水保障,實現了貧困戶安全飲水全覆蓋。全面實施「政康保」「政福保」工程,目前「政福保」共賠付190多萬元,「政康保」共賠付113萬元。
實施「三貌」提升建設美麗鄉村
新野縣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全面提升城鄉面貌。
一是以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為突破改善村容村貌、戶容戶貌。圍繞解決農村環境髒亂差的老大難問題,實施市場化運作模式,形成了「戶投放、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長效運行機制,有效解決了鄉村垃圾收集和堆放問題。
二是以城鄉公交一體化為牽引改善縣域交通面貌。近年來累計投資6.15億元新修、改造國省道、縣鄉道路60.6公裡,實施「通村入組」工程,構建了內聯外通的便捷交通網絡。在此基礎上,投資6500萬元購置新能源電動公交車170輛,實施城鄉公交一體化全域運營,全縣270個行政村全覆蓋,實現了群眾出門見路、抬腳上車。
三是以「志智雙扶」為抓手改善群眾精神風貌。持續提升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抓實農民學校、同心超市、紅黑榜等「三個一」活動,開展「道德講堂扶心」和「技術培訓扶智」兩堂課,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聚焦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創新開展脫貧攻堅示範村創建活動。由分包鄉鎮的縣處級幹部牽頭,以鄉村為主體,以「六查六提升」為重點,批次推進、以點帶面、整體提升,全面提升脫貧質量。
紮實開展「回頭看」活動。把脫貧攻堅「回頭看」貫穿始終,實行鄉鎮全面排查、部門系統排查和對鄉鎮、部門同時交辦的「雙排查、雙整改」常態化排查整改制度,提高「回頭看」工作實效。
建立穩定脫貧防止返貧長效機制。出臺《關於鞏固提升脫貧成效防止返貧的工作方案》,建立脫貧監測戶、邊緣戶臺帳,多措並舉做好返貧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幫扶,鞏固脫貧成果。
強化措施推動工作落實
強化黨建引領。立足脫貧需要,配強鄉鎮班子,2016年以來,對106名想幹事、能幹成事、實績突出的鄉鎮幹部予以提拔重用。選優配強幫扶隊伍,全縣共派出駐村第一書記63人、幫扶責任人2736人。
強化作風保障。創新開展村支部書記「大比武」、縣直單位一把手「大述職」,駐村第一書記「踐初心、亮業績、展風採」等活動,激發了各級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熱情。深化縣處級幹部周六現場辦公日、縣直單位每月逢5集中幫扶日制度,有效提升幫扶工作實效。
強化資金投入。2019年全縣入庫項目102個,涉及資金7206萬元,為應對疫情影響,今年持續加大資金投入,總投資7867.2萬元,實施扶貧項目76個,同時建立旬通報制度,加強項目全流程監控和管理。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新野縣委、縣政府和全縣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勇毅篤行,新野的明天會更加美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必將實現。
撰稿:喬彬、梁浩傑
來源:《河南日報》
統籌:吳繼軍 | 編輯 :李俊樂
原標題:《新野縣:凝心聚力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