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八年夏,周恩來總理視察廣東臺山,曾經"騎馬過海"

2020-08-29 科班老巢

1958年7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志來廣東臺山視察,周總理一向的工作作風都是深入民間且非常細緻,而臺山地區河流眾多水網交錯,走訪鄉鎮常常免不了要坐船渡河。

那天,原先安排的渡船遲遲不見影子,急得陪同的一位鎮委書記站在渡口破口大罵:"騎馬過海!騎馬過海!"(普通話譯音,實為當地土語粗話),不料,不遠處的周總理一聽要騎馬過海,頓生興致,要知道,周總理本是一名騎術高手,但自從在陝北因踦馬摔傷了右手之後,已多年不曾騎馬了,更從未嘗試過跨馬過海,此刻也很是心癢啊。

周總理急步走到河邊,放眼一看,心卻涼了半截,轉身語重心長地教訓那位鎮委書記:"同志,以後說話就不要再吹牛了,這哪裡是『騎馬過海』呢,僅僅是『騎馬過河』嘛"。





相關焦點

  • 周恩來總理的老照片,永遠懷念!總理留學、視察新疆、總理被敬酒
    1958年7月,周恩來到廣東省新會縣農村視察1958年7月,周恩來到廣東省新會縣農村視察;縣委安排周恩來一行住新建的招待所葉發瓊老人說:總理住在二樓西面約15平方米的一間房,沒有電風扇。夏至已過,小暑逼近,7月的廣東高溫難熬,周總理熱得生了一身痱子。
  • 周恩來總理視察安國紀實(三)
    周恩來總理視察安國紀實(三) 2018-12-11 0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間漫談】大倉橋上說"漕運"
    "另據《永豐街道志》載,周忱決定擇古浦塘南端建水次西倉,同時於府城東南五裡處建水次南倉。"水次"是交兌漕糧的沿河碼頭;"水次倉"是與運河有關連的貯存漕糧的倉廩;松江水次西倉、南倉,系糧倉分別位於松江府城西部、南部方位而稱。兩倉建成後,"凡府以東之稅輸於南倉,府以西者輸於西倉",解決了徵收稅糧統紀不一的積弊。
  • 軍閥家庭的"叛逆者",為革命獻出生命,殺害她的人卻是自己伯父
    她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1926年在萬縣讀書期間,她親自目睹了英帝國主義製造的"萬縣慘案",痛恨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軍閥的軟弱無能,並在這期間經常受到20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朱德的教誨,深受革命思想影響,一心嚮往中國共產黨。
  • 閒話"烏紗帽"的來歷(雜談)
    茶餘飯後,閒暇之時,一些人議論某腐敗分子被罷官去職,沒了官兒,就愛說某人丟了"烏紗帽"。何以這樣說呢?原來這"烏紗帽"是有由來的。史載:其實,烏紗帽很早時,原本是民間老百姓常戴的一種便帽。東晉成帝時,他讓在朝做事的官員一律戴上黑紗製成的帽子,也就是人們說的"烏紗帽"。
  • 那些歷史上的"志士仁人"靠什麼去兌現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後世儒家有"夏尚忠,商尚賢,周尚文"(《朱熹集注》)之說,認為忠義思想主要源於夏,對大人賢士的尊崇源於商,對禮樂文化的追求源於周代。但周秦之際的文化集成無疑代表了三代之盛。"人之所欲,天必從之"。這個時期的原始儒家甚至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這樣將底層百姓之民視為社會真實主體的主張,這無疑都來自早期華夏原始民主的遺風。
  • "粟神授帥之所見"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時任總參謀長的「一代戰神"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排列十位大將之首。關於粟裕的授銜,民間傳聞甚多,留傳著關於粟神授銜的各種版本,眾說不一,有粟裕讓帥辭銜一說,有粟裕爭帥說。關於粟裕讓帥,一種傳言是毛主席本意授粟裕為帥,而粟裕卻堅持讓銜。
  • "雙槍老太婆"陳聯詩之學打雙槍
    "雙槍老太婆"陳聯詩之學打雙槍"雙槍老太婆"主要原型陳聯詩.跟在陳聯詩後面的遊擊隊員夏林連忙湊上去,點頭哈腰地說道:"長官,這是我大嫂,我哥這兩天忙,叫我順便把她從娘屋接回來。鄉下女人,沒見識,你哥子抬個手……"一個哨兵怪眉怪眼地說:"鄉下女人?我看比城裡的少奶奶還嫩氣呢。你那大哥也是,把這麼漂亮的一個女人交給你這樣標緻的小叔子,就不怕她跟你跑了?
  • 男扮女裝的中國"女間諜"時佩璞
    布希科愛佩璞愛得如痴如狂.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怎麼做愛的,到年底布希科要離開中國時,佩璞告訴布希科他懷孕了.布希科激動地對佩璞說:"等我,我會回來的!".4年後,布希科回到北京,立刻去了佩璞的家,見到佩璞他第一句話就問:"我們的孩子呢?
  • "詩門狗子"龔半倫
    每日一個小典故"詩門狗子"龔半倫寫下"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龔自珍不僅才學出眾,而且憂國憂民,非常愛國。他曾著文指出:"英夷最為狡猾奸詐,你拒絕他,他就要求開關通商,而你一接近他他就蠶食毀害你的家國。"
  • 如何客觀看待"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這句話
    現在,不少大漢族主義遺老們,在談到近代中國的落後時,都把它歸咎於滿清的閉關和守舊,大呼"滿清誤我中華300年",其實這最低也是滿人漢化、跟漢人學習的結果。想當初,滿人若沒有開拓進取的精神,會離開白雪皚皚的苦寒之地,背井離鄉,打到中原來嗎?中國每次領土大擴張,都是所謂的"外族"入侵,帶來的豐盛"陪嫁"。
  • 潁川郡丨鍾姓"潁川堂"的來歷
    這裡形成了陳、賴、韓等姓氏,也走出了少典、許由、大禹、夏啟、太康、仲康、少康、呂不韋、張良、晁錯、徐庶、司馬徽、吳道子等名垂華夏歷史的人物…… 鍾氏,堂號潁川。堂聯:潁川世澤;太傅家聲。滎陽世澤,花縣家聲。晉陽世澤;長史家聲。
  • 民國"黃金十年"與老百姓的生活無關
    其實"黃金十年"一說,最早是美軍駐華指揮官魏德邁提出來,後被臺灣史學界廣泛引用,專指1927-1937年間建都於南京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執政時期。他們認為交通進步了,經濟穩定了,教育普及率越來越高,其它各方面都比軍閥割據時期有了較大的進步,中國在那個時期,似乎走上了比較順暢的資本主義道路。
  • 名句 |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 對比真實的金城戰役,管虎的《金剛川》,真的只管"虎"了。
    所謂"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都是因為天氣的原因給戰爭造成了最終的結果。小水為""即小河、小溝之類。將「」擴充一倍為「巜」,三倍為「川」,因而「川」為大河。按許慎的說法,「川」為會意字,其實「川」的含義可以從甲骨文中看出,當是象形字。受漢文化影響深刻的朝鮮文字裡,"金剛川"的"川"就是用的漢字的本意。金剛川位於金剛山山腳下。金剛山現在位於朝鮮與韓國的交界處,但大部分山川位於朝鮮境內。
  • "燕子尾"拳打登萊青——徐豐莊奇俠傳奇 王紹明採錄
    村莊世代有人練武,不乏武術世家,被譽為神州奇俠的"燕子尾"徐尚行,行俠仗義的故事,至今仍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據徐先生講,清末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其先祖徐尚行十三四歲時被父母送到師父姜振連(音)處練武,以備防身之用。練武人眼尖,師徒初次見面,師父便發現他的記憶力超群,看似有些瘦小,但靈活敏捷,是難得的練武奇才,便收為徒弟,重點培養。
  • "四知堂"是藥店招牌?楊家人不可不知的幾個故事!
    我們知道"四知"是東漢太尉楊震說的,但楊震這個人是誰?他來自什麼地方?這就要從頭說起。  一、洪洞楊國。        楊姓起源於商代。2700年前的周朝時期封了許多諸侯國,楊國就是其中之一,封地在今山西洪洞縣境內,歷史上洪洞縣就叫楊縣。古人以國為姓,楊國就是楊姓的祖源。古楊國遺址在今洪洞縣曲亭鎮安樂村以西、範村以東、敬村以北的原野上。
  • 周恩來自述:在廣州兩次「大難不死」
    一九五八年七月,周恩來總理來到廣東,在珠江三角洲一帶,用了一周時間,視察社會,調研民情。總理畢竟諳熟反特戰,神安意定,寬慰寇廳長:有誰能料到,深更半夜,我們會停船江中。不必再布置警戒,等漲滿潮開船就是。然寇廳長重任在身,不敢懈怠,當然要加強警戒;笑著解釋:儘量不打擾民眾,請總理放心!在難耐等漲潮之黑夜中,總理竟為隨行人員消悶;講述一九二五年在廣州,所經歷之兩回遇險化夷-驚心動魄而大難不死的往事。
  • 周恩來視察大慶
    6月21日,周恩來由余秋裡和康世恩陪同,第一次視察大慶。  周恩來乘坐的列車在薩爾圖站剛一停穩,石油部在大慶參加會戰的工程技術幹部和專家教授便迎了上來。總理與大家親切握手,並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安裝地下油管工程。之後,周恩來直接從車站來到正在打井的1202、1203鑽井隊。  初夏的大慶,晴空萬裡,陽光普照。
  • 美國弗州新納粹黨暴動中的"李將軍"是誰?你還真不一定知道...
    之後,他常被稱作為"李將軍"(General Lee)。戰後,李將軍積極推動美利堅合眾國的重建。他還曾擔任華盛頓與李大學校長,使這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發展得別具一格,引人注目。他立下校訓--"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紳士"(We have but one rule, and it is that every student is a gentleman)。更重要的是,李校長致力於讓學校吸引南北雙方的學生。然而,該校當時仍維持著種族隔離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