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粵明、童瑤、陳數等人領銜主演的《誰說我結不了婚》翻拍自中谷美紀主演的日劇《我選擇了不結婚》。之前不少人揪著這個劇名說事,說日劇是「不結婚」,到了國產版卻變成了「我要結婚」。但這個批評有點為踩而踩,因為《我選擇了不結婚》是典型的「名不符實」,劇名說不想結婚,劇中中谷美紀飾演的橘宮美獨立、漂亮、事業有成,卻急不可耐想找個人嫁了,價值觀落後於日劇的平均水平。
《誰說我結不了婚》海報
此前被翻拍的日劇口碑大多不錯,但《我選擇了不結婚》口碑頗一般,哪怕卡司陣容強大,在日本播出時收視率也低於預期。為什麼要翻拍這樣一部口碑平平的日劇?
因為它是一部話題劇,關注的是當代都市中30+未婚職業女性的情感生活。在一個「她時代」,職業女性的生存現狀、職業女性是否要結婚等話題,在社交媒體上一直有不小的熱度,自然也被影視公司捕捉到。因此這兩三年來,類似的女性話題劇一下子冒了出來。
《誰說我結不了婚》講述的是,編劇程璐(童瑤 飾)、律師田蕾(陳數 飾)、美容院老闆娘丁詩雅(許芳銥 飾)三個工作、生活條件優渥的30+女性,面對隨著年齡增大而不斷增加的逼婚壓力,如何抉擇愛情的故事。要放在幾年前,這樣的故事理念是先進的,但放在今天它已經有點模式化,很容易變成程咬金的「三板斧」。
看下來,《誰說我結不了婚》也只有「三板斧」,故事換湯不換藥。
首先,找準社會熱點話題,話題先行。
要麼是「剩女」、要麼是「恨嫁」、要麼是「不婚」、要麼是「重男輕女」,這幾個話題比較能夠引起女性觀眾共鳴。《誰說我結不了婚》是幾年前「剩女」的話題演變,只不過女性不再恨嫁,「我不是結不了婚,而是選擇不結婚」。
也別指望編劇對話題有多麼細膩深刻的呈現,基本只會讓人物喊臺詞,周遭人對大齡未婚女性的「歧視」總是以粗暴浮誇的方式表現出來。就比如《誰說我結不了婚》,程璐去婚介所徵婚,直接被工作人員當做「滯銷貨」,被說了各種不中聽的話。暫且不說這樣的情節是否合理,而是現實生活中對未婚女性的歧視往往是隱蔽的、習焉不察的,但編劇沒有耐心去挖掘這類細節。
童瑤飾演程璐
其次,刻畫女性群像,概念化的人設。
日劇《我選擇了不結婚》是大女主戲,到了國產版就變成了女性群像戲,陳數與許芳銥的角色都是日版中沒有的。而所謂的「女性群像」其實就是複製《歡樂頌》的模式,幾個女性,幾種不同的個性,幾種不同的情感模式。
但這並不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而是公式組合下的人物類型。一個年輕的編劇可以完全不了解某一類人,但憑藉公式、憑藉著刻板成見,就能寫出一個角色來。比如「女強人」,就是陳數那一款的。
陳數飾演田蕾
中年女演員們以前苦於沒有反映她們生活的電視劇,現在或許要苦於反映她們生活的電視劇怎麼都那麼像啊。陳數剛在《完美關係》裡飾演冷傲的職場女性,這回在《誰說我結不了婚》拿到的又是相似的劇本。可為什麼「陳數」就不能「嬌滴滴」呢?
女性群像涉及的幾個女性一定是閨蜜,雖然職業不同,卻能很機緣巧合地住在一起。《誰說我結不了婚》,三個女性就住樓上樓下,時不時就會一起喝喝紅酒、聊聊天。這固然方便於體現女性之間的「姐妹情誼」,也方便編劇湊情節,幾個主角聊聊天、說說金句,一場戲又過去了。
其三,甭管打的是什麼旗號,最終落腳到感情戲。
不少年輕編劇都有這樣一個「本領」,不論什麼類型的職場劇,他們最終都會寫成感情戲。這是直接經驗匱乏的編劇們的「揚長避短」——寫行業劇要專業門檻,寫感情戲誰不會呢。《誰說我結不了婚》三個女主角的職業分別是編劇、律師和美容店老闆。從程璐的刻畫上看,我才發現原來編劇也不一定寫好編劇。據我所接觸和了解的青年編劇裡沒一個像程璐這樣的——本領不算大、心氣特別高、在行業地位還不低。真實的影視圈像程璐那樣不餓死真是運氣好,但她獨自住著大房子(說是她媽媽的),有閒情逸緻被男主角隨叫隨到「做實驗」。
田蕾的職業是精英女律師,但她的人設也崩得特別快,氣場全靠陳數的個人特質撐。作為精英律師,她連潛在客戶公司最有發言權的人是誰都不知道;她為了拿到客戶合同,竟然偷偷用閨蜜的手機以閨蜜的名義色誘客戶,讓客戶落入圈套,以此脅迫客戶……智商不及格、知法犯法、為了利益出賣友情,律師朋友們又被「黑」了一回。
或許編劇壓根就不在意這些行為是否符合職業屬性,他們更看重的是角色的「人設」,依照人設寫人物、寫職業,而非依照人物的自身邏輯寫人物、按職業本身的特性寫職業。人設需要什麼,劇情就可以胡來什麼。
而不同人設最終是為不同感情線服務的。程璐是迷茫派,所以她會在三個不同男性之間兜兜轉轉;田蕾是事業派,所以她高貴冷豔,與歡喜冤家相愛相殺;丁詩雅是等待派,所以她會傻傻等著一個不愛她的人……至於不同人物的情感進展,跟爛俗偶像劇的感情戲沒什麼兩樣,什麼不打不相識、歡喜冤家、英雄救美、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輪番上陣。
差點忘了說潘老師了。頂著一鍋爆炸頭的他,這一回特別日系風。他是一番但存在感不強,一方面是戲份不那麼多,另一方面你很難相信中國高校的心理學教授是像他那樣做「實驗」的。
潘粵明飾演大學心理學教授魏書
《誰說我結不了婚》屬於主題先行下的模板式作品。我完全可以想像出幾個年輕的編劇在辦公室開會討論怎麼寫作的樣子。不錯,人設和故事太像是會議室討論出來的,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生長」出來的。也別跟我「吹」劇中的金句,有幾句不是網絡二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