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兩個兄弟以上的農村家庭,在兒子結婚後,都會開始分家,獨自生活。而這兩年,農村年輕人分家的少了,這是為什麼呢?
還記得我表叔分家的時候,三個兒子一人分了一明一暗兩個房間,一間牛豬欄,一間廚房,一個酒甕,幾雙碗筷,一點田地,還請了長輩和娘家人來吃了頓飯,然後就各自燒火做飯,各過各的了。
從前的農村,兒子大了是一定要分家的。一方面是因為兒子大了後,父母要交出家中的重擔,年輕人該分家擔起家中的擔子了;另一方面,也是避免父母百年之後,兄弟因沒分家而引發矛盾,這是前人用血的教訓換來的農村傳統。
如今,農村很多幾兄弟的家庭,已經開始不分家了,最少他們也是沒有吃分家飯的。
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常年外出打工,農村的家,平時只是父母這些老人在住著。
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分不分家都一個樣,平時大家天南地北,各過各的,互不影響。農村的家只是年輕人逢年過節,和親人團聚的地方。
像我隔壁鄰居,他三個兒子就沒有說分家,反正平時三個兒子都在外面生活,每個人在不同的城市工作,他們在外面本身就有一個家在。而到過年的時候,三兄弟帶著兒女,一起回農村的老家和老人相聚,不分家顯得更加熱鬧。
如今,大多數的農村老人,也同樣沒有留下什麼財產,兒女都不會因為沒有分家而出現爭財產的現象。老人留下來的東西,年輕人保存著只是留一個念想,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經濟價值,也沒有什麼可爭的。
農村不分家的現象,在我們這邊的農村很常見,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沒有分家一說。反正年輕人成家之後,在外面買了房,就會慢慢脫離父母獨自居住,如果外面沒有買房,則留在父母的房子裡住,別的兄弟也不會說什麼。
我父親蓋老家房子的時候,還特意想為我們兩兄弟做兩間廚房,一人一間,後來看到我們兄弟反對才罷。父母現在喜歡住在農村,我們兄弟平常就多回家看看。我農村的房子,有一個落腳的地方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建多大。以後即使我和我哥有矛盾,或我們的後代有矛盾,再重新分配擴建就是了。
農村的房子,對於現在大多數年輕人來說,越小越溫馨,越小越熱鬧,發達地區的農村除外。
其實,現在的年輕人,雖然明面上沒有說分家,但從走出社會的那天開始,就已經開始「分家」了。現在的農村人基本上都要外出打工,從走出社會的那天開始,就和兄弟分了家,和父母分了家,只是少了從前的分家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