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成大事,必備兩大要訣

2020-12-19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訊】曾國藩在鹹豐七年十月初四日與九弟曾國荃寫的一封信中說:

 

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意思是說,自古以來能成就大事業的人,遠大的規劃和細節的落實,這兩點缺一不可。

 

 

無獨有偶,成功人士的看法,總是出奇的一致。馬雲也說:「對企業家而言,注重細節與兼具胸懷是將企業做好的關鍵。或許細節能成就一個人或一家企業,但如果沒有長遠的布局,細節對成功則不具備推動力。」

 

放大格局,規模宏大

 

國學大師錢穆曾遊覽一座古剎,看到一個小沙尼,在一棵歷經五百年的古松旁種夾竹桃。他感慨道:「以前,僧人種松樹時,已經想到寺院百年以後的發展了;今天,小沙尼在這裡種花,他的眼光僅僅是想到明年啊!」

 

錢穆這番感慨道出了一個道理:大事難成,是因為心中的格局太小。心中的格局,是指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為人處世,最重要的不是能力的高低,而是格局的大小。

 

什麼是格局?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

 

一棵石榴種子的三種結局:放到花盆裡栽種,最多只能長到半米多高;放到缸裡栽種,就能夠長到一米多高;放到庭院空地裡栽種,就能夠長到四五米高;「局限」就是一個人給自己設的「局」太小。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為人處世,最忌諱畏畏縮縮,胸中沒有大格局,走一步算一步,目光超不過腳步,終究難有所成。「坐擁雲起處,心容大江流」。只有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才能做得更大。

 

謹小慎微,心思縝密

 

老子《道德經》有一句:「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成大事者,必定注重於細節,細節往往決定成敗。所以有一句話說:「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古英格蘭有一首著名的名謠:「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隻馬掌,掉了一隻馬掌,丟了一匹戰馬,丟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丟了一個國家。」這是發生在英國查理三世的故事。查理準備與裡奇蒙德決一死戰,查理讓一個馬夫去給自己的戰馬釘馬掌,鐵匠釘到第四個馬掌時,差一個釘子,鐵匠便偷偷敷衍了事,不久,查理和對方交上了火,大戰中忽然一隻馬掌掉了,國王被掀翻在地,王國隨之易主。

 

《莊子》也有一個故事:古時宋國有一族人善於製造一種藥,叫做,不龜( jūn)手藥。這種藥冬天擦在皮膚上,可使皮膚不乾裂,不生凍瘡。這一族人靠這個秘方,世世代代做漂染布絮的生意,日子倒也過得充足殷實。

 

後來有個買布的商人知道了此事,就出重金買下了這個秘方。

 

當時吳越兩國是世仇,不斷交兵打仗。這個商人便將秘方獻給吳王夫差,並說明在軍事上的用途。

 

夫差得此秘方大喜,便在冬天發動水戰。吳國士兵都塗了藥粉,不生凍瘡,戰鬥力極強,而越國士兵倉促應戰,加上大部分都患了凍瘡,苦不堪言,大敗而歸。

 

吳王重賞進獻秘方的商人一塊土地,這個商人從此大富大貴,再也不用去經商了。

 

這個商人能發現不龜( jūn)手藥這樣的細節,所以才能成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劉備留給他兒子的話。講述的是,世上的事成敗常常在於細節之中,誰會想到在關鍵的時候會是細節讓你出類拔萃,也是細節讓你一敗塗地。

 

可見,人生若要成功,就必須同時具備遠大的格局和綜理密微兩大品質。若是只有格局,必定在細節上吃虧、壞事。若是沒有大格局,只能是井底之蛙,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打轉轉。

 

版權聲明:

本文轉載自商業報,如原作者如不願意本網站刊登使用相關素材,請及時通知本站,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予以處理,聯繫電話010-53572272。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男人成大事九字真言,能悟透,早晚混出頭,一生非富即貴
    男人慾成大事,不可不讀曾國藩。本文以曾國藩的人生智慧為核心,分享男人成大事的九字真言,若能悟透,不管現狀如何,相信早晚都能混出頭,必為人中龍鳳,一生要麼大富大貴,要麼非富即貴。一、「志」字真言。「志」體現著男人追求成功的信念和決心,曾國藩認為,人生由立志而始,志不立,則必不能成大事。曾國藩堅信,人人皆可為聖賢,在少時就給自己立下了「不為聖賢,便為禽獸」的「大志」。可以,說,曾國藩之所以能成就罕有人可以匹敵的大事業,就是由一個「志」字開始的。二、「恆」字真言。
  • 曾國藩:境界高的人,有兩大貴相,兩大福相
    眾所周知,曾國藩識人的本領甚是厲害,往往初次見面,他就能初步判斷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甚至未來能否成大器。 《清史稿》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曾國藩為人威嚴莊重,每次有客人到來,經常盯著客人看上好久,盯得客人往往大不自在。然後,曾國藩開始和客人交談,等到客人走後,曾國藩就會評價這個人的好壞優劣,沒有丁點兒差錯。 曾國藩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就是憑藉一個人的外表是否穩重、端重、自重,來判斷是否有德有才。
  • 《曾國藩家書》:從「三有」要訣探尋為學之道
    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的「三有」是讀書的要訣。後世評價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顯赫且最有爭議的人物。著名的革命家章太炎的評價最為客觀:「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
  • 曾國藩:耐煩之人每臨大事有靜氣
    仔細觀察完後,曾國藩對如何使用這三人,已經有了成算。 他對李鴻章說:「你推薦的這三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才堪大用。」 李鴻章忙問:「老師是如何得知的?」 曾國藩捻著鬍鬚,微微一笑說:「做大事,最重要的是耐煩。這三人當中,只有一人耐得煩,必成大器。」
  • 王陽明制勝法則:男人想要幹大事,悟透3要訣,才有可能大富大貴
    王陽明制勝法則:男人想要幹大事,悟透3要訣,才有可能大富大貴哪個男人不想要有成功的事業還有美好的家庭?但現實總是事與願違,很多男人已經年過40歲,但事業還沒有起色,一事無成,有的男人年紀輕輕,就已經有了出色的成就。有句話說得好,人比人氣死人!但仔細想一想,為什麼我們的人生和別人差這麼多?甚至能力比他好,人生卻是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 曾國藩:成大器者,必守三戒
    他後來能夠大成功,就在於一改昔日所為,立誓——截斷根源,誓與血戰一番。曾國藩早年有「三大戒」,其中之一是戒色。曾國藩自己承認,「有用之歲月,半消磨於妻子」,他說自己「明知體氣羸弱,而不知節制,不孝莫此為大」。
  • 夜讀丨曾國藩:境界高的人,有兩大貴相,兩大福相
    曾國藩為人威嚴莊重,每次有客人到來,都會盯著客人看上好久,盯得客人往往大不自在。然後,曾國藩開始和客人交談,等到客人走後,曾國藩就能總結出這個人的好壞優劣。  曾國藩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就是憑藉一個人的外表是否穩重、端莊 、自重,來判斷是否有德有才。  因此,他曾明確宣稱:「其無德而近於小人」,厚重之人,敦厚而智慧,堪任大事,就像金庸筆下的大俠郭靖。
  • 曾國藩:成大事的四字訣,一旦悟透,必能逆轉人生,扭轉乾坤!
    欲成大事,不可不讀曾國藩!曾國藩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其所成就的事業堪稱偉大,而且所依靠的正是以下四字訣,一旦悟透,相信必能逆轉人生,扭轉乾坤,受益一生!對於「挺」字的運用,曾國藩並不是全靠力量,主要表現在能夠明辨大局,勇於擔當,及時挺身而出,尤其是在遇到艱險危難的時刻,能夠挺立得住,堅忍卓絕,從不氣餒,毫不動搖。至於形勢有利時,則能挺進無疑,一往無前。民間傳有《挺經》一書,雖非曾國藩真本,但其成大事的整個過程,的確處處現著「挺」字精神。對於「挺」字精神,曾國藩還曾專門寫了一幅對聯,可以作為很好的註腳:「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
  • 曾國藩:傲慢和話多是兩大兇德
    榜樣不一定一出生就是榜樣,現在很多人都在學習曾國藩,我們聽過太多曾國藩的事跡,可曾思考曾國藩是如何從普通人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的呢?曾國藩給曾國荃的信中曾寫道,普通人的兩大兇德和弱點:傲慢和話多。 鹹豐八年,曾國藩給曾國荃的信中說:「古來言兇德致敗者約兩端:曰長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囂訟,即多言也。歷觀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敗家喪生。」 曾國藩在這裡指出了普通人的兩大兇德和弱點:傲慢和話多。
  • 成事:一個人,想成大事,修煉曾國藩這5字真言,早晚能飛黃騰達
    人生一世,總得做成幾件事情,此之謂成事。在成事智慧上,曾國藩可謂榜樣人物,他一生為師為將為相、立功立德立言,留下了很多關於成事的方法和技巧,以下就分享曾國藩成大事的5字真言,若能悟透,必為人中龍鳳,註定是人上人;一個人,想成大事,修煉曾國藩這5字真言,早晚能飛黃騰達。
  • 忍大事,成大事
    兩鬥皆仇,兩和皆友。能容人者,容天下。(轉)湘軍首領曾國藩是清朝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手握重兵,屢敗之後中終於擊敗太平軍,為自己揚名立萬。但很少有人知道,曾國藩在少年時期曾受過很多委屈與羞辱。曾國藩在嶽麓山的嶽麓書院讀書時就屢遭同學欺負。當時,他的書桌,面窗而置,且緊挨著窗戶;而某同學的書桌,放在離窗戶稍遠的地方。於是,這個同學便不幹了,憤怒的對他說,我案頭的光,都是從這孔窗戶射進來,你擋在這裡,不就擋了我的光了嗎?
  • 曾國藩的一生忠告,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做到者必成大業
    其中以曾國藩為代表人物,曾國藩並不想推翻清政府的統治,但還想挽救腐朽的國家,只能通過自身的影響力改變國家。曾國藩用自己的一生,給後人一個忠告,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做到者必成大業。第一戒為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 曾國藩:男人慾成大事,無非就這四個訣竅,參透一個,受益終生!
    今天的分享的內容是:曾國藩:男人慾成大事,無非就這四個訣竅,參透一個,受益終生!作為一個男人,身上的壓力還是蠻大的,成家之前可以只顧自己,可是成家之後就要顧全家,房子、車子、票子,每一件事情都讓男人身心俱疲,如何緩解男人的壓力,如何讓男人事業有成,曾國藩告訴我們,男人慾成大事,無非就以下是個訣竅,參透一個,收益終身,不僅沒有壓力,還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 曾國藩:老實忠厚的人,一般很難成大事,因為容易犯這3錯
    曾國藩:老實忠厚的人,一般很難成大事,因為容易犯這3錯文/昔年侃歷史在歷史上,朝代更迭,每個時期都會出現一些名人,他們的事跡有的即使到今天,都被人們所傳送著,他們有時候總結的一些為人處世的經驗說到晚清功臣,大家腦海中浮現的應該是李鴻章,曾國藩這樣的人物吧。曾國藩雖然早期貧窮,但是他在中年時候,卻青雲直上,成為晚清時期的一位有名的大臣。其實這個跟他為人處世以及在看人當面的才能是分不開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曾國藩在看人方面的一些經驗,他曾經說過:老實忠厚的人,一般很難成大事,因為容易犯這3錯,到底是哪三大錯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曾國藩:若想成大事,都要領悟這「3樂」,字字珠璣,受用一生!
    曾國藩:若想成大事,都要領悟這「3樂」,字字珠璣,受用一生!提及曾國藩相信大家對他一定都不陌生了,他是晚清重臣,他不僅是在軍事上受了很大的貢獻,曾國藩的思想境界也是值得我們後人去學習的。尤其是他通過自身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一些話語,曾國藩的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在這些書信當中,我們會發現有很多的經典語句可以說是字字珠璣,如若讀懂就能夠受用一生。
  • 曾國藩:男人想要成大事,金錢和能力不重要,重點是要做到這3戒
    他的秘訣只有一個:男人想要成大事,金錢和能力不重要,重點是要做到這3戒1、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很多人都聽說過曾國藩告誡男人的一句話:40歲以後,不想要招災引禍那就別去兩個地方!3、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這句話告誡我們,想要成大事,成大器,一定是識人最重要,才華是輔助,就像這句話說的一樣: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並不是智商和能力,而是情商,一定程度來講,我們識人,抬頭看路的智商就是自己情商的體現,有時候能力不重要,重要的是思維!
  • 曾國藩:「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可惜部分人明白的太晚,一事無成
    文/寒秋曾國藩:「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可惜部分人明白的太晚,一事無成在我國古代,皇帝想必是權力最高的人,身為一個國家的掌權者他們雖然身份高貴,但身處什麼地位就要擔任什麼樣的責任一開始,曾國藩於1811年出生在現今湖南省,因為家庭環境較為富裕,所以從小家人就讓他接受了相應的知識學習,而曾國藩也從小就聰明好學, 他六歲時開始正式學習,僅僅兩年時間就能夠熟讀相應的文學書籍。後來隨著學習的深入,在十四歲時已能夠理解一些史書,並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
  • 曾國藩:成大事的男人,能在這3件事上控制自己,普通人狠不下心
    很多時候,自律才能一個人成大事保證,你自律的程度,就是你將來所能企及的高度。唯有自律才可讓你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中,首尾不懈,持之以恆。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就是這樣一個通過自律成就一番偉業的人物。曾國藩在30歲時就立下大志,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 曾國藩:男人慾成大事,靠的不是人脈,請記住這4句話,少走彎路
    男人慾成大事,光靠人脈是靠不住的,只有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位極人臣,30歲之前卻成績平平,想通過一定的門路獲得一官半職,但是發現行不通,官場如戰場,沒有一定的手段是不行的。如果只是靠別人,站錯了隊,連自己都會跟著受連累。
  • 曾國藩智慧:做好這3個字,不做「下流人」,助你成大事
    而且,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段子,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大體意思就是一個小偷去了曾國藩家裡偷東西,結果正遇到曾國藩在背誦文章,小偷就在等了等,畢竟背一篇文章也不費勁,大晚上的總得睡覺不是,所以他就趴在牆頭上睡了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