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說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差的不是一點點,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2021-01-07 苑燕兒

自古以來,我國對於讀書就有這樣一句話:萬事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如今,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很多人早已經不奉行這句話,相較於讀書,很多物質上的誘惑使得他們更樂於享受,或者是消遣。有人開始宣傳讀書無用論,認為書讀的再多,在職場和生活中,都不如賺錢來得實在。

可是,在很多場合,我們依舊不難發現讀書和不讀書之間的差距,那些宣傳讀書無用的人,以及時常讀書的人,他們不僅是在知識領域上有了很大的差別,包括見識、敏銳度,以及能力,都有著極大的差距。

01.

讀書真的無用嗎?

近幾年,對於讀書無用的觀點越來越多,認同度也越來越高,以前大家都宣傳的,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在現在網際網路和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變得模糊起來。

有調查顯示,在我國的農村地區,對於讀書無用的認同度達到了37%,而對於貧困階層的人而言,他們對於這個觀點的認同度竟然達到了62.3%,這真是一個讓人大吃一驚的數據。

那麼,讀書真的無用嗎?

這句話一問出來,幾乎想也不用想的就會回答道:當然不,讀書有用,而且是非常有用。

記得微博以前有這樣一件事情,某網絡寫手在分享中說道:英語是項廢物技能,並且宣揚我們應該放棄學習英語,在這條消息下面有很多人附和,認為博主的觀點是對的。

然而,王思聰卻公然批評,他的言語中,無不表示著知識無用論是最大的騙局。在一期求職節目中,主持人也很坦誠的說出過這樣的一句話,在我國的校招中,去清華北大的企業不會去齊齊哈爾大學,去齊齊哈爾大學的企業不會去普通二本學校。

全球500強的企業會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他們根本就不會去齊齊哈爾大學招人,一桌酒宴上,你以為你看見的是一群普通人,可這些人全部都是名校畢業的社會頂尖人才,這才是現實。

誠然,很多人在職場上並沒有運用到自己所學專業的內容,或者與自己專業無關的內容,可是,讀書的作用並不是要有用我們才讀,為了工作我們才看。

不僅是這位寫手,甚至對於很多職場上浮躁的人而言,他們對於讀書的理解都很狹隘。教育和閱讀的存在與目的與其說是在培養一個人的專業技能,不如說它在培養一個人的素養與品德。

有人說一個人的氣質就可以看出來他這個人的城府,看出他肚子裡有多少墨水。

讀書的意義如果僅僅是被冠上『有用』或者是與工作有關,那麼『腹有詩書氣自華』就不會成為古代文人墨客的最高追求。很多人無法從生活和閱讀中獲得收穫,也是因為對於讀書的不屑和理解錯誤。

02.

讀書和不讀書的人,過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相信大家身邊都會有同類似的例子,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兩個個人。

兩人讀同一所初中,一個同學初中畢業後就直接出去工作了,一個人讀了大學才走上社會。兩個人都幹的銷售,比起大學生而言,這個初中生有著比他更久的工作經驗,和更多的工作資源。

可是,這個學歷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同學一開始工資還比大學生高,結果沒過幾年,大學生的工資就超過了他。每次升職和加薪的時候,他永遠也比不贏大學生,即使他的業績也還算不錯,可是老闆似乎就是和他作對。

最後,在幾次詢問之下,他才知道,他每次升職的障礙就是學歷不夠,因為公司規章的要求,他的學歷就成了他跳高的阻礙,怎樣也跨不過去。

這樣的例子從來都不在少數,即使我們常常會在讀大學的時候聽見有人吐槽畢業後那些混的好的,往往是不讀書的,可就是這樣一句謊言,騙了多少人不讀書。

確實,學歷低的人又成為了公司老闆的,也有在其他的路子上越走越出色的,但比起學歷高,以及文化知識水平高的同學而言,他們混跡的好的比例遠遠不如前者。

這些度過大學,或是堅持終身學習的人,在一開始或許並不特別的光彩,可慢慢的他們又會冒出頭角,漸漸獲得更高的薪資待遇。

有這樣一個數據顯示,在普通的中小企業裡,中層管理階級文化知識水平大專及大專以上的佔80%,高層管理階級的管理人員幾乎都是本科及其以上。

在大型企業裡,中層管理人員都需要本科文化水平,高級管理人員則需要更高的文化水平。而對於他們的工資待遇的劃分,普通的本科生工資會比大專生高1000-2000左右,碩士研究生又會比本科生高1000-2000左右,如果是博士研究生畢業,你基本在小企業裡看不見他們的身影,因為他們早就被大企業挖走作為未來企業的中流砥柱進行培養了。

很多人出入社會後開始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而不得不花費時間去獲得更高的學歷,那些讀書和不讀書的人完全過著不一樣的人生,即使有一小部分的『暴發戶』,也會後悔自己沒有讀一次大學。

03.

真正厲害的人,都會把讀書當成人生大事

我們會發現,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電視節目裡,我們喜歡和欣賞的人,永遠都是富有文採,又格外有知識的人。那些熱愛讀書的人並不是我們以為的沒有用或者無處施展,很多真正有才華的人,他們的存在往往會化解很多難題,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愛。

比如我們都熟知的著名湖南衛視主持人汪涵,他就是一位酷愛讀書的典型人物。一直以來,汪涵都給觀眾一種寵辱不驚的感覺,從他的身上我們能看見沉穩和睿智。

汪涵曾經在自己的著作裡寫過自己喜愛的書,和他拜訪的大作家,他平時的愛好除了主持就是看書,因此他的學識格外淵博。每一次的天天向上節目主持過程中,對於一項經典或者一件往事,他都能滔滔不絕的講解給大家,豐富大家的知識,淵博的知識讓他的主持顯得格外自然和有深度,也讓觀眾感到收益匪淺。

著名主持人董卿可以說是沒有人不欣賞不喜歡,董卿愛讀書的喜好幾乎無人不知,為了能夠豐富自己,即使大家都覺得她的實力已經很完美了,她也決定繼續讀書深造,獲得更高的文化境界和水平。

當她站在《詩詞大會》的舞臺上時,即使她不說話,大家都能從她的身上感受到指揮和颱風,她也用自己的知識,掌控了所有場面,讓觀看她主持節目的觀眾無不喜愛。

我們會發現,那些整天嚷嚷著不讀書的人,最後都走向落寞,很多人要麼碌碌無為一生,要麼四處輾轉,找到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和能融入的團體。

而那些熱愛讀書的人,他們身上的氣質就會讓人升起尊重和信任的心理,對於他們而言,比起知識有用,他們更傾向於用知識豐富自己,讓讀書使自己更有指揮。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如今我們回首再看看,依舊會發現,那些真正有本事有智慧的人,從來不會認為自己讀了很多書,在他們眼裡,知識永遠是不夠的。因此,他們熱愛學習,學書本上的知識,學生活上的知識,學職場上的知識。

相關焦點

  • 讀書是最好的人生選擇
    我對讀書上學的意義還是模糊不清,認為那不過是老師想贏得榮譽的一種表現形式罷了……「爸爸,我為什麼要讀書啊?隔壁的同學都不上學了,依然過得很富裕,為什麼要讀書呢?」我坐在電動車後面摟著爸爸的腰問道。爸爸的身體一僵,他沒有說什麼,快走到學校時,爸爸像往常一樣拍拍我的肩膀說:「閨女,這個問題等回家了,我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今天好好學習,加油!」
  • 女人讀書和不讀書,擁有的是不一樣的人生,論女人讀書的重要性
    女人讀書和不讀書,擁有的是不一樣的人生,論女人讀書的重要性。現在的人說得更多的是:唯有讀書不可負。這就是讀書的重要性,讀書可以讓我們了解到一些我們本來所不知道的事物,獲得更多的知識。不僅可以提升我們的視野,也可以豐富了我們見識。那麼為什么女人就要多讀書呢?讀書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已經到了而立之年的我們,回頭看下以前我們身邊的那些沒有讀那麼多書的同學,她們現在在幹什麼?而讀書的同學又是什麼樣呢?差距肯定不是一點點吧。
  • 讀書有什麼用,朱熹的這首詩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很多人問讀書有什麼用?甚至有人說讀書無用,那麼答案究竟是什麼呢?宋代作家黃庭堅曾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也就是說,在黃庭堅看來,如果長時間不讀書,在言語和行為上就會缺乏修養,最終會讓人厭惡。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你活著是為了吃飯,我吃飯是為了活著。說到這裡,有人會講:「不是所有的漁夫都想去打高爾夫的」。的確,人各有志,一千個人有一個哈姆雷特。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塵世中,自有生老病死。2《肖申克的救贖》裡,主人公,那個高富帥的銀行家安迪蒙算是成功人士,人生巔峰時卻蒙冤入獄。我想,換做任何的漁夫都只能聽天由命了吧。
  • 「媽,我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給孩子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可是孩子小不懂事的時候,多半是不願意辛苦學習的。相信很多父母都被孩子問過"媽,我為什麼要讀書",父母通常會說,"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擁有一份好工作,就能過上好日子",但是這個答案往往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所謂的"未來"和"好工作"對於孩子來說太過於遙遠,他們無法想像未來的人生是怎樣的,孩子對比眼下的生活,直觀地感受到玩比學習更加幸福,所以大人的回答很沒有說服力。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孩子們關於「為什麼讀書」的疑問一直存在鮮有停歇,可如何回答卻成了考驗家長檔次高低的「測試」。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熟知的央視主持人董卿,也曾給出過她自己的答案,而在我看來,這個答案或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 為什麼要讀書?這四首詩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古人也愛讀書,蘇軾說: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為什麼要讀書呢?下面四首詩詞,就是最好的答案。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有人說,你的氣質,藏在你讀的書裡。此言不虛,蘇軾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是這句話最好的解釋。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這種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  國際上有一個調查:你認為人在幾歲前,可以形成長期閱讀的習慣?  大家公認的看法是:13-20歲左右。  莫言不同意。他在直播上說了一句話,對我衝擊很大。他說,「讀書要趁早。20來歲,基本上就是出了窯的磚,定型了。」  莫言認為,小孩子最好七八歲,甚至五六歲就開始讀書:  每天早上背一段古文,再背一段英文,最好再記住新華字典。多記住一些東西,多獲得一些古文的語感,接下來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 為什麼要努力讀書?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 我想人人都會眾口一辭的答道:「為的是求學問。」 再問:「你為什麼要求學問?」 「你想學些什麼?」 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來了。諸君啊!我請替你們總答一句罷:「為的是學做人。」 諸君啊,醒醒罷!養足你的根本智慧,體驗出你的人格人生觀,保護好你的自由意志。
  • 圓桌派:我們為什麼需要讀書?這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
    而每每他們問到我:讀書有用嗎?還不是在為別人打工?我就感到很慚愧,一是我沒有讀過好學校,二是我也沒發家致富,不知道該用什麼言語來說服他們,讓他們知道:讀書並不能帶來直接的財富提升,但讀書能幫助你了解世界,讓你學會思考,認識自己。
  • 李佳琦研究生團隊曝光: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真的不一樣
    於是一些人就認為自己不讀書也行,以後也可以去做直播帶貨,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李佳琦在一次節目的採訪中,告訴了主持人自己的團隊裡很多都是研究生,正是自己優秀的團隊才幫助自己走到了今天。其實,就連看似簡單的直播帶貨背後也需要各種人才,這些人要熟悉網絡營銷、供應鏈等等,就連主播李佳琦也是畢業於南昌大學。所以說,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生,真是不一樣。
  • 讀書和不讀書人的顏值差- MBA中國網
    但讀書從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它給不了你物質,滿足不了你對錢財的嚮往。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氣,但你要知道,書能讓你悄悄成為最好的自己。 書裡的文字給了她闖南走北的勇氣,也讓她無所畏懼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讀書開闊了她的眼界和心境,從而遇見這世間美好的一切。
  • 去讀書吧,因為讀書,你將獲得不一樣的人生
    讀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在工作之餘,只要你願意都可以隨時隨地的讀書,以獲取那些智慧的結晶。與書對語,會獲得陽光與知識,擁有治癒心靈的力量。在書中懂得了堅韌和勇敢,讓你懂得如何面對煩惱和困擾,面對悲觀和失望,從而活的通達和智慧。
  • 讀書是最好的言傳身教
    遺憾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讀書。這時候家長的各種文武手段盡數上演,基本上都收效甚微。最後,基本上只剩下貼身緊盯這一種。此法,頗有幾分熬鷹的內蘊。若世界上有家長辛苦度排名的話,中國家長應當穩居榜首。畢竟能強忍著身心的疲憊,依然花大把精力在孩子身上的,只有中國家長做得到。
  • 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這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讀書,對於現在孩子來說,簡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很多朋友都表示,不讀書學習的時候,孩子特別的乖順,媽媽也是格外的慈愛。一旦開始讀書寫字學習了,那家裡就是雞飛狗跳的。其實換個角度來說,在我們小時候,還尚未經歷過社會,職場的殘酷的時候,我們也絲毫不知道讀書學習的好處。
  • 李佳琦團隊全是研究生,孩子:讀書與不讀書差的不僅是成績!
    這讓我想起龍應臺對安德烈說過的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 薦讀丨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說工作和生活是為了讓我們不斷地去適應社會、了解他人,那麼讀書恰恰是為了更多地去理解自己,學會和自己相處,並最終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3每當我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喜歡隨手拿起書來讀一讀。無論是失眠的夜晚,還是某些有情緒想要傾訴的時候,書籍都是我最好的知己。
  • 讀書使我找到了人生快樂,天下好事無非讀書
    時光如梭,人生易老,一晃自己都是60多歲的老人了,回想自己所走過的人生之路,我這一生中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讀書,除了讀書我還寫點小文章,雖說我這個人沒有其它別的愛好和本事,但我的生活過得很充實,很快樂,每天都有要幹不完的事,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 讀書讓我更加珍惜時間。
  • 讀書和不讀書,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讀書和不讀書,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只要翻開一本對的書你就擁有了一個靈魂知己讀書和不讀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你所讀的書都會藏在笑容與氣質的幽蘭裡談吐和胸襟的天涯裡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 大數據告訴你:讀書與不讀書的孩子,將經歷不一樣的人生!很現實
    學習雖然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出路,但卻是最公平、最靠譜、最獨立於世的出路。當走向社會我們就會發現,沒有任何一份工作是輕鬆的,更沒有任何一分錢不是通過辛苦付出賺來的,而讀書學習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根本途徑。狄德羅曾說過,「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