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一輩格蘭仕人講那些過去的故事

2020-12-17 格蘭仕集團

中秋節前小編推了一篇文章

奮進40年,再創新輝煌—— 歡迎老一輩格蘭仕人回家

和大家分享了老前輩們回家的活動

今天

小編將為您帶來部分老前輩們的回憶分享

一起和小編來聽聽

老一輩們講那些過去的事兒吧

陳露霞老前輩

我很開心,格蘭仕是我們的家,今天我們一起回到自己的家,我特別興奮、特別高興。格蘭仕已經走過40年了,回顧往昔,我感想萬千,特別是格蘭仕公司在德叔和梁昭賢總裁的英明領導下,以及格蘭仕人的共同拼搏努力下,創造了今天的輝煌。

今天大家參觀車間,看到的車間真是面貌煥然一新,以前的與現在真的沒法比,一個是天,一個是地。現在的廠房很漂亮、很先進,設備和各方面來說是世界一流的

老前輩在參觀精益車間

回想40年前,格蘭仕創業初期是比較落後,在座各位都有同感。格蘭仕當時生產雞毛撣子,在外村只有一個小池塘,只有兩三百人,都是靠手工粘雞毛的。我們雞毛人在桂洲當時是沒什麼地位的,被稱呼做「雞毛女」,被看不起。但現在,別人聽說是格蘭仕的都豎起大拇指稱讚,作為格蘭仕的員工,我們走出去都感到十分驕傲。

毛紡機的老照片

1983年,桂洲羽絨製品廠(格蘭仕的前身)與港商、廣東省畜產進出口公司合資興建華南毛紡廠,開創了出口合資的先河。年創匯400多萬美元,是當時順德桂州鎮最大的企業。

回想起以前開辦雞毛廠那時,大家都很辛苦。當時,手洗羽毛洗到手都腫了。後來,德叔很英明、很奮進,他想在桂洲辦一家上規模的企業。經過很久的努力,後來得到分管工業的鎮黨委副書記周順光的全力支持下,貸款30萬給我們辦水洗羽絨廠。

大家都知道,當時辦水洗羽絨廠真的很困難,沒有設備,沒有廠房,什麼都沒有,一窮二白。當時選擇廠址,我也是當事人,選廠址也選了很多處,後來看中了細滘。但當時細滘是一片荒灘,什麼都沒有。當時建廠的時候,大家過海是沒有馬路的,有些人是遊泳過去,有人是劃小船過去。細滘一片荒涼,我們的員工就自己動手,在河邊搭起草棚,大家齊心協力建廠。

細滘荒灘

1978年9月28日,在位於廣東順德細滘村大堤外的一片荒灘上,第一代格蘭仕人開始了不平凡的創業歷程。

建廠時,沒資金,又沒有技術人員。德叔當時是工業公司的經理,所以他組織了我們工業公司當時20多個單位的技術骨幹,把能幹的有技術人員聚集起來進行大援建,在大援建期間,大家都很艱辛,通宵達旦,沒日沒夜地工作。我記得有一年中秋節,分毛機進行試產,大家沒有休息,有同事餓了找不到吃的,惠珠姐知道這個事情,就每人發一個月餅,大家都開心的不得了。大家都不計較,跟著德叔齊心做下去。

一直到1992年,德叔在日本看到了微波爐這個產品,當時格蘭仕還是一家水洗羽絨廠,如果格蘭仕還不改進,光做水洗羽絨廠是沒有前途的,所以格蘭仕開始進軍家電行業,但是當時做家電我們沒有相關的技術,所以梁昭賢總裁幾次到上海聘請工程師過來做微波爐。當時做微波爐的時候,都很困難,是堅持了很久才走上正軌的,一個月生產20000臺微波爐就已經感到十分高興了。

微波爐出口裝貨

從1995年起,格蘭仕開始進行文化營銷,在全國各地150多家報刊開設了「微波爐使用指南」、「專家談微波爐」等知識普及欄目,極大地推動了市場消費引導。1995年,格蘭仕微波爐中國市場份額達25.1%,居全國第一。

1998年,格蘭仕徹底關掉所有毛紡業務,採取「聚焦戰略」,集中力量做好微波爐,並全面啟動全球營銷戰略。這一年格蘭仕微波爐產銷規模達到世界第一,專業化水平已處世界領先水,產能達到450萬臺。

通過大家的齊心協力、奮進、努力,格蘭仕的微波爐發展到世界第一,從優秀到卓越,越辦越好。很多當地同行企業的競爭力根本比不上格蘭仕。格蘭仕知名度很高,聞名中外,在外面一說起格蘭仕,我們都感到十分的驕傲。

晚輩給陳老前輩戴花

看到公司現在的發展,我們作為老一代的格蘭仕人都感到十分自豪。特別是今天帶我們參觀車間,我很榮幸能參加這次活動。我希望格蘭仕繼續奮進40年,再創新輝煌。我們老工人很感恩公司領導對我們的關心。

因為在桂洲當地,除了我們公司的福利待遇那麼好以外,沒有其它企業能做到的。一是公司很關心我們這些退休老職工,沒有忘記我們,每年都邀請我們共進晚餐,給我們準備禮物;二是福利待遇好,我們都是上年紀的老人家,不多不少身體也會有些小毛病,在醫保方面,公司還為我們報銷,使我們病有所醫,無所顧慮。

我相信在座各位都非常感謝格蘭仕對我們的關心,今天我感到非常開心,謝謝。

佘晚景老前輩

今天是公司創業40周年的大喜日子,公司邀請我們在座的老工人回到公司參觀、體驗,我覺得很高興,回想起格蘭仕幾十年的光輝歷程,歷歷在目,由一個小小的手工作坊,先是作雞毛撣子,後來做製衣,發展到如今的世界有名的家電強企,都是經過格蘭仕的幾代人的努力,特別是在德叔和梁昭賢總裁以及各位領導的共同努力得來的。

老前輩在參觀倉庫

再一個,在車間的管理上,走進去看到是煥然一新,車間的工作程序都有很大的改變。原來我們還沒退休時去過北廠幾次,對北廠區比較熟悉,南廠區有賴公司讓我們大開眼界,從廠區的布局到產品的進出,還有車間的變化,都是格蘭仕生產速度大發展的展現,所以我覺得,只要我們格蘭仕人一代接一代去奮發。不要像我們這代人那樣,1994年水災時都手足無措。我記得梁昭賢總裁那時說過一句話:「以後一定要整治圍堤。」這個事已經實現了。因為當時抗擊洪水,大家渾身都是泥,幾天幾夜都在奮戰。

1994年抗洪

1994年6月18日晚,百年一遇的洪災將格蘭仕廠區淹沒成一片汪洋。

這場洪水持續了15天。實幹的格蘭仕人抗災之後火速推進工廠重建工作,3天後開始恢復生產,3個月後全面恢復生產。

格蘭仕奮鬥了40年,一天比一天好,但是沒有忘記我們的老職工,每年過年都會送禮物,邀請我們回來吃飯。還給我們報銷醫保,感謝格蘭仕對我們老職工的關心,希望以後還能繼續參加類似的活動,讓我們和你們一起高興。

在老一輩格蘭仕人的講述中

我們知道了以前的不容易

格蘭仕的發展依靠每一位格蘭仕人

格蘭仕的精神 薪火相傳

今天

我們聽老一輩格蘭仕人講歷史

明天的故事

我們聽新格蘭仕人說感謝

相關焦點

  • 那些年,我們聽老人講的故事
    網際網路充斥視野的今天,讓我們淡淡忘卻了聽老一輩講故事的歲月。那些年,我們網際網路不發達,也沒有玩具。可是打陀螺、投沙包,玩個小木棍就能開心快樂,晚上作業少,吃完飯就開始聽故事。在老人講故事的時候,發散思維,充滿幻想,覺得童年很有趣。
  • 聽老英雄講那過去的故事
    聽老英雄講那過去的故事——遼寧省軍區利用身邊紅色資源深化主題教育新聞觀察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劉建偉 趙雷 賈文暄 王邊疆責任編輯:丁楊2018李世清 攝習主席指出,要發揮老同志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威望優勢,組織引導老同志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好聲音,推動全黨全社會更好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真學習貫徹習主席的重要指示,利用和發掘老幹部的歷史資源優勢,對提高部隊的主題教育效果,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英雄是鮮活的基因庫,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富礦。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四——王鳳章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四——王鳳章藍帽子山下有村莊叫大火燒溝,火燒溝有財主王鳳章,五十多歲時因病喪了妻子,鳳章和孩子們說不盡的悲傷。三年後續娶溝裡孩子墳馬寡婦,一起搭夥過日子十幾年,馬寡婦也一命歸西。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序
  • 聽爺爺講抗戰英雄故事有感
    酷熱的夏天,炎熱的陽光,映射在陽臺上,我們坐在客廳聽史爺爺講他參加革命的故事……看著史爺爺熟悉的臉龐,我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史爺爺蒼老了許多,記憶力也不如從前了,但當我問起史爺爺,他一生中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時:他依然清楚的記得當年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時的情景。這讓我非常的感動。
  • 聽李柴旺講過去的故事
    他的聲音淳樸得讓人想起山西的老作家馬烽、孫謙等「山藥蛋」主將來,以一種特有的磁性吸引著現場的幾百名觀眾,一次又一次爆以熱烈的掌聲。他的開場白不多,但很精彩。第一句,我剛趕來,還喘,定定氣;第二句,不照本宣科,沒意思,咱實打實講。這樣的講法,在文源講壇是第一次。李柴旺是文藝界名人,在省委為官多年,這種講法出人意料。
  • 農村奇聞,老一輩講故事
    這是沒事瞎聊的時候聽我媽說的一件事。我家是農村的火葬還沒徹底的實施,所以大部分還是土葬,墳頭在農村還是挺常見的。前些年農村拆遷,需要遷墳,就遷出這麼一件怪事。我們隔壁生產隊有一戶人家,他家遷墳,到遷墳的時候想再看一眼他嫂子,因為他嫂子是被打死的,生前是吃了不少苦,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哥也早都走了就覺得怪可憐的就想再看一眼。棺材一打開,這人呀就和剛下葬的時候一樣,面色如常。但是剛打開一會就變了,開始長白毛。
  • 格蘭仕集團強筋健骨攻關核心技術(品牌故事)
    原標題:格蘭仕集團強筋健骨攻關核心技術(品牌故事)四條智能生產線上的「小黃人」24小時開工,黃色的機械手臂井然有序地飛速運轉,單線平均每6.7秒就能產出1個微波爐腔體……位於廣東佛山市順德區的格蘭仕工業4.0基地裡一派繁忙景象。
  • 民間傳說賒刀人,賣刀不要錢只留一預言,老一輩人的故事
    民間傳說賒刀人,賣刀不要錢只留一預言,老一輩人的故事。走街串巷的商販小時候偶然間聽到上了年紀的老一輩講過賒刀人的故事。說是有這樣一類賣東西的人,和普通的小販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他們常常在背上背著一些菜刀。走街串巷的叫賣。
  • 新年第一課:聽巾幗英模講革命故事
    她就是我們的巾幗英模、91歲的老遊擊隊員——朱香女當老人   聽過去的故事   新年伊始,縣婦聯全體幹部集體前往石塘鎮看望朱香女當老人,聽聽她年輕時的革命故事,並送上新年的問候。
  • 「小浪花」追夢小隊聽新四軍老戰士講革命故事
    「小浪花」追夢小隊聽新四軍老戰士講革命故事、金蕭分會宣講團團長葉信孚、新四軍革命老前輩劉義夫、魏文英講訴當年革命的故事。
  • 聽習近平總書記講過的那些英雄故事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總書記講述過的那些英雄故事。 2016年10月14日,《人民日報》在第24版刊登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學情緣》一文,文章的第一段就提到了「精忠報國」的故事。當時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嶽飛傳》,一套有很多本,裡面有一本是《嶽母刺字》;還有一個版本是專門講精忠報國這個故事的,母親都給我買了。買回來之後,她就給我講精忠報國、嶽母刺字的故事。我說,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說,是疼,但心裡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 聽村級「掌舵人」講「過去的故事」,滬郊故事之鄉的「四史」學習...
    「戚金財老伯伯,您給大家講一講,1928年10月到1930年2月期間,中共金山縣委6名執委中的戚福根是你家什麼人?他是怎麼犧牲的?」昨天上午,金山區山陽鎮中興村三樓會議室裡,83歲的老黨員戚金財心情激動,在一堂互動的黨課上,他向大家講述著村裡的紅色故事,全場一次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 格蘭仕40年:大寫中國製造
    這其間,中國人民,中國企業,遇到過困難,遇到過挑戰,憑藉著不懈奮鬥、與時俱進、實幹創新的精神,用勤勞、勇敢、智慧書寫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故事。  格蘭仕,一個伴隨中國改革開放創業成長的民族品牌,胸懷「實業報國 品牌強國」的夢想,用40年的時間,大寫中國製造。
  • 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聽抗美援朝老兵講那過去的故事
    向最可愛的人致敬聽抗美援朝老兵講那過去的故事——記內江職業技術學院一堂別開生面的紅色思政實踐課四川在線消息(鄧順仙)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在戰爭中,人民志願軍發揚高度愛國主義精神、革命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他們被稱為「最可愛的人」。
  • 格蘭仕十大營銷定律
    著名華人經濟學家張五常鑑於國人經濟學知識的淺薄,乃長期致力於經濟生活化,普及化的工作,據悉他所撰寫的有關經濟學方面的文章,一定要讓不懂經濟學的人看懂才發表,他說,寫專業性的文章,深入易,淺出難,但只有深入淺出,才能平易近人。所謂經濟學,就是用大白話講深刻的道理。
  • 聽老黨員講故事,追憶小河歷史
    為加強轄區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揚和培育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激勵他們向老一輩革命者學習,讓優良傳統美德代代相傳。7月25日,小河社區婦聯開展了暑期「聽老黨員講故事,追憶小河歷史」活動。社區婦聯組織轄區內的青少年聚在陽光老人家一樓,傾聽老黨員陳壽泉同志講述小河歷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陳爺爺的到來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歡迎,他為孩子們介紹了一系列的小河歷史和革命故事,他的講述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先輩們努力拼搏、不懼艱辛的奮鬥精神。
  • 把戰爭故事講給孩子聽
    在許多人的眼裡,和平日久,戰爭已經遠去,槍林彈雨中的衝殺與戰火硝煙裡的吶喊,不過是一段段消逝的往事,如黑白的底片,雖有顯影,卻在時間的塵封中慢慢褪色。作家的使命就是通過文字藝術地呈現遠離我們的戰爭,讓讀者尤其是在成長中的青少年永遠不要忘記那些鐵血忠誠與無私奉獻的英雄們,永遠懷念那些為理想而奮鬥、為信念而犧牲的先烈們。
  • 聽老一輩的故事
    外公在我們小時候就教我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心中要有國的人。圖片來自網絡:抗戰勝利就在前方老一輩的人都喜歡講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外公說戰亂時期自己看到過廝殺,自己也差點成為戰爭年代的痕跡,事情是這樣的,外公的母親(在下文統稱「老外婆」)在禮堂為日本人做飯,日本人吃飯都是在禮堂裡,老外婆就是其中的一個「壯丁」,快吃中午飯的時候外公在樓板上玩,不知道什麼時候外公在稻草堆裡睡著了,等外公醒來發現樓下有日本人準備吃飯,日本人發現樓板有響動,進行搜索,搜索發現外公就抓起來,老外婆立即上前解釋,後來日本人把外公放了。
  • 格蘭仕志在讓更多人用上高能效空調
    格蘭仕將主推技術成熟的定頻高能效空調是基於對消費者負責,差異化的產品路線正好符合了格蘭仕積極進取的整體思路。十一過後,以產品、服務、價格、促銷等構建起的顛覆式營銷戰略進一步升級,格蘭仕空調在全國啟動以「3大國策下鄉,8重補貼惠農」為主題的大篷車活動。這項活動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好評。格蘭仕空調整機公司總經理韓偉介紹:「大篷車的特殊性決定了消費者對這種形式的認可和滿意。大篷車可以帶著格蘭仕最好的空調走街串巷,最大可能地貼近鄉鎮市場消費者,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我們才能生產出市場最需要的空調。
  • 聽張充和講故事
    原標題:聽張充和講故事 A那些名人 那些趣事 「那晚我演《刺虎》,正在後臺化妝,梁實秋和老舍在邊上練相聲,一邊練一邊大笑,我就要他們先講給我聽聽。老舍寫相聲很在行的,又是老北京,所以他是主角——逗哏的,梁實秋是捧哏的。排練時,有一個老舍舉著扇子要打的動作,梁實秋說:『你到時別真打,比比樣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