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照眼明」,石榴照過每一個人的悲歡和時代盛衰

2020-12-19 北京日報客戶端

榴花開於仲夏,即農曆五月,因此五月又雅稱「榴月」。榴花多為紅色,燦若明霞,絢爛之極,有如美人。相傳,楊貴妃曾在驪山遍種石榴。

「鳳凰山下榴花發,一杯香露融春雪」,榴花,開在宋詞的仲夏裡,如一闋清麗的詞章,輕輕舒捲,靜靜綻放。或是一曲《少年遊》,看「石榴花下薄羅衣,睡起卻尋棋」;或是夏季新相見,「榴花折得一枝看」;又或是憶舊遊,「閒看昔日題詩處,依舊榴花出短牆」;又或是慶佳節,「榴花一盞濃香滿,為壽百千春」。

▍南宋 佚名《榴枝黃鳥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榴花,穿越千年的唐風宋雨,穿過山野的長短籬牆,榴花照眼,與你相見。

花時 五月榴花照眼明

石榴原產波斯(今伊朗)一帶,西漢時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晉代張華《博物志》載曰:「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故有詩云:「何年安石國,萬裡貢榴花。迢遞河源道,因依漢使槎。」張騫從西域引入石榴後,當時在長安上林苑、驪山溫泉宮皆有種植。西晉時,石榴賦大興。潘嶽曾作《安石榴賦》,並贊其為「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石榴花的花神,是傳說中的鎮宅聖君鍾馗,民間所繪的鐘馗畫像,耳邊大都插著一朵豔紅的石榴花,表達古代民眾的詩意想像。

石榴花開於仲夏,即農曆五月,因此五月又雅稱「榴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竹葉一尊酒,榴花五月天」,「五月榴花妖豔烘」等詩詞皆點明了榴花的花期。石榴花期正值端午,故古人有端午節賞石榴花的習俗,範成大即有詩云「榴花三日迎端午」。江南五月多梅雨,雨中榴花更惹人憐愛,故趙長卿詞云:「梅黃弄雨正頻頻,榴花照眼一枝新。」石榴花開時,新荷正娉婷,榴花與荷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或是「稚荷出水榴花開」,或是「新荷泛綠榴花紅」,或是「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都是仲夏時節的自然詩意。榴花開放,代表夏已深,如李洪詩云「安石榴開夏已深,動人絳萼綠成陰」,文徵明亦有詞雲「庭下石榴花亂吐,滿地綠陰亭午」,都揭示了榴花開放的季節特徵。

▍潘天壽所畫石榴

花姿 石榴花映石榴裙

石榴花多為紅色,色彩豔麗,於綠葉蒼翠之中,燃起一片火紅,燦若明霞,絢爛之極。故在明人的插花「主客」理論中,榴花總是列為花主之一,稱為「花盟主」,輔以梔子、蜀葵、紫薇等,可見古人對榴花的推崇。白居易《山石榴花》中即贊曰「好差青鳥使,封作百花王」。

白居易詩中多次寫到石榴花,或贊其明豔,曰「曄曄復煌煌,花中無比方」;或贊其新妍,曰「山榴花似結紅巾,容豔新妍佔斷春」;或贊其繁盛,曰「一叢千朵壓闌幹,剪碎紅綃卻作團」。古詩詞中的榴花,或盛放如火,「榴花滿山紅似火」「榴花又見火初燃」「夜久月明人去盡,火光霞焰遞相燃」;或花如錦緞,「深色胭脂碎剪紅」「誰家巧婦殘針線,一撮生紅熨不開」;或盛如雲霞,「綠陰蔽朝曦,朱豔奪暮霞」。《紅樓夢》中寫賈元春「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元春曾榮耀一時,亦如榴花之盛放。

▍宋代 馬麟 《石榴文鳥》

榴花姿態優美,色澤明豔,古詩詞中多以榴花比美人,如「若教移在香閨畔,定與佳人豔態同」。白居易《山石榴花》中亦贊曰「此時逢國色,何處覓天香」。又以「風嫋舞腰香不盡,露銷妝臉淚新幹」寫其楚楚之態。蘇軾詞《賀新郎》中,亦以榴花寫美人,先以「石榴半吐紅巾蹙」寫其姿態,再以「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寫其品格。石榴花瓣層層疊疊,像舞女的裙裾,梁元帝《烏棲曲》中雲「芙蓉為帶石榴裙」,「石榴裙」的典故便由此而來。

劉禹錫有詩云「榴花裙色好」,張先有詞雲「石榴花映石榴裙」,黃庭堅有詩云「窗中遠山是眉黛,席上榴花皆舞裙」。古代女子著裙,多喜歡石榴紅色,當時染紅裙的顏料,也主要是從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們也將紅裙稱為「石榴裙」。《紅樓夢》中即有「憨湘雲醉眠芍藥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的情節。

花品 西風後,尚餘數點,猶勝春濃

榴花開時繁盛如霞,花落時亦引人悲戚。韓愈《題榴花》詩云:「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借榴花的無人欣賞寫自己的懷才不遇,落寞傷感。許渾亦有詩云:「盡日傷心人不見,石榴花滿舊琴臺。」榴花開時春天已過,亦引起詩人的傷春之愁。歐陽修《榴花》詩云:「榴花最恨來時晚,惆悵春期獨後期。」

▍明代畫家徐渭畫的石榴 上面題詩:「山深熟石榴,向日便開口,深山少人收,顆顆明珠走。——-文長」

南宋詞人王沂孫所作《慶清朝·榴花》為歷代榴花詩詞中傳世名作。詞云:

玉局歌殘,金陵句絕,年年負卻薰風。西鄰窈窕,獨憐入戶飛紅。前度綠陰載酒,枝頭色比舞裙同。何須擬,蠟珠作蒂,緗彩成叢。

誰在舊家殿閣?自太真仙去,掃地春空。朱幡護取,如今應誤花工。顛倒絳英滿徑,想無車馬到山中。西風後,尚餘數點,猶勝春濃。

全詞多用典故,化用前人詠榴花的詩詞和故事,寫榴花之哀傷、悽美。上闋開篇即用蘇軾和王安石詠石榴花的典故,「玉局」指蘇軾,蘇軾曾任玉局觀提舉;「金陵」指王安石,因其晚年家住金陵而稱之。開篇寫自蘇、王詠榴花詩詞後,再無續響,花自落寞,負卻南風,不禁有今昔盛衰之感。「西鄰窈窕,獨憐入戶飛紅」,化用朱熹《榴花》詩詞:「窈窕安榴花,乃是西鄰村。墜萼可憐人,風吹落幽戶。」「前度綠陰載酒,枝頭色比舞裙同」,寫榴花可與石榴裙相媲美。「何須擬,蠟珠作蒂,緗彩成叢。」反用溫庭筠「蠟珠攢作蒂,緗彩剪成叢」詩意,寫榴花之天然明豔。

下闋運用楊貴妃典故,相傳楊貴妃曾在驪山遍種石榴,「太真」即指楊貴妃,「誰在舊家殿閣?自太真仙去,掃地春空」,物是人非,不勝今昔之悲。「朱幡護取,如今應誤花工」,用《酉陽雜俎》中典故,指唐代處士崔玄在苑中立朱幡保護石榴花的故事。「顛倒絳英滿徑,想無車馬到山中」,化用韓愈「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詩意。最後,詞人以「西風後,尚餘數點,猶勝春濃」作結,既寫榴花開後之凋零,亦寫榴花品格之堅貞。

「五月榴花照眼明」,照進山谷,照進自然,亦照過個人的悲慨和時代的盛衰。(責編:曾子芊)

來源:北京晚報·五色土|作者 郭林麗

編輯:姜寶君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五月榴花照眼明」,詩詞典故照過個人悲慨與時代盛衰
    五月榴花照眼明石榴原產波斯(今伊朗)一帶,西漢時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晉代張華《博物志》載曰:「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故有詩云:「何年安石國,萬裡貢榴花。迢遞河源道,因依漢使槎。」張騫從西域引入石榴後,當時在長安上林苑、驪山溫泉宮皆有種植。西晉時,石榴賦大興。潘嶽曾作《安石榴賦》,並贊其為「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
  • 散文薈 | 武劍英:五月榴花照眼明
    五月榴花照眼明武劍英「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個「照」字,一個「明」字,而境界全出。若還在,現在也一定翠葉紅花,把小院子照得一片亮紅,可惜去年的九月份,因了拆遷,老媽捨不得它流落失所或者香消玉殞,而易主了。在農村,多數人家的正屋房前,大都栽著一棵石榴樹。一是初夏時開的花兒鮮豔奪目,給小院增添一抹靚麗的風景,賞心悅目;二是深秋時,碩果纍纍,紅彤彤的掛滿枝頭,讓人饞涎欲滴;三是它寓意多子多福,吉利富貴!
  • 石榴花開夏已深_藝文志_中國環境
    花時 五月榴花照眼明  石榴原產波斯(今伊朗)一帶,西漢時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晉代張華《博物志》載曰:「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故有詩云:「何年安石國,萬裡貢榴花。迢遞河源道,因依漢使槎。」張騫從西域引入石榴後,當時在長安上林苑、驪山溫泉宮皆有種植。西晉時,石榴賦大興。
  • 在唐詩宋詞裡,石榴花開寓意繁榮昌盛,石榴果又寓意著什麼
    果爸小啟:石榴,原產於古代波斯,也就是現在的伊朗,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將石榴傳入中原,從此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石榴分花石榴和果石榴兩種。果石榴則在每年農曆五月份開花,故韓愈有詩云「五月榴花照眼明」;八月份果實成熟,因此有「八月十五月兒圓,石榴月餅拜神仙」的民俗。石榴樹經常載種在農家房屋前,石榴花和石榴果則經常出現在古代詩歌和繪畫裡。
  • 石榴花開紅欲燃!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五月的榴花正如蘇軾詞中所言,芬芳吐豔,花團錦簇。石榴綠綠的葉襯託著紅紅的花,夭夭灼灼,嫣紅似火;絢麗多彩,明豔動人。韓愈讚美曰:「五月榴花照眼明」。「照眼明」三字太傳神了,以至後代多有詩人也拿來詠榴花。
  • 「榴花開處照宮闈」的秘密被解開,賈元春無寵沒懷孕,還榴花而死
    不過,賈元春判詞中有一句「榴花開處照宮闈」,不免令人猜測元春陪侍皇帝多年,晉升是否與懷孕有關?畢竟石榴多子,寓意多子多福。只見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也有一首歌詞云: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賈元春判詞內容非常兇險,皆因「弓」和「虎兕」代表的是軍事衝突。
  • 詩詞:五月伊始,送你最美的詩詞
    五月的石榴花,熾烈明豔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唐·韓愈《榴花》石榴花開的那樣紅火,怎能不渲染我們的生活?五月的農家,自然質樸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五月的田野,樂在農忙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 詩中五月,美的讓人窒息
    轉眼已近五月半,集五月詩,與君共賞。水積春塘晚,陰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籬落似江村。靜拂琴床蓆,香開酒庫門。靜謐讓人嚮往的美。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韓愈《榴花》五月榴花,枝間落子,落英成絳。只是無人來賞,孤獨的淡淡的憂傷。
  • 雅趣說「石榴」:累累枝上實,滿腹飽珠璣
    石榴原產中亞地區,據晉張華《博物志》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從安石國(今伊朗附近地區)引入,故舊時又稱「安石榴」「海石榴」。石榴五月初開花,常呈橙紅色,也有白、黃、紅、粉紅諸色,所以古人把五月稱為「榴月」。唐代詩人韓愈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每年中秋前後,金罍似的石榴果實或粉紅或深紫,累累碩果壓彎了虯枝,給人以美的享受。
  • 在這五月榴花照眼明的炎炎夏日,推薦本小清新的書《詩經沉香》
    在這「五月榴花照眼明」的炎炎夏日。吳梅影女士新著《詩經沉香》拿在手中,一位書友贊道:「封面的淡雅如春水初生,清凌凌的,卻俏生生的,就是那麼直撲心懷。」這是一本解讀《詩經》的文學小品文,第一章對《詩經》總體加以介紹和解說,後面幾章分別從風、雅、頌三個部分,選取典型詩篇,結合多家註解和各類研究,向讀者呈現一部客觀、真實的《詩經》。作者寫作風格獨特,將知識性和文藝性很好地結合起來,適合普通讀者和《詩經》愛好者閱讀、學習。
  • 5月又叫「榴月」從石榴花到石榴裙,你不知道的事,6首石榴古詩詞
    石榴花開了!紅彤彤的。我從來不曾好好欣賞過它,只是知道它開敗之後,就會結成大大圓圓的果子。而那個果子酸甜可口,叫做石榴。以我貧乏的認知,不會知道:石榴是海外的舶來品,它原本在古代波斯就是安娜希塔女神手持的聖物,也不會知道在《出埃及記》當中記載,大祭司在典禮上穿的袍子繡的是石榴的圖案。
  • 火紅榴花照眼明
    詩歌寫的是女子翩翩起舞時,飄逸的裙子就像石榴花開一般絢麗。而石榴裙真正流行成風尚是在唐朝,由於它的火辣奔放正好符合當時開明的社會風氣,上至貴妃,下至市井女子,都對石榴裙趨之若鶩。於是,街道就像是石榴樹延伸的樹枝,女子們婀娜其間,是行走枝頭的人,也是開在塵世的花。即使是行舟江上,也有「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石榴花,逐漸開滿了人間。
  • 唐詩宋詞精選:如火的五月
    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戴叔倫《題稚川山水》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愁人不成寐,五月夜亦長。佳期杳天末,骨肉不在旁。年華且有限,厥體難久康。人言力耕者,歲旱亦有糧。吾道固如此,安得苦倀倀。
  • 五月你好!走進初夏,在詩詞裡開出絢爛的花!(喜歡請收藏)
    五月你好!親愛的五月期盼你很久了,遙想往年你身穿夏衣腳尖輕點掠過清風大海,把新綠灑滿人間。「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滿是鳥語花香。今年的五月期盼的著實有些漫長,盼望著,盼望著,迎來了水流潺潺,天鵝在湖中展翅輕舞,鮮花比以往更加鮮豔。
  • 五月你好的圖片 讚美五月的詩描寫五月經典詞句 五月你好給自己的話
    5、五月的第一天到了,一個能從別人的觀念來看事情,能了解別人心靈活動的人,永遠不必為自己的前途擔心。  6、勞動創造了歷史,勞動創造了未來。在新的五月到來之際,讓我們讚美勞動最美麗。  7、新的五月,不如多會好友。趁著素年和錦時,守著一方天地,將三兩知己擁入心懷,人生苦短,為值得的人赴湯蹈火,對閒雜的人別在乎太多。煎一杯茶,煮一壺酒,才是正經事。
  • 五月伴夏來,看唐詩裡的五月除了美還有什麼?
    草木繁盛,花香誘人,五月伴夏而來,一切都那麼生機盎然。翻閱詩集才發現古人早就洞察到五月的一切。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詩人藉以抒發自己急於歸隱田園的心情,不僅在意境上與首句「斜陽照墟落」相照應,而且在內容上也落在「歸」上。所以王維筆下的五月除了田家晚歸圖體現的自然淳樸外,還有詩人歸隱的心境。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 石榴寓意「多子多孫」 民間習俗影響藝術創作
    石榴雖來自海外,但古人所說的「海榴」或「海石榴」並非石榴,而是山茶。而我國的石榴文化,既有與西方石榴文化相同之處,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清代以後出現的「鍾馗簪花圖」,就是其中頗有特色的作品。   公元前二世紀時傳入我國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花果並麗、火紅如珠的石榴,是石榴科石榴屬植物,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