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作為一個大鹽城人,實在沒底氣說出"鹽城工學院更優秀"這句話啊!尤其是在2019年5月23日發布的《關於2019年擬批准設置高等學校的公示》中淮海工學院將更名為江蘇海洋大學,升格為"大學"後的淮工將是"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和鹽城工學院之前許下的"彼此不分離"的諾言已不在。
小西有時候在想,鹽城經濟不差,高等教育上怎麼就沒有出彩呢?
鹽城市擁有公路、鐵路、航空、海運、內河航運等立體化運輸網絡的地級市,尤其是2018年開建的鹽通鐵路標誌著鹽城將進入高鐵時代。還記得小西讀大學時,先坐大巴到蘇州後轉火車去長沙(慢車到懷化的那趟列車),臥鋪捨不得買,只能坐20多個小時。
高校的發展離不開地方經濟的支撐,說說老家鹽城的地理優勢,如省內面積最大、人口第2、擁有亞洲最大的灘涂溼地和全省2/3海洋線(582公裡)。在2018年在中國三線城市排名中,鹽城位居第三(前面是臨沂和紹興),GDP高達5082億元,而淮工所在的連雲港位居34名,GDP是2640億元。鹽城的經濟基礎上還是挺好的。
鹽城工學院和淮海同學院誰更出色?
江蘇省已合併二三本批次招生,鹽城工學院和淮海工學院同為"老二本"院校。創建於1958年的鹽城工學院在2018年才新增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學碩:化學工程與技術、專碩:工程碩士)。而創建於1985年的淮海工學院(籌建階段曾是淮海大學)在2013年已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17年再次成為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在學科發展和綜合實力上,鹽城工學院落後了不是一點點!
院校排名的話,不同排行榜給的數據稍有差異,鹽城工學院和淮海工學院算是在一個區間。在本地人口中都不算是"好大學",比如小西的高中老師就曾常說"不看書,也就只能去個鹽城工學院。",連雲港的朋友是不是聽過類似的話語,不努力就只能去淮工!畢竟,省內985/211院校數量不少,老二本院校在這個群體中就顯得不夠優秀呢!
其實,省內類似的學院還是不少,比如之前有傳聞"淮陰工學院"和"淮陰師範學院"合併組建為淮安大學也未成功,一起加油吧!畢竟,江蘇省的高等教育資源在國內省市中很好的,算下來4-5年才會給一個"學院"升格"大學"指標(改革後每年評定一次),猜猜下一所會是蘇北的哪所學院呢?
最後,期望未來有機會鹽城工學院升格為"XX溼地大學",之前沒有格調促成合併組建鹽城大學,再談鹽城大學就難咯!回看南通大學的成功經驗,只能羨慕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