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之大案牘術:我們需要怎樣的數據權力?| 數據觀

2020-12-18 和訊

  如果我們的數據無法避免被各種流量平臺瓜分的命運,如果我們不得不面對被各種數據包圍的生活,那什麼樣的數據權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呢?

  最近熱播的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無疑帶火了一個詞——「大案牘術」。

  這個由原著作者馬伯庸自創並被廣大網友喻為「古代大數據」的術語,指的是一種檔案分析技能,能通過在紛繁複雜的文卷中找到蛛絲馬跡,逐步抽絲剝繭最終獲得自己想要的真相。其發明者徐賓,雖然只是靖安司的一個八品主事,但卻堪稱是「行走的資料庫」。

  在第四集中,龍武軍和右驍衛逼迫靖安司移權,只見靖安司司丞李必喚了一聲「徐主事」後,徐賓低頭摸了摸脖子上的珠鏈,頃刻就列數了龍武軍好幾項往日的失職罪狀,聽得龍武軍參軍都面露赧然之色。「大案牘術」的威懾力可見一斑。

  提到「大案牘術」在本劇中被使用的最典型案例,一定繞不開這部劇的主角之一張小敬,電視劇的一開始就交代了:他就是「大案牘術」的「天選之子」。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張小敬反問李必是否相信這些正在執行「大案牘術」的人員?是否相信「大案牘術」本身?他立馬篤定回答「信」時,他一定不會想到,這種過度相信反倒加重了日後由欺騙帶來的傷害——張小敬根本不是「大案牘術」選出來的,而是徐賓選出來的。

  作為「大案牘術」的創立者和主導者,徐賓毫無疑問是一個手握數據權力的人,如果走正規流程,選出來拯救長安的很有可能並不是張小敬。

  要知道,雖然劇中張小敬是一個「通三教九流,懂多方語言」「勝心重,有牽掛,想活」的人,但他更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死囚,一個履歷如此不光彩的人,全靠著「大案牘術」頂在前面,才能讓李必力排眾議起用了他。而徐賓也巧妙地將這一技術變成了他隱藏私心的障眼法,這種結果的產生(用張小敬接替崔六郎)則改變了整個故事的走向。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大數據都讓數據帶有天生的說服力,但我們卻總是忽略它也會產生欺騙性。當數據權力落在某些個人或某個組織、某家企業手中時,大數據就很有可能會成為他們用來引導我們行為的工具。

  許多人都知道的一個典型例子,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公司曾被曝非法將大約5千萬Facebook用戶的信息用於大數據分析,從而精準刻畫這些Facebook用戶的心理特徵,以此制定個人化的政治宣傳,預測並影響選民投票,最後幫助美國總統川普贏得2016年的大選。

  在國內,這種由對數據進行操縱而堆砌起來的「虛假繁榮」可能在我們生活的某些方面體現得更為明顯,小紅書APP深陷種草文代寫、數據造假醜聞,央視點名批評流量明星數據造假,馬蜂窩點評內容涉嫌抄襲......

  一邊是巨大的流量數據,一邊是用戶、粉絲的買單行為,二者就像形成了一個莫比烏斯環①,在因與果之間無限循環。小紅書創始人瞿芳曾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說:「小紅書不是電商,而是一個遊樂場。」②而已經棄用小紅書的不少用戶則忍不住吐槽,小紅書上「沒有體驗,全是廣告」。③瞿芳在處理如何讓遭下架的APP早日恢復上架時,我想她肯定不會忘記她還在採訪中說過——「創業者要敢於打自己的臉」,但「打臉」過後呢?

  如果我們的數據無法避免被各種流量平臺瓜分的命運,如果我們不得不面對被各種數據包圍的生活,那什麼樣的數據權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其實從你我的生活經驗以及這些依然鮮活的例子中我們就能得出,我們需要的,絕不是凌駕於個人之上的數據權力,而是敬畏真實、充分尊重個人利益的數據權力。甚至於我們還期待未來數據權力可以掌握在每個人手中。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李良榮就認為,「數據權」有望成為下一個公民應有且必需的權力。

  Facebook董事長兼CEO馬克·扎克伯格也曾在今年的某次電話會議中表示:「我非常堅信要把(數據)權力下放給個人。」

  而現如今自帶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質的區塊鏈技術,也許為我們實現這一願景提供了一種思路。

  看過《長安十二時辰》的人肯定還記得,徐賓的欺騙行為是怎樣被拆穿的。李必調動了十個人,就為了用事無巨細的一條條事實還原出「大案牘術」裡的徐賓:有多少條賒帳記錄、去過哪些酒肆、拿幾等俸祿、家庭情況怎樣、分了幾次典當職田、帳上流水如何......

  但實際上,如果運用區塊鏈技術,將長安城中所有百姓,包括徐賓在內的數據都早早上鏈,那麼徐賓也許根本就沒有濫用數據權力的機會。當然,這也不代表就此解決了現實的困境。畢竟要與「數據權力」和平共處,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曾在某次演講中表示:「我們塑造了數據,然後,數據開始塑造我們。」用在數據權力的概念中,似乎也不衝突。

  而這種無可奈何的複雜心情,恐怕可能是未來我們與數據權力之間關係的最好註解。

  注釋

  ①莫比烏斯環:公元1858年,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Mobius,1790~1868)和約翰·李斯丁發現: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具有魔術般的性質。普通紙帶具有兩個面(即雙側曲面),一個正面,一個反面,兩個面可以塗成不同的顏色;而這樣的紙帶只有一個面(即單側曲面),一隻小蟲可以爬遍整個曲面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 莫比烏斯環常被用作循環往復、永恆、無限的象徵。②專訪丨小紅書創始人瞿芳:小紅書是個遊樂場,要打造從玩到買消費閉環https://www.iyiou.com/p/59719.html③小紅書APP遭下架,曾因種草文代寫、數據造假引爭議https://mp.weixin.qq.com/s/n3lTkxh-cn2ae5KSywRzrg

  End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數據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

相關焦點

  • 《長安十二時辰》選角用上大數據分析
    2019-07-11 07:36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人工智慧「滲透」影視行業《長安十二時辰》選角用上大數據分析 時下最火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等人物俘獲觀眾的心。
  • 《長安十二時辰》「大案牘術」等於今天大數據?從頭到腳都是幌子
    《長安十二時辰》火爆之餘,出現了許多新詞,最特別懸疑的莫過於:大案牘術。當時提到張小敬一個死囚,如果做到出來破案?雖然在很多現代劇懸疑劇中,經常會有個別天才奇才,因犯死罪而獲得戴罪立功的機會。就算在現代,這些也用不到大數據之類的東西,如果足夠天才,不大可能被忘記。在唐朝就更不可能用到「大案牘術」這種黃冕堂皇的東西了,張小敬在長安名氣足夠大,勢力根深蒂固,為人豪俠仗義,九死一生,9年不良帥,這樣的人物,怎麼可能還用大案牘術呢?唯一可以解釋的理由,那就是有人故意幫張小敬。
  • 長安十二時辰之大案牘術
    熱劇《長安十二時辰》的播出,文章寫得最多的是一個八品官所推崇的技術——大案牘術。用我們現在話翻譯過來就是:大數據。大數據(big data,mega data)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360百科)現在我們聽說過大數據不奇怪。但在唐朝聽到大案牘術,給人一種雖然不懂,但感覺很牛逼的樣子。
  • 《長安十二時辰》劇中的大案牘術是什麼?真的是今日的大數據嗎?
    最近《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火爆網絡,該劇講述唐玄宗天寶三載,發生在上元節的故事!為了偵破長安城中狼衛,靖安司主事徐賓通過大案牘術找到了死囚張小敬,要求他在十二時辰之內抓到所有狼衛,保衛長安的安全。劇情便由此開始跌宕起伏,精彩萬分!
  • 長安十二時辰:「大案牘術」在唐朝可實現?可惜卻有一個隱患
    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關於劇情的討論也是引起了不少網友們的熱議,許多人都知道劇中最一開始,由於崔六郎的喪命,拯救長安城、追查狼衛的任務最終交給了死囚張小敬的身上,然而之所以選擇了張小敬,依靠的則是神秘的「大案牘術」。「大案牘術」在唐朝可實現?可惜卻有一個隱患。
  • 《長安十二時辰》的大案牘術難道是穿越版的大數據?
    《長安十二時辰》原著小說第二章午初中這樣介紹過男主人公張小敬:「他做不良帥那麼多年,破案無數,深知很多事情並不需要搜考秘聞,真相就藏在人人可見的文卷之中,就看你能不能找出來,此所謂『大案牘』之術。」案牘是中國古時候官府的公文案卷,大案牘更是凸顯重要的國家紀要,術則是代表方法能力。
  • 從《長安十二時辰》中徐賓創造「大案牘術」來看唐代戶籍制度
    48集大型唐代長安反恐《長安十二時辰》已經更新到43集了,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熱度,縱橫從這一部劇中給大家解讀了十幾期的唐代文史知識,人狠話不多,本文依然以《長安十二時辰》為引,從徐賓創造的大案牘術來看看唐代的戶籍制度。「大案牘術」到底是個什麼鬼?
  • 長安十二時辰驚撼收官,電商竟然也靠「大案牘術」攪動市場
    長相思,在長安…昨日8月12日,熱播一個多月的《長安十二時辰》迎來期待已久的大結局,千萬觀眾一起經歷了這場盛唐時期的傳奇故事。《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作家馬伯庸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一個死囚張小敬(雷佳音 飾)與靖安司司丞李必(易烊千璽 飾)攜手拯救長安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故事、豪華的演員陣容、出色的製作班底,讓《長安十二時辰》備受關注,豆瓣22萬網友為該劇打出了8.6分的高分。
  • 《長安十二時辰》導演選角雷佳音感謝現代版「大案牘術」
    2019年度最佳口碑劇集《長安十二時辰》正在優酷熱播。昨天,導演曹盾做客優酷時表示,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亦莊亦諧,硬核人設引大量觀眾入坑,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則頗顯少年風骨,表現出大演員的素養。他同時對優酷的大數據選角能力表達了稱讚。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案牘術」其實就是如今的大數據
    古代的大案牘術看過《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裡面主角張小敬的出場,是被「大案牘術」選出來的。「大案牘術」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竟然如此神奇。簡單來說,劇中所說的「大案牘術」跟現在的大數據差不多一樣的概念,它是原著作者在劇中虛擬的一種建立在唐朝所有案牘記錄的基礎之上的運算技術,可以迅速定位目標。當時的案牘就相當於我們的大資料庫,是官府的公文案卷、檔案紀要等文件,記錄了人員信息、各類案件、財務信等。雖然劇中的「大案牘術」是虛構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古時候,人們已經開始關注統計學和數據了。
  • 如果度小滿大數據風控回到唐朝 大案牘術會更厲害嗎?
    沒錯,說的就是近期最熱的爆款劇《長安十二時辰》。唐天寶三年,元月十四日,整個長安都沉浸在上元節的喜慶中,但狼衛悄然潛入,在夜晚節日燃燈之際伺機製造一場翻天覆地的「恐怖襲擊」。劇中保衛長安的最重要部門「靖安司」察覺了這場陰謀。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乃至整個社稷的故事裡,除了盛唐風土人情,貫穿全劇最有意思的要數「大案牘術」。
  • 《長安十二時辰》雷佳音、千璽成為男主,竟靠現代版「大案牘術」
    《長安十二時辰》大火,故事一下子就到了天保三載的長安城。那一年令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玉環入了宮,安祿山當上了範陽節度使,杜甫得以和李白相遇,《回鄉偶書》的書卷人剛巧離世。除了劇情緊湊、故事有看點,《長安十二時辰》最令大家滿意的,就是選角了。雷佳音和小說裡馬伯庸筆下的「張大頭」神吻合,易烊千璽眼裡,也透著李必在其位謀其政的決心。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選定他倆出演,並不是人為。真正起作用的,其實是現代版「大案牘術」——大數據。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案牘術到底是什麼?放到今天盡人皆知!
    最近,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霸屏,朋友圈、同事朋友都在聊這部爆火的古裝懸疑劇。故事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唐玄宗天寶三載發生在上元節正月十五十二個時辰,也就是一晝夜的故事。和當年的反恐劇《24小時》的模式一樣,這部《長安十二時辰》也是一部反恐懸疑劇,只不過故事發生在大唐由盛轉衰的天寶年間,而「恐怖分子」是來自塞外的狼衛。上元節前夕,長安城混入狼衛,為了打狼,太子身邊的重要膀臂靖安司司丞李必通過大案牘術找到了死囚張小敬,要求他在十二時辰之內抓到所有狼衛,保衛長安的安全。
  • 《長安十二時辰》中神乎其神的「大案牘術」,可行嗎?
    【導讀】馬伯庸《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案牘術」應是來自於現在的大數據。收集海量信息通過分析整理快速找出相關的結果。如果擁有此思想的人回到古代,是否有可能實現文中「大案牘術」?先說結論——不可行,但是親王的腦洞足夠大。其實這種腦洞在許多架空歷史的小說中也都出現過。
  • 長安十二時辰的大案牘術是如何做用戶畫像的?
    一部被稱為「西安24小時」的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突然火了起來,在吸引了一堆粉絲之前,竟然先吸引了一批考據癖和技術控。劇中有一個從未現身的角色,在推進劇情方面,竟然比主角都重要,它就是神秘的「大案牘術」。
  • 《長安十二時辰》靖安司選中張小敬的「大案牘術」,到底是什麼?
    長安十二時辰裡面的聞染劇照《長安十二時辰》首次引用「大案牘術」!現在大火劇集《長安十二時辰》當中也提到,是一個叫徐賓的獨創的一個秘術,連三品大員何監都三次邀功聖上,說明此法甚好,能夠對江山社稷選拔人才,懲惡揚善都有非常大的作用,此次長安狼衛危機的破案人選,就是利用「大案牘術」選出來的,徐賓選出崔六郎和張小敬兩人,供靖安司司丞李必選擇,張小敬當時是死牢在押囚犯,李必當然首選崔六郎,只是捉狼過程中崔六郎身份敗露被狼所殺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情報知識
    天眼妹喊你戳上邊設星標文章轉載自公眾號情報分析師,已獲得授權《長安十二時辰》一部一開播就圈粉無數的劇一部需要放慢0.5倍速看的劇我們來看一下劇情上元節,一股被稱為「狼衛」的勢力潛入長安,意圖放火燒城,靖安司司丞李必臨危受命,以「大案牘術」選出死囚張小敬,兩人要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看不懂?還想再詳細點?
  • 給《長安十二時辰》用戶畫像,原著小說、水盆羊肉、西安都被打卡
    熱血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自6月27日在優酷獨家上線以來,熱度和口碑炸裂。開播日豆瓣一夜開分,以8.8分登頂2019年度劇集口碑榜,近日豆瓣評分8.6,專業口碑堅挺。除了持續躋身各大熱度榜前列,其實該劇也從其他維度上火出圈。劇中,李必(易烊千璽飾)藉助 「大案牘術」選出了死囚張小敬(雷佳音飾)來抓捕狼衛,保衛長安。
  • 《長安十二時辰》黑科技之一,大案牘術
    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幾個在當時算是黑科技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看下「大案牘術」這個BUG級的黑科技。徐賓大案牘術這個概念時常穿插在劇中,就連張小敬都是徐賓假借大案牘術之名從死牢中解救出來讓其參與辦案。到底大案牘術有多麼強大的用處,讓人那麼相信,死囚都可以得以任用。
  • 《長安十二時辰》,一千年前的雲計算、大數據是什麼樣的?
    原題目《《長安十二時辰》,作為通信人,看完我震驚了!》)  小棗君不是一個劇迷,平時也很少有時間追劇。不過,這個夏天,我確實被一部國產劇給吸引住了,一口氣連追了20多集。  沒錯,這部國產劇,就是最近火爆全網、口碑炸裂的《長安十二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