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賣咖啡:開咖啡店,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2020-12-14 聯商網linkshop

9月3日,中石化集團旗下的易捷便利店發布了自己的咖啡品牌:易捷咖啡。

中石化加油站,正式進軍咖啡行業,開始賣咖啡了。

首批易捷咖啡落戶於蘇州的9家加油站,有三種不同定位的咖啡產品銷售:

92號(黑白咖啡),95號(時尚特飲),和98號(精品系列)。

價格從12元到28元不等,包含咖啡、茶飲等品類。

易捷咖啡採用「外送+到店消費」的模式,不僅可以在現場購買咖啡,也支持2公裡範圍內的配送。

92#、95#、98#,如此別致的咖啡名稱,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大家紛紛調侃道:

「是用加油槍裝杯嗎?」

「喝完你能保證排放達標不?」

「咖啡杯型分為箱底、半箱、滿箱。」

「喝完這杯95#,一口氣跑兩百公裡,不費勁。」

「來杯98號咖啡,再給我的車來缸98號汽油。」

「看來以後可以逢人就吹牛:我去中石化喝油了!」

……

但調侃歸調侃,大家也非常關心,中石化為什麼要賣咖啡?

這是不是一個好生意?

面對星巴克、瑞幸、711便利店咖啡這麼多對手,中石化到底能做成功嗎?

今天,我就來給你講一講,開咖啡店背後的商業邏輯。

1

開咖啡店,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很多女孩都有一個夢想,就是開一家咖啡店。

在午後陽光下,坐在窗邊,喝著咖啡賺著錢,感受歲月靜好,最好還養著幾隻貓。

畫面特別美好。

但是從商業邏輯上來看,開咖啡店,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為什麼?

咖啡店想要賺錢,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坪效>租金

什麼意思?

坪效,就是門店每平方米創造的收入。

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就是:

坪效=店鋪總收入 ÷ 單店總面積

我們通常用坪效來衡量店鋪的經營效率。

坪效越高,店鋪的經營效率就越高,盈利能力也就越好。

而對於線下門店來說,租金是最主要的成本之一。

因此,一家門店需要盈利,就要做到讓它每平方米的坪效>租金。

對於咖啡店來說,也是如此。

在不同的地段,租金基本上都是固定的。

好的地段人流量大,租金也相應高,你付出的租金,跟旁邊的服裝店、餐飲店、化妝品店的租金,是一樣的。

但是,相比之下,你的坪效,通常並不高。

為什麼?

你可以想像一下,人們通常會在什麼場景下喝咖啡?

比如,早上,你會在上班路上買咖啡,帶去辦公室喝。

或者,中午吃完飯,你會買一杯咖啡,拿回辦公室喝。

或者,下午,你會約個朋友,在咖啡店裡坐著喝,邊喝邊聊,有時候,一坐就是一下午。

一般情況下,這幾種場景是最多的。

所以,咖啡店什麼時候坪效最高呢?

通常,是在早上和下午,尤其是在下午這個時間段。

你想想看,一家咖啡店,租金成本是固定的,但是顧客買一杯咖啡30塊左右,就可以坐一下午。

因此,它的坪效,通常就不會特別高。

咖啡店想要做到坪效>租金,相比於其他的服裝店、餐飲店、化妝品店,就會困難得多。

所以,從商業邏輯上來看,開咖啡店,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2

咖啡店的成本結構

但是,即便如此,開咖啡店這個生意還是一片紅海。

有許多咖啡品牌,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明明不是一個好生意,為什麼居然還有人能夠做得這麼成功呢?

一定是因為,他用特殊的方法,解決了坪效>租金這個問題。

比如,星巴克。

很多開咖啡店的人,都想學習星巴克,可是最終學下來,都沒有做成。

為什麼?

為什麼你開咖啡店就虧,而星巴克開咖啡店就賺呢?

星巴克到底做對了什麼?

很多人說,星巴克最值得稱道的,是它創造了第三空間。

什麼是第三空間?

你家是第一空間,公司是第二空間,而星巴克,就是第三空間。

當你不需要待在公司,也不想要待在家裡的時候,星巴克就是一個好去處。

它可以成為你和朋友交流的據點,或者你獨自享受休閒的空間。

很多人說,第三空間就是星巴克成功的關鍵。

可是,請你仔細地想一想,難道其他咖啡店就不是第三空間了嗎?

所有的咖啡店,其實都是第三空間,這並不是星巴克獨有的特點。

那為什麼有的咖啡店失敗了,而星巴克就成功了呢?

第三空間其實並不是星巴克成功的真正原因。

那星巴克的特殊解法,到底在哪?

其實,讓星巴克成功的,不是第三空間,而是第三空間的價格。

什麼意思?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一家普通的咖啡店,它的成本結構大概是這樣的:

原料成本:30%

房租成本:25%

人工成本:25%-30%

運營/折舊/損耗成本:15%

一杯售價30塊的咖啡,原材料成本大概佔了30%。

也就是說,你花30塊買的咖啡,裡面只有9塊錢是付給咖啡本身的。

曾經有個節目,痛批星巴克,說星巴克在中國賣得比西雅圖還貴,而且星巴克的咖啡原材料成本只有5塊多。說星巴克太黑心了,在中國賺錢賺瘋了等等等等。

很多媒體都是這麼認為的。

可是,他們可能沒有思考的是,咖啡店的成本,不僅包括原材料。

那咖啡店的成本,還包括什麼呢?

第二個非常重要的成本,就是租金成本。

租金大概佔咖啡店成本的25%。

店鋪所在的區域不同,租金的價格也不一樣,但是平均來說,租金大概的佔比是25%。

這是必須要付的成本,並且根據你生意的好壞,它的佔比還不一樣。

生意越差,租金的佔比越高。

第三個重要的成本,是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大概佔比在25-30%。

一家星巴克大概有多少個員工呢?

你能在店裡看到的員工,大概就有4、5個,加上你看不到的,一家星巴克大概有10位員工左右。

人工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第四個重要的成本,就是運營、折舊、損耗等的成本。

這些成本大概佔15%。

好,了解這四個成本之後,現在我們來算一筆帳。

把這些成本全都扣掉,那一家咖啡店能剩下的利潤是多少呢?

所有的成本加起來:

30%+25%+(25-30)%+15% = 95-100%

剩下的利潤,只有0-5%,幾乎為零。

成本都是剛性成本,而咖啡的價格也上不去,也因此,剩下的利潤,就幾乎為零。

所以,我們說開咖啡店,可能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3

星巴克是怎麼盈利的?

那星巴克是怎麼盈利的呢?

我們剛才說,很多咖啡店能做成,一定是因為,他用特殊的方法,解決了坪效>租金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基本上只有兩種解法,一是提高坪效,二是降低租金。

那星巴克用的是哪一種?

星巴克的核心解法,是降低租金。

為什麼?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一家普通咖啡店的租金大概佔收入的25%,平均來說,大概在12-15元/天/平方米。

但是,同樣的地段,如果開的是星巴克,租金只要3.5元/天/平方米。

為什麼啊?

為什麼星巴克就能租得這麼便宜?

這太誇張了吧!

因為,他是星巴克。

一家新商場開業,總希望招攬一些有名的品牌,來吸引流量。比如優衣庫,比如星巴克。

因此,商場給這些品牌的租金,就是特別便宜。

他們享受了品牌的溢價。

星巴克的租金,大概只佔它收入的10%,這要比一家普通的咖啡店(25%)便宜得多。

扣除投資收益,星巴克在2018年的利潤率是15.9%。

而星巴克省下的租金是多少呢?

從25%降到10%,它省下的租金大概是15%。

利潤15.9%,省下的租金15%。

這也就意味著,星巴克的利潤,幾乎就等於它所省下來的租金。

所以,他不是靠第三空間賺錢,而是靠第三空間的價格賺錢。

他就是有辦法拿到比別人便宜的租金,這才是他真正賺錢的邏輯。

總結一下,星巴克的解法,是用品牌溢價來降低租金。

如果你看不明白這件事,你就會覺得我也可以做一個星巴克,我也可以做出跟它一樣好喝的咖啡。

但是,這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他的租金比你便宜。

4

為什麼上島咖啡可以做成?

除了星巴克,中國本土也有一些咖啡品牌非常成功,比如上島咖啡、兩岸咖啡、迪歐咖啡。

他們是怎麼解決坪效>租金這個問題的?

他們不像星巴克,可以獲得便宜的租金,但是他們也賺到錢了,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對,他們的解法就是,提高坪效。

怎麼提高?

剛才我們講過,咖啡最主要的消費時間是在下午。

這也就意味著,你付了24小時的租金,但其實主要只用到了下午。

那可不可以一天24小時,都儘量用到呢?這樣坪效是不是就會高一點?

怎麼做?

上島、兩岸、迪歐,他們的基本邏輯就是加入簡餐。

一旦加入簡餐,就可以在中午、晚上這兩個餐點提供銷售了,這就提高了坪效。

所以,上島、兩岸、迪歐,這些咖啡店的解法,是用簡餐來拉平每日的波谷。

5

瑞幸咖啡的邏輯是什麼?

這兩年,有一個咖啡品牌異軍突起,很快就上市了,那就是瑞幸咖啡

前一段時間,瑞幸又推出品牌小鹿茶,開始賣奶茶了。

在今天,瑞幸還不能被證明已經成功,但是,至少他的規模已經很大了。

成不成功,還要看它賺不賺錢,能不能持續經營。

那以瑞幸的邏輯來看,怎麼可以解決坪效>租金這個問題呢?

首先是降低租金。

怎麼降低?

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一家星巴克,有多少面積用於製作咖啡,又有多少面積用於品嘗咖啡?

哪個面積更大?

當然是用於品嘗咖啡的面積更大。

大概估算一下,用於品嘗咖啡的面積,可能會佔到總面積的80%。剩下20%的面積,用於製作咖啡。

好,那進一步來想,如果我能把這80%的面積省掉,是不是租金就可以省掉一大半?

於是,瑞幸依據這樣的思路,開了四種店。

第一種,叫做旗艦店。

這種店數量很少,有點類似星巴克臻選店。

第二種,叫做悠享店。

這種店數量比較多,我們經常看到的就是這種,有點像星巴克,面積比較大,你可以坐在那慢慢品嘗咖啡。

第三種,叫做自提店。

這種店開在寫字樓裡,面積不大,基本上沒有座位。

它主要滿足需要外帶的場景。

比如,早上上班的時候買一杯咖啡,拿到辦公室喝。

早上大量的咖啡消費,都是外帶的。

這也意味著,如果是一家傳統的咖啡店,早上的時間,就只用到了那20%製作咖啡的面積,另外80%品嘗咖啡的面積,都浪費掉了。

所以,我們能不能把這20%的面積單獨拿出來,只滿足那些需要外帶的需求呢?

於是瑞幸就開了自提店。

因為面積大大減小,也就降低了一大筆租金。

第四種店,叫做外賣廚房。

這種店,你是看不到的。它可能開在很深的巷子裡,或者跟某個商場櫃檯合作,擺一臺全自動的咖啡機在那裡。

它是滿足外賣需求的,只要送外賣咖啡的人能夠找到就可以了。

你在線上下單之後,快遞員就會去最近的外賣廚房,幫你打出一杯咖啡,送到你的手上。

這種店因為不用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並且使用的面積更小,所以它的租金又進一步降低。

所以,瑞幸通過開出四種店,尤其是自提店和外賣廚房,滿足不同需求,從而降低租金。

如果在未來,大量瑞幸咖啡都通過線上訂購,外賣配送,那麼就意味著,它20%的租金成本,就可以省下來了。

但是,也因為有了外賣,又增加了一塊成本,就是配送成本。

假如一單外賣咖啡,配送費需要5塊錢,這大概能佔到收入的15%左右。

所以,瑞幸把租金成本降低20%,外賣成本增加15%,總體來說,降低了5%的成本,這就可能是一種更有效的商業模式。

除了降低租金,瑞幸還想要提高坪效。

怎麼提高?

擴張品類,做輕食和奶茶。

為什麼要做輕食和奶茶?

當瑞幸開始做外賣咖啡,它真正的競爭對手,就不是星巴克了。

為什麼?

你想一想,下午你坐在辦公室,想點一杯喝的,你一定會選擇咖啡嗎?

這個時候,你的需求是喝點東西,你的選擇就不一定非得是咖啡了,你還可以選擇奶茶、果汁等休閒飲品。

在中國,休閒飲品最大的市場,不是咖啡,而是奶茶。

所以,這個時候,瑞幸的競爭對手,其實不是星巴克,而是奶茶店。

瑞幸擴張品類,其實就是在提高收入,從而提高坪效。

總結一下,瑞幸的解法,其實是用外賣來降低租金,用奶茶來提高坪效。

6

便利店賣咖啡的邏輯

到目前為止,我們說了星巴克,說了上島、兩岸、迪歐,說了瑞幸。

那咖啡這個生意,還有沒有其他解法?

當然有。

那就是便利店賣咖啡。

比如711,比如全家,比如羅森,比如喜士多。

比如最近開始賣咖啡的中石化。

為什麼便利店也要賣咖啡?

因為咖啡的根本價值,並不是社交價值,而是它的功能價值,一是提神,二是好喝。

在提神方面,每個店的咖啡是差不多的,主要的差別,就在於口感是否好喝。

曾經有人做了一個實驗,請一些消費者盲喝7種品牌的拿鐵咖啡,對咖啡的口感進行打分。

這7種咖啡的品牌分別是:星巴克(32元)、COSTA(35元)、瑞幸(27元)、KFC(19元)、麥當勞(19元)、可莎蜜兒(18元)、全家便利店的湃客咖啡(14元)。

測評結果,還挺令人意外的:

得分最高的,是最便宜的咖啡:全家便利店的湃客咖啡。

KFC和COSTA,並列第二。

得分最低的,是瑞幸咖啡。

我自己喝下來,感覺711和全家的咖啡,和星巴克的口感差別不大。

咖啡好喝與否,取決於咖啡的原材料和萃取過程。

而現在的咖啡店原材料差別不大,咖啡機也都是全自動的,萃取過程也差不多。

因此口感,也不會差得太多。

711的咖啡一杯大概15元左右,價格相當於星巴克的一半。

他為什麼能賣這麼便宜?

首先,它能降低租金。

711隻是在收銀臺後面,放了一臺全自動咖啡機,這就相當於,它只租了一平米的面積。

你付錢買一杯咖啡,誰去做咖啡呢?

一般都是收銀員。

他拿出一個紙杯,放在咖啡機上,點一下按鈕,咖啡就出來了。製作過程就這麼簡單。

它幾乎沒有僱人,只是僱了收銀員一轉身的時間。

所以,711便利店賣咖啡,只租一平米,只僱一轉身,這就是它賣咖啡的全部成本。

這比一般咖啡店的成本,要低得多,因此它咖啡的售價也可以更便宜。

你猜一猜,711一年大概能賣多少杯咖啡?

是711賣的咖啡多,還是瑞幸賣的咖啡多呢?

是711,它每年大概能賣出4億杯咖啡,是瑞幸的兩倍以上。

從這個數字上來看,711,才是中國最大的咖啡企業。

只租一平米,只僱一轉身,這是便利店賣咖啡的商業邏輯。

回到一開始中石化賣咖啡的話題,其實中石化賣咖啡,和這個邏輯是類似的。

根據2018年中國便利店TOP100榜單,中石化易捷便利店的門店數為27259,位居榜首,且遙遙領先。而眾所周知的全家、7-11分別排名第7和第10。

截至2019年6月30日,易捷便利店的門店數已經增長為27362家。

可以說中國的便利店之王,其實是中石化旗下的易捷便利店。

如果將便利店賣咖啡的模式,全部鋪開,也許中國最大的咖啡企業,就不再是711了。

當然,加油站便利店賣咖啡,和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賣咖啡,還是有一些不同的。

比如,在公司樓下買咖啡,和加油時順便買咖啡,他們的消費場景是不同的。

比如,加油站的人流量,和街邊便利店的人流量,也是有差別的。

因此它們的坪效也會有所差距。

但總體來說,加油站賣咖啡,還是有機會能夠很好地解決坪效>租金這個問題的。

最後的話

雖然,從商業邏輯上來看,開咖啡店,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要解決線下店坪效>租金的問題,並不容易。

但是,聰明人總是能找到好方法。

星巴克,是用品牌溢價來降低租金。

上島、兩岸、迪歐,是用簡餐來拉平每日波谷。

瑞幸,是用外賣來降低租金,用奶茶來提高坪效。

而711、全家、羅森、喜士多,是用只租一平米,只僱一轉身,來降低成本。

現在,中石化也入局了。

從邏輯上來說,他是有能力解決坪效>租金這個問題的。

但是最終到底會發展得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商業洞察 劉潤)

相關焦點

  • 咖啡店賣咖啡也賣課程 五天培訓費上萬元
    &nbsp&nbsp&nbsp&nbsp剛回到瀋陽創業的小布,選擇開了一家咖啡館,他透露說:「賣咖啡其實賺不了多少錢,開展咖啡師培訓業務才能掙錢。」據了解,目前瀋陽咖啡市場的人均年消費量僅為4杯,市場潛力非常大。
  • 中石化賣咖啡,名字竟成亮點!92、95、98 你要哪一種?
    可是今天我要說,你OUT了,這是三款咖啡!--叫易捷咖啡怎麼?你要不要來一杯!3日,中國石化官方微博稱,中石化的加油站咖啡正式面市,中石化易捷全新品牌「易捷咖啡」首店落戶蘇州。賣咖啡比賣汽油賺錢中國成品油的價格相對透明和固定,而在加油站賣咖啡能賺錢早已被證實。
  • 咖啡店越來越難開,這家店怎麼做到第7杯咖啡就賺錢
    網上評價非常好,口碑402條評價,零差評,回頭客消費佔比55%。當地也有星巴克和動物園咖啡等連鎖咖啡,但一點也沒影響這家店的生意。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性價比高。成本控制的結果是,這家咖啡店每天的盈虧平衡點就是第6杯,賣到第6杯,租金、人工、裝修和設備折舊費就都收回了。第七杯就開始賺錢,雖然德州市場遠遠不如北上廣深,但一天賣六七杯還是非常容易的。而且當地沒有更多性價比高的咖啡選擇,很多人都會成為忠誠度很高的老顧客。
  • 中石化賣咖啡推自營品牌易捷咖啡 業內巨頭稱賣咖啡比賣汽油賺錢
    9月3日,中石化官方微信號發布微信稱,中石化的加油站咖啡正式面市,中石化易捷全新品牌「易捷咖啡」首店落戶蘇州。中石化方面表示,國內快速成長的現磨咖啡市場,使得易捷看到了新的業務增長點,作為中石化易捷新零售非油業務的新切入點,易捷咖啡符合中石化易捷打造「人·車·生活」的新零售生態圈的願景,讓加油站不只是加油站。
  • 憑藉強大流量,中石化賣咖啡、賣蔬菜,但很難撼動生鮮格局
    比如,中石化跨界生鮮。-010-中石化生鮮探索:賣咖啡、賣蔬菜涉足生鮮已經成為巨頭跨界必選之項。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5年,中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與山西本土農產品合作,向廣大車友提供生鮮食品、安全農產品、烘焙產品、營養早餐等更加貼近民生優質安全產品。2019年下半年,中石化易捷還發布了自己的咖啡品牌「易捷咖啡」,提供三種不同定位的系列咖啡,還支持「到店+外送」兩種模式。
  • 賣咖啡比油更賺錢?中石化為什麼開始賣咖啡了?
    (原標題:在加油站點一杯92#咖啡吧,中國最大的成品油零售商為什麼開始賣咖啡了 ?)
  • 咖啡店賣的咖啡成本有多少?在整個咖啡圈又屬於什麼層次?
    文/咖啡小芝士一般咖啡店一杯咖啡均價在30塊錢,精品手衝的話要50塊錢上下,貴嗎?相比兩三塊錢一杯的速溶確實貴,但是在咖啡館裡,真心不貴!你這一杯喝掉的,不僅僅是咖啡,還有各種水電房租、設備折舊、員工工資等等各種咖啡店的開支。
  • 中石化:加油站咖啡正式面市,全新品牌「易捷咖啡」首店落戶蘇州
    近日,中石化發布消息稱,加油站咖啡正式面市,全新品牌「易捷咖啡」首店落戶蘇州,難道說賣咖啡比汽油更賺錢?「92#、95#、98#」,未來在中石化的加油站裡,這三個名字將不只是代表汽油的種類,還代表著供你選擇的咖啡品類。為何巨頭都看上了咖啡生意?大概因為喝咖啡的人真的多起來了,另外,賣咖啡真的挺賺錢。
  • 大品牌跨界生意經:範思哲賣咖啡 香奈兒開餐廳
    到範思哲去喝杯咖啡,去Prada的酒吧飲杯酒,約朋友在香奈兒的餐廳吃飯,交流一下試用富士集團新推出的艾詩緹(ASTALIFT)化妝品的心得,一起去幫朋友選購一個Zippo打火機的同時再試穿一件Zippo的男裝……等等,這些品牌真的賣這些東西嗎?
  • 浙江中石化開賣公益助農椪柑
    浙江在線3月4日訊 3月2日,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石油分公司(簡稱浙江中石化)正式開賣椪柑,其中杭州首日3000箱4小時售罄,溫州首日賣出1400箱。昨天,更多的加油站加入了賣椪柑行列。
  • 咖啡創業,沒有小資
    二、我想開咖啡店,但賺不到錢只賣咖啡生存不下去,方法要變劉先生,33歲,文娛創業人我一直想開家咖啡店,但現在還是停留在想法上。前些天我還剛跟兩個朋友吃個飯,他們都是開咖啡店的老闆。原來兩人關係挺不錯,自從都在廣電邊上開店後,老死不願相往來,就因為要搶廣電周邊那點生意。市場是固定的,如果今天他店裡能賣出100份咖啡,另一家就賣不到一半。而且開咖啡店其實賺不到錢,實體店租那麼貴,運營成本太高。一家百平店面,算上材料費、人工費、店租,光靠一杯咖啡的利潤,有大量消費者購買都只能勉強維持生計。我認識的一個老闆月入30萬,但員工幾乎不可能有五位數。
  • 熊掌咖啡爆火,好生意要靠好創意
    店門是一個洞,還有可愛又神秘的熊掌。排隊打卡的人群擠滿了小小的窗口小熊也會不時地與顧客互撩,藉助好的創意營銷,咖啡店的生意火爆了全網。其實除了熊掌咖啡,還有很多有創意的小店,比如下面這個開在火車上的火鍋店。
  • 張仲景賣奶茶,同仁堂出咖啡:90後「朋克養生」的錢好賺嗎?
    編輯 | 品牌君從前兩年開始,年輕人間就流行著一種朋克養生法:熬夜敷面膜,酒焐熱再喝,帶護膝蹦迪……「朋克養生」會出現,是因為以90後為代表的這屆年輕人既不願意放棄娛樂活動,又希望能儘可能保護好身體。有需求就有商機,不少品牌洞悉到該風口,積極推出相關產品。比如張仲景和同仁堂。
  • 瑞幸咖啡不是賣咖啡的,蔦屋書店不是賣書的?
    當luckin不賣咖啡時,也許才競爭更少,活得更好;當luckin從咖啡行業的效率「革命者」升級成泛零售行業的效率「諮詢師」時,也許才能持續發展,「基業長青」。2017年11月,北京銀河SOHO的一個重慶小麵店老闆曾對隔壁新開的咖啡店表示不解和同情——看到自己店裡人流稀少,他斷定這新店也活不長。
  • 格蘭瑪弗蘭跨界澳洲第一咖啡品牌,開首家美妝咖啡店
    在時尚和美妝行業,品牌跨界開設咖啡店的案例不少。例如去年4月,法國經典奢侈品牌 Chanel在上海靜安區開設了Coco Café 限時咖啡店;5月,彩妝品牌Bobbi Brown的「膠囊氣墊咖啡館」快閃店在上海來福士正式開業;7月,法國護膚品牌L』OCCITANE在中國大陸地區首家咖啡店在南京德基廣場正式開業……與短時有效的快閃店、品牌授權開設獨立咖啡店鋪這些模式不同,格蘭聯合澳洲第一大連鎖咖啡品牌高樂雅,咖啡只送不賣,並將咖啡店永久地開在了品牌門店中
  • 如今流行迷你咖啡店?其實還有更省錢開咖啡館的辦法
    還有這家開在上海北京西路上的View咖啡館,只有大概10平米不到。低矮的門面刷以灰藍色調,低調地隱匿在街邊。傳統咖啡店由於高租金、高裝修、高人工、高損耗,咖啡製作成本逐年不斷抬升。因此近年來,房租成本低,人員成本低的迷你咖啡店開始流行起來。
  • 林俊傑咖啡店在上海哪兒?林俊傑Miracle Coffee咖啡店具體地址
    JJ林俊傑除了唱歌,也是很有生意頭腦的,近日,咖啡店Miracle Coffee都開到上海來了,雙十一的時候正式開張,第一天就因為黃牛炒作引起關注。  林俊傑林俊傑上海奇蹟咖啡近日開業。以後大家都可以去捧場。但要注意時間。你上班,咖啡店上班。你下班,咖啡店已打烊。周末你加班,咖啡店休息。
  • 賣咖啡賣菜招兵買馬,中石化新零售要破局?
    疫情期間一則招聘公告,透露了中石化進一步加碼新零售的野心。3月23日,中石化易捷銷售有限公司(簡稱易捷公司)發布招聘公告稱,為促就業穩復工,易捷將市場化、線上招聘8個部門60個崗位。中石化新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易捷加速變革之下切實的用工需求,體現了易捷在新零售領域加快探索腳步的決心。疫情期間,中石化易捷發揮遍布全國的網點優勢,試點「無接觸生鮮零售」業務,不僅為消費者解決了「米袋子」、「菜藍子」等實際問題,更為滯銷農產品的農戶帶來新的商機。在疫情最重的地區,湖北石油利用「加油湖北」APP,推出在線購物服務。
  • 衰漫畫:阿衰開顛覆性咖啡店,信奉店家為上帝,客戶:黑店啊!
    《衰漫畫》阿衰又帶來搞笑的劇情給大家分享了,在這炎炎夏日阿衰與大臉閒得無聊,於是兩人就合計合夥開個店,也能讓人們在這炎炎夏日中有個地方享受,而且阿衰同志還會做烘焙了,哪位客官想去照顧生意呢?小編溫馨提示:這是一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顛覆性咖啡店,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阿衰與大臉開店,店家為上帝話說阿衰與大臉合計好開咖啡店後,就開始了行動,而且把咖啡店的特色都想到了,做一家獨一無二的顛覆性咖啡店,秉承:開店的是玉皇大帝,而顧客是上帝在阿衰這裡是行不通的,只有店家為上帝行得通!
  • 博物館裡開起咖啡店 有眼福又有口福
    浙江在線04月25日訊(錢江晚報見習記者 郎擎宇/文 俞躍 葛躍進/攝)金華市博物館賣起了咖啡  市博物館館長徐衛透露,開咖啡館是早就有的想法,也是第一步。今後,還會開設主題商店,推出《金華府城圖》茶具等,讓博物館「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