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國對於讀書就有這樣一句話:萬事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如今,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很多人早已經不奉行這句話,相較於讀書,很多物質上的誘惑使得他們更樂於享受,或者是消遣。有人開始宣傳讀書無用論,認為書讀的再多,在職場和生活中,都不如賺錢來得實在。
可是,在很多場合,我們依舊不難發現讀書和不讀書之間的差距,那些宣傳讀書無用的人,以及時常讀書的人,他們不僅是在知識領域上有了很大的差別,包括見識、敏銳度,以及能力,都有著極大的差距。
01.
讀書真的無用嗎?
近幾年,對於讀書無用的觀點越來越多,認同度也越來越高,以前大家都宣傳的,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在現在網際網路和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變得模糊起來。
有調查顯示,在我國的農村地區,對於讀書無用的認同度達到了37%,而對於貧困階層的人而言,他們對於這個觀點的認同度竟然達到了62.3%,這真是一個讓人大吃一驚的數據。
那麼,讀書真的無用嗎?
這句話一問出來,幾乎想也不用想的就會回答道:當然不,讀書有用,而且是非常有用。
記得微博以前有這樣一件事情,某網絡寫手在分享中說道:英語是項廢物技能,並且宣揚我們應該放棄學習英語,在這條消息下面有很多人附和,認為博主的觀點是對的。
然而,王思聰卻公然批評,他的言語中,無不表示著知識無用論是最大的騙局。在一期求職節目中,主持人也很坦誠的說出過這樣的一句話,在我國的校招中,去清華北大的企業不會去齊齊哈爾大學,去齊齊哈爾大學的企業不會去普通二本學校。
全球500強的企業會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他們根本就不會去齊齊哈爾大學招人,一桌酒宴上,你以為你看見的是一群普通人,可這些人全部都是名校畢業的社會頂尖人才,這才是現實。
誠然,很多人在職場上並沒有運用到自己所學專業的內容,或者與自己專業無關的內容,可是,讀書的作用並不是要有用我們才讀,為了工作我們才看。
不僅是這位寫手,甚至對於很多職場上浮躁的人而言,他們對於讀書的理解都很狹隘。教育和閱讀的存在與目的與其說是在培養一個人的專業技能,不如說它在培養一個人的素養與品德。
有人說一個人的氣質就可以看出來他這個人的城府,看出他肚子裡有多少墨水。
讀書的意義如果僅僅是被冠上『有用』或者是與工作有關,那麼『腹有詩書氣自華』就不會成為古代文人墨客的最高追求。很多人無法從生活和閱讀中獲得收穫,也是因為對於讀書的不屑和理解錯誤。
02.
讀書和不讀書的人,過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相信大家身邊都會有同類似的例子,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兩個個人。
兩人讀同一所初中,一個同學初中畢業後就直接出去工作了,一個人讀了大學才走上社會。兩個人都幹的銷售,比起大學生而言,這個初中生有著比他更久的工作經驗,和更多的工作資源。
可是,這個學歷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同學一開始工資還比大學生高,結果沒過幾年,大學生的工資就超過了他。每次升職和加薪的時候,他永遠也比不贏大學生,即使他的業績也還算不錯,可是老闆似乎就是和他作對。
最後,在幾次詢問之下,他才知道,他每次升職的障礙就是學歷不夠,因為公司規章的要求,他的學歷就成了他跳高的阻礙,怎樣也跨不過去。
這樣的例子從來都不在少數,即使我們常常會在讀大學的時候聽見有人吐槽畢業後那些混的好的,往往是不讀書的,可就是這樣一句謊言,騙了多少人不讀書。
確實,學歷低的人又成為了公司老闆的,也有在其他的路子上越走越出色的,但比起學歷高,以及文化知識水平高的同學而言,他們混跡的好的比例遠遠不如前者。
這些度過大學,或是堅持終身學習的人,在一開始或許並不特別的光彩,可慢慢的他們又會冒出頭角,漸漸獲得更高的薪資待遇。
有這樣一個數據顯示,在普通的中小企業裡,中層管理階級文化知識水平大專及大專以上的佔80%,高層管理階級的管理人員幾乎都是本科及其以上。
在大型企業裡,中層管理人員都需要本科文化水平,高級管理人員則需要更高的文化水平。而對於他們的工資待遇的劃分,普通的本科生工資會比大專生高1000-2000左右,碩士研究生又會比本科生高1000-2000左右,如果是博士研究生畢業,你基本在小企業裡看不見他們的身影,因為他們早就被大企業挖走作為未來企業的中流砥柱進行培養了。
很多人出入社會後開始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而不得不花費時間去獲得更高的學歷,那些讀書和不讀書的人完全過著不一樣的人生,即使有一小部分的『暴發戶』,也會後悔自己沒有讀一次大學。
03.
真正厲害的人,都會把讀書當成人生大事
我們會發現,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電視節目裡,我們喜歡和欣賞的人,永遠都是富有文採,又格外有知識的人。那些熱愛讀書的人並不是我們以為的沒有用或者無處施展,很多真正有才華的人,他們的存在往往會化解很多難題,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愛。
比如我們都熟知的著名湖南衛視主持人汪涵,他就是一位酷愛讀書的典型人物。一直以來,汪涵都給觀眾一種寵辱不驚的感覺,從他的身上我們能看見沉穩和睿智。
汪涵曾經在自己的著作裡寫過自己喜愛的書,和他拜訪的大作家,他平時的愛好除了主持就是看書,因此他的學識格外淵博。每一次的天天向上節目主持過程中,對於一項經典或者一件往事,他都能滔滔不絕的講解給大家,豐富大家的知識,淵博的知識讓他的主持顯得格外自然和有深度,也讓觀眾感到收益匪淺。
著名主持人董卿可以說是沒有人不欣賞不喜歡,董卿愛讀書的喜好幾乎無人不知,為了能夠豐富自己,即使大家都覺得她的實力已經很完美了,她也決定繼續讀書深造,獲得更高的文化境界和水平。
當她站在《詩詞大會》的舞臺上時,即使她不說話,大家都能從她的身上感受到指揮和颱風,她也用自己的知識,掌控了所有場面,讓觀看她主持節目的觀眾無不喜愛。
我們會發現,那些整天嚷嚷著不讀書的人,最後都走向落寞,很多人要麼碌碌無為一生,要麼四處輾轉,找到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和能融入的團體。
而那些熱愛讀書的人,他們身上的氣質就會讓人升起尊重和信任的心理,對於他們而言,比起知識有用,他們更傾向於用知識豐富自己,讓讀書使自己更有指揮。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如今我們回首再看看,依舊會發現,那些真正有本事有智慧的人,從來不會認為自己讀了很多書,在他們眼裡,知識永遠是不夠的。因此,他們熱愛學習,學書本上的知識,學生活上的知識,學職場上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