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攝影行為會傷害鳥類,請立刻終止攝影

2020-12-09 中攝協影像中國

近日,《中國野生鳥類攝影行為規範倡議》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等渠道發布,以期指導中國野生鳥類攝影師的拍攝行為。

《規範倡議》呼籲,鳥類利益高於攝影,當攝影需求會導致鳥受傷、棄巢、影響育雛等情形時,應立刻終止攝影。使用遠攝鏡頭或者在偽裝掩體中拍攝,讓鳥自然接近,不要為了拍攝「飛版」而驅趕鳥,避免使用閃光燈和飛行器。禁止使用活物誘拍猛禽,對瀕危鳥種或築巢地範圍內的鳥應完全禁止使用聲誘,不參與棚拍,在合理範圍內拍攝。不允許移動、剪切鳥巢周圍的任何物體,育雛期慎重拍攝。拍攝國家重點保護的瀕危珍稀鳥種巢穴,需要得到相關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的許可。遵守公共道德,尊重私人領地等。

《規範倡議》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林業生態攝影協會、中國觀鳥會、飛羽視界文化傳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六條、第八條和第十四條相關規定,借鑑參考國外鳥類攝影準則,充實我國相關組織目前已有文件對鳥類攝影缺乏可操作性指導的不足,制定出的希望中國野生鳥類拍攝者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

《中國野生鳥類攝影行為規範倡議》

近十年來,中國野生鳥類攝影方興未艾。

隨著中國野生鳥類攝影隊伍的不斷壯大,拍攝人群也日益多樣化,一些拍鳥者違背生態攝影的不規範行為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因此,制定一個中國野生鳥類拍攝者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對於保護中國的野生鳥類和規範中國鳥類攝影行為,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六條、第八條和第十四條的相關規定,借鑑參考一些國家的鳥類攝影準則,充實中國相關組織已有文件對鳥類攝影缺乏可操作性指導的不足,特發中國野生鳥類攝影行為規範倡議,以期指導中國野生鳥類攝影師的拍攝行為。

  1.鳥類的利益高於攝影

  鳥類的利益高於攝影!這是野生鳥類攝影師必須時刻牢記的。當你的攝影需求會導致鳥受傷、棄巢、影響育雛等情形時,應立刻終止攝影。

  2.讓鳥自然接近你

  ① 學會觀察鳥類的行為舉止。使用遠攝鏡頭或者在偽裝掩體中拍攝,讓鳥自然接近你。如果你的行為讓鳥不安或驚飛,說明你與鳥的距離太近了。

  ② 要緩慢分段接近鳥類。緩慢分段逐漸接近是一種拍攝策略,但行動時要密切觀察鳥類,如出現防禦狀態,或者準備飛走,就應該停止接近或立刻後退。

  ③ 等候鳥類的自然行為進行拍攝,不要為了拍攝「飛版」而驅趕鳥。

  ④不要利用鳥的天性拿雛鳥當「道具」以獲取 「好的」拍攝背景。

  ⑤ 避免使用閃光燈。閃光燈對於夜間活動的鳥類,有可能會短暫影響它們的捕食能力。

  ⑥ 禁止使用飛行器在鳥巢上方拍攝。這會引起親鳥和雛鳥緊張,甚至傷害到它們。

  3.在合理範圍內拍攝

  ① 節制隱蔽投食拍攝。無論出於保護或拍攝目的,一定要首先考慮到鳥的安全,還要保持投食點清潔乾淨,放置恰當的食物。

  ② 禁止使用活物誘拍猛禽。使用誘餌有可能改變它們的捕食習性,誘餌本身的健康狀況未知,都可能對引誘捕食的猛禽造成傷害。

  ③ 控制使用聲誘。當採用聲誘時,如果沒有立即收到鳥的回應,則應停止在特定區域裡繼續重複播放。對瀕危鳥種或者築巢地範圍內的鳥則應完全禁止使用。

  ④ 不參與棚拍。棚拍不屬野生鳥類攝影範疇,抵制非法經營的棚拍是有良知的攝影師保護野生鳥類的具體行動。

  4. 育雛期慎重拍攝

  ① 與鳥巢保持適當拍攝距離。使用廣角鏡頭遠程遙控拍攝鳥巢,鑑於某些鳥仍然不能適應並產生幹擾,建議使用500mm焦段以上的遠攝鏡頭。建議在掩體中完成拍攝。

  ② 學習掌握靠近鳥巢的拍攝的相關知識和方法,將幹擾降至最小。靠近鳥巢通常的做法是逐漸接近:每天將掩體移動一小段距離,然後判斷鳥是否習慣掩體,如果鳥表現出警覺或者抗拒掩體,就將掩體移動回之前的位置,以此類推。如果鳥不能適應持續抗拒,則應該放棄拍攝。

  ③ 不允許移動、剪切鳥巢周圍的任何物體,因為這些都有可能是鳥兒用來偽裝隱蔽巢穴的。允許小心謹慎地暫時性適當撥開遮擋物(如用繩子拴住枝幹等),但在拍攝完成後必須復原。

  ④ 拍攝國家重點保護的瀕危珍稀鳥種巢穴,需要得到相關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的許可,否則有可能觸犯法律。

  5。 遵守公共道德,尊重私人領地

  ① 進入自然保護區需要取得相關管理部門的許可。

  ② 進入公園等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道德及當地規定,按照開閉園時間出入,勿進禁止入內的區域。拍攝時應自覺維護生態環境,保護綠地,保持公共衛生。

  ③ 如需進入私人領地拍攝必須徵得主人許可。如在草原拍攝需進入私人草場,一定要取得該草場牧民的同意,否則可能產生衝突。

  ④ 集體拍攝時,要為其他攝影師或觀鳥者著想。不能因你的拍攝而妨礙其他人的權利。此外,多人集體拍攝會對鳥產生更大的幹擾,要考慮保持更遠的拍攝距離。

  ⑤ 尊重其他攝影師的權利。如果有攝影師在一個近距離的機位拍攝,請不要冒然加入,應首先徵得他們的同意。因為人家很可能花費了很多時間才獲得鳥的信任得以接近,很可能因為你的魯莽驚嚇到鳥,也會引起別人的厭惡。

  ⑥ 發表圖片秉承誠實的態度。在公眾媒體、展覽發表圖片時,如果拍攝是被捕獲救助的或是養殖的鳥,一定要註明。如果圖片進行了額外數碼後期處理,如增加或者刪減圖片中鳥數量,更換背景或者其他明顯改動,對這些情況必須聲明,以免誤導讀者與觀眾。

  ⑦ 「自律」是最有效管理方式。攝影師之間還應彼此尊重,互相監督,在拍攝現場制止不文明拍攝行為,支持鼓勵敢於站出來的批評者。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中國林業生態攝影協會

中國觀鳥會

飛羽視界文化傳媒

2018年2月8日

網友評論

san yong:希望攝影的目的是:為了「鳥」而不是為了「片」!蒲公英:拍鳥,更要愛鳥!恆美廣告(銅川):最好的保護就是少打擾。達平:不同意拍鳥巢,拍飛鳥也不要幹擾,它的生活習慣,影響它的生活空間,鳥比人的感官靈敏得多。張忠東:我一直是按照這個要求去做的。如果要在野生鳥類攝影師中形成這樣的自我約束,需要大家的審美觀念的轉變,放棄那些背景乾淨的糖水片,放棄數毛片,更要放棄那些育雛片,讓那些不自然的照片統統沒有市場,自然而然就沒人拍攝了。猴哥:投食誘拍也應該禁止!凡是影響到鳥類正常、自然地生活的行為都應該禁止!對鳥巢的遮擋物即使改動位置後再復原也不應該允許!

中國珍稀瀕危鳥類(部分)

黑鸛(學名:Ciconia nigra)是一種體態優美,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成鳥的體長為1-1.2米,體重2-3千克;嘴長而粗壯,頭、頸、腳均甚長,嘴和腳紅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為純白色外,其餘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可以映出變幻多種顏色。在高樹或巖石上築大型的巢,飛時頭頸伸直。以魚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動物。棲息於河流沿岸、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有沿用舊巢的習性。繁殖期4~7月,營巢於偏僻和人類幹擾小的地方。黑鸛大多數是遷徙鳥類,只有在西班牙為留鳥,僅有少數經過直布羅陀海峽到非洲西部越冬,此外在南非繁殖的種群也不遷徙,僅在繁殖期後向周圍地區擴散遊蕩。是白俄羅斯的國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布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我國陝西省南部的漢中市洋縣秦嶺南麓僅有7隻野生種群,後經人工繁殖,種群數量已達到2000多隻(2014年),其中野外種群數量突破1500多隻,朱䴉的分布地域已經從陝西南部擴大到河南、浙江等地。

黃腹角雉(學名:Tragopan caboti),別名角雞、吐綬鳥,全長約50(雌)~65(雄)釐米。雄鳥上體慄褐色,滿布具黑緣的淡黃色圓斑。頭頂黑色,具黑色與慄紅色羽冠。飛羽黑褐帶棕黃斑。下體幾純棕黃,因腹部羽毛呈皮黃色,故名「黃腹角雉」。有翠藍色及朱紅色組成的豔麗肉裙及翠藍色肉角,於發情時向雌鳥展示。雌鳥通體大都棕褐色,密布黑、棕黃及白色細紋,上體散有黑斑,下體多有白斑。黃腹角雉是中國特產的一種鳥,主要分布於浙江,在福建、廣東、湖南、江西亦有分布。食物主要是蕨類植物的果實。截止2013年,中國唯一的黃腹角雉保護地為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頸鶴(學名:Grus nigricollis)是大型涉禽,體長110-120釐米,體重4-6千克。體羽灰白色,頭部、前頸及飛羽黑色,尾羽褐黑色。頭頂前方裸區呈暗紅色,三級飛羽的羽片分散,當翅閉合時超過初級飛羽。棲息於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澤地、湖泊及河灘地帶,主要以植物葉、根莖、荊三稜、塊莖、水藻、玉米、砂粒為食。繁殖於拉達克,中國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北部一帶,越冬於印度東北部,中國西藏南部、貴州、雲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

白鶴(學名:Grus leucogeranus)是大型涉禽,略小於丹頂鶴,體長130~140釐米。站立時通體白色,胸和前額鮮紅色,嘴和腳暗紅色;飛翔時,翅尖黑色,其餘羽毛白色,棲息於開闊平原沼澤草地、苔原沼澤和大的湖泊巖邊及淺水沼澤地帶。常單獨、成對和成家族群活動,遷徙季節和冬節則常常集成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特別是在遷徙中途停息站和越冬地常集成大群。主要以苦草、眼子菜、苔草、荸薺等植物的莖和塊根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葉、嫩芽和少量蚌、螺、軟體動物、昆蟲、甲殼動物等動物性食物。分布於中國\印度、伊朗、阿富汗和日本等地。

金雕(學名:Aquila chrysaetos)屬於鷹科,是北半球上一種廣為人知的猛禽。金雕以其突出的外觀和敏捷有力的飛行而著名;成鳥的翼展平均超過2米,體長則可達1米,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蓋著。一般生活於多山或丘陵地區,特別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築巢於山壁凸出處。棲息於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帶,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活動,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000米以上。以大中型的鳥類和獸類為食。分布於北半球溫帶、亞寒帶、寒帶地區。

中華秋沙鴨(學名:Mergus squamatus)為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俗名鱗脅秋沙鴨,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嘴形側扁,前端尖出,與鴨科其它種類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腳紅色。雄鴨頭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鏡;頭頂的長羽後伸成雙冠狀。脅羽上有黑色魚鱗狀斑紋。出沒於林區內的湍急河流,有時在開闊湖泊。成對或以家庭為群。潛水捕食魚類。分布於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河北、長江以南等地,主要棲息於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赤頸鶴(Sarus Crane)是大型涉禽,共分化為3個亞種。後趾小而高位,不能與前三趾對握,因此不能棲息在樹上;全身羽毛大致呈淺灰色,成鳥頸部裸露紅色的皮膚。初級飛羽和初級覆羽為黑色,白色而修長的內側飛羽垂直的覆蓋著尾部。嘴灰綠而腳粉紅。棲息於多草的平原、水田、沼澤溼地及森林邊緣。以稻穀及水生植物的根、塊莖為食,也取食魚類和蛙類。7-12月份繁殖,築巢於沼澤地帶成團的植物叢中,以水生植物莖、葉築成。每窩產卵2枚,綠色或粉紅白色,具褐色和紫色斑點。雌鳥孵卵,雄鳥守衛,孵卵期30天,由雙親共同照料幼雛。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雲南盈江和西雙版納等地。

大鴇(學名:Otis tarda)是鶴形目鴇科的大型地棲鳥類。翅長超過400毫米。嘴短,頭長、基部寬大於高。翅大而圓,第3枚初級飛羽最長。無冠羽或皺領,雄鳥在喉部兩側有剛毛狀的須狀羽,其上身有少量的羽瓣。跗蹠等於翅長的1/4。雄鳥的頭、頸及前胸灰色,其餘下體慄棕色,密布寬闊的黑色橫斑。下體灰白色,頦下有細長向兩側伸出的須狀纖羽。雌雄鳥的兩翅覆羽均為白色,在翅上形成大的白斑,飛翔時十分明顯。棲息於廣闊草原、半荒漠地帶及農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動。十分善於奔跑,大鴇既吃野草,又吃甲蟲、蝗蟲、毛蟲等。廣布於歐亞大陸,從歐洲的伊比利亞半島向東到亞洲的土耳其、蒙古、俄羅斯、中國和朝鮮半島。是匈牙利的國鳥。

褐馬雞(學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中國特產珍稀鳥類,體高約60釐米,體長1-1.2米,體重5千克,全身呈濃褐色,頭和頸為灰黑色,頭頂有似冠狀的絨黑短羽,臉和兩頰裸露無羽,呈豔紅色,尾巴高高豎起。翅短,不善飛行,兩腿粗壯,善於奔跑。褐馬雞主要棲息在以華北落葉松、雲杉次生林為主的林區和華北落葉松、雲杉、楊樹、樺樹次生針闊混交森林中。僅見於中國山西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河北西北部、陝西黃龍山和北京東靈山。1987年調查野生種群僅有數百隻,根據2009年文獻報導,中國現存的野生褐馬雞數量在17900左右。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說你呢,拍照的時候能不能文明點!

薦書 | 給你點鳥的顏色瞧瞧

圖片來自網絡

春節特輯

春節特輯之一 | 有了這些app,讓回村的你自拍美,拍照也美

春節特輯之二 | 春節宅在家,不如去這些地方拍照

春節特輯之三 | 春節值得一看的攝影展

春節特輯之四 | 過年攝影器材買這些就對了

春節特輯之五 | 攝影好書回家看

第61屆荷賽特輯

評論|第61屆荷賽:已經成為一個圈內遊戲?

專訪|李懷峰:沒想到荷賽評委會為我的照片「轉身」

圖集|第61屆荷賽獲獎名單揭曉:最受關注的年度照片花落誰家

更多閱讀

NASA發布木星南極景象,藍色漩渦壯麗奪目

一位小有名氣的攝影師把人家的婚禮拍砸了,還被告上了法庭

把各個景點的遊客照拼一起,果然大家到此一遊照都很像啊!

有關攝影的愛情故事

關於攝影,這裡有幾個網站推薦給你

編輯:蔣得好

長按關注

相關焦點

  • 在秘魯的鳥類攝影,秘魯也許是世界上觀看和拍攝鳥類的最佳國家
    與一隻像長鬚貓頭鷹一樣罕見的鳥面對面是一種超現實的鳥類攝影體驗,我不會很快忘記。亞馬遜低地的金剛鸚鵡在馬努國家公園(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之一)的中心地帶,觀鳥世界的任何一個都可以與世界上的任何人相媲美,因為它們擁有絢麗的色彩,迷人的聲音和迷人的行為。
  • 五指山攝影愛好者堅持周末穿梭雨林 記錄海南鳥類生活
    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鄭美華和攝友們時常深入海南多個市縣的森林中,找尋鳥類蹤跡。烏鵑和紅頭穗鶥。鄭美華供圖鄭美華是五指山天緣攝影俱樂部的一名攝影愛好者。這家攝影俱樂部匯集了許多本地攝友,他們中有退休人員、在職人員、生意人。外出採風,交流攝影是他們共同的愛好。「以前是拍風光片多一點,今年4月份開始,我開始拍鳥。」鄭美華說。
  • 吳賢德:從攝影愛好者到鳥類保護者
    2020年12月8日,清潔工在賈魯河清理垃吳賢德:從攝影愛好者到鳥類保護者吳賢德,一個來自大別山下,固始縣南部山區偏僻農村農民工,八十年代,2020年11月28日,攝影愛好者,身背相機,騎著電動車,來到賈魯河拍攝天鵝中,看到天鵝生活區域內河水渾濁,河裡河岸到處是垃圾,嚴重威脅白天鵝健康和生命安全,為了保護賈魯河白天鵝,及時寫出了「盼望加強對鄭州賈魯河天鵝保護」、「保護鄭州賈魯河天鵝有『五盼』」文章,配上拍的圖片,發表在今日頭條、百家號、博客中國、鳥網、微信公眾號等,並把稿件投給河南日報。
  • 實戰鳥類攝影 佳能長焦鏡頭打造全方位觀鳥體驗
    佳能RF100-500mm F4.5-7.1 L IS USM鏡頭是一款專業級的鏡頭,它適配的攝影題材非常豐富,除了這次我們體驗的鳥類攝影之外,還適合體育攝影、風光攝影、野生動物攝影,以及拍攝飛機、月亮等等。
  • 南京總統府提供特務裝攝影 專家稱傷害別人感情
    有專家認為會傷害歷史親歷者的感情,也有專家認為不必神經緊繃。  景點「新服務」  遊客花30元  當上「國民黨女特務」  「哈哈,你看我這身行頭像不像國民黨女特務,如果讓我去演《潛伏》肯定比他們的女特務強!」
  • 群仙畢至自芳華——致參與「留住白鶴」行動的野生鳥類攝影人
    目前,經過七個月的緊張施工,這裡已經建成了一個水面近500畝,集鳥類覓食、科學研究、愛鳥教育、觀光拍攝於一體的白鶴保護小區,為國內外野生鳥類攝影人提供了又一個好去處。當眼前的白鶴翱翔、起舞、高歌、嬉戲,大家收穫喜悅與美片的時候,人們不曾忘記那些熱心野生鳥類保護事業、參與「留住白鶴」行動的生態攝影人,是他(她)們的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留住了白鶴,引來了影人,也給這裡帶來了萬鳥競飛、生機勃發的美好、和諧景象。
  • 攝影技巧:如何讓您的野生動物攝影技巧更上一層樓!
    攝影技巧:如何讓您的野生動物攝影技巧更上一層樓!如果你喜歡在戶外,那麼拍攝野生動物可能就是你的呼喚。每當你拍攝動物時,都需要耐心,對大自然的真正熱愛將幫助你在這類攝影中取得成功。白尾鹿/騾鹿像大多數鹿一樣,白尾鹿非常怯懦並具有出色的聽覺能力 - 能夠發現掠食者(和攝影師),所以你必須非常安靜並且能夠從風中接近它們。穿著迷彩服將有助於隱藏你,讓你儘可能地接近而不會讓鹿受到傷害。運動是讓攝影師離開的原因,所以請耐心等待,當你在你選擇的地方時。
  • 攝影是侵略,攝影是剝削,但是攝影啊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它卻結結實實的道出了攝影的一個重要屬性:侵略。當然這裡的侵略只是發生在未經被攝者同意的情況下的拍攝,例如街頭攝影,例如紀實攝影,例如新聞攝影。對於攝影記者來說,他們在接近真相的同時又會不遺餘力的想要記錄真相,侵略於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對於攝影記者來說,記錄真相的同時如何保證真相的準確,對於他們這是一個新聞倫理的問題。
  • 喜歡攝影的朋友會認真地看攝影作品分析
    喜歡攝影的朋友會認真的看攝影作品分析今天一起來看看:20多幅攝影作品。第二點投稿的朋友,請你們先不要撤走你們的稿件,因為稿件越多,我們這個點評的通道人氣會越旺。請大家這兩天多拍一點,跟我們生活相關的題材。
  • 攝影基礎知識:什麼是攝影?我們需要哪些攝影設備和配件
    相機如果您購買專用的相機,請選擇可互換鏡頭的單反或者微單,這樣您就可以更輕鬆地嘗試不同類型的攝影。2.鏡頭對於日常攝影,可以從標準變焦鏡頭(例如24-70mm或18-55mm)開始。對於人像攝影,請選擇35mm,50mm或85mm的定焦鏡頭。對於體育運動,請搭配遠攝鏡頭。對於微距攝影,請使用專用的微距鏡頭。鏡頭比其他任何設備都重要,因為它們決定了您可以拍攝的照片。3.
  • 攝影大師們心中對攝影的定義
    每名創作者選擇的方式和目的都截然不同,換句話說每位攝影師都有自己對攝影不同的定義,「攝影是什麼」依然是一個永恆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攝影大師們究竟是如何定義「攝影」的?「攝影是一門觀察的藝術,它是關於在日常中發現有趣的東西,它和你看到的以及看的方式有關。」
  • 想知道無人機攝影是什麼嗎,教你認識無人機攝影
    有些相機會有自己的穩定系統,無論是數字還是光學,都可以提供額外的穩定性。廣角鏡頭雖然大多數無人機攝像機都配有廣角鏡頭,但您需要檢查鏡頭的寬度。廣角鏡頭非常適合風景攝影,但有些鏡頭是超廣角,即魚眼鏡頭會產生視覺扭曲的圖像。
  • 攝影是什麼?攝影的精髓是什麼?
    從攝影術發明到現在,凡是攝影人能夠到的地方,都能留下影像,後人能夠看見百年以前的萬事萬物影像,幸得攝影術的發明。有了這三樣東西,就可以拍照了。景物AB通過凸透鏡在底片上成像。攝影作為一門藝術,與其他的藝術手段在其功能上是有相通之處的,那就是表達與記錄,比如很多人喜歡攝影都是從旅遊開始,當一幅美景展現在面前時,大自然無比壯麗的景色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將美景保存下來或與親人分享,近乎是人的本能,還有我們與家人團聚時記錄下溫馨瞬間,這些行為也源自我們內心的自然需要。
  • 會一點攝影和很會攝影的人,有什麼區別?
    在會拍照的人裡,還會分「拍得好看」和「哇~還能這樣拍?」。當你覺得還可以、還行的時候,驚喜往往在後面。下面我們給大家展示什麼叫「挺好」的,什麼叫「哇塞,真好」。
  • 攝影好書|林路《攝影思想史》:在心靈中重演過去的思想
    戴菲,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攝影專業教師林路老師的《攝影思想史》可謂鴻篇巨著,皇皇逾四百五十頁。此書迄今有三個版本,如果加上前身《西方攝影流派與大師作品》,則一共有四個時期的修訂版。前人,如果以民國前期杜就田寫作的《攝影術發明之略史及現今之方法》(東方雜誌,1911年第5期)始,及至今由中國學者完成的攝影史著作中,討論或有限涉及中國攝影師實踐的書籍並不多見。林老師坦言:「力求在整體上描繪出攝影思想在整個發展時期的要點,並在此基礎上更強調對當代攝影尤其是當代中國攝影的發展所起的借鑑作用。」
  • 攝影三言堂——三位日本攝影家的攝影經驗談
    風景篇田中達也攝影經驗: 區別主題拍攝日本攝影家田中達也經常自己驅車外出攝影,他的拍攝方式非常簡單,在開車過程中如果突然發現令他砰然心動的景色,他立刻停車拍攝。在行駛過程中,各種景色像電影一樣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從眼前掠過,突然間田中達也會被某個景色緊緊吸引住,於是他立刻下車仔細觀察這個景色。田中達也在他的小臥車副駕駛座位上放有支在三角架上的照相機,高度和視線差不多。下車後他仔細觀察這個令他注意的景色,如果覺得不錯他會馬上拍攝,然後繼續驅車前行。有時他一邊走一邊觀察周圍的風景,姿勢和在車裡差不多。
  • 野性中國 跟隨攝影大師雨林探秘
    這僅是一次攝影訓練營嗎?當然不!     這不僅是一次有關野生物種的攝影訓練營,更是一次以你的鏡頭為媒介,在攝影大師的引領下,融入自然、觀察自然、記錄自然、感悟自然的精彩體驗。 我們領略什麼?     在我們的教程中,自然攝影大師們不僅讓您深度收穫影像記錄自然的高超技巧,還將指導您如何在雨林中尋找野生動物、面對野生動物,更包括偽裝、追蹤、辨別聲音、識別野生動植物等。最後,我們希望在所有精彩的體驗後,你不僅開始迷戀自然、熱愛自然,而且還學會保護自然!
  • 攝影通識三 數碼攝影(不得不知的手機攝影技巧)
    膠片攝影的後期操作都是在暗房中進行的,這個過程對我們來說相對陌生得多,我也從來沒有過暗房操作的經驗,所以也沒有一手經驗給到大家。但是這塊知識,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紐約攝影學院教材(上卷)》有很詳細的講述。如果覺得這本書太過大部頭,並且你正好是IOS用戶的話,你可以試試Darkr這款應用,這個應用較好的模擬了膠片暗房操作的一些流程和效果。
  • 攝影入門_天文攝影的知識全科_陳閱攝影培訓
    想精通天文攝影嗎?是否想學習捕捉流星雨,穿越夜空的銀河系的藝術?本期陳閱攝影培訓給大家帶來天文攝影的知識全科指南,這裡提供了有關天文攝影奇妙世界的所有知識,會對你有所幫助!首先,嶄露頭角的天文攝影師需要知道計劃,耐心和毅力是遊戲的名稱。
  • 【攝影沙龍】 新聞攝影圖片的評價標準………黃裕南
    從我們的行為方式上看,我們的新聞攝影還只停留在拍內容、拍事實的層次上,而是否拍「出」了內容、拍「出」了事實,以及所拍到的瞬間是否具有新聞性卻深究得不多。殊不知,新聞攝影的「資本」就是瞬間的新聞形象,就是靠瞬間的新聞形象來說話。沒有新聞性的瞬間,就不是新聞照片! 從歷屆「荷賽」獲獎的照片來看,其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新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