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恆的母親薄姬也是後來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薄太后。要知道這個薄姬作為劉邦的媳婦,並不是劉邦名門正娶的。而是劉邦在別的人手中給搶過來的。
所以,這個薄姬嫁給劉邦屬於真真正正的裸婚。薄姬的前任丈夫那也是不得了的一個英雄人物,此人就是魏國公子魏豹。
想當年魏豹後宮中的佳麗,那也是有上千人的,但是,魏豹偏偏就寵幸這個薄姬。若是說薄姬長的有多漂亮,那還是存有疑慮的。畢竟從後來劉邦得到她後,基本上沒有怎麼寵幸過她可以看出。
估計,這個人長相也就是中等偏上而已。
既然這個薄姬不是什麼絕色美人,那麼她是靠著什麼絕活,得到魏豹寵幸的呢?
這還要從薄姬會包裝自己開始說起,這個人女人真的很不簡單。當年她告訴魏豹,在她小的時候,她的母親讓別人給她算了一卦,卜的這一卦是大吉之相。
說這個薄姬長大了以後,一定會嫁給一個王。嫁給一個王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肯定會給這個王生個太子。這也就是所謂的說著有心,聽著也有意。
魏豹聽了後,對薄姬就更加的寵幸了。話說魏豹只要是想找女人的時候,薄姬肯定就會是第一人選。
你想呀,若是薄姬生的孩子是太子的話,那他的老爹肯定就是皇上了。魏豹想的是,既然薄姬是自己的妻子,那薄姬生的太子也肯定是他的了。
所以,魏豹開始以為自己以後就是天子了。薄姬說的這一句話,深深的記在了魏豹的心裡。誰知道也就是因為這句話,最終導致了他的死亡。
當年楚漢相爭的時候,魏豹是先跟了項羽,又投靠了劉邦。緊接著劉邦在彭城大敗之後,他再次投靠了項羽。
這種反覆無常的小人,在劉邦和項羽的心裡,留下的印象當然就不好了。最終,魏豹又選擇了中立。看著劉、項之間大戰。他還等著坐收漁翁之利,當天子呢。
可惜的是劉邦派了韓信去滅了魏國。魏豹的天子沒當成,到成了俘虜。至此魏國滅亡,就是在這時候。韓信把俘虜了的魏王的家屬都押送到了劉邦的大營裡。
薄姬就是在這時候和劉邦相遇的,劉邦把薄姬搞到了自己的後宮中,就這樣藏匿了起來。等到薄姬再次見到劉邦的時候,已經是一年以後了。
劉邦當了皇帝後,後宮中各式各樣的女人,多的不計其數。這個薄姬她根本連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那麼最後,他又是怎麼想起薄姬這個人來的呢?原來,薄姬有兩個很要好的閨蜜。她們是從小就認識,在一起玩到大的。
當時,這三個人都是有名的美人坯子。也不知是什麼原因,最終都被劉邦給弄到後宮裡來了。
當年她們三個玩的比較好的閨蜜,就在一起發過誓。說以後若是誰先受到了王的寵幸,一定不要忘記給王推薦其他的姐妹。讓王也雨露均沾一下。
誰知,這時候除了薄姬外,另外兩個姐妹先後都得到了劉邦的寵幸。得到劉邦寵幸的這兩個人,早把當年的誓言給忘記了。
兩個人根本就沒有在劉邦面前提起過薄姬的名字。就在薄姬最苦悶的時候,機會來了。
這個機會還是她的兩個閨蜜給造成的,話說這兩個人由於先後得到了劉邦的寵幸,在一起聊天的時候,說起了薄姬,而且還是以嘲笑的口吻說的。
這些話偏偏就被劉邦聽到了,劉邦也是個憐香惜玉的人。他讓她們把這件事說清楚。就這樣兩個人把事情經過的前前後後都給交代了。
劉邦覺的這個薄姬也挺可憐的。既然,你們三個當年盟國誓。那我就成全你們吧,今晚召見薄姬。
到了晚上薄姬來到了劉邦的身邊,剛開始見面就要交易,兩個人也挺尷尬。
那就說說話吧,緩和一下尷尬的氣氛。薄姬先開的口,沒想到的是她再次包裝了起自己來。
當然這此講的和當年魏豹講的那一套不一樣了。她告訴劉邦道:「昨晚在她睡覺的時候,夢見了一條龍鑽進了她的肚子中。」
劉邦一聽,十分高興。劉邦告訴她:「此乃貴兆也。」就讓我來為你實現這個願望吧。
果不其然,經過兩人的一夜情,薄姬就懷孕了,後來為劉邦生下了第四個兒子,也就是漢文帝。
自此之後,劉邦再也沒有召見薄姬侍過寢。
後來,慢慢的異姓諸侯王大搞反叛的時候,代王藏荼第一個被劉邦平定了。然後,劉邦封了劉如意做代王,緊接著又發生了他的女婿張敖的手下貫高,要謀殺劉邦的事件。
劉邦就順勢也把趙王給免了職,換了代地的劉如意來當新的趙王。就這樣代地的王位又空缺了,劉邦就派了皇四子劉恆來代地當了代王。
劉恆來代地的時候,他的母親薄姬因為不受劉邦待見。呂后就讓她一起去兒子那裡生活了。如今是沒人可找了,必須調一個人來做新任趙王。
劉恆收到詔書後,是拒不奉詔。敢對抗呂后那肯定是死路一條,劉恆當然不敢。
他給呂后寫了一封信,先是做了一番解釋,為什麼他不去上任?
在信中他說到,「代地這個地方,距離匈奴太近了。經常會受到匈奴的騷擾,我在這裡待了十幾年,對這裡的戰事也比較清楚了。」
「相對比代地來說,趙地是個好地方。雖然我很想去,但是,我去了趙地,萬一匈奴大軍來侵犯怎麼辦?」
「所以,這個趙王,您還是另請高明吧。我願意為母后大人您,在這裡守衛邊疆。」呂后收到信後,不但沒有發火,還大大的誇獎了劉恆一番。
看到了吧,什麼叫水平,這就是水平。即不奉詔,又不被呂后殺頭的,劉恆算一個。劉恆因為自己的圓滑,總算是躲過了這一劫。
但是,關於趙王這個位置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劉邦的兩個兒子中,劉恆不能來,劉長更不行。看來眼下已經是到了,無人可選的地步了。
其實呂后心裡打的如意算盤,無非就是把劉邦的兒子給弄死。然後在繼續分封自己呂家的人為王,對的,呂后就是這麼個意思。
從呂后的安排中,就不難看出。比如當呂后把梁王劉恢調到趙地做趙王后,他就安排了自己的侄子呂產去做了梁王。這個趙王的寶座姓劉的沒人敢去做,那肯定是選姓呂的去了,只有姓呂的去了,才稱了呂后的心。
這時候就有人猜透了呂后的心思,這個人就是陳平。
陳平順勢向呂后建言道:「就目前的個人功勞而言,這個趙王呂碌來當最合適。」呂碌是呂后的侄子,也是呂后最想封的人。
既然陳平都提出來了,呂后只能勉為其難的接納了。呂后開始封呂碌為新任趙王,自此,這個趙王的死亡魔咒才被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