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重慶保險業行業發展快中向好 服務地方成效顯著
【摘要】 「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來臨之際,重慶保險業向渝北區龍塔實驗學校捐贈文體用品和「小寶學保險」系列叢書。2015年保險賠付支出220.3億元,同比增長45.4%;保險業為全市提供財產保險風險保障5.1萬億元,同比增長20.5%;提供人身保險風險保障18.1萬億元,同比增長132.8%。
「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來臨之際,重慶保險業向渝北區龍塔實驗學校捐贈文體用品和「小寶學保險」系列叢書。
組織醫療服務隊在觀音橋步行街義務為市民體檢
保險業客服代表在江北嘴大劇院前宣誓,搞好優質服務
近年來,重慶科學謀劃和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建設,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實現了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重慶保險業緊緊圍繞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深入貫徹新「國十條」、「渝十條」精神,推動保險業改革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實現行業快中向好發展,在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取得顯著成效。
【關鍵詞:效率】
保費收入增速創5年新高
2015年以來,重慶保險行業著眼於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元化保險服務需求,不斷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強化風險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險資金配置效率,充分發揮現代保險服務業在現代金融體系、社會保障體系、農業保障體系、災害救助體系和社會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推動保險行業實現快中向好發展。
2015年,全市保費收入514.6億元,同比增長26.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6.4個百分點,創5年來新高。保費規模居全國第18位,增速為全國第5位、西部第2位、直轄市首位。保險密度(保費收入/人口數量)1706元,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3.3%,同比分別增加345元和0.4個百分點。今年前5個月,我市保費收入337.5億元,同比增長31.7%,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發展態勢良好。
截至2016年5月底,全市保險公司總資產1405億元,較年初增加3%。我市目前共有法人機構4家(三峽人壽正在籌備),市級分公司46家,中心支公司及以下機構1226家,各類專業保險中介機構82家。保險業吸納社會就業已突破12萬人大關,特別是去年以來呈現出加快增長勢頭,在當前較為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市總體就業壓力。
2015年保險賠付支出220.3億元,同比增長45.4%;保險業為全市提供財產保險風險保障5.1萬億元,同比增長20.5%;提供人身保險風險保障18.1萬億元,同比增長132.8%。累計為全市社會養老、健康風險積累準備金1138.8億元。今年一季度,保險業已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風險保障12.2萬億元,同比增長53.6%,明顯高於我市保費同期增速,顯示保險保障能力持續提升。保險業積極應對災害事故,如去年「東方之星」沉船事故發生後,我市保險業作為失事客輪承保方,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積極參與現場處置和善後,開闢理賠綠色通道,在事故後第三天即支付1000萬元賠款,為開展救災、恢復生產發揮了應有作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保監會還與市政府籤署了合作備忘錄,明確將重慶建設成全國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極大改善了保險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推動陽光渝融信用保證保險順利獲批,保險交易所籌建取得積極進展,大力支持重慶建設長江上遊地區金融中心。這些工作對重慶保險業的改革發展及我市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服務】
全面發力多點突破
2015年以來,重慶保險行業充分發揮公共治理、災害救助、損失補償、財富管理、資金融通等功能作用,抓住會市合作、保障民生、搭建機制平臺等重點工作,在完善金融體系、支持經濟發展、增進民生保障、創新社會治理、服務轉變政府職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斷健全保險市場體系。國內首家信用保證保險公司陽光渝融於今年1月正式開業,三峽人壽3月獲批籌建,農業保險法人機構籌備前期工作順利啟動,我市保險牌照數量穩居中西部地區首位。同時,大力引進優質保險分公司,近兩年具有世界500強股東背景的分公司開業4家,獲批籌建2家。另外,錦泰財險重慶分公司已於今年初開業。
引促保險資金來渝投資。加強與各保險法人機構的日常溝通,加大工作力度,推動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支持我市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建設。2015年,保險業來渝協議投資金額達617.7億元,實現投放金額206億元。保險資金投資涵蓋債權投資、股權投資、信託投資、入股產業投資基金、不動產投資、PE基金、購買政府債券等多種方式。平安保險協議投資154億元入股我市產業投資基金,已到位26.2億元。富德生命人壽協議投資100億元入股重慶水木基金,已到位99.4億元。陽光保險出資發起設立馬上消費金融公司,佔註冊資本的12%。今年,平安集團出資80億元參與發起設立中新(重慶)互聯互通股權投資基金,撬動總規模1000億元;國壽資本聯合國開基金、浦發銀行設立重慶基礎設施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00億元。
推進保險業參與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學習借鑑廣東、上海等自貿區政策,研究了保險業參與中新項目的4個重點方向和10餘項具體舉措。積極向保監會匯報情況,爭取重視和支持。保監會於3月給市政府復函,對我市提出希望支持的政策總體予以認可,並為重慶量身打造了數條具有含金量的支持政策。
確保商業車險改革試點平穩落地。作為全國首批商車險費率改革試點地區,我市去年6月啟動試點工作。重慶保監局紮實做好風險預估、全程督導、現場檢查等工作。目前,商車險改革在我市平穩落地。
探索建設保險創新示範區縣。按照「一區縣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強與部分區縣合作,推動相關保險改革創新在基層地區先行先試。目前,重慶保監局已分別與南岸區、長壽區籤訂合作備忘錄,力爭形成面上整體推進、點上重點突破、服務功能完備、區域特色鮮明的全市保險創新發展格局。
農業保險提質擴面。出臺完善中央財政保費補貼型農業保險產品條款的文件,將保險責任擴大到覆蓋農產品的全部物化成本,提高保障水平和賠付標準,降低保險費率並簡化理賠流程,受到廣大農戶歡迎。2015年,全市農業保險保費收入3.1億元,同比增長32.9%,參保農戶達118萬戶次,提供風險保障296億元。今年前5個月,農業保險保費收入1.1億元,同比增長6.4%,保持平穩有序發展的良好態勢。
深度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貫徹落實國務院和市政府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文件精神,推動保險業深度參與醫保體系建設。大病保險實現市級統籌全覆蓋,累計承保2676萬人,報銷比例普遍提高了10—15個百分點,去年有72.2萬名大病患者直接受益,累計賠付金額4億元,有效緩解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城鎮職工醫保大額互助保險承保552萬人次。基本醫保個人帳戶餘額購買商業保險和意外險實現所有區縣全覆蓋。啟動貧困戶大病醫療補充保險試點,由市財政出資為全市13個試點區縣61萬名建卡貧困人口統一購買商業健康保險,提供風險保障超過1200億元。城鄉孕產婦和新生兒保險承保33.6萬人,提供風險保障473億元。
參與金融扶貧試點。落實市委、市政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要求,創新保險扶貧產品。失獨家庭保險覆蓋24個區縣。農村扶貧小額保險實現對全市所有包含農村扶貧人口的33個區縣全覆蓋,為48.2萬戶貧困戶提供424.2億元保險保障。開展貧困地區農戶農房保險試點,為9個區縣貧困戶自有房提供保險保障。農村小額人身險承保350萬人次,提供風險保障1091億元。
服務實體經濟。2015年,全市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共支持1.5萬家小微企業和個人獲取銀行貸款13.8億元。為5.7萬名借款人提供意外風險保障184億元,解除了銀行和借款人的後顧之憂。大力推進責任保險發展,參與社會治理體系創新。全市責任保險保費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14.9%。
服務我市內陸開放高地建設。2015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金額35.1億美元,同比增長13.2%,佔同期全市一般貿易出口的比重達12.4%,服務外貿企業581家,其中小微出口企業313家,支持企業融資15.9億元人民幣。全年賠付支出同比增長18.7%。出口信用保險使我市企業在發生收匯損失後及時得到賠付,保障了企業正常資金周轉,在支持我市企業走出去中發揮出積極作用。
【關鍵詞:監管】
保險市場更加規範
2015年以來,重慶保監局圍繞服務民生、深化改革及風險防控,採取動態現場監管與常態非現場監管相統籌,現場檢查與市場摸底調研相結合的方式,深挖市場突出問題及發生的根源,從嚴規範保險市場秩序,推動保險監管服務邁上了新臺階。
依法加大對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去年共派出84個檢查組,檢查產險機構44家次、壽險機構22家次、中介機構17家次、業外機構1家次,依法查處違法行為31項,共處罰19家次機構、22名責任人。
堅持防風險守底線,風險防控基礎更加堅實。積極防範化解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初步搭建起「年度風險預算」體系;積極開展非法集資案件風險排查和處置,去年與市公安局聯合開展「安寧2015」反欺詐專項行動,共立案45件,抓獲犯罪嫌疑人57人,是2014年立案數的6.4倍;強化分類監管,將車險理賠服務評測、未決賠案管理、需求分析制度貫徹落實情況等納入分類監管評價指標,進一步提升考評的科學性和公信力。
堅持搭建機制平臺,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完善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去年累計調解各類涉訴保險糾紛859件,調解成功率84%,幫助消費者維護經濟利益4201萬元;紮實推進12378重慶分中心建設,完成12378熱線重慶分中心籌建工作任務;健全消費者保護制度機制,深化理賠難和銷售誤導綜合治理,組織開展打擊損害消費者權益「亮劍行動」,去年幫助保險消費者維護經濟利益1463.7萬元。
重慶保監局負責人表示,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他們將堅持不懈地推進新「國十條」、「渝十條」政策落地,堅定不移地抓服務、嚴監管、防風險、促發展,著力深化保險改革創新和防範化解風險工作,推動保險業在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服務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保險業改革發展和監管工作的良好開局。
【關鍵詞:發展】
重點抓好五項任務
今年,重慶保險業將重點抓好五項任務:
一是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提升行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積極引導全行業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和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等重大戰略部署。以積極對接中新(重慶)示範項目為重點,推動中新雙方在保險資金運用創新、保險產業和服務創新、區域性再保險中心建設及金融機構互設等方面深化合作。積極推動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環境汙染責任險、扶貧保險等業務加快發展,為我市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服務。大力發展失獨家庭保險、農村扶貧小額保險、小額人身保險等普惠保險,提升保險服務的覆蓋率、獲得感和滿意度。
二是牢固樹立創新理念,推動民生保險業務發展。將做好大病保險工作作為脫貧攻堅重要內容,不斷提升大病保險服務水平。完善投標管理、服務規範、風險調節、財務獨立核算等制度,強化與基本醫保等醫療保障制度的互補聯動,形成保障合力。推進醫保卡個人帳戶餘額購買商業保險工作,協調解決落地中的具體問題。促進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在我市落地實施。支持保險機構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業務。推動醫療責任、安全生產等責任保險發展。以擴面、提標、增品為重點,加大農業保險創新發展力度,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儘快完善我市巨災保險試點工作方案,啟動試點工作。推動軍隊保險發展。
三是牢固樹立改革導向,激發市場活力和創新潛能。落實簡政放權各項措施,全面深化保險產品市場化改革。在總結試點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穩步加快商業車險市場化進程,引導推進車聯網、物聯網、交通信息網等大數據技術的深度應用,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為完善的保險服務。落實意外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強化人身險市場風險監測、預警和處置工作。
四是牢固樹立民本宗旨,深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堅持治理銷售誤導和理賠難。引導保險機構開展車險理賠線上線下創新服務,積極探索在客戶身份驗證、簡化理賠單證、遠程查勘定損等方面提升廣大群眾的保險體驗。推動在條件成熟的區縣增設快賠服務網點。推進保險服務評價工作,促使保險機構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切實做好保險消費投訴處理,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推動將保險合同糾紛調解機制覆蓋道路交通事故領域,並延伸至醫療糾紛調解領域,降低社會成本。
五是牢固樹立底線思維,防範保險業風險。持續抓好保險機構滿期給付和非正常退保風險防範。加強與公安、司法機關的溝通協調,以防範非法集資、打擊保險欺詐為重點,著力防範和處置化解風險。深化部門合作,推動保險反欺詐中心建設,完善篩查欺詐線索的制度安排和信息平臺建設,加大對團夥欺詐案件的打擊力度。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文/李雨蔓 圖片由重慶市保險行業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