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農村常見的兄弟分家,這幾年漸漸地少了,這是為什麼呢?

2020-11-21 騰訊網

從前,有兩個兄弟以上的農村家庭,在兒子結婚後,都會開始分家,獨自生活。而這兩年,農村年輕人分家的少了,這是為什麼呢?

還記得我表叔分家的時候,三個兒子一人分了一明一暗兩個房間,一間牛豬欄,一間廚房,一個酒甕,幾雙碗筷,一點田地,還請了長輩和娘家人來吃了頓飯,然後就各自燒火做飯,各過各的了。

從前的農村,兒子大了是一定要分家的。一方面是因為兒子大了後,父母要交出家中的重擔,年輕人該分家擔起家中的擔子了;另一方面,也是避免父母百年之後,兄弟因沒分家而引發矛盾,這是前人用血的教訓換來的農村傳統。

如今,農村很多幾兄弟的家庭,已經開始不分家了,最少他們也是沒有吃分家飯的。

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常年外出打工,農村的家,平時只是父母這些老人在住著。

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分不分家都一個樣,平時大家天南地北,各過各的,互不影響。農村的家只是年輕人逢年過節,和親人團聚的地方。

像我隔壁鄰居,他三個兒子就沒有說分家,反正平時三個兒子都在外面生活,每個人在不同的城市工作,他們在外面本身就有一個家在。而到過年的時候,三兄弟帶著兒女,一起回農村的老家和老人相聚,不分家顯得更加熱鬧。

如今,大多數的農村老人,也同樣沒有留下什麼財產,兒女都不會因為沒有分家而出現爭財產的現象。老人留下來的東西,年輕人保存著只是留一個念想,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經濟價值,也沒有什麼可爭的。

農村不分家的現象,在我們這邊的農村很常見,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沒有分家一說。反正年輕人成家之後,在外面買了房,就會慢慢脫離父母獨自居住,如果外面沒有買房,則留在父母的房子裡住,別的兄弟也不會說什麼。

我父親蓋老家房子的時候,還特意想為我們兩兄弟做兩間廚房,一人一間,後來看到我們兄弟反對才罷。父母現在喜歡住在農村,我們兄弟平常就多回家看看。我農村的房子,有一個落腳的地方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建多大。以後即使我和我哥有矛盾,或我們的後代有矛盾,再重新分配擴建就是了。

農村的房子,對於現在大多數年輕人來說,越小越溫馨,越小越熱鬧,發達地區的農村除外。

其實,現在的年輕人,雖然明面上沒有說分家,但從走出社會的那天開始,就已經開始「分家」了。現在的農村人基本上都要外出打工,從走出社會的那天開始,就和兄弟分了家,和父母分了家,只是少了從前的分家飯罷了!

相關焦點

  • 娶媳婦分家這是常理,秀蓮要分家,少安反應為什麼那麼大?
    秀蓮很快就把自己融入到了這個家裡,嘴巴甜,又勤快,這讓孫少安一家人樂壞了,這是哪輩子修來的福氣,讓少安娃找了這麼好的一個媳婦。秀蓮喜歡少安,從第一眼就認定了,她相信這個瘦高個的男人,一定會給她帶來好生活,她認定的事情,就不會改變,誰也沒辦法。那秀蓮為什麼要分家?
  • 以前農村分家都會叫上舅舅,這是為什麼呢?有什麼說法嗎
    在以前家家戶戶的孩子都多,等到家裡的男孩子長大成人娶了媳婦,下一步就是要分家了,為了使分家變得更公正,在分家時不僅要找本家族有權威的人來作證,還要找舅舅來做見證人,那麼現在在農村分家時還會叫上舅舅來作證嗎?
  •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農村分家鬧矛盾,兄弟幾人反目成仇
    提要: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農村分家鬧矛盾,兄弟幾人反目成仇農村兄弟兩人怎麼分家?分家在農村可是個大事,分好了一家人還是和和睦睦的生活,分不好了兄弟兩個有可能反目成仇。不過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為了讓老人們晚年生活的順心一些,分家的情況在農村也已經不多了。
  • 農村人年輕時給孩子分家,年老時被分開贍養,分家坑慘了多少老人
    俗話說:「樹大分叉,子大分家」,說起「分家」這個詞,或許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太熟悉,但是對於年齡稍大一些的農村人來說一定不陌生,有人認為:分家的過程就是父母將財產傳遞給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步驟之一。一般是結婚後的兄弟之間,通過分家的方式各自成立一個新的小家庭。
  • 現在農村兄弟之間分家的越來越少了,看看什麼原因
    說起分家那是以前50後,60後,70後都經歷過的。那時候家裡兄弟多,只要老大結過婚,立馬就被分出去,單獨另過了。分家一般就是在家裡找說話算的人來主持,就是住房和田地分開 ,戶口也要分開另外辦一個戶口簿子。
  • 平凡的世界:為什麼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兄弟分家就分得清湯利水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有一個兄弟分家的場景,那究竟為什麼兄弟分家就要分的湯清水利呢?孫家兄弟為什麼要分家,分家在中國農村或者城市原來也是常見現象。,難免就會出現分家的這一現象,俗話說「樹大分叉,子大分家」,家屬析產,分居各過本來也是常態,孫少安和孫少平的分家也是在所難免的,經過一定的糾結以後,在族裡長輩的主持下,他倆分家了。
  • 邯鄲農村兄弟倆分家,哥多要了三畝地,20年後倆人差距咋這麼大?
    請點下右上「關注」,咱們今天來聊聊農村兄弟倆分家的事兒。鄰村柳口王金賢是我的同學,60末人,他弟弟王銀賢比他小十幾歲,他們兄妹共五人。1965年留壘河重修改道,柳口村平了原來的舊河,耕地一下多了起來。分家暫時休庭,搬來村裡最高行政長官,下午再開庭下午,同學的父親,把村支書村主任也悉數請來。因為農村裡,不少家庭的一母同胞都是因為分家結下梁子,能幾代人不和睦。作為父母,誰不想讓自己的子孫代代和睦呢?
  • 農村都會遇到「分家」這個事,這幾種情況不是你想分就分的
    但是說到分家,這就算一件大事了,分家這是咱們的老傳統的,一般情況下農村的孩子都比較多,如果家中的兒子娶妻生子的話,按老話來講就需要「挑門另過」另起爐灶,不像以前那樣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平時沒什麼事的話各忙各的,老人身體好的時候也不需要的特別的照顧。
  • 兄弟分家 為什麼長子多拿?
    兄弟分家 為什麼長子多拿?   分家後,四兄弟每人每年要給兩個老人5鬥米、兩串銅錢、柴禾1000斤。米、錢、柴要按月給納,「不得少欠、推諉、異說所有。」  么兒王長春才11歲,3個哥哥每年要各給他口食錢4串,直到他滿16歲,「不得少欠。」還有,等王長春結婚的時候,3個哥哥要各給完娶錢3000文。  整個文書全是以王聯富的語氣寫成,讀來像是王聯富在娓娓道來一般。
  • 農村兄弟幾個怎麼相處,怎麼看待農村「分家」
    農村農民分家的現象那是必須的,過去農村的農民,每家有幾個孩子,就得分幾個家。我以前在家裡的時候,曾經看見過很多次我們村裡鄉親們分家的事,看見了這個問題,我也就說說農村過去是怎麼樣分家的,也讓大家對農村過去分家的事有點了解吧,也就知道了過去農村分家的這個現象,是因為什麼而來的。
  • 農村兄弟分家,老人說咋分就咋分嗎?
    問:2002年,父母找人寫了分家單:大兒子的房子歸大兒子,老房子產權歸我們、老人有居住權,自留地給了大兒子;哥倆給老人生活費、醫藥費,老人無自理能力時由兩個兒子輪流照顧,老人去世後財產由哥倆均分。
  • 農村兄弟分家立戶,父母怎樣才能把「一碗水端平」?
    應該說在城市,兄弟分家的情況幾乎不存在了,一般家庭只有一個孩子。農村這種情況還是存在的,分家最重要的就是訂立大家都認可的分家析產協議。在農村房屋和田地是最重要的資產。所以,很大一部分的糾紛都是在農房和農地上面。那麼分家析產時主要要注意什麼呢?
  • 山西農村兄弟4人50年不分家,8旬母親說家庭和諧有秘訣
    兄弟4人50年不分家,至今還共同生活在一個老院子裡,一大家子人和睦相處,母慈兒孝,其樂融融,看看有啥秘訣。 奶奶的大兒子姓郭,今年已經58歲,兒時玩耍不小心掉落山溝,落下了殘疾,8年前妻子因病去世,聰明有頭腦的郭大哥精通機械修理,在家裡是一邊種地一邊幹著機械修理加工的手藝,說起他家的院子,我們聽到了兄弟四人50年不分家的故事。
  • 農村俗語:「兄弟分家莫為鄰,女兒出嫁別同村」是啥意思?
    按照農村的風俗習慣,兩個兒子成家立業之後就要分家,而分家既要包括財產的分配,也要包括房屋的分配。財產分配的過程進展得非常順利,但在分配房屋時遇到了麻煩,奇怪的是:這個麻煩不是兩個兒子製造的,而偏偏是老李製造的。
  • 早些年農村結了婚就分家,現在怎麼基本沒有了?過去和現在的轉變
    生活在農村的人,對於「分家」這個詞一定並不陌生,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他們都懂分家的意思。所謂分家,就是一個家庭的成員,在長大成年後,比如孩子娶了媳婦後,就跟父母分家另過。在過去,基本上是兒子結婚後就分家另過,父母和兄弟們仍然不分,也就是說,結婚是分家的前提,是分家的重要條件。
  • 在農村,為什麼很多親兄弟娶了媳婦分家之後,都不愛贍養老人?
    網友提問:為什麼在農村,很多親兄弟娶了媳婦分家之後,都不愛贍養老人?農村中這樣的事情確實存在,我們村就有,這兩個老人已經80多歲了,還都患有癌症,其中老奶奶的病重一點,經常需要住院。這兩老人一直都是靠自己解決溫飽難題的,他們在沒病時,80多歲了還要想辦法賺錢,比如說砍葦葉,將其整平好後賣出去。不然就是製作掃帚,總之什麼賺錢做什麼。
  • 故事:兄弟分家
    從前有一戶人家家裡倆兄弟,哥哥叫王強,弟弟叫王明,王強人憨厚老實,弟弟是機靈精怪的。嘴特別甜,由於家裡條件不好,家裡有倆兒子的更不好娶媳婦,王強靠著一張嘴和鄰村的小翠處著對象,一年後就結婚了,王強一直是個光棍漢一個,父母年歲大了,相繼離世,所以家裡就只剩下幾個年輕人了。
  • 俗語「好兄弟高打牆,親戚朋友遠離鄉」,好兄弟必須分家才行嗎?
    文/濤聲依舊俗語「好兄弟高打牆,親戚朋友遠離鄉」,好兄弟必須得分家才行嗎?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給我們如今的人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而中國傳統的家族文化更是在世界歷史上獨樹一幟,我們都知道以前存在的很多的家族,在家族當中有很多的家庭成員,由不同的家庭組成,這自然就有很多的規矩,兄弟姐妹之間都有的規矩,而農村有一句俗語就說了其中一條規矩,這句俗語就是:「好兄弟高打牆,親戚朋友遠離鄉」,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的解釋一下這句俗語的含義
  • 分家了!農村兩兄弟討論分家方案,這三個分家方案,你會選哪個?
    父母這會兒也差不多60多歲了,家裡幾兄弟姐妹的。也都有各自的家庭了,有個很現實的問題現在已經擺在我們的面前了。以前只有在電視裡才能看到兄弟姐妹分家的事情,現在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父母也一天一天都老去了。理論上來講他們應該到了休息享福的年齡了。可事情真的有那麼簡單嗎?父母真的能過上享福的日子嗎?我想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在外面闖下一片天地,有錢了,什麼都好說。
  • 農村分家傳統的根本原則——左為大
    兄弟之間的能力不同,際遇也不一樣。這就造成了兄弟姐妹之間的生活水平差異。倘若偶爾在關鍵時刻幫一忙,出錢的人倒是不會有意見。一旦家裡的老人作妖,想要統籌兼顧所有的收入,把幾個孩子拉到同等的地步吃大鍋飯,那就要翻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