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明碼標價買官賣官,那麼能買到最大的官銜是什麼呢?

2020-12-19 一品歷史

說起買官賣官,其實在中國的歷史上屢見不鮮。一般如果一個王朝的國庫空虛,那麼朝廷就會通過賣官的手段來增加政府的收入。在中國歷史上,賣官最猖獗的時候是在東漢末年,當時的桓、靈二帝無道,大肆賣官鬻爵,直到曹操建立大魏,大力推行唯才是舉,官員的參差不齊之狀才得到很大改善。

當然,到了清朝末年,由於內戰不止,資金貧乏,加上西方列強的不斷入侵,清政府的財力、軍力都入不敷出,為了緩解經濟壓力,清政府就出臺了幾條政策,其中一條就是賣官。而為了防止賣官的人員貪汙,清政府還把所有的官職都明碼標價。當然這在清史稿中是沒有記載的,不過沒有記載,並不等於沒有發生。

不過清政府雖然賣官,但如果什麼官都能買的話,那朝廷豈不是亂了套,所以在賣官的同時還有一些硬性規定。第一點就是不能賣吏部的官,吏部作為六部之首,權責重大,如果連吏部的官職都能隨意買賣的話,那整個朝廷都將陷入混亂,所以不能越過吏部這個底線。

既然不能買吏部的官,那最大的官能買到什麼程度,這也是第二點的規定,就是最大能買到道臺的官,也就是比巡撫低一級的官職,官居正四品。而在乾隆年間,一個道臺的明碼標價是1.64萬兩白銀,這是什麼概念?當時的一兩白銀約等於現在的150——200元左右,我們通過換算一下,就能知道這大概需要多少錢。

而清朝四品道臺的年俸祿才105兩白銀,想想這些花錢買官的人,既然願意拿出這麼多銀兩買官,當然不可能是為了造福一方百姓,如果是這樣的話,他這一生都回不了本,所以只能是在得到官職之後,更加的貪汙腐敗,大肆斂財,時間一長,必然是官逼民反,這更加激化了朝廷危機。

在捐納做官的制度風行之下,清朝賣官的規模觸目驚心,不僅有道士買官,就連和尚也能買官。據史載:「嘉慶二十年,五月丁亥,刑部疏,審明知府王樹勳即僧明心,矇混捐保職官。得旨:枷號兩個月,遣戍黑龍江。」

而康熙為了徵討準噶爾 ,由於軍費不足,所以就下詔鼓勵富農捐贈,僅山西一個省,就有一萬多人捐了個縣丞。到了乾隆的時候,由於捐官的實在是太多了,但實缺卻非常少,所以越捐越爛,到最後僅用20石白米就能捐出一個縣丞來。

由於人人都想當官,朝廷的明碼標價就顯得有點積重難返,所以在清朝末年,即便是謀求強國之路,改革吏治,引進西方技術,但仍然是毫無進展。而在如此氛圍之下,大清走向滅亡則是必然的趨勢。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清史稿》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相關焦點

  • 清朝能買賣官職,那麼普通百姓能買到的最大官職是什麼?
    這種行為進行得非常瘋狂,所以東漢時期買官賣官制度一度達到歷史新高,官員或者百姓只要願意交納一定數量的金錢或者牛羊等,就可以買到一定的官職。繼東漢之後清朝時期的買官賣官制度,也達到了癲狂程度,清朝又是因何要買官賣官呢?
  • 清代明碼標價賣官,那麼最高能買多大的官呢?你絕對想不到
    你花錢就可以做官,尤其是清朝,那是登峰造極,那麼在清朝花錢最高能買到什麼級別的官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賣官並不是清朝的專利。在古代從秦朝開始,幾乎歷朝歷代都存在賣官的事。如漢武帝為了湊錢,就經常賣官,而且犯了罪的人交點錢就可以放回去。到了東漢漢靈帝的時候,賣官鬻爵那更是嚴重。而大清賣官可謂是最成功,運用最深入的一個。
  • 在清朝時期有買官賣官制度,那麼一般百姓能買到的官職有多大?
    不過,對此也有一些人很好奇,把國家的權力拿出來賣,那麼清政府能夠給出的最大官職是什麼官呢?一般百姓又能買到的官職有多大?至於說後來的慈禧太后,那更加是出格,當年這位老佛爺毫不客氣的把官職明碼標價,並且還以最喜慶的方式鼓勵大家競價。
  • 在清朝時期有買官賣官制度,那麼一般百姓能買到的官職有多大?
    特別是在清王朝中後期,「賣官鬻爵」現象已經達到了一個瘋狂的狀態,就連最高統治者都明碼標價的販賣官職。這種尷尬的行為成為了國家的常態,實在是讓人很失望。不過,對此也有一些人很好奇,把國家的權力拿出來賣,那麼清政府能夠給出的最大官職是什麼官呢?一般百姓又能買到的官職有多大?
  • 實行至清朝的買官賣官制度由來已久,那百姓能買到的官職有多大?
    你就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這也是為什麼在清朝時期買官賣官制度無法禁絕的原因之一。但在清朝時期,每一個官職都會標價出來,你只需要有足夠的金錢就能獲得官職。所以許多人也紛紛開始買官,他們都想獲得新的身份,為自己謀取利益。
  • 清朝官職位如同菜市場被明碼標價!揭秘清朝黑暗官場內幕!
    一說起中國古代歷史時期官位買賣可以說十分常見,大家常在各類電視劇中基本上也見過花錢買官的情節。一般在在古代的朝代當中,如果戰亂不斷、百姓民不聊生很難再壓榨賦稅出現國庫空虛的情況,那麼朝廷暗中也就會開始出售官員職位的現象。
  • 古代人是怎麼買官賣官的
    [導讀]漢靈帝在西園開辦了一個官吏交易所,明碼標價,公開賣官。古代賣官叫作「貲選」,即「賣官鬻爵」,向政府交納一定的財貨就能拜官授爵。「賣官鬻爵」這個詞,最早記載於南朝梁朝沈的《宋書•鄧琬傳》:「琬性鄙闇,貪吝過甚,財貨酒食,皆身自量較。
  • 漢靈帝明碼標價買官賣官,還被很多文章寫高明救國?腦袋秀逗啦?
    雖然肆中的貨物都是搜刮來的珍奇異寶,也能讓自己小賺一筆。時間一久,我商業頭腦越發精明,我貴為皇帝,我要是賣官豈不是,全國壟斷為此一家,不得讓我賺的金箔盆滿嘛?買官賣官說道這裡你們還笑我了:切,不就是賣官嘛,有什麼難的!
  • 秦朝開始「賣官」, 清朝發揮到極致,明碼標價卻有「三不賣」
    以秦量制(體積)來算,秦時1石等於100升,1升約等於現代342.5克;那麼,1石約等於68.5現代斤。600石小米就是41100現代斤,約21噸。自此之後,歷朝歷代都有買官賣官的記錄,或公開標價「童叟無欺」,或私相授受暗箱操作。而將買官賣官的傳統發揚到極致,形成嚴密規範的官職「捐納」制度,則是在清朝。
  • 清朝的官員腐敗有多嚴重?看看賣官價格表,你的家產能買到什麼官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這個朝代,可以說帶給了中國巨大的恥辱。一方面,滿清入關,肆意殘殺當時的漢族同胞,以至於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讓當時的中國十室九空,富庶的江南地區變為焦土瓦礫。但是,清朝的一個剃髮令,以血腥的屠殺,強迫漢人換上了那根醜陋的「豬尾巴」辮子。甚至,滿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惜鼓勵官員貪汙。整個清朝,除了雍正當政的那短短的十三年時間,其他的時間,清政府的官員們都是在貪腐中度過的。清王朝官員的腐敗有多嚴重?以乾隆皇帝為代表,自認為海內清平,便大興土木,到處遊山玩水。
  • 清朝買官賣官盛行,是清朝社會發展緩慢、內憂外患不斷的重要原因
    不過相比於以往其他朝代,清代買官賣官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乾隆朝最多時候有接近60%的官員為捐納。面對涉及範圍如此廣泛、捐官人數巨大的現實問題,清朝也制定出一套規範複雜的管理體系,以應對捐納產生的種種負面問題,但收效甚微。歸根結底,清朝買官賣官的捐納現象,根本解決方案不在於如何控制,而是這一制度本身就是錯誤的,但統治階級顯然沒有考慮清楚這一問題。
  • 官位明碼標價,中國歷史上賣官最瘋狂的皇帝
    俗話說:天下之大,無其不有。中華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在這段塵封的歷史中,奇人奇事不可勝數,光是皇帝裡面就有不少「奇人」,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有詩詞斐然的,有不愛做皇帝愛當將軍的,有愛當和尚的……不一而足。可要說到皇帝貪財,卻頗有些不可思議。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臣,莫非王臣。做了皇帝,要什麼有什麼,對他最沒用處的就是金錢,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偏偏就有貪財的皇帝。
  • 買官賣官的自由市場,唐朝權貴賣官明碼標價,他們為何有恃無恐?
    買官賣官的現象在歷史上從未禁絕。元朝晉宗時,開始「入粟補官」,也就是把穀物交給官府,用來買官。「入粟」者能獲得諸如「茶鹽流官」和「錢穀官」的低級職位。明清時期,朝廷賣官被稱為「捐納」,無論怎麼樣,還算克制,買賣的都是七品以下的小官和吏員。更往前的宋朝,儘管賣官鬻爵,大都賣的也只是待遇,沒有實權。
  • 買官賣官典型案例掃描:「用人腐敗必然導致用權腐敗」
    「存在買官賣官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巡視組的巡視反饋中,這樣的字眼多次出現。而被查處的腐敗分子中,不乏利慾薰心、買官賣官之流。「吏治腐敗是最大的腐敗,用人腐敗必然導致用權腐敗。習近平總書記對買官賣官深惡痛絕,多次強調「對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的決不姑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梳理十八大以來查處的買官賣官典型案例發現,賣官者「論價封官」霸道蠻橫的有之,任人唯「錢」荒唐「誠信」的有之,淪為老闆「牽線木偶」助紂為虐的有之。這些腐敗分子視公器為商品,肆無忌憚踐踏黨紀國法,嚴重破壞政治生態,教訓深刻。
  • 清朝時期,買官需多少銀兩?明碼標價,你的錢夠買幾品官?
    清朝時期,買官需多少銀兩?明碼標價,你的錢夠買幾品官?文/歷史講廊當我們慢慢變得越來越成熟,我們就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是沒有絕對公平的東西的。那麼在清朝的時候,想要當官需要用多少的銀子呢?不用擔心,每一個官職都是標價好價格的可以說非常的公正良心。看一下你的錢能購買多大的官職?道員四品官:銀16400兩;知府從四品官:銀13300兩;同知五品官:銀6820兩;郎中從五品官:銀9600兩;主事六品官:銀4620兩;知縣七品官:銀4620兩;縣丞八品官:銀980兩。
  • 賣官鬻爵是政治腐敗,然而歷史上,花錢買官的人中也不乏賢良之才
    只要出錢就能贖罪,還能買官爵,導致了各種官銜泛濫。到了東漢後期,賣官鬻爵行為愈發失控,漢武帝時最高只能買個千夫長,到漢靈帝時,連國家最重要的官職都能買了。統治者對這種危害是有所認識的,所以,只要沒有發生戰爭和饑荒,朝廷的財政沒有遇到嚴重危機,一般對賣官行為是有節制的,買官者大多只能買到虛銜,很少被授予實職,而且賣出的官銜也不會很高,知府以上的高官是買不到的。
  • 清朝「買官」明碼標價,對照一下價格表,穿越回去看你能買個啥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有關古代買官賣官的歷史知識。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買官賣官的橋段,不要以為那只是影視劇。實際上那是歷史上實實在在就存在是史實際。歷朝歷代都曾有過這種事情發生,最為猖獗和明目張胆的是在清朝了。大家看清朝的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一個名字叫做「捐官」顧名思義就是說,平民百姓只要向政府捐錢捐物就可以換來一個官職。
  • 在清朝買官需要多少錢?真實的買官價格表曝光,你能買個啥官?
    朝廷腐敗絕非一時之風,各中衍生了數不勝數的荒唐事宜,極度腐迷的追求尊貴,外強中乾的虛無制度,浪的虛名的朝廷實政,還有那荒唐至極的清朝買官政策,世人聽聞深覺決疣潰癰。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在清朝,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亦能買官做官實現官員夢,如此一來,貪慾無止的富貴之人自是前僕後繼,興高採烈地以錢換官位,實現人生美夢。
  • 發現清朝買官收據 郎中五品官,銀9600兩
    近日一則發現清朝買官收據的新聞引發關注。3月14日,在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市民趙先生在家中發現一份清宣統元年(1909年)的「正實收」收執。憑著這張「買官收據」,趙先生祖上的秀才趙文菴可先入國子監讀書,再入仕途做官。趙先生介紹,這張「買官收據」是他在整理家譜時意外發現。
  • 把買官賣官玩出了花,漢靈帝表示:這位貴賓你想當啥官
    但最終流傳到現在,還被我們津津樂道的卻沒幾個,無非只是常聽說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千古一帝康熙乾隆等等耳熟能詳的名字。 這幾個響噹噹的名字,每一個人我們都能說出來幾件能名垂千古的事 。 可是歷史上還有很多奇葩的皇帝,出名不靠政績,而是靠花裡胡哨的騷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