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以民辦教育為突破口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2020-12-16 央視網

教育部:以民辦教育為突破口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民辦教育改革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1.問:制定《若干意見》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教育快速發展,有效增加了教育服務供給,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才,為創新教育體制機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成為促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到2016年底全國已有民辦學校17.1萬所,比上年增加8253所,民辦學校在校生4825.5萬人,比上年增加了254萬人。當前,我國正在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進入以提高質量、促進公平、改善環境、優化結構為主要特徵的新發展階段,民辦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重視民辦教育。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要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為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和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分類管理改革要求,教育部在實施民辦教育領域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基礎上,深入開展調研論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若干意見》。《若干意見》先後經國務院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決定》,為深化民辦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若干意見》的出臺,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經濟社會全局,把握教育發展大勢,以民辦教育為重要突破口,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戰略部署。《若干意見》以分類管理改革為基礎,集中體現了中央關於民辦教育的形勢新判斷、發展新定位、制度新安排,為民辦教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若干意見》的實施,對於確保民辦學校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破解發展難題、優化制度環境、全面提高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教育需求,更好地服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2.問:《若干意見》起草的總體考慮是什麼?

  答:《若干意見》著眼我國民辦教育發展的歷史階段和現實情況,以提高民辦教育質量,促進民辦教育長遠健康發展為總目標,總體有以下考慮:

  一是深化改革與維護穩定相統籌。既堅持實施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著力破解民辦教育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又兼顧發展現實,注重維護民辦教育的整體穩定。

  二是鼓勵扶持與分類施策相協調。既堅持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進入教育領域的總體原則,又針對非營利性和營利性民辦學校實行差別化扶持政策,體現國家鼓勵方向。

  三是優化服務與加強監管相統一。既強調落實和保障民辦學校辦學自主權和師生合法權益,又著力規範民辦學校辦學行為,健全監督管理機制。

  四是頂層設計與操作實施相結合。既從宏觀上把握民辦教育發展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改革方向,又同步制定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操作層面的具體措施。

  3.問:《若干意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若干意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為目標,以分類管理改革為基礎,以差別化扶持和規範管理為抓手,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內容:

  一是加強黨對民辦學校的領導,完善民辦學校黨組織設置,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健全黨組織參與決策制度。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教書育人各環節。

  二是創新體制機制。民辦學校實行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分類管理,建立差別化政策體系。放寬社會力量投入教育的準入條件,拓寬辦學籌資渠道,探索多元主體合作辦學,健全民辦學校退出機制。

  三是完善扶持制度。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創新財政扶持方式,落實同等資助政策,對非營利性和營利性民辦學校在稅費優惠、用地、收費等方面實行差別化扶持政策,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保障學校依法自主辦學和師生權益。

  四是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完善民辦學校法人治理,健全資產管理和財務會計制度,規範學校辦學行為,落實安全管理責任。

  五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積極引導民辦學校服務社會需求,明確辦學定位,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引進培育優質教育資源和品牌,著力培養一批有理想、有境界、有情懷、有擔當的民辦教育家。

  六是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強化部門協調機制,改進政府管理方式,健全監督管理機制,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切實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良好氛圍。

  同時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切實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抓緊出臺符合地方實際的實施意見和配套措施。

  4.問:加強黨對民辦學校的領導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加強黨對民辦學校的領導,是民辦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根本保證。《若干意見》著重強調了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切實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完善黨組織設置,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要求各地要把民辦學校黨組織建設、黨對民辦學校的領導,作為民辦學校年度檢查的重要內容。二是加強和改進民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理想信念教育擺在首要位置,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三是健全黨組織參與決策制度。積極推進學校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和決策機構、行政管理機構「雙向進入、交叉任職」。

  5.問:在創新民辦教育體制機制方面有哪些突破?

  答:創新民辦教育體制機制,有助於激發辦學活力,增添發展動力。《若干意見》主要提出了以下舉措:一是建立分類管理制度,對民辦學校實行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分類管理。對現有民辦學校按照舉辦者自願的原則,通過政策引導,實現分類管理。二是建立差別化政策體系,在稅費優惠、用地、收費等方面對非營利性和營利性民辦學校實行差別化扶持政策。三是放寬辦學準入條件。社會力量投入教育,只要不屬於法律法規禁止進入以及不損害第三方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安全的領域,各級政府不得限制。四是拓寬辦學籌資渠道。創新教育投融資機制,多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擴大辦學資金來源。五是探索多元主體合作辦學。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積極鼓勵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相互購買管理服務、教學資源、科研成果。六是健全學校退出機制,要求各地結合實際依法細化民辦學校平穩有序退出的各項要求,保護舉辦者、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

  6.問:國家對民辦學校的扶持政策主要有哪些?

  答: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特色發展和高水平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扶持。《若干意見》主要提出了六個方面的舉措: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財政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的資金要納入預算,並向社會公開,接受審計和社會監督。二是創新財政扶持方式。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建立健全政府補貼的標準、程序及具體政策措施,完善政府向民辦學校購買服務制度,鼓勵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基金。三是落實同等資助政策。進一步明確民辦學校學生與公辦學校學生享受同等助學貸款、獎助學金等國家資助政策。四是落實稅費優惠等激勵政策。民辦學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相關稅費優惠政策,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稅收優惠政策。民辦學校用電、用水、用氣、用熱執行與公辦學校相同的價格政策。五是實行差別化用地政策。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政策,按劃撥等方式供應土地。營利性民辦學校按國家相應的政策供給土地。六是實行分類收費政策。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通過市場化改革試點,逐步實行市場調節價,具體政策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具體收費標準由民辦學校自主確定。

  7.問:如何保障民辦學校辦學自主權和教職工、學生的合法權益?

  答:保障民辦學校和教職工、學生的合法權益是落實公辦民辦平等地位的關鍵環節。《若干意見》重點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要求:一是保障學校依法自主辦學。鼓勵民辦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依法依規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民辦中小學校在完成國家規定課程前提下,可自主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支持民辦學校參與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以下層次民辦學校在滿足規定條件的前提下,允許自主招生。要求各地不得對民辦學校跨區域招生設障礙。二是依法保障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強調完善學校、個人、政府合理分擔的民辦學校教職工社會保障機制,重申了民辦學校教師在資格認定、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評優表彰等方面與公辦學校教師享有同等權利,要求提高教師工資和福利待遇。三是依法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落實民辦學校學生在評獎評優、升學就業、社會優待、醫療保險等方面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學生享有同等權利。四是保障師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健全師生爭議處理機制。

  8.問:如何促進民辦學校提高辦學質量?

  答:提高辦學質量是民辦學校的生命線和核心競爭力。《若干意見》對提高民辦學校辦學質量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明確學校辦學定位。積極引導民辦學校服務社會需求,更新辦學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辦學模式,加強內涵建設,提高辦學質量。二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要求將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納入教師隊伍建設整體規劃,全面提升教師師德素養、業務能力和水平,關心教師工作和生活,吸引各類高層次人才到民辦學校任教。三是引進培育優質教育資源。鼓勵支持培育高水平有特色民辦學校,整體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民辦教育品牌,著力培養一批有理想、有境界、有情懷、有擔當的民辦教育家。

  9.問:《若干意見》在提高民辦教育治理能力方面做出哪些安排?

  答:提高民辦教育治理能力,其核心就是處理好政府、學校、社會的關係,目的是調動民辦學校辦學和社會參與的積極性。《若干意見》著重從三個方面做出安排:

  在政府層面,強化部門協調機制,改進政府管理方式,強化教育督導,執行年度報告和年度檢查制度,完善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審計監督、風險防範、信息公開、失信懲戒、聯合執法等各方面制度,健全監督管理機制。

  在學校層面,完善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健全資產管理和財務會計制度,規範學校在辦學條件、辦學規模、宣傳招生、學籍管理、證書發放等方面的辦學行為,落實安全管理責任。

  在社會層面,大力推進管辦評分離,支持行業組織在行業自律、交流合作、協同創新、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獎勵和表彰對民辦教育改革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

  10.問:下一步如何做好《若干意見》的貫徹落實工作?

  答: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各相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共同肩負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圍繞《若干意見》的貫徹落實,下一步將重點開展三項工作:一是深刻學習領會精神。及時組織傳達學習中央關於民辦教育分類改革的決策部署,全面準確把握法律和政策內涵,加大宣傳解讀力度,適時召開全國民辦教育工作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

  二是紮實推進改革任務。修訂《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進一步健全民辦教育發展的法律制度體系。會同有關部門制訂任務分工方案,進一步明確部門責任和路線圖、時間表。

  三是抓緊出臺配套措施。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和《若干意見》以及配套文件的要求,推動各地按照實事求是、穩妥推進的原則,結合實際精準施策,制定相關配套措施,以保障民辦學校受教育者、教職工和舉辦者的合法權益,確保分類管理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相關焦點

  • 上海出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實施意見...
    上海今天發布《關於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突出義務教育「五育並舉」,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多措並舉,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政策協同,支持保障義務教育改革發展。
  •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目的是提高教育質量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目的是提高教育質量
  • 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就《意見》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答: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的重要舉措。
  • 教育部:全面提升鄉村教師綜合待遇
    2020年8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謀劃新時期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著力底部抬高,補足鄉村教師短板,為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師資力量。  教育部表示,《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將符合條件的邊遠艱苦地區鄉村教師納入當地政府住房保障體系,加快邊遠艱苦地區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
  • 聚焦民辦教育:熱捧之下 誰為高收費「鬆綁」?
    而各類課外培訓費亦高昂,但家長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大多只能「無奈接受」。  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教育有效增加了教育服務供給,推動了教育現代化。而面對日益多元化的市場需求,民辦教育越來越貴成為社會焦點。  家長質疑民辦教育貴 有幼兒園四年學費需幾十萬  「我兒子明年上小學,戶口不在杭州只能上民辦。
  • 教育部:深化教育經費三項機制改革 逐步提高社會投入佔比
    教育部12月1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經費投入與使用、信息化建設情況。  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劉景介紹,「十三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堅持把教育作為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資,予以優先保障和重點投入,明確提出「一個不低於、兩個只增不減」要求。
  • 教育部發布本科教育「改革綱領」
    就在剛才,教育部發布了《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直指目前高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首次提出: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力度之大可謂前所未有。這份「意見」共22條,可稱得上「中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很多字句和表述都是第一次出現。
  • 教育部@你!今年,這20項重磅教育政策與你我息息相關
    今年,這20項重磅教育政策與你我息息相關 | 教育盤點2019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後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一系列高規格政策陸續出臺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也密集出臺了一批新政今天跟隨教育盤點2019
  • 全面打好學校體育美育改革發展攻堅戰,教育部最新部署來了
    12月7日,教育部在京召開貫徹落實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文件工作推進會,對教育系統抓好中辦、國辦《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落地落實進行安排部署。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鍾登華出席會議並講話。
  • 為學生減負的步伐堅定有力
    2018年春,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以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為切口,新一輪學生減負拉開了序幕。 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清理杯賽、規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全面提升義務教育質量……如果將此輪減負放置到幾十年減負舉措的大背景下,不難看出,學生減負正逐步走向系統化。
  •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 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深化
    通過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系統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體系的主體框架基本確立,一些長期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得到破解,一大批基層改革創新的經驗做法不斷湧現,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
  • 《河南民辦教育發展報告(2020)》 新書發布會在黃河科技學院舉行
    2017年,第一本河南民辦教育藍皮書獲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立項,成為全國第一部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省級民辦教育藍皮書。本次發布的新書是河南民辦教育藍皮書的第四部,依然保持著全國唯一的省級民辦教育藍皮書的記錄。連續四年來,研創人員緊跟年度熱點,把握政策走向,探索民辦教育發展規律,為河南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導向建議。
  • 教育部: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應該遵循五項基本原則
    9月24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為保障改革的順利實施,《若干意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著力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聚焦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提出了五項重要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正確方向。
  • 以高考制度改革助推教育內涵發展
    其根本路徑在於,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結構優化,著力提升教育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2017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對未來一個時期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構建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作出頂層設計。
  • 「公民同招」實現中小學同時「起跑」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
    自201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出臺以來,全國31個省份全部出臺了2020年中小學招生入學具體實施細則,明確提出全面推行公辦和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等「新政」。  此次教育部要求「全部」「同步」「穩步」推進的「公民同招」改革,究竟將給義務教育招生格局帶來怎樣的變化?
  • 河北省2019年教育大會召開 十項重點攻堅推動教育改革再上新臺階
    會上提出,2019年河北省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緊緊圍繞3689工作思路,把握穩進好進度,全面推進《河北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河北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的實施,以創新的精神、改革的辦法、紮實的工作,推動河北省教育改革再上新臺階。
  • 【GET2020】浙江大學教授吳華:民辦教育短期發展受阻,長期將前途光明
    接著這件事情司法部就給教育部施加壓力,教育步又給省教育部施加壓力,給我們浙大施加壓力,最後他們都跟我說,叫我把這個撤回來,我說網際網路的東西發出去就像潑出去的水,是撤不回來的,第二就是能撤回來,我也絕不撤回來,因為與違法行為做鬥爭是公民的責任和權利,如果教育部有意見,我們可以法庭上見。當然這個事情最後他們還是依然固我,下面還是做了。
  • 走向全國的溫州民辦教育「金太陽」
    從1997年創辦第一家「溫州新紀元學校」開始,他專注辦學21年,沿著溫州走向全國,以數十所直營中小學、幼兒園,近千所加盟、聯盟教育機構而成為全國民辦教育的十大品牌之一。2018,他又回歸家鄉,以這裡為起點,面向全球去拓展自己的事業。1996年,全國各地興起了民辦教育的熱潮。
  • 廣中醫成為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圖片來自廣州中醫藥大學微信公眾號根據《意見》,通過共建廣州中醫藥大學,充分整合國家和地方優勢,集聚支持廣州中醫藥大學建設發展的資源,全面促進學校深化改革,推動學校管理創新與內涵建設,大力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和高水平大學建設,通過強化本科教育,培養一流人才,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全面實現學校核心競爭力和整體辦學水平的躍升
  • 半年引進10億資金 外來資金搶灘周口民辦教育
    2006年2月,該校又成功與周口女子職專、商水縣教師進修學校實現聯合辦學,組建了集小學、初中、高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為一體的中英文教育集團。  周口中英文學校的成功很快產生了連鎖效應,以該校所享受的優惠政策為藍本,江浙一帶的民間資本開始紛紛「搶灘」周口。