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電影明星的時尚魅力無處不在

2020-12-04 百家號

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電影明星的時尚魅力無處不在。街上的廣告招貼畫裡滿是電影明星的身影:滑稽明星股秀芩、韓蘭根為某種胃藥要貧嘴;力士香皂那時相中的是陳燕燕;當時無人能及的胡蝶,名字被註冊成香菸品牌,並作為中國演員的代表去歐美諸國週遊一番,在其回國時接受了人山人海影迷的歡迎,可見其號召力;美女明星在報紙廣告等其他新聞媒介也頻頻亮相,明星成為時尚的一種象徵。

上海的商業月份牌出現在1910年前後,在20世紀30年代前後紅極一時。因為商業月份牌發展成熟的階段,也正是旗袍流行的時候,所以改良成型的旗袍正好迎合了月份牌廣告的需求。旗袍作為當時最時尚的服裝,得以大量地出現在以商業廣告為內容的月份牌裡,直至今天仍被入們所欣賞。這些商業廣告記錄著旗袍流行變化的主要進程,月份牌中美女身上旗袍的穿著效果可謂達到了一種至善至美的境界,代表了當時社會審美的整體趨向與追求,成為當時一種時尚。

20世紀20年代初,社會風氣開化,女性形象在月份牌中明顯增多,女性的傳統觀念得到了更新。社會時尚多變,而美女形象卻是永恆的主題。都市摩登美女為月份牌與旗袍找到了彼此共同表達的形式,因而旗袍與月份牌得以走著與流行一致的步伐。時尚從幾幹年的歷史長河裡走來,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釋放,它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服裝,改變著人們的時尚服飾。消費與品位超前的時筆女郎,無形中使商品獲得了更高的可信度。以今天的眼光看來,月份牌似乎更像是發布流行時裝的精美時裝招貼畫,畫中的美女與時裝比商品更醒目、更讓人難忘。月份牌中留存的旗袍美女畫數量頗豐,兩者相互影響,相互聯繫,相映成趣,我們透過一幅幅美不勝收的旗袍畫可以感受到那個年代的時尚潮流。源自於模特穿著海派旗袍的嬌媚風韻的時尚,旗袍最能顯露女性線條、秀美的身段,同時又富有端莊典雅的淑女風範。在月份牌畫家中贏得「半壁江山」稱譽的杭稚英先生,創作過大量旗袍美女。他在廣生行「雙妹」廣告中繪製的旗袍姐妹亭亭玉立,嬌嫩欲滴。燙髮、短袖旗袍衣長及地,都是30年代的時尚,時髦的裝扮暗示出她們所使用的「雙妹」化妝品也最為時筆。

女性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衝擊著服飾裝扮上的陳規陋習,人們對舊式的旗女長袍感到厭倦,新式旗袍作為一種潮流在亂世裝扮中開始形成。清朝矯飾之風不再成為人們的追求,款式簡潔、色調淡雅、自然之美的服裝款式一度成為時尚。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的,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即新式旗袍的維形。上海女學生是女權思想最激進的人群,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眾多名流貴婦、青樓女子等時筆人物都紛紛效仿女學生的裝扮。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由於30年代後期改良旗袍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當時的旗袍雖然脫胎於滿入女長袍,但已截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時髦服裝。到這時中國開始有了真正的時髦服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發達的商埠衣料貿易使得外國衣料源源輸入,各大報紙雜誌有了服裝專欄,月份牌中的時尚美女畫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上海女子非常喜愛修長適體的旗袍,因為它完美表現了南方女性玲瓏婀娜的身材特點。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很快從上海傳開,並風靡於全國各地。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

近十幾年來,旗袍又重現時裝界,在國際時裝舞臺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作為一種代表民族文化意味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2004年,在要納電影節現身的鞏俐,身穿名設計師Tom Ford告別YSL的傑作一—改良的性感低胸旗袍,不僅豔壓全場,也成為她最美的旗袍裝扮。鞏俐在星光大道上穿的這身改良晚裝旗袍,有著中國傳統的小鳳仙領,但設計師卻通過破縫的設計以及面料的把握,讓鞏俐穿出了既有東方女人味又有西方女人奔放感的獨特風韻。

中國旗泡的無限魅力使它在時尚界七十多年來長久不衰,並不時出現在國際天橋之上。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迪奧品牌的年輕設計師加裡亞諾源於東方靈感的旗袍造型、中國花卉圖案系列的推出,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成功。1997年奧斯卡典禮上的一襲迪奧的中國風旗袍,不僅讓加裡亞諾名聲再度大振,更讓妮可·基德曼驚豔全場。香港電影《花樣年華》在海內外上映,劇中的女主入公(張曼玉)在幽暗的燈光下,不斷變換著旗泡的顏色和款式。纖細合度的剪裁,令張曼玉勻稱的身材顯得更為玲瓏有致,走起路來搖曳生姿,美麗、優雅而略帶憂傷,中國傳統服裝的神的極大地震撼了觀眾,讓世界領略了東方美人的古典氣質。借著電影的傳播,旗袍熱再度升溫,成為國際時尚。因此,旗袍成為明星的理想禮服,章子怡、鞏俐、楊紫瓊等國際華人巨星,每到盛典,更是以穿旗袍而示美。

改良旗袍及源於旗袍靈感設計的旗袍裙,受中外各界婦女青睞,單邊開高衩,裙面斜開衩,中袖短袖無袖,高領低領無領等款式,式樣變化之大令人目不暇接。中國的門越開越大,我們所能觸及的西方文化也越來越多,以歐美服飾為主導的時尚漸漸注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是以旗袍為代表的民族特色服裝漸漸喚醒了人們最初的時尚之夢,時尚設計師們開始思考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時尚,旗袍就是他們向世界表達中國時尚特色的一種方式。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小編本篇文章的可以點個收藏哦,關注小編可以看到更多精彩的文章哦。

相關焦點

  • 20世紀30年代長沙的追星熱和流行時尚
    20世紀30年代長沙的追星熱和流行時尚20世紀30年代,新式戲劇和電影的傳入,給湖南社會,特別是城市生活帶來了一股新鮮空氣。那時的長沙,每次電影明星的蒞臨都能引起一次小小的轟動,也成為當時報刊最熱門的新聞題材。其時中國有幾位電影女明星來過長沙,如宣景琳、楊耐梅、胡蝶等。
  • 電影鑑賞:淺析20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家庭倫理道德電影,長知識!
    淺析20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家庭倫理道德電影 1895年12月28日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在法國公開放映了由他們自己製作的《工廠大門》和《火車進站》等活動影片後的7個月零13天,上海的《申報》登出一則最早有關中國電影的記載,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淺析20世紀
  • 在20世紀60年代,倫敦時尚的發展離不開攝影技術的支持與推動
    導語:在20世紀60年代,倫敦時尚的發展離不開攝影技術的支持與推動。著名攝影師大衛.巴利(David Bailey) 、特倫斯多諾萬(TerenceDonovan)和布萊恩,達菲 (Brian Duffy) 與各時尚雜誌和明星偶像合作,形象而直接地為人們展示出新時代的「搖擺倫敦」 ,並因此成為眾人心目中的時尚名流。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攝影師不僅僅是記錄時尚的瞬間,更是發現、追尋和創造時尚的重要參與者。
  • 找回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優雅
    20世紀30.年代,中國最漂亮的男人和女人們,打著黑領結,穿著禮服,非常講究的來到上海總商會。他們聚會、跳舞,那是中國最優雅的年代,最優雅的一群人。我們想把那個被遺忘的年代找回來。——寶格麗酒店CEO1916年的歷史建築——上海總商會大樓,這座經歷了歷史滄桑的建築經過整修和翻新,與環繞著盎然自然景觀的48層寶格麗大樓巧妙融合,共同組成了上海寶格麗酒店。愜意的自然景觀、當代的設計風格以及經典的歷史建築,都在上海寶格麗酒店精妙平衡。上海寶格麗酒店一如既往地選擇了義大利建築事務所。
  • 美國20世紀50年代最迷人的經典生活照片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迎來了一個幸福、繁榮的時期,20世紀50年代是魅力的巔峰。20世紀50年代初頭髮20世紀50年代初的髮型,無論是短髮、中式還是長發,不管你信不信,都不如前十年的「時尚」。儘管如此,厚厚的波浪狀的劉海(就像電影明星芭芭拉·斯坦威克的照片中所看到的那樣)是相當繁重的工作,許多女性訂了每周一次的理髮師約會,坐在烘乾機下,然後試著儘可能長時間地保持既定的髮型。
  •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五位美麗的香港女明星王祖賢關之
    如今明星在大陸遍地開花,但也有網友表示總覺得有些東西不見了。越來越多的明星採用了香港風格和復古風,與有意採取香港風格相比,回顧20世紀代和代香港電影的鼎盛時期,香港明星籤約時代的那些令人驚嘆的時代,編輯決定再回首這些年的美。。
  • 20世紀80年代末,「超級名模」的時尚經
    「超級名模」這個詞最先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末,儘管當時經濟有點衰退,一些模特的魅力和大牌明星的地位還是足以確認重要時裝品牌的身份,並為那些高級時裝帶來效益,大眾對超級名模們的膜拜心理日甚一日。崔姬(Twiggy)是20世紀6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模特,她的出現如同一場革命,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時尚的定義和對眼部的化妝方式。崔姬穿著色彩鮮豔的超級迷你裙,露出筆直的大腿,看起來有點笨拙但是有種少年人特有的純真無邪。她沒有胸部曲線、沒有腰線、沒有臀線,甚至完全沒有一點曲線。
  • 20世紀30年代美國大兵上海泡吧
    20世紀30年代美國大兵上海泡吧 2012-06-06 17:44
  • 圖說上世紀20-40年代老上海
    圖說上世紀20-40年代老上海 2019-12-30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世紀30年代青島的電影人(下)
    《北京青年報》曾刊載過一篇名為《30年代上海舞女如何抗日:用通宵伴舞來救濟義勇軍》的文章,披露出這位女演員一些生平事跡。    五月花劇社不久就遭破壞而中止活動,許多人員轉入上海的春秋劇社,繼續從事進步戲劇的表演工作。春秋劇社曾排演過《暴風雨中七個女性》《亂鍾》《活路》《SOS》《嬰兒殺戮》等劇,除了洪逗外,主要演職人員還有舒繡文、劉瓊、袁牧之、王瑩、魏鶴齡、金山、陳白塵、應雲衛、聶耳等。1932年秋,春秋劇社參加上海藝華影片公司拍電影。
  • 黎莉莉:上世紀30年代的電影明星,父親被譽為隱蔽戰線的三傑之一
    不過,老一輩的文藝工作者都說,黎莉莉是真正的藝術家,她是當時中國電影黃金時代的主角之一。她曾在20世紀中葉的中國電影舞臺上,留下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記憶。而她的整個演藝生涯,也是跟隨著中國電影發展的脈絡,不斷壯大和成長。2005年8月7日,黎莉莉因病去世,享年90歲。
  • 迪斯科disco回潮,帶你感受70年代的時尚與狂野
    近年來,20世紀70年代的迪斯科時尚又捲土重來,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主流時尚對波西米亞風格的回歸。70年代的迪斯科服裝被萬聖節和主題派對服裝年復一年的追捧,而迪斯科舞蹈本身正在捲土重來。這種有趣的、歡快的、瘋狂的舞蹈與迪斯科服裝結合在一起,值得回顧。
  • 為什麼說20世紀50年代,是個神仙比美的年代?
    20世紀50年代,二戰結束,各國進入了長期的戰後休整。告別了戰爭年代的拮据和服飾上的單一,女性曲線的展現重新被重視,美麗的姑娘們迎來了高級定製的回潮。1947年,克裡斯蒂安·迪奧推出「New Look」系列,將50年代的女性帶入了一個優雅和魅力完全爆發的十年。
  • 從老上海市井圖看上世紀30年代的審美
    20世紀30年代,中國上海,老上海市井照片,大美人廣告。 圖片來源:Print Collector/Print Collector/Getty Images/視覺中國20世紀30年代,中國上海,老上海市井照片,大美人廣告。
  • .| 透過《申報》廣告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的「買買買」生活
    它的廣告傳遞著各種商品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上海社會生活的圖景。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轉載RUC新聞坊(ID: rendaxinwenxi)文章,通過《申報》,為你簡單勾勒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消費生活。
  • 上海的30年代Light,Heat,Power!
    我此後,立志做人,便要做一個靠得住的人,給你們一交一個真誠的莫逆良友……「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人及全球華僑的集體記憶中,《良友》畫報是報刊業的象徵符號,表達時代信息。「良友」成為一塊熠熠生輝的金字招牌,以親善的面目、友好的形象充當「無所不在」、「無人不讀」的文化消費角色。
  • 30年代的交際花,個個美豔動人,胡蝶式穿搭是上海灘的時尚標杆
    上海灘30年代的風情萬種,一半都在明豔動人的交際花身上。 而上海的名門閨秀唐瑛,父親是留德歸來的西醫,母親是金陵女子大學的首屆畢業生。家世顯赫的唐瑛從小長相美豔,是集美貌與智慧化生的人間精靈。 "郵票大王"的女兒周叔蘋,也是出身名門的名媛,憑著自己優秀的才華,成為上海當時上層社會酒會上出名的"明星",嫁人多年後依舊魅力不減。
  • 20世紀30年代上海極盡繁華,我國最早的影后—胡蝶從這裡出現
    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極盡繁華,十裡洋場洋溢著紙醉金迷的氣息,街頭髮黃的電影海報印著東方美人的魅惑面龐,勾引人心,而我國最早意義上的她所摯愛的電影事業讓她成為傾國傾城的「電影皇后」,同時胡蝶本人反過來也促進了電影事業的蓬勃發展。1908年,清朝皇帝光緒、實權的掌控者慈禧太后先後駕崩,隨後中華大地經歷了幾十年的大動蕩。
  • 20世紀30年代青島的電影人(上)
    20世紀30年代青島的電影人(上)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0.12 星期一 李潔攝    20世紀30年代,青島有幾所廣有影響的中學,其師資力量頗為雄厚,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也比較深,多位後來從事戲劇電影工作的名人名家曾在這些中學中就讀。這些中學包括教會辦的文德中學、市立中學以及鐵路中學等。
  • 全媒派 | 透過《申報》廣告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的「買買買...
    它的廣告傳遞著各種商品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上海社會生活的圖景。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轉載RUC新聞坊(ID: rendaxinwenxi)文章,通過《申報》,為你簡單勾勒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消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