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AI醫療領域崛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百度CDSS基層醫療案例

2020-12-17 百度AI

醫療領域一直以來都是AI的絕佳落地場景。10月14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發布報告《AI醫療:亞洲的發展空間、能力和主動健康的未來》(以下簡稱《報告》)指出:AI正在亞洲醫療領域不斷崛起,以滿足其地域性的需求與挑戰。該《報告》以與亞洲各國醫療領域的技術行業專家、領軍企業進行訪談、研究、實地考察走訪等調研方式,評估了AI被用於醫療服務在亞洲地區所產生的價值和前景。其中,百度CDSS基層案例以其廣泛落地及有效使用成為報告重點分析與推薦的案例。

《報告》認為,在醫療人力資源短缺的背景下,亞洲許多國家面臨醫療資源緊張的難題——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估算,到2030年,亞洲地區需達到超過1200萬名醫療從業人員,比當前增長70%以上。其次,醫療支出不足也是另一大嚴峻挑戰。除發達經濟體以外,亞洲其餘國家和地區的人均醫療支出不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標準的四分之一,而AI技術則正在有效縮小亞洲醫療發展差距。另一方面,亞洲地區的醫療發展正受益於一線醫務人員在AI技術下得到的巨大助力,以及「人機互動」等全新診療手段帶來的專業輔助。除此之外,亞洲諸多國家也正「以其本國醫療方面的挑戰」作為落地目標,用公私合作的方式快速促進著AI創新。無論是新加坡利用AI技術對全民「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減少方面的努力,還是印度對於嬰兒死亡率減少所做的推動,或是日本在老齡化問題上的應用等,都讓亞洲對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充滿著迫切的需求與巨大的市場。

正如《報告》中描述的那樣,一方面,AI切實提高了亞洲地區醫療服務供應能力和效率,另一方面,亞洲地區巨大的需求和市場也推動著AI醫療的快速發展與實現。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進行人工智慧的重要戰略布局,而實際上,AI技術發展的60多年,經歷浪潮趟過低谷,兩起兩落,並在2016年帶著令人振奮的技術突破與商業發展從低谷中走來。回溯AI在醫療領域的發展:自1959年計算機診斷的數學模型創建,開創了計算機輔助診斷的先河後,1966年「計算機輔助診斷」(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的概念便被正式提出;到了1968年左右, 醫學「專家系統」研製成功,並首次採用了知識庫、推理機系統結構等,自此形成了一整套專家系統開發理論。其後,專門為醫療領域設計的「專家系統」不斷發展,到了90年代「計算機輔助診斷」系統知識庫已儲備了22000種疾病和5000種症狀信息。而中國在70年代末,便開創了首款自己的醫學專家系統,隨後迅速發展並被廣泛應用。到了2006年,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算法帶來突破,工業界迅速將技術發展至各個行業,其中也包括醫療。AI+醫療的「風口」在全世界吹拂多年,近年來更是在亞洲「風生水起」。

談到用AI提升亞洲地區醫療服務供應能力、緩解醫療資源不足問題,《報告》以中國公司百度為例,介紹了其以AI為驅動打造的「臨床輔助決策系統」(CDSS)。目前,該系統已覆蓋了中國16個省市自治區近千家醫療機構,通過標準化的診斷流程、科學的治療方案推薦輔助醫生作出臨床診斷決策。「從醫學影像分析到臨床輔助決策、從院內診療流程管理到院外健康管理、從賦能醫生到賦能藥企等,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深入,能夠幫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基層醫生診療效率和醫療服務水平。」百度CTO王海峰博士如是指出。

此外,《報告》中MIT科技評論分析人員在對百度及其落地案例的走訪中了解到:在中國,基層醫療機構本應該是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線。然而,由於基層醫療水平相對有限,多數患者都更傾向於到三級醫院看病,以獲得規範的專業治療。這就進一步加劇了「中國醫療資源的結構性失衡」:基層醫院門可羅雀,醫療資源閒置,而三級醫院則人滿為患,長期超負荷運作。

面對上述問題,AI驅動的CDSS已經在中國許多地區顯露出了其獨有的價值。《報告》採寫了百度CDSS的落地案例。北京市平谷區(平谷區位於北京市東北部,有46萬人口)衛健委信息中心主任焦俊峰表示,在百度CDSS的幫助下,當地的醫療機構能夠更好地滿足整個行政區域的醫療需求,服務包括18個鄉鎮的居民。焦俊峰談到,國家要求基層承擔66種常見病的診療,這對於基層醫生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當地有限的基層醫生數量也不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百度CDSS定位於提升基層醫院的診療能力,這與國家的要求高度一致,二者的目的都是讓基層醫療承擔更多的診療任務、更好地服務於基層群眾。談及CDSS落地以來的效果,焦俊鋒大加讚賞。「這個系統對於症狀識別的準確性遠遠高於我們的預期,獲得了醫生和患者的高度評價。以前基層醫生能看的病人、能看的病比較少,所以診療經驗也比較有限,CDSS部署以後,醫生的能力提高了,人們也因此越來越認可我們當地的醫生了。現在越來越多的患者來基層醫院看病,而不像以前那樣不分病情輕重就徑直去大醫院。」

據了解,百度CDSS的可解釋性建立在醫學自然語言處理(NLP)和知識圖譜(KG)技術之上,這兩項技術也是CDSS最終成功的關鍵因素。《報告》採訪百度智慧醫療總經理黃豔表示:「醫學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知識圖譜技術奠定了百度AI醫療的基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能夠自動識別病歷和醫學文獻中的實體以及實體之間的關係,將其整合入醫學知識圖譜。這種對於醫學知識的編譯和理解很複雜且高度結構化,如果沒有醫學專家和人工智慧工程師的密切合作,是很難實現的。」

《報告》還針對亞洲AI醫療發展趨勢指出預防性診療策略的重要性。在未來,醫療生態系統將更加側重健康和福祉,AI將通過識別疾病徵兆並追蹤健康狀況,在促進「主動健康」中發揮主導作用;而同時,醫療系統還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從倫理角度考慮,科技必須是醫生和醫療從業者的輔助工具。為保障醫療系統的問責制,最終決策權必須牢牢掌握在人類手中。AI開發人員應當確保醫生、患者能夠準確解讀和理解科技,這樣醫生和患者才會持續信任科技,並樂於在醫療領域使用人工智慧。

MIT科技評論最新發布的亞洲AI醫療報告英文完整版可訪問官網獲取。預計10月底將發布中文完整版供訪問下載。

關於《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189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刊,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也是影響力最大的技術商業類雜誌。內容覆蓋廣泛,涉及網際網路、通訊、計算機技術、能源、新材料、生物醫學和商務科技幾大領域,重點關注新興科技及其對商業和社會的巨大影響,為超過300萬科技領域的專業人士及商業領袖提供前沿資訊和深入行業趨勢研究分析。

相關焦點

  • 循證AI賦能基層醫療,盤點百度在數字健康領域的布局大事件
    動脈橙產業智庫梳理了百度自2012年至今在數字健康領域的醫療大事件。一. 百度數字健康之智慧醫療百度在智慧醫療領域已發布三款醫療AI產品:AI眼底篩查一體機、智能分導診、CDSS輔助診斷系統。2)醫惠科技與百度達成合作,致力AI醫療創新應用項目領域2020-04-102019年10月29日,思創醫惠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醫惠科技與百度籤署《深度合作協議》,就雙方在AI醫療創新應用項目領域內開展合作達成框架性協議,深度合作期限為2年。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聰明公司榜單!後疫情時代,聚焦中國
    在 2020 年 11 月 19 日舉辦的 EmTech China 2020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再次發布了年度 「50 家聰明公司」(50 Smartest Companies,TR50)榜單,於不確定性中預判科技產業最新走向。本屆峰會由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政府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聯合主辦。
  • 上海交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韓達研究員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2020年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揭曉了中國最權威青年人才榜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評選結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和仁濟醫院的PI韓達研究員獲得「遠見者Visionaries」稱號。
  • AI翻譯器、AI換臉、人工智慧MOSS……這些流浪地球中的黑科技百度...
    關於影片,不少認真的網友發現,其中不少拯救地球的黑科技並非空穴來風,比如AI翻譯器、人工智慧MOSS、機器人外骨骼等對於普通老百姓也並不十分陌生。近年來,中國科技公司的發展速度早已超乎想像,尤其是百度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企業,其在AI領域的研究幾乎都能在影片中找到蹤影,甚至有些還更加成熟。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創新35人亞太區榜單即將全新推出
    繼「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Innovators Under 35,TR35)中國區榜單成功落地四年之後,2021 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將聯手 DeepTech 推出全新版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亞太區榜單(Innovators Under 35 Asia Pacific,TR35 Asia Pacific)。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等在杭州啟動一「加速器」,瞄準智慧建築
    7月17日,由杭州EFC歐美金融城、G5創新投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三方聯合主辦的「EFC智慧建築加速器」開營。智慧建築領域被認為尚是一片新藍海,「EFC智慧建築加速器」項目初衷則是通過資源對接、孵化指導、品牌升級、資本支持等形式,助力智慧建築領域創業項目成長。
  • NCT獲得IEEE計算機協會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權威認證
    近日,NCT 全國青少年編程能力等級測試與 IEEE 計算機協會(IEEE Computer Society)和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兩家國際權威學術及媒體機構正式達成合作,成為目前國內唯一獲得該兩家國際權威機構認可的青少年編程水平認證項目
  • 紫光展銳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聰明公司」榜單
    近日,EmTech China 2020全球新興科技峰會在蘇州舉辦,全球知名的技術商業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也在峰會上發布了2020年度「50家聰明公司」(TR50)。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昨天正式揭曉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10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這份全球新興科技領域的權威榜單至今已經有17年的歷史。2018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包括:給所有人的人工智慧(雲端AI)、對抗性神經網絡、人造胚胎、「基因佔卜」、傳感城市、巴別魚耳塞、完美的網絡隱私
  • 微生物所施一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
    2020 年 12 月 10 - 11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榜單發布儀式在魯迅故裡——浙江紹興啟幕。經過全球 50 餘位頂級科學和技術領袖長達一年的嚴格評審,「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
  • 外媒稱百度AI領跑全球,一場「戰疫」告訴你為什麼
    科技媒體PYMNTS也在3月18日報導了百度的AI技術,並在文章中指出:COVID-19的大流行讓越來越多的用戶尋求在線醫療服務,百度的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理解和語音識別技術有著不可小覷的潛在價值。
  • 雅禮中學校友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中國科技創新35人榜單
    2019 年 12 月 14 日,EmTech China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揭曉第三屆「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榜單,湖南省雅禮中學校友陳丹琦作為「先鋒者」入選其中。《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的雜誌。
  • 山西大學韓拯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12月10日-11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在浙江紹興開幕,同時《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2020年中國區榜單發布,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教授韓拯光榮上榜。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摩方材料引領全球微納3D列印革命
    但是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表評論文章認為,一些知名的3D列印初創企業,如Desktop Metal、Carbon,大多聚焦於大幅面的製造,但隨著3D列印技術快速發展,列印更精密、微細器件的能力進一步提高。雖然現在消費者花200至500美元就能購買一臺大幅面3D印表機,但一家來自中國的新材料初創企業卻引領了更加精密的微納3D列印革命。
  • 麻省理工70年最大架構變化 美國學術機構於AI及計算領域最大投資落地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伊凡 麻省理工於美國時間10月15日宣布了一項10億美元的新項目,旨在應對普惠計算和人工智慧崛起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作為美國學術機構在人工智慧和計算領域最大的一筆投資,該項目將有助於為美國引領全世界人工智慧和計算的發展做準備。MIT稱,該項目將「重塑麻省理工的未來。」
  • 「真格星球 · 醫療科技創業營」重磅啟動!頂級導師尋找潛力生物...
    繼第一期前沿科技人才孵化項目成功舉辦,2020年11月,真格基金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重磅推出以「醫療科技」為主題的第二期「真格星球 ZhenPlanet」科技創業營。  在即將開啟的第二期「真格星球 ZhenPlanet」——醫療科技創業營,我們將以「醫療科技」為主題進行內容策劃和活動設置,專門面向生物醫療領域人士進行招募,針對生物醫療行業特點,邀請資深行業人士與創業者學員進行面對面交流,共同探索新興醫療科技趨勢下的商業與創新機會。  與上期「真格星球 ZhenPlanet」創業營一樣,本次活動將不會向學員收取任何費用。
  • 中國平安推出醫生AI助手AskBob醫生站充分展現醫療科技的強大力量
    科技的飛速發展創造著全新的人類文明,也在不斷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而在醫療領域內,強大科技帶來了先進的現代化醫療設備,孕育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顛覆性革命。近日,中國平安醫療生態圈首次體驗分享會成功舉辦,在大會上,中國平安推出醫生AI助手"AskBob醫生站",充分展現醫療科技的強大力量。智能問診、影像輔助閱片、疾病預測等,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在醫療服務環節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平安智慧城市智慧醫療事業部總經理謝震中在分享會上,詳細介紹了醫生AI助手"AskBob醫生站"。
  • 號稱比麻省理工還難考的印度理工,亞洲排名都沒進前10
    中國清華大學反觀印度,作為亞洲地區一個人口接近中國的文明古國,不僅沒有大學入選前十,而且印度最好的大學印度理工學院也僅僅只是第36名,還比不上我們廣東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的33名,不禁讓人唏噓,印度網友有什麼臉面說印度理工比麻省理工還難考。
  • 清華7位教師10位校友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
    清華7位教師10位校友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清華新聞網1月23日電(通訊員 田陽) 1月21日,由DeepTech 深科技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共同評選的2018年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在北京公布,同時舉行了頒獎典禮。
  • CDSS臨床決策支持系統的應用 逐漸從大醫院轉向基層醫療機構
    對基層醫療機構來說,培養一名全科醫生大約需要5到10年的時間,如果這些醫生能夠合理利用CDSS,就能迅速提升他們的診療水平,加快培訓進度,從而減少基層醫療的誤診、漏診以及醫患糾紛等問題。CDSS包涵5個正確要素:在診療流程中,通過正確的渠道,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幹預模式下,向正確的人,提供正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