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
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毗鄰關中平原。天水曾名上邽、成紀、秦州,據傳是伏羲和女媧誕生地,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裡」之稱。
天水歷史悠久,是秦人、秦早期文化的發祥地,有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在這裡,可以尋找到久遠的人文歷史蹤跡。
一起來看看天水5處古村古鎮,這裡有久遠古老的記憶。
1 街亭古鎮
古鎮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東柯河畔,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文化厚重的千年古鎮。這裡地處天水市麥積山風景區核心位置,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文化,古老的民風民俗,奇特的人文景觀,深厚的文化積澱,經二千多年的歷史滄桑,雄踞隴右,著稱於世。
街亭自古為天水門戶,秦漢、隴蜀咽喉,戰略地位舉足輕重,得失街亭,安危關蜀。街亭古鎮是漢唐古鎮,先輩按「金、木、水、火、土 」五行設計,十字形街道,四條大街,東西街長約五百米,臨街兩旁都是上樓下店兩層鋪面,全鎮居民多為明清建築,千室連,規模宏偉;石坊牌樓,粉牆黛瓦;小橋流水,紫藤古巷。
古鎮包括三國古戰場遺址、東柯草堂、古樹民居、古樓古宅、明清街衢商鋪、城隍廟、崇福寺、千佛窯等多個景點。
2 天水古城
天水古城,在秦州舊城區位於藉河以北的階地。古城始建於先秦,明代時,逐漸演變出東關、大城、中城、西關、伏羲城五座城池,形成「五城連珠」的格局。如今古城中心有一座伏羲廟,建於明成化年間,廟的格局是按皇家宮殿格局所修,中軸對稱,坐北朝南,佔地面積足足有三萬平方米,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祭祀伏羲建築群。它既是這座城的地理中心,也是古城人的心之所向。
天水古城現存的古民居群共分為6個片區,佔地面積約16公頃,是中國西北地區現存規模較大和保存較好的明清時期民居院落群。在天水育生巷、三星巷、澄源巷、飛將巷等名不見經傳的小巷內,明清古民居竟有161處之多。
天水古民居是典型的明清風格,樸素典雅,古風猶存。這些民居的始建年代不一,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644年,最晚的也已經有半個世紀的歷史。走在其間,如同穿越時光。
天水古民居還具有較大的歷史人文價值。三星巷古建築群的修建年代至少要比山西平遙古城早數百年,專家稱之為「東方木雕的藝術館」。光緒年間武進士趙子培的故居——解放路邊的趙家祠堂,不僅是秦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全世界趙氏華人尋根祭祖的聖地。自由路、澄源巷的古街區,均屬於宋代周氏家族的古建築群。此外,還有明中憲大夫胡來縉的南宅子、明太常少卿胡忻的北宅子及明清時期當地名門望族的私宅張氏民居、何家大院等。
3 古村
作為秦州區西南最為古老的一個村落,士子村曾經是秦人祖先耕作生活的中心區域。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天水西南有名的文風之地,耕讀傳家的習俗代代相傳,明清時期士子村是方圓百裡讀書人最多的一個村子。
今天士子村人秉承了這一傳統,在這個只有210多戶人家的村子裡,通過考學走出村子的人就有130多個。在士子村有一座保留較為完整的一個明代院落,房屋最早的主人是清朝時期的一名進士,在此後的300多年裡,趙氏後人一直生活在先祖遺留的這座宅院裡。
士子村與禮縣紅河鎮相距不足十裡,這裡地形開闊,氣候溫潤,自古以來就是西戎和羌氏民族長期生活的地方。士子村的西南方向,就是秦人先祖的祭祖之山一天台山。士子村人大多為趙姓,村裡有一座修建於清代晚期的趙氏家廟,廟裡供奉的是趙公元帥。
在士子村還活躍著一支秦腔藝術團,他們是紅河、楊家寺、秦嶺三鄉的農民自發組成的民間劇團,取名為紅楊秦民間藝術團。每逢節慶和農閒時間,村裡總會響高亢的秦腔聲。
4 胡家大莊村
天水市麥積區胡家大莊村,一座歷經460餘年的風雨滄桑的中國西北部古村落,傳統文化脈絡在這裡近五個世紀的延襲變遷,依然較完整地保持著原有村落的風貌民俗和鄉土人情。
胡家大莊村的寧謐,舒適,自然,恬淡的景象無不折射出鄉村生活的自在和閒適。這座年遷現址定居的古村落,整體風貌保持原有兩縱五橫的基礎上,擴大為三縱六橫的村落布局。至今古風猶存。村內有建造於明、清時代傳統建築,廟宇清池觀至今保持原有風貌,村落坐西向東依山傍河、渭水環繞,尤其顯得儒雅古樸。
據了解,胡家大莊村境內還有新石器遺址、東漢古墓群、魏晉古新陽縣城遺址、唐吐蕃人古墓、宋古墓文物、牛耳觀遺址、明清古村落遺址、民國牌坊門、紅二十五軍渡渭河處、現有清乾隆1762年建道教聖地「清池觀」等多處文物古蹟。
5 梅江村
清水縣賈川鄉梅江村村落形成於元代以前,村域面積1.6平方公裡,村莊佔地240畝。村落至今保存有6棵明中期古槐樹。2013年9月,在第二批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裡,梅江村的名字赫然在列。
依山而建的梅江村,視線所及,是層層疊疊、緊密相連的泥牆和青瓦,沿著U字形的山麓向兩邊伸延,寧靜而古樸。
位於梅江村的朱家大院,屬於清中期古建築,是清代中期一位朱姓進士的故居。古建築有23間房,七座院落,緊緊連在一起,整個建築坐北朝南,是典型的四合院格局。房間為懸梁土木結構,粗柱寬廊,直欞隔窗,雕刻精美,整體古樸又不失雅致。書房、客廳均為花石鋪地,端莊大方,氣息不凡。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