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一直都是我國的傳統玉石材料之一,在清末至民國時期甚至是我國的標誌之一,其原產地是在我國西南雲緬交界處,翡翠並不是什麼稀有的礦石材料,在緬甸隨處可見以噸計數的翡翠原石,然而這種翡翠原石雖然產量極大,但是質量卻不怎麼好,在當地都是用來糊牆的。
珍品翡翠之稀有
而質量優質的翡翠原石,往往可遇不可求,所以在行內又有「賭石」一說,賭石和賭博一樣,基本靠運氣,所謂的掌眼看皮,往往都是唬人的玄學。所謂神仙難斷寸綠,就是說的翡翠的品質在沒有破開以前很難確定。質量尚可的翡翠都是需要一點運氣加成,要想得到一塊珍寶級別的翡翠那更是難上加難了。
冰種翡翠藝術品
近十年以來,翡翠的收藏價格不斷飆升,而且十分穩定,不是炒作出來的那種紅火,其根本原因就是優質的翡翠產量極少,而達到珍寶級的翡翠的材料更是可遇不可求。在眾多的翡翠原石中,又有許多的講究和分別的,比如通過翡翠的質地,分為冰種、玻璃種、墨種,等等,而又通過翡翠產地的歷史分為,老坑和新坑翡翠,其中老坑翡翠的質地往往更加細膩溫潤。
墨種翡翠藝術品
老坑玻璃種翡翠
在諸多的分類中近年來最為突出的一種翡翠就是老坑玻璃種翡翠。這種翡翠在近年來十分紅火,品相極佳的翡翠藝術品,更是被推向神壇,往往有上億的成交價。而所謂的老坑玻璃種翡翠的特點就是,質地細密,宛若玻璃,水晶的透明度和質感,其顏色又帶有翡翠獨有的濃綠色,且手感溫潤,整體渾然天成,美不勝收。而這樣的老坑玻璃種翡翠的製作工藝,往往簡約而大氣,所謂的大巧不工,追求的是保留翡翠天然的美感。
翡翠手鐲
近年來成交價最高的就是一對老坑玻璃種的翡翠手鐲,其在雕工上並無去巧之處,反而中規中矩,然而其材質是在驚為天人,翡翠的本身的顏色分布均勻,且帶有玻璃種翡翠獨有的透光性,在光線下隱隱有一層自帶 的光圈實在是令人心嚮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