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我們為何不馴化大熊貓?好吃的豬肉哪裡來?

2021-01-10 騰訊網

全世界的野生大熊貓數量大概在2000隻左右,大熊貓是生物界的活化石,被譽為中國的國寶,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熊貓是吃竹子的,看上去很萌,狼則是食肉動物,很兇悍,但為什麼人類馴化了狼,而沒有馴化大熊貓呢?今天我們就以野生動物為中心,講一講人類農業的起源。

中國的大熊貓在全世界都受人喜愛

大熊貓在中國古代被稱之為白豹、貔貅、貘等等,古代的中國人認為大熊貓全身都是寶,大熊貓的皮可以做衣服,如《本草綱目》記載道:「寢之可驅瘟癧,闢溼氣邪氣。」大熊貓的脂肪油、肉可以製作成膏,治療癰腫。古人所說的「癰腫」,現在一般認為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種皮膚病,在沒有抗生素的古代,癰腫是很難治療的。大熊貓的尿液,能夠化鐵,如宋人所著之《爾雅翼》中記載道:「貘溺能消鐵為水,有誤食針鐵在腹者,服其溺則化。」古代沒有抗生素,不能做手術,誤食鐵針也是相當危險的,古人認為服用大熊貓的尿液可以化鐵為水。當然,大熊貓的皮、膏、尿,是否真的有藥用價值,這是值得商榷的。但是,無論怎樣,古人認為大熊貓全身都是寶,不是賣萌的。

中國古代的人有沒有吃過大熊貓的肉呢?歷史文獻中也提到了古人食用「貊炙」的記載。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大熊貓與野馬、野牛一樣,是人類狩獵的對象。

20世紀30年代,美國人來中國捕捉大熊貓

既然古人認為大熊貓有實用價值,那人類為什麼不馴化大熊貓呢?其實,在地球上,可供人類馴化的動物並不多。動植物想要被馴化,需要滿足一些條件。

人類的農業大約誕生於1.2萬年前,在此後的漫長歲月裡,人類一直處於農業社會的階段,直到18世紀,人類才開始工業化,慢慢從農業社會進入到工業社會。在漫長的農業社會,全球大致形成了三個動植物馴化點:歐亞大陸與非洲;美洲;澳大利亞與南太平洋。

根據現在的考古發現,人們一般認為歐亞大陸與非洲最早的農業遺址出現在新月沃地,即現在的以色列、約旦、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一帶。在距今1.1萬年前至9000年前,人類在這裡馴化了8種以上的動植物,我們今天常見的小麥、山羊、綿羊就是在新月沃地被馴化的。

綿羊

在距今9000年前至8000年前,中國人馴化了野生水稻和野豬,中國南方地區的農作物以水稻為主,北方地區的農作物以粟為主,粟俗稱「小米」,無論是長江流域,還是黃河流域,主要的家畜都是豬。

野豬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亞的農業,出現的時間則比較晚,大約在4000年前至6000年前,高粱、油棕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馴化,也有的學者認為芝麻、西瓜也起源於非洲,但是有爭議。儘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馴化了至少3種以上的農作物,但是,這裡卻沒有一種動物被馴化。眾所周知,現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擁有大量的野生動物資源,如犀牛、斑馬、長頸鹿、獅子、非洲象等等,為什麼沒有一種動物被馴化呢?

美洲的動植物馴化是最晚的,在大約距今4000年前,美洲才出現農業,土豆、玉米、番薯都是在美洲被馴化的,美洲的印第安人還馴化了羊駝和豚鼠。當然,也有的研究表明玉米在距今9000年前就在墨西哥南部一帶被馴化了,但是,不管怎樣,美洲的農業文化一直很落後,直到新航路開闢之前,印第安人的社會從整體上來看還處於採集和狩獵的階段,農業只是一個補充而已。

澳大利亞直到公元15世紀之時,還沒有出現農業,澳大利亞的野生動物資源其實也很豐富,新航路開闢之時,奔走在澳大利亞的袋鼠多達1億隻,並且當地的土著居民也會狩獵袋鼠,但是,袋鼠同樣也沒有被人類馴化。

南太平洋諸島嶼的農作物,主要是椰子、麵包樹和薯蕷,但是,椰子、薯蕷、麵包樹都不是在當地被馴化的,麵包樹的原產地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巴布亞紐幾內亞是人類馴化動植物的一個點,這裡處於熱帶地區,擁有非常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樹袋鼠、斑袋貂、袋貂等等,但是卻沒有一種野生動物被人類馴化,斑袋貂的皮毛經常被當地的土著居民用於製作衣服,有實用價值,但是斑袋貂最多也就被當作寵物,而沒有被真正馴化。

椰子樹

地球上的野生動物那麼多?為什麼可供人類馴化的動物非常有限呢?

人類歷史上真正的農業革命只發生在新月沃地、中國和中美洲,而澳大利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則沒有發生真正的農業革命,原因就是澳大利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量的動植物是無法被人類馴化的,尤其是沒有大型的野生動物可供馴化。

真正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是山羊、綿羊、牛、野豬和野雞等等,中國人常說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也表明,被我們人類馴化的動物,數量非常少,只有6種,即馬、牛、羊、雞、犬、豬。我們人類餐桌上常見的肉類,無非就是羊肉、雞肉、鴨肉、牛肉、豬肉這些。山羊、綿羊、牛、野豬和野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能夠適應群居生活,願意接受人類的飼養,能夠在飼養的環境下實現繁衍,並且繁衍的周期不是太長,從智力上來講,這些動物既不太聰明,也不太笨,此外,它們的食物必須是人類能夠廉價獲得的,不能太昂貴,否則人類養不起。

雞的祖先野雞

能夠被人類馴化的動物,它們的馴化時間也是有順序的,首先被人類馴化的是狼,狗的祖先就是狼,人類早在1.2萬年前至1萬年前就馴化了狗,為什麼狗最早被馴化呢?因為狗能夠幫助人類狩獵,狗還有領地意識,能夠幫助人類看家護院,也就是說在農業出現之前,人類就已經馴化了狗,人類飼養狗主要不是為了吃狗肉的,而是為了狩獵的。狗其實不能算作真正的家畜,狼是肉食性的動物,狗一般也喜歡吃肉,人類如果大規模飼養狗,成本會非常的高,所以,狗肉不是普遍食用的肉類。人類飼養的家畜一般都是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而不能是純粹的肉食性動物。通過肉類轉換成肉類,是非常不划算的,狗因為能夠幫助人類狩獵,才被馴化了,否則,人類也不會去馴化兇猛的狼。

狗的祖先是狼

第二批被人類馴化的動物,則是山羊、綿羊,為什麼山羊和綿羊馴化的時間比狗馴化的時間要晚呢?因為人類馴化山羊和綿羊,主要是為了吃肉的,必須先馴化農作物,才能大規模馴化山羊、綿羊。農作物馴化之後,人類就有了充足的飼料提供給山羊、綿羊了。

野豬被馴化的時間則要比山羊、綿羊晚一些,因為豬是雜食性動物,我們人類也是雜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的食物結構往往與人類的食物結構會發生重疊,所以,豬被馴化的時間有點晚,必須建立在人類自己能夠獲得大量的食物的前提下。豬雖然是雜食性動物,但是,豬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挑食,豬可以消耗農家廢料,中國古代的農民一般用農作物的秸稈、穀皮飼養豬,人類常常將農作物的穀皮製作成糠,人類的剩菜剩飯,也可以當作豬的飼料,豬如果稍微挑食一些,只吃水果、胡蘿蔔,或者與人類的食物結構完全相同,人類也不會馴化豬。

人工飼養的豬

野牛被馴化的時間則要晚於野豬,牛是家畜當中體型最為龐大的,野牛也很兇猛,但是,野牛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野牛是群居性的動物,只要控制了領頭的野牛,就可以控制整個牛群,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特別兇猛、攻擊性強的野牛,則在人類的選擇之下逐漸被淘汰了,現在的牛都變成了溫順的牛。在人工選擇之下,動物的遺傳也會發生變異,狗、豬、牛都比它們的祖先更溫順,現在人類飼養的狗、豬、牛、羊等家畜重新回到森林裡,是無法生存的。

長期以來,人類還想馴化一種動物,那就是鹿,但是,鹿是人類馴化失敗的一種動物,鹿的性情過於急躁、好動,鹿對食物也很挑剔,它們喜歡吃鮮嫩的樹葉和草,人類沒有那麼多的樹葉和草給鹿吃。中國古代,只有皇帝和貴族能夠養得起鹿,這些鹿都是處於半野生的狀態,在一個非常大的苑囿裡養著一群鹿,這些鹿專供皇室和貴族食用。普通的農民是養不起鹿的,他們沒有那麼多的土地。

鹿

大熊貓沒有被馴化的一個重要原因,與鹿有點類似。大熊貓雖然是吃竹葉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竹子,大熊貓都吃,而且竹子的熱量很低,野生的大熊貓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吃竹子,一隻大熊貓,每天要吃10公斤左右的竹葉。如果大熊貓吃竹葉,像牛吃草那樣不挑食,那麼,10公斤的竹葉,其實也不算什麼,很容易獲得,但是,大熊貓吃竹葉是挑著吃的,這就意味著飼養一隻大熊貓,需要有一大片的竹林。在中國古代,只有皇帝、王爺他們家有那麼多的竹林,普通的農民根本養不起大熊貓。大熊貓除了吃竹葉,還吃水果、窩窩頭,它們有時候也會吃肉,捕食昆蟲、竹鼠,對於人類來說,大熊貓的「菜單」,除了竹葉,其他的都是非常昂貴的。

竹子的熱量比較低,大熊貓為了節省能量,儘量少運動,這樣才能變胖,它們看起來很萌,其實是沒有辦法的,如果像別的動物那樣好動,竹子是無法提供那麼多的能量的。為了少運動,大熊貓幾乎是處於單身狀態的,很少與同類來往,大熊貓喜歡獨居,只有在交配的季節才與同類來往。因為大熊貓喜歡獨居,不喜歡與同類交往,所以,人工飼養下的大熊貓,自然發情率很低很低,它們成年以後,都不知道繁衍這件事兒。動物園裡的大熊貓一般通過人工授精的方式實現繁衍,另外,大熊貓通過觀看影片的方式,也會懂得繁衍。可是,古代是沒有人工授精技術的,也沒有影片,飼養大熊貓,並且讓人工飼養下的大熊貓實現繁衍,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也是絕大多數的動物,沒有被馴化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野生動物要被人類馴化,首先要能夠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實現交配和繁衍。

動物園裡的大熊貓

所以,人類能夠馴化的野生動物早就被馴化了,不能被馴化的,至今仍然不能被馴化,這些沒有被馴化的動物,不會因為人類生物科技的進步而重新被馴化。隨著人類生物科技的進步,有些野生動物住進了動物園裡,但是,這不是馴化。

同樣的例子,還有犀牛、麋鹿、大象等等。歷史時期,我國野生犀牛、大象、麋鹿的分布範圍非常廣泛。我們僅以犀牛為例,來說明動物的馴化問題。

西周時期,我國的黃河流域有野生犀牛,到了北宋時期,我國的長江流域仍然有野生犀牛的分布,在中國古代,犀牛角、犀牛皮可以製作犀甲、帶鉤,犀牛角還可以入藥,犀牛角是非常昂貴的奢侈品,但是,中國古代的人們寧可捕殺野生的犀牛,也不願意飼養犀牛,就是因為犀牛不能被馴化。犀牛的視覺非常的差,但是,聽覺和嗅覺非常的靈敏,稍有動靜,就會攻擊任何目標,甚至會主動攻擊人類,犀牛遇到陌生的氣味和聲音,就會表現出攻擊行為。野牛也會攻擊人類,但是,野牛畢竟是群居動物,可是犀牛卻喜歡獨居,人類無法控制一頭犀牛而讓所有的犀牛都聽話。中國古代的皇帝喜歡飼養一些珍奇的野獸,古代有專門馴犀的人,皇家的園林裡往往有犀牛,但是,犀牛很難飼養,有的皇帝寧願把犀牛放生,也不願意飼養犀牛。

犀牛

因為犀牛不能被飼養,所以,中國古代的人們為了獲得犀牛角,常常獵殺野生的犀牛,這就導致了我國野生犀牛的消失速度非常快,北宋時期,長江流域還有犀牛,明清時期,犀牛已經退居到廣西、雲南一帶了,雲南是我國野生犀牛的最後棲息地,但是,現在,在我國的雲南省,幾乎沒有發現過野生犀牛了。

歷史時期,我國野生大熊貓的分布範圍也比現在廣泛,唐朝的時候,我國的雲南、四川、貴州等地都有大熊貓的分布,直到明代,我國的雲南省還有大熊貓,現在,我國野生大熊貓的分布範圍已經非常的狹窄了。

美洲的野牛

大熊貓的分布範圍不斷縮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古代的人們錯誤地認為大熊貓有藥用價值,經常捕捉大熊貓。大熊貓不能被馴化,再加上本身的繁殖速度慢,於是,大熊貓的數量就不斷較少,分布範圍也不斷縮減,如果沒有人類的保護,大熊貓有瀕臨滅絕的危險。

綜上所述,我們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已經被人類馴化的動物,其數量是非常多的,而沒有被人類馴化的動物,絕大多數都成為了珍稀野生動物,有瀕臨滅絕的危險。我們的地球,早就已經不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了,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動植物,就是人類和人類種植的農作物、飼養的家畜以及寵物。例如:全球野狼的數量,不過20萬隻左右,但是,狗的數量卻超過了4億隻,全球企鵝的數量不過5000萬隻,而人類飼養的雞的數量則超過了200億隻。

即使我們人類現在建造了無數的動物園,將一些珍稀的野生動物圈養了起來,但是,它們仍然有瀕臨滅絕的危險,因為這些動物根本就不能夠被馴化,不喜歡被人類圈養,生存狀態非常差,它們本應該回到森林裡、回到草原上。所以,人類建造的動物園不是這些珍稀野生動物最後的棲息地,它們應該重新回到野外,地球上並不是所有的野生動物,都喜歡在人類活動的範圍內生存,能夠被馴化的動物是非常少的。

相關焦點

  • 揭秘國寶大熊貓:為何是國寶?為何不吃肉而偏愛竹子?
    前不久,健力寶推出的萌寶罐,罐身上印著一隻嘴裡叼著竹葉的大熊貓,萌力十足。小朋友拿著它拍照,簡直是萌上加萌。但是小寶突然被一個粉絲的留言難住了:看到這個問題,小寶第一反應是:熊貓是國寶,地球人都知道啊!
  • 大熊貓作文:可愛的「國寶」
    你是否了解我國的大熊貓?今天,我就給你講講我國的國寶——大熊貓吧!大熊貓,屬於雜食目,熊科。它的頭圓圓的,尾巴很短,身體豐腴富態,遠看,就像一個黑白相交的大皮球。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物種,現主要棲息地為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它們生活在海拔2600米-3500米的茂密竹林裡。大熊貓吃食物時也很有趣。只見它左手拿一根細長的竹子,右手拿也抓著一根,悠閒地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吃著:它先把竹子的外皮咬掉,然後細嚼慢咽地吃了起來。活像一位穿著貂皮大衣的貴婦人。我看著它,不禁手舞足蹈起來。
  • 大熊貓為什麼能成為國寶?
    作為國寶,大熊貓實至名歸。說實話,體型大的動物,還能夠保持萌態的,就我所見,也只有大熊貓了。再說熊貓的奔跑速度、咬合力、爬樹能力,等等都表明熊貓不是池中物,讓人肅然起敬(貔貅、食鐵獸等尊稱可見一斑)所以說,大熊貓憨態可掬的外表也改變不了它兇悍的本質。只能嘆息,到底是屬熊科的。不過,可愛讓我們親近喜愛。
  • 作為澳大利亞的國寶考拉,為什麼沒有我國的國寶大熊貓有名?
    雖然都是國寶,但是國寶也是等級不同的。可不是每一個動物都像大熊貓一樣,當成掌上明珠一樣來飼養的。那這大熊貓在世界上是有多出名呢?,我們可以看一看各國爭先恐後地向我們租借這大熊貓的報導。關於樹袋熊的事,大家估計知道的也不多。所以,在澳大利亞大火中,樹袋熊也跟隨火勢而高調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 大熊貓成為「國寶」的歷程:其實也是一部活生生的大熊貓屠殺史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圓圓滾滾的外形,憨憨厚厚的性格,再加上黑白分明的毛髮,大熊貓在網民們的口中變成了滾滾,變成了胖達,與其生活習性完全相反。 人們都知道大熊貓是國寶,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大熊貓為什麼是國寶。
  • 沒想到吧~我們的國寶大熊貓竟然有兩種!
    沒想到吧~我們的國寶大熊貓竟然有兩種!最近,央視新聞報導了一則關於大熊貓的趣聞引發熱議。網友們這才知道,我們中國的大熊貓竟然有兩種,原來不止四川有大熊貓,陝西也有,而且長得還不大一樣,一個更像熊,一個則更像貓。
  • 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習作《國寶大熊貓》範文來咯~
    大熊貓人見人愛,是我國的國寶。那你了解大熊貓嗎?大熊貓是貓嗎?大熊貓生活在什麼地方?大熊貓為什麼被視為中國的國寶?……這次習作的主題就是讓我們圍繞大熊貓的外形、生活習性、生長的環境等方面來進行描寫,突出大熊貓的特點,表達出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那我們要如何寫好這篇作文呢?一起來欣賞一篇範文吧。國寶大熊貓有很多小朋友會好奇地問:大熊貓是貓嗎?
  • 為什麼「百獸之王」不敢攻擊大熊貓?你可能還不了解國寶的戰鬥力
    為什麼「百獸之王」不敢攻擊大熊貓?你可能還不了解國寶的戰鬥力很多人對於動物最初的了解應該是通過小時候的童話故事書,而故事書裡對老虎的定位是森林之王,這主要是因為老虎是動物世界裡比較兇猛的,一般在攻擊能力上很少有實力相當的動物,所以老虎一直是處於食物鏈的最頂端。我們在故事書裡看到過老虎廝打過各種動物,但是印象裡是不是沒有看到過老虎攻擊大熊貓的情節呢?
  • 別小看國寶大熊貓,溫順蠢萌的外表之下,它可是戰神的實力!
    別小看國寶大熊貓,溫順蠢萌的外表之下,它可是戰神的實力!作為世界第一大萌物,大熊貓可是被人類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它不但萌更是我國的國寶,在地球上的粉絲眾多,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有大批的熊貓粉絲,所以經常有國家想要從我國租借走大熊貓,但我國對於租借大熊貓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像荷蘭就經過了長達10年的時間才成功租借走了大熊貓。
  • 看完這六個瞬間,你會覺得大熊貓被稱為「國寶」實至名歸!
    1.大熊貓被廣大網友們戲稱為「滾滾」,受歡迎程度可見一般。大熊貓更是被稱之為國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呢大熊貓是我們國家特有的物種,只此一條被稱為國寶就不為過吧。下面詳細的說一下咱們的國寶吧!2.大熊貓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圈粉無數,在國外也是如雷貫耳早已經名氣在外了。
  • 關於國寶大熊貓,還有這些是你不知道的
    #近日有關國寶熊貓的新聞層出不窮,像是加拿大卡爾加裡動物園當地時間5月12日宣布,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新鮮竹子短缺。中國租借給加拿大的大熊貓「大毛」和「二順」近期將提前與加拿大民眾告別。關於大熊貓的一舉一動都牽引著大家的心。那麼它為什麼有那麼大的魅力?又為什麼會成為我們的國寶呢?首先全球的分布範圍極小,數量少且熊貓只分布於中國。其次熊貓獨佔亞科,熊科最古老的分支熊科是三大頂級霸主科之一,被稱為「行走的活化石」。
  • 世界「國寶」排行榜:印度孟加拉虎第四,我們的大熊貓第幾呢
    現在很多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國寶」,我們中國就是大熊貓啦,那其他國家呢? 之前就有一個權威機構,做了這樣一個榜單,把各個國家那些最具特色的國寶拿出來做一個比較,這次印度的孟加拉虎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我們的大熊貓呢?
  • 獅子和老虎為何不敢惹大熊貓?大熊貓:看看老子以前叫啥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現在中國最受寵愛的動物,就要屬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了。大熊貓每天一副憨憨的樣子,十分受到世界各國的人民的喜愛。看到這裡許多網友就要問了,既然大熊貓這麼憨,獅子和老虎為何不敢惹大熊貓?說到這裡,我們生活在四川的國寶就要拍案而起了,看看老子以前叫啥!我問問大家到底知道熊貓在古代叫什麼麼?它在以前可不叫熊貓喔,熊貓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十分可愛。但是它以前的名字的風格可就不可愛喔,反而還是十分威武霸氣的。
  • 大熊貓怎麼成為國寶的?為什麼比它更珍稀的動物,卻非國寶待遇?
    那呆萌的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這點估計連小朋友都知道了!當然按大熊貓的繁衍德行,想達到像豬一樣的規模,很明顯也是不現實的,但萬一以後技術成熟了,複製粘貼下就一隻大熊貓,它還會成為珍稀動物嗎?珍稀動物是什麼概念,為什麼只有大熊貓成了國寶?
  • 為什麼大熊貓這麼喜歡吃竹子?竹子有什麼好吃的?
    導語:為什麼大熊貓這麼喜歡吃竹子?真有那麼好吃嗎?國寶熊貓長得憨厚可愛,深受國內外人士喜歡。除了大大的「黑眼圈」,熊貓還有個大家都知道的特徵,愛吃竹子。其實大熊貓屬熊科,體型大,同樣有著尖銳的犬牙,本應是不折不扣的食肉動物。
  • 罕見膚色的大熊貓——全白大熊貓,網友:就等彩色大熊貓了!
    世界各國都有各自的國寶,一說到我國的國寶,大家第一印象必然是胖嘟嘟的大熊貓,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大熊貓臉頰圓圓的,黑眼圈大大的,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人們習慣了大熊貓的膚色黑白兩色,但近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全白大熊貓是一種罕見膚色的大熊貓,它和其它大熊貓有明顯的區別:毛髮通體呈白色,爪子均為白色,眼睛為紅色!據專家猜測這頭白色大熊貓是1-2歲青年大熊貓,身體健康!
  • 為什麼老虎和獅子不襲擊大熊貓,您聽聽大熊貓古代的名字就懂了?
    虎豹是很兇猛的動物,是肉食性動物,不管什麼動物都覺得好吃,熊貓在很多人眼中是很溫和的動物,它們很悠閒,為什麼虎獅不攻擊熊貓呢?你看,這隻大熊貓叫什麼?否則,虎豹就不敢襲擊我們的國寶大熊貓,這是為什麼呢?
  • 熊貓肉好吃嗎?盤點中國三大獵殺大熊貓案,嫌疑人:只能拿來餵豬
    熊貓肉好吃嗎?盤點中國三大獵殺大熊貓案,嫌疑人:只能拿來餵豬開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大熊貓是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寶」,私捕和獵殺都是違法行為!而且熊貓作為中國特有物種,為中國的外交和創收做出了巨大貢獻,值得我們所有人的珍惜和保護。現如今,熊貓作為中國國寶,享受著極致待遇,小到吃喝拉撒,大到繁殖培育,都有專人照顧。即便是放歸野外的熊貓,都有定位裝置,工作人員會密切關注它們在野外的狀況。
  • 大熊貓被發現150周年了,陝西大熊貓為何默默無聞?
    中國的大熊貓到底有多少,除了四川,其餘地方有沒有?都是未知的答案。變化發生在1957年冬。一天,陝西秦嶺嶽壩鄉的上空掠過一架飛機,並且扔下了什麼東西。村民以為是來了特務,便報告給上級。鄉長楊篤芳不敢怠慢,帶著一群民兵,進山搜索。
  • 「國寶」大熊貓有天敵嗎?究竟是哪種動物?
    在當下,誰敢對「國寶」下手啊。開個玩笑哈。一般情況下,野生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天敵,那就是人類。除了人為的獵殺外,人類對野生環境的壓縮也能野生動物最大的威脅之一。當然,大熊貓也不例外。那麼,除了人類外,在自然環境下,大熊貓有天敵嗎?它的天敵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