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頁檔案還原侵華日軍細菌戰歷史

2020-12-04 中國僑網

 萬頁檔案還原侵華日軍細菌戰歷史

1萬餘頁日本細菌戰文獻資料,9月2日全部上線,資料庫提供全社會免費使用。

這場隱秘的反人類罪行,在戰時被日本定為「絕密軍事行動」,戰後又因美國獨吞試驗資料,被刻意遮蔽許久。此次上線的萬頁檔案,經過精心梳理和編纂,全面揭示了日軍細菌戰的歷史。

新京報訊 昨日,國家圖書館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暨抗戰文獻整理成果發布會,上線「日本細菌戰資源庫」,同時發布了印刷版的《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彙編》。

資源庫內容共計1萬餘頁

「日本細菌戰資源庫」以國家圖書館從海外徵集的日本細菌戰檔案為基本素材,對原始文件進行逐頁整理標引後建成。

資源庫內容包括日本細菌武器研究與試驗、日本對華實施細菌戰、日本使用活人進行人體試驗、日軍針對戰俘及平民的暴行、盟軍對日本涉細菌戰科研人員和軍人進行調查、盟軍關於組織戰爭罪行審判等方面的史料,共計1萬餘頁。

打開網頁,首頁設置了日本細菌戰檔案、人物索引、地名索引、機構索引、疾病索引、相關報告、伯力審判庭審記錄、相關歷史事件8個子庫,並為每份檔案撰寫了中文提要,為原始檔案頁級深度標引和全庫知識點檢索定位。

除細菌戰檔案外,相關歷史事件、人物索引、地名索引、疾病索引等欄目,對於細菌戰歷史進行了很好的梳理與普及。

例如,「相關歷史事件」欄目簡要介紹了東京審判、伯力審判、桑德斯調查、湯普森調查、費爾調查、希爾調查六件與細菌戰歷史相關的關鍵事件。

根據資料顯示,審判中,戰犯供認了日本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後,在中國東北地區大量培養致命性病菌,建立代號為「731」和「100」的特種部隊專門從事細菌戰準備,並在活人身上進行罪惡試驗的戰爭罪行。戰犯還供認,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寧波等地區也使用了細菌武器。

伯力審判、桑德斯報告等關鍵檔案上線

資源庫中,1950年印行的關於伯力審判的檔案《前日本陸軍軍人因準備和使用細菌武器被控案審判材料》,被全部掃描收錄。伯力審判是1949年12月25日至30日,蘇聯在伯力設置特別軍事法庭,對12名前日本陸軍軍人就其所犯細菌戰罪行進行審判。

1945年9至10月,微生物學家莫瑞·桑德斯在駐日盟軍最高統帥司令部支持下,對日軍細菌戰進行調查。其後形成的「桑德斯報告」被收錄在資源庫中,是戰後第一份發回華盛頓的評估日本生物武器研發水平的報告。

當年11月9日,桑德斯又提供了一份補充報告《生物戰補充信息》,記錄了與日本陸軍大臣下村定等人的談話內容,桑德斯評價稱,這些日本官員的回答「不僅閃爍其辭還厚顏無恥」,而且「假如石井四郎已經成功研製出一個有效的細菌武器,很有可能將毫無顧忌地使用它。」

■ 焦點

美國曾獨吞細菌武器研發和人體試驗數據

侵華日軍細菌戰的歷史,曾經長期被遮蔽。

由於細菌戰本身所特有的隱蔽性,加之日本戰時始終將細菌戰作為「絕密性的軍事行動」,並在投降前大規模毀滅細菌戰證據,以及戰後美國幹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審判等原因,這一空前的反人類罪行被隱瞞下來。

1945年12月8日,美國主導的駐日盟軍最高統帥司令部組織反法西斯聯盟各國成立國際檢察局,負責日本甲級戰犯戰爭罪行的調查和起訴。美國檢察官大衛·薩頓收集到大量日本在華實施細菌戰的證據材料,遞交了一份長達37頁的《中國之行報告》,指出「(日軍)違反國際法在戰場上使用毒氣;通過散播布滿鼠疫菌的各種材料實施細菌戰。」

同年12月14日,日本共產黨就向駐日盟軍最高統帥司令部法務局情報研究分析處發出舉報信,指控石井四郎在中國哈爾濱建有大型試驗基地,在中國軍民和美軍戰俘身上進行細菌武器試驗。

然而,這些證據並沒有被用於審判細菌戰核心戰犯。

資源庫公布的檔案揭示了原因。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期間,美國為獲取日本細菌戰所謂「研究成果」,華盛頓接連派出諾伯特·費爾、埃德溫·希爾等細菌戰專家赴日,與核心細菌戰戰犯石井四郎等人達成交易,用「免予起訴」的條件換取其手裡的人體試驗和細菌武器研發資料,包括人體試驗報告3份,即《炭疽菌感染死亡者病理解剖觀察記錄》《鼻疽菌感染死亡者病理解剖觀察記錄》《鼠疫菌感染死亡者病理解剖觀察記錄》,病理切片8000餘份,論文25篇等。

於是,起訴名單中日本細菌戰戰犯的名字被抹去,美國獨吞了日本細菌武器研發和人體試驗的數據,石井四郎等核心細菌戰戰犯則逃脫了法律起訴。

上線的檔案收錄了美國情報部門、化學戰研究部門、駐日盟軍最高統帥司令部法務局、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國際檢察局等機構搜集的日本細菌戰罪行調查材料,是揭露侵華日軍戰爭犯罪的又一重要歷史文獻。

■ 相關新聞

《中國遠徵軍檔案選編》記載赴緬參戰全過程

配合「日本細菌戰資源庫」發布,國家圖書館昨日推出《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彙編》,將這些史料影印出版,以方便專業學者研究使用。

發布會現場還陳列了「抗日戰爭文獻史料叢編」「對日戰犯審判文獻資料叢刊」「近代日本對華調查資料叢編」等系列抗戰史料1000餘冊。

這些成果涉及軍事、政治、經濟、社會、交通、國際、抗戰損失、戰犯審判等方面,集中全面反映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社會各方面真實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文獻研究價值。

其中,《中國遠徵軍檔案選編》全面地記載了中國遠徵軍赴緬參戰的全過程,內容涵蓋了其主要戰役與戰鬥,對研究中國抗戰歷史具有重大史料價值。所收史料以軍事作戰檔案為主,包括作戰計劃、指示作戰或報告戰況的文電、各部隊作戰詳報、要報及日記等。

《抗日戰爭史料叢編》第三輯收錄抗戰文獻228種,包括抗日戰史、日偽資料、抗戰損失、日軍暴行、戰時宣傳、戰時經濟、戰時外交等十個方面。其中北平軍分會編輯的冀熱戰役戰史資料,以及偽治安軍履歷冊、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機要組檔案目錄皆為首次披露。

《建川博物館藏侵華日軍家書》和《建川博物館藏侵華日軍日記》分別編選了2000餘封侵華日軍家書和侵華日軍新羅實藏、平井正男戰時日記。記錄了日軍在中國的生活起居、各地見聞、軍事訓練、作戰情況、戰爭感受、思鄉之情等諸種情形。其中,日記反映了其所在部隊的侵略軌跡,以及掃蕩村莊、虐殺中國人、設置慰安所等一系列罪行。

相關焦點

  • 國圖上線「日本細菌戰資源庫」 萬頁檔案還原細菌戰隱藏歷史
    此次上線的萬頁檔案,經過精心梳理和編纂,全面揭示了日軍細菌戰的歷史。今天,國家圖書館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暨抗戰文獻整理成果發布會,上線「日本細菌戰資源庫」,同時發布了印刷版的《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彙編》。《桑德斯報告》目錄。
  • 國圖上線「日本細菌戰資源庫」,萬頁檔案還原細菌戰隱藏歷史
    1萬餘頁日本細菌戰文獻資料,今天(9月2日)全部上線,資料庫提供全社會免費使用。這場隱秘的反人類罪行,在戰時被日本定為「絕密軍事行動」,戰後又因美國獨吞實驗資料,被刻意遮蔽許久。此次上線的萬頁檔案,經過精心梳理和編纂,全面揭示了日軍細菌戰的歷史。
  • 國圖發布「日本細菌戰資源庫」、《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彙編》等...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周瑋)國家圖書館2日發布「日本細菌戰資源庫」、《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彙編》等文獻整理成果,同時展示近年來在抗戰史料徵集、研究整理、開發利用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據介紹,「日本細菌戰資源庫」以國家圖書館從海外徵集的日本細菌戰檔案為基本素材,對原始文件進行逐頁整理標引後建成。內容包括日本細菌武器研究與試驗、日本對華實施細菌戰等方面的史料1萬餘頁。從9月2日起,資料庫面向全社會提供免費公益使用,展示史實史證,助力學術研究。
  • 「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史料專題展」開展:多項資料首次公開
    中新網哈爾濱9月3日電(記者 史軼夫)3日,「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史料專題展」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開展,其中北京一八五五細菌部隊、新加坡九四二〇細菌部隊的《留守名簿》、七三一部隊房友會等資料等首次全面公開。
  • 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重新開放
    新華網杭州9月19日電(馮源、李嘯)浙江省衢州市是抗日戰爭期間日寇細菌戰的重災區,累計有5萬同胞罹難。重修的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在九·一八紀念日重新開放,向公眾再現了這段慘絕人寰的歷史。
  • 侵華日軍細菌戰受害者後代:還原真實的歷史現場 為無名者正名
    文章裡面表述:「侵華日軍的鼠疫戰是建構的,並不是歷史的真實」「儘管在十多年前,中國的細菌戰官司在日本打贏了,但對我來說,所有的證據都經不住推敲」「揭開此事的真相,對中國人來講是蠻痛苦的一件事情」……「這篇文章傷害了細菌戰受害者後代的感情。」
  • 首次展出731部隊「房友會」等資料《侵華日軍細菌站檔案史料專題展...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揭露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的反人類罪行、銘記歷史和珍愛和平,2020年9月3日上午,《侵華日軍細菌戰史料檔案專題展》開幕式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舉行。
  • 檔案君|鼠疫圍城——侵華日軍細菌戰的死亡之網
    蔡桃兒是第一個被確診、第一個被解剖,並留下切實病理報告的侵華日軍細菌戰的鼠疫患者。(右一)駕駛飛機在湖南常德城區投下鼠疫桿菌   鐵證如山之下,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判決書不得不認定中方訴訟團舉證的侵華日軍細菌戰證據屬實,但拒不判定日本政府需要向中國受害者道歉、賠償。
  • 國家圖書館發布"日本細菌戰資源庫",侵華日軍史料向公眾開放
    2020年9月2日,國家圖書館舉辦&34; ,發布&34;、《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彙編》等文獻整理成果內容包括日本細菌武器研究與試驗、日本對華實施細菌戰、日本使用活人進行人體試驗、日軍針對戰俘及平民的暴行、盟軍對日本涉細菌戰科研人員和軍人進行調查、盟軍關於組織戰爭罪行審判等方面的史料1萬餘頁。
  • 200餘份細菌實驗檔案為侵華日軍細菌戰再添新證
    新華社哈爾濱7月7日電(記者鄒大鵬、王建)我國專家學者近日新發現了233份侵華日軍進行細菌戰實驗的研究檔案。從這些檔案中發現,侵華日軍對鼠疫菌、霍亂菌、傷寒等7種細菌研究的頻率較高,研究人員涵蓋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日本醫學界、細菌學界、微生物學界的知識分子和醫學精英。
  • 七三一部隊部分檔案首次全面公開 賈玉梅出席「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
    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史料專題展」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啟動。七三一部隊房友會資料、《留守名簿》等檔案首次全面公開。
  • 《侵華日軍細菌戰炭疽、鼻疽受害倖存者實錄》《侵華日軍細菌戰...
    東北網綏化12月15日訊(任傑記者 趙洪秋) 12月13日,為了進一步揭露侵華日軍細菌戰罪行,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和安達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圖書《侵華日軍細菌戰炭疽、鼻疽受害倖存者實錄》《侵華日軍細菌戰鼠疫、霍亂受害倖存者實錄》發行座談會在安達舉行。
  •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行實錄》出版揭露侵華日軍反人類罪行
    央廣網哈爾濱8月13日消息(記者遲嵩 哈爾濱臺何溯源  楊桐波)近日,歷時2年編纂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大型專題叢書《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行實錄》出版發行,該叢書全面深刻地揭露了二戰期間七三一部隊為代表的侵華日軍在中國進行細菌戰和人體試驗的犯罪事實
  • 吉林省檔案館發掘整理出一批侵華日軍遺留檔案
    省公安廳接收並組織整理了這部分檔案,1982年移交給吉林省檔案館。這些劫後餘生的侵華日軍檔案很多已是殘片,但就是這些殘破的檔案裡,仍保留著侵略者血腥殘暴的累累罪證。    否認侵略歷史、篡改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近年來,日本國內右傾勢力屢屢製造事端,試圖美化侵略歷史。這一行徑激起我國民眾強烈不滿,更令吉林省檔案館工作人員無比憤慨。
  • 又一個「南京大屠殺」:侵華日軍在中國南方的細菌戰
    中國南方是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實施細菌戰的「重災區」。1939年日軍731部隊在諾門罕實施細菌戰後,於1940年、1941年、1942年在中國浙江衢州和寧波、湖南常德、浙贛地區連續三次實施大規模細菌戰,造成至少超過3萬中國和平居民死亡。1942年是日軍實施細菌戰最猖狂的一年,除浙贛地區以外,日軍還在雲南、廣東等地實施細菌戰。
  • 日本侵華細菌戰主犯為何逃脫國際法制裁
    一萬餘頁日本細菌戰檔案以電子資料庫形式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及使用。9月2日,在中國人民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的前一天,中國國家圖書館公開發布歷時近3年時間從海外徵集到的萬餘頁解密檔案,這些檔案以電子資源庫和十八冊《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彙編》文獻形式向人們還原了自1934年至2006年間與日本侵華細菌戰有關的史料。
  • 浙江麗水成立侵華日軍細菌戰受害者史料研究會
    新華網杭州5月1日電(記者馮源)浙江省麗水市在抗日戰爭期間兩度遭遇侵華日軍細菌戰荼毒,傷亡慘重,經當地民政部門批准,當地民間人士4月30日正式成立麗水市侵華日軍細菌戰受害者史料研究會,開展受害者資料收集和慰問救治工作。  麗水地區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是當時浙江軍民抗戰的後方,浙江省政府就駐紮在麗水的雲和縣。
  • 回放 歷史不容忘記:走進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
    回放 歷史不容忘記:走進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
  • 日本侵華細菌戰主犯為何逃脫國際法制裁 - 人民周刊
    一萬餘頁日本細菌戰檔案以電子資料庫形式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及使用。9月2日,在中國人民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的前一天,中國國家圖書館公開發布歷時近3年時間從海外徵集到的萬餘頁解密檔案,這些檔案以電子資源庫和十八冊《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彙編》文獻形式向人們還原了自1934年至2006年間與日本侵華細菌戰有關的史料。    這是一段雖然逃脫了國際法制裁,卻不會缺席歷史凝視的民族苦難史。
  • 又一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名冊被公開 進行人體實驗罪證確鑿
    近日,設立在黑龍江哈爾濱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首次公布了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北支甲第一八五五部隊的成員名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