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播二戰紀錄片 呈現德日反思緣何不同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國播二戰紀錄片 呈現德日反思緣何不同
2015-07-07 14:27:2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馬海燕)在中國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8周年之際,四集紀錄片《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反思錄》在中國國家電視臺播出,引發民眾對戰爭與和平的思考。

  6月6日至9日,該紀錄片中文版在中央電視臺首播。7月2日至9日,央視綜合頻道和中文國際頻道再次播出該片。同時,該片被譯為英語、俄語、法語、德語、日語、韓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等八個語種播出。

  同為犯下戰爭罪行的國家,德國反省戰爭,日本否認侵略,為什麼會有如此差別?該片將二戰後德國與日本從政府到民眾層面的反思過程進行了梳理。除採訪中、德等國的專家學者,該片也採訪了鳩山由紀夫、姬田光義、金子安次等日本前政要、學者、老兵,甚至有日本右翼勢力代表。

  南京大學教授周凱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歷史不容忘記,反思是為了讓下一代獲得正確的認知,紀錄片的力量就在於真實。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用紀錄片的形式呈現真實的影像和權威採訪,讓人們重溫那段歷史,有利於讓中國民眾靜心反思,也可以讓世界各國民眾了解歷史真相。

  片中直陳兩個國家戰後初期對戰爭的反省程度是導致兩種歷史態度的根本區別。眾所周知,德國從一開始就表示出對納粹主義的堅決反思,通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反省戰爭的系統機制;而日本戰後由於美國對天皇制度的維護,導致對戰爭責任的追究不徹底,隨後的冷戰日本又成為美國在亞洲的合作者,使得日本從未徹底反思戰爭。

  戰後,德國向受害國家和民族付出了過千億美元的巨額賠償,還與波蘭、法國等國以共同編寫中學歷史教科書等方式,實現了民族和解。而日本在戰後幾十年裡,卻因修改教科書、不承認侵略罪行、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等,而與亞洲鄰國不斷發生衝突。

  日本外務省前中國課課長淺井基文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這部紀錄片著眼大局,從日本與德國在歷史教科書以及教學方面的差異切入分析,這一視角難能可貴。從客觀上來說,這一紀錄片能夠起到警醒的作用。

  當時任聯邦德國總理的勃蘭特向華沙猶太人紀念碑俯身下跪時,時人評論道,「勃蘭特跪下去,德意志站起來。」2014年,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清華大學演講時再次表示,歷史歷歷在目,沒有人能夠撇清關係。每個德國人都必須反思自己在過去的作為和不作為,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德國正視歷史的做法是對的,可以讓後代不要重蹈覆轍。從勃蘭特到默克爾,德國政府對戰爭的態度始終未變。

  但日本的政治人物卻每每因為參拜靖國神社被國際社會指責,從迴避戰爭責任的裕仁天皇「終戰詔書」、到模糊戰爭責任的「一億人總懺悔」、再到安倍晉三正面挑戰國際正義審判的「侵略無定義論」,日本右翼保守勢力扭曲歷史的頑固性比世人想像的更甚。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表示,紀錄片中真實的記錄使人進一步認清,一個國家若要走正確的道路,必須勇於正視過去歷史,汲取歷史教訓。只有這樣,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才能有根本的改善,與國際社會的關係才能改善。

  周凱說,今天人類文明仍然面臨大規模傷害的威脅,反對戰爭、維護和平仍是各國共同面臨的重任。在關鍵歷史節點上,人們重新吸取戰爭的教訓,思考如何才能不讓歷史悲劇重演,不縱容任何否認侵略歷史、美化侵略戰爭的言行,既是對歷史負責,也是對世界負責。(完)

相關焦點

  • 紀錄片《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反思錄》獲專家好評
    紀錄片《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反思錄》獲專家好評:真實記錄德日歷史態度新華網北京6月14日電(記者白瀛)4集紀錄片《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反思錄》6日至9日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後受到各方好評。光明日報社12日在京舉辦的研討會上,專家認為,該片客觀、真實記錄了德日兩國對待二戰歷史的態度以及產生的不同影響,具有較高的說理性和說服力。
  • 二戰經典影片盤點:不同的歷史觀 不同的戰爭呈現
    我們看到,交戰國基於當時不同的政治立場和戰爭觀以及後來不同的歷史觀和政治語境,銀幕上的戰爭呈現明顯有所不同:有正視歷史的,也有無視歷史的;有忠於史實的,也有扭曲史實的。  眾所周知,戰爭是利益和政治的繼續,關乎正義和公理。
  • 盤點二戰經典影片:不同歷史觀 不同戰爭呈現
    我們看到,交戰國基於當時不同的政治立場和戰爭觀以及後來不同的歷史觀和政治語境,銀幕上的戰爭呈現明顯有所不同:有正視歷史的,也有無視歷史的;有忠於史實的,也有扭曲史實的。眾所周知,戰爭是利益和政治的繼續,關乎正義和公理。
  • 日本媒體播紀錄片 揭露731部隊暴行
    原標題:日本媒體播紀錄片 揭露731部隊暴行   供述   「那簡直是非人的行為」   在紀錄片中,節目組找到了保存在俄羅斯的數百份資料以及對二戰期間研製並使用細菌武器的日本戰犯進行審判的錄音記錄。史料顯示,在位於中國哈爾濱市郊外的731部隊監牢中,曾關押著來自中國等多國俘虜,他們被當作「材料」、殘忍地用於活體實驗。
  • 中國首部揭示一戰德日青島之戰紀錄片8日央視首播
    該紀錄片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中國新聞社、青島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中共青島市市北區委、青島市市北區人民政府、青島市檔案館聯合拍攝。這是中國第一部完整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日青島之戰的紀錄片,也是青島歷史上第一部列入國家重大理論文獻題材的紀錄片。
  • 優酷獨播《小巨人》等BBC五大紀錄片
    原標題:優酷獨播《小巨人》等BBC五大紀錄片 打造 4K超清視覺盛宴   近日,優酷獨家上線BBC五大紀錄片《不可思議的捕食者》、《鳥瞰地球》、《小巨人》、《野性非洲》、《與恐龍同行》。
  • 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開播,挖掘二戰中不為人知的中國故事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承制的中宣部重大項目八集系列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將於8月31日起登陸東方衛視。值得一提的是,紀錄片把中國的抗戰史放到世界抗戰史的範圍中去講述,特別強調了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起到的積極作用,挖掘了大量二戰中不為人知的中國故事,其中包括中國人民營救和保護同盟國軍人的感人故事。
  • 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開播,挖掘二戰中不為人知的中國故事
    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承制的中宣部重大項目八集系列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將於8月31日起登陸東方衛視。值得一提的是,紀錄片把中國的抗戰史放到世界抗戰史的範圍中去講述,特別強調了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起到的積極作用,挖掘了大量二戰中不為人知的中國故事,其中包括中國人民營救和保護同盟國軍人的感人故事。
  • NHK再播731部隊紀錄片 日專家:這樣的紀錄片太少
    新華社東京1月25日電綜述:NHK再播731部隊紀錄片 在日還原歷史真相仍任重道遠新華社記者王可佳楊汀近日,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NHK電視臺)再次播出揭露日本731部隊在中國東北地區秘密進行人體實驗,研發細菌武器醜惡罪行的紀錄片。
  • 日本電視臺何以再播南京大屠殺紀錄片?民間良知與公正的體現
    日本電視臺何以再播南京大屠殺紀錄片?無論是出於媒體人自己的良知,還是出於市場的考慮,媒體用紀錄片來展示歷史真相,都是能夠得到歡迎的。重機關槍掃射20分鐘,屍體堵住江水該紀錄片以震驚中外的「魚雷營」戰俘屠殺為核心,描述了在1937年12月16日至17日日本方面是如何殺害中國俘虜的事實。
  • 中視豐德引進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央視將播
    2014年11月18日,中視豐德宣布與臺灣著名紀錄片導演陳君天就引進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版權達成合作共識。網易娛樂11月19日報導 2014年11月18日,中視豐德宣布與臺灣著名紀錄片導演陳君天就引進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版權達成合作共識。由中視豐德出資購買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大陸版權,由陳君天導演與大陸創作團隊,共同編輯、完成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第6版《民族抗戰》,並計劃於2015年10月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
  • 歷史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紀錄片展播之東方主戰場
    120餘部紀錄片全面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貌,警示人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讓歷史告訴未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錄片展播第一篇:東方主戰場。觀看高清視頻請點擊閱讀原文。
  • 《棉花》, 金馬獎紀錄片中的中國工人
    張慧瑜二〇一四年,中國紀錄片導演周浩拍攝的《棉花》獲得臺灣金馬電影節的最佳紀錄片獎。這部前後拍攝了八年的紀錄片,由「棉花」這一常見的經濟農作物入手,講述了當下中國與棉花種植、採摘、紡織、銷售等各個生產環節有關聯的棉花工人的故事。這部紀錄片的文化意義在於,呈現了中國經濟崛起和消費主義景觀背後生產者與勞動者的身影,讓中國製造背後的產業工人,尤其是女工顯影。
  • 批正視國殤的紀錄片將推出
    「《1937南京記憶》以1937年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為載體,向觀眾全面展現了當今世界對發生在中國的這場浩劫的歷史認識,切入點非常精準、巧妙。」他說。「俄羅斯目前的紀錄片對戰爭的反思具有相當的水準。」
  • 紀錄片正在呈現全面真實立體的國家形象
    近日,紀錄片《中國》正在芒果TV、湖南衛視熱播。與以往大多數紀錄片不同,《中國》不局限於某一段歷史、某一個主題或者某個事件的講述,而是以「人」的視角回到一個個歷史現場,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
  • 紀錄片藍皮書: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
    近日,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紀錄片藍皮書: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7)》。   「總報告」注重行業形勢評估、問題分析、發展預測;「行業動態」「國際觀察」「學術動態」側重展示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不同國家紀錄片產業的發展動態和進行個案剖析。
  • NHK再播731部隊紀錄片 在日還原歷史真相仍任重道遠
    NHK再播731部隊紀錄片 在日還原歷史真相仍任重道遠 原標題:   新華社東京1月25日電 綜述:NHK再播731部隊紀錄片 在日還原歷史真相仍任重道遠  新華社記者王可佳
  •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什麼日本和德國,反思戰爭的態度不同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什麼日本和德國,反思戰爭的態度不同 二戰後,日本和德國的區別,我說一點自己的淺見。1,兩個國家的政治力量不一樣,德國我不是很清楚。
  • BBC播紀錄片"中華故事" 主創:中國歷史令世界著迷
    BBC播紀錄片"中華故事" 主創:中國歷史令世界著迷 2016-02-19 15:51:45  伍德2007年拍攝的系列紀錄片《印度故事》反響不錯。他告訴新華社記者,這之後,BBC的負責人找到自己,建議他拍一部關於中國的紀錄片。「是觀眾需要這麼一部紀錄片,我們不需要說服別人相信這一點。」  動手拍攝之前,伍德寫了一篇長達50頁的大綱,論述怎麼拍攝這部紀錄片。他和製作人麗貝卡·多布斯跑到美國,把方案拿給美國合作方看,對方看了也很感興趣。
  • BBC將播紀錄片:英女王婆家「納粹情深」
    原標題:BBC將播紀錄片:英女王婆家「納粹情深」   索菲本人已於2001年去世,這部回憶錄也並未出版。這些片段都是首次公之於眾。   除了索菲,菲利普王子的另一個姐妹瑪格麗塔公主也嫁給了一個納粹軍官戈特弗裡德,後者曾參加了德軍侵略蘇聯的一系列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