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家是溫暖的港灣,是靈魂的起點與歸宿」,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季羨林老先生在名滿天下以後,哪怕已經是步入晚年,回憶起自己一生中的恨事時,依然將少小離家視為自己永久的悔,可見一個良好的家庭能夠塑造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所以古人們也說「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興旺起來以後,家族中的成員們自然也會各自擁有欣欣向榮的生活。反過來,每一個家族的成員都在影響這個家庭的氣場,老祖宗們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若是人們出現了這四種行為的話,基本便是敗家前的四大徵兆,哪怕是出現了一個,也要小心家庭從此走向衰落。
首先是懶惰,最為明顯的表現便是庭院中雜草叢生,甚至於灰塵滿地,古人說一個好的家庭應該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也就是說大家都不要睡懶覺,首先起床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應該是把房子打掃乾淨,讓屋子在煥然一新的同時,也讓自己有一個嶄新的精神面貌去開始一天的學習與勞動,這樣下來一天都能夠有非常高的效率。
所以我們看到老一輩們在兒孫輩談婚論嫁的時候,很重要的一個行為,便是隨便找個時間去對方家觀察,若是看到其雜草叢生,便會認定「此為衰敗氣象,其人必多好吃懶做,不可入門」,這都是古人們流傳下來的生活經驗,同樣的道理,我們今天去到一家商店,看見商品上有積灰,也會認定這家店很快就要關門倒閉了。
其次是發展出不良嗜好且不加節制,老話說「坐吃山空」,如果一個家庭中有人整天沉湎於酒色之中,那麼這個家庭的財富很容易被消耗一空不說,整個家庭的風氣也容易變壞,在《初刻拍案驚奇》等等古典文學作品中就描述了很多富家子弟,因為沉迷風月場所或者是其他不良嗜好而導致家破人亡的慘事。
再次是四鄰不睦,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鄰居之間互相幫助是一種很美好的生活體驗,會因為什麼原因而導致彼此不和睦呢?無非是利益與感情糾紛而已,像宅基地之類的矛盾很常見,但是矛盾歸矛盾,生活歸生活。清朝大學士張英就主動給鄰居家讓出了三尺的地,留下了「六尺巷」的千古佳話。
最後是背叛家庭,這是非常致命的問題,一個人若是背叛了家庭,那麼不僅他本人在社會上會被人打上「不靠譜難信任」的標籤,而且其餘的家屬成員也必然無法忍受,於是這個家庭很容易就會走向破滅。
老祖宗:敗家前的四大徵兆,哪怕出現一個,也要小心家庭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